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层钻孔光缆布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光纤(铠装后称之为光缆)对地层内部形变可进行监测。其工作流程包括:首先,在被监测地进行地层钻孔,根据监测需求,钻孔深度一般几十米至数百米。钻孔完毕后,需要将监测光缆下放至钻孔中,光缆下放需要重物引导。现行施工流程中常使用圆柱形重物作为导头,将光缆捆扎在外部进行下放,光缆一般要求为回路(即“u”字型回路),即光缆的首端和尾端位于钻孔口部,这就要求光缆在下放过程中,光缆在导头处进行弯折,增加了导头或光缆与钻孔岩层之间的摩擦作用,导致光缆容易被磨坏或卡在钻孔中间,很容易发生损坏,无法下放至钻孔底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缆捆扎在重物的外部,导致光缆易磨损和卡在钻孔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包括:锥形导头和柱身,所述锥形导头连接于所述柱身的底部,所述柱身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光缆的中空腔室。
其中,所述柱身与所述锥形导头通过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柱身底部具有第一螺杆,所述锥形导头的顶部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
其中,所述柱身底部具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锥形导头的顶部具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
其中,还包括封条,所述柱身沿轴向具有条形缺口,且所述封条与所述条形缺口相匹配,在所述柱身的内部沿径向设有分割部件,且所述分割部件指向所述条形缺口。
其中,所述分割部件为螺钉、挡柱或挡板。
其中,所述封条与所述柱身的条形缺口通过卡扣连接。
其中,所述条形缺口的侧面设有“l”型凹槽,所述封条的侧面设有钩部,所述钩部与“l”型凹槽能够匹配插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通过连接在柱身底部的锥形导头来减少装置与岩层之间的摩擦,同时其更能减少装置在下放过程中的摩擦力,柱身具有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光缆,对光缆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在下放过程中产生摩擦,导致光缆损坏的问题,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锥形导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柱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锥形导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柱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柱身横截面和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封条和条形缺口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形导头;2、柱身;21、中空腔室;3、封条;4、第一螺杆;5、第一螺纹孔;6、第二螺杆;7、第二螺纹孔;8、条形缺口;9、分割部件;10、“l”型凹槽;11、钩部;12、光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包括:锥形导头1和柱身2,所述锥形导头1连接于所述柱身2的底部,所述柱身2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光缆12的中空腔室21。
具体的,锥形导头1的整体结构为倒锥形,锥形导头2的顶点在其底部,柱身2和锥形导头1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柱身2大致为圆筒状,内部为中空,中空腔室21用于容纳光缆12。柱身2与锥形导头1之间可以利用卡扣、插接或螺纹等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通过连接在柱身底部的锥形导头来减少装置与岩层之间的摩擦,同时其更能减少装置在下放过程中的摩擦力,柱身具有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光缆,对光缆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在下放过程中产生摩擦,导致光缆损坏的问题,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施工难度。
其中,所述柱身2与所述锥形导头1通过螺纹连接,包括两个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柱身2底部具有第一螺杆4,所述锥形导头1的顶部具有第一螺纹孔5,所述第一螺杆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5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杆4与第一螺纹孔5的尺寸大小、规格,螺纹螺距等均一致,保证两者可以顺利旋紧。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4的外径小于柱身2的外径,第一螺纹孔5外径与柱身2的外径大小相同。同理,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柱身2底部具有第二螺纹孔7,所述锥形导头1的顶部具有第二螺杆6,所述第二螺杆6与所述第二螺纹孔7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杆6和第二螺纹孔7的尺寸大小、规格,螺纹螺距等均一致,保证两者可以顺利旋紧。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杆6的外径小于柱身2的外径,第二螺纹孔7外径与柱身2的外径大小相同。
其中,如图4和7所示,还包括封条3,所述柱身2沿轴向具有条形缺口8,且所述封条3与所述条形缺口8相匹配,在所述柱身2的内部沿径向设有分割部件9,且所述分割部件9指向所述条形缺口8。本实施例中的分割部件9用于挂住光缆12,光缆12从分割部件9的一侧穿入,从另一侧穿出,光缆12形成u型回路。封条3与条形缺口8的形状吻合,但可以将封条3厚度加厚,保证封条3安装在条形缺口8处,能够与分割部件9相抵,两者之间不能有间隙,避免光缆12从间隙中间滑出。优选地,所述分割部件9为螺钉、挡柱或挡板。
其中,所述封条3与所述柱身2的条形缺口8通过卡扣连接。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条形缺口8的侧面设有“l”型凹槽10,所述封条3的侧面设有钩部11,所述钩部11与“l”型凹槽10能够匹配插接。如图所示,当需要将封条3插入到条形缺口8处时,将钩部11对准“l”型凹槽10,由下往上推,此时封条3与柱身2的底面平齐,再将柱身2底部的锥形导头1拧紧,托住封条3,使之固定住。本实施例中的“l”型凹槽10和钩部11至少设置两对,分别布置于条形缺口的左右两侧面,当需要将封条取下时,先拧下锥形导头,再将封条向下推出即可取下。具体的,“l”型凹槽10和钩部11的位置也可以进行替换,即条形缺口8的侧面设有钩部11,封条3的侧面设有“l”型凹槽10”。本实施例中仅公开了两种封条与柱身的条形缺口卡扣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形状的凹槽和钩部进行配合连接或其他卡扣和插接形式。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布设导头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首先,将要下放的光缆12进行对折,通过柱身2的条形缺口8放置于柱身2的中空腔室21中,并使光缆12跨过固定在柱身2内部的螺钉,通过螺钉将光缆12悬挂住,其中可采用钢缆悬挂,减轻光缆12底部拉力;
然后,固定好光缆12后,将封条3和条形缺口8通过“l”型凹槽10和钩部11匹配插接后,最后,将锥形导头1拧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通过连接在柱身底部的锥形导头来减少装置与岩层之间的摩擦,同时其更能减少装置在下放过程中的摩擦力,柱身具有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光缆,对光缆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在下放过程中产生摩擦,导致光缆损坏的问题,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施工难度。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导头、封条和柱身,所述锥形导头连接于所述柱身的底部,所述柱身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光缆的中空腔室;所述柱身沿轴向具有条形缺口,且所述封条与所述条形缺口相匹配,在所述柱身的内部沿径向设有分割部件,且所述分割部件指向所述条形缺口;所述分割部件为螺钉、挡柱或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与所述锥形导头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底部具有第一螺杆,所述锥形导头的顶部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底部具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锥形导头的顶部具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条与所述柱身的条形缺口通过卡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布设导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缺口的侧面设有“l”型凹槽,所述封条的侧面设有钩部,所述钩部与“l”型凹槽能够匹配插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