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肌内注射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肌内注射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且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用和静脉注射,但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的药物需要用到肌内注射技术。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亦需要用到肌内注射技术。肌内注射操作者凭借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选定注射部位,不依赖外物,可能出现偏差。肌内注射操作者在进行患者骨性体表标志定位时,需要患者的配合;但是患者并不知道如何配合,需要操作者解释引导,耗费时间精力,有时效果不佳。注射时,对患者的体位有要求,需要患者的配合;但是患者并不知道如何配合,需要操作者解释引导,耗费时间精力,有时效果不佳。社区患者、门诊患者、急诊患者等进行肌内注射时,通常采用的体位是坐位;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椅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准确定位注射部位的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凳子本体、垂直杆、斜杆、水平杆、指示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滑动座、侧脚踏;所述凳子本体包括凳子面和设置在所述凳子面底部的四个凳腿,所述凳子面的左、右侧面均设有扶手部,所述凳子面后侧边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三连接杆,所述垂直杆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所述垂直杆上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水平杆,所述垂直杆与所述水平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垂直杆与所述水平杆之间斜设有一斜杆,所述斜杆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垂直杆,所述斜杆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杆,位于所述凳子面的左、右侧下方的两个所述凳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所述侧脚踏一端固定连接一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肌内注射时,对患者准确定位注射位置,节约时间,降低风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凳子面后缘中部的指示杆,所述指示杆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患者注射侧臀部髂前上棘和尾骨的连线的外上1/3处为臀大肌注射定位连线法的注射部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指示杆为中空且设有刻度的弹力绳或尺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患者注射侧臀部髂前上棘和尾骨的连线的外上1/3处为臀大肌注射定位连线法的注射部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设在所述凳子面前侧的下方、两个所述凳腿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接杆中部连接y型支架的一端,所述y型支架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前脚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指导并维持患者的正确坐姿,符合注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扶手部包括第二连接杆、支撑杆、第二滑动座、挡板,所述第二滑动座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边设有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设在所述凳子面左侧侧边或右侧侧边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对应所述第二滑动座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座,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防止患者在注射时因疼痛等原因移动躯体;患者注射时可扶住扶手,减少摔倒或移动躯体的,保证患者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凳子面上水平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的滑道,所述第二滑动座脱离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滑道的底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调节挡板的位置,使挡板紧邻患者非注射侧身体,同时注射侧身体紧邻椅子边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垂直杆和所述水平杆均为伸缩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少杆的长度,扩大操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脚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凳子本体,2、挡板,3、支撑杆,4、垂直杆,5、斜杆,6、水平杆,7、指示杆,8、滑道,9、第一连接杆,10、第一滑动座,11、侧脚踏,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滑动座,14、第三连接杆,15、第四连接杆,16、y型支架,17、前脚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包括凳子本体1、垂直杆4、斜杆5、水平杆6、指示杆7、第一连接杆9、第一滑动座10、侧脚踏11;所述凳子本体1包括凳子面和设置在所述凳子面底部的四个凳腿,所述凳子面的左、右侧面均设有扶手部,所述凳子面后侧边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三连接杆14,所述垂直杆4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4,具体为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4朝向所述垂直杆4一面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三连接杆14固定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滑动,在所述第一滑道上设置限位块,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的第一滑道沿所述第三连接杆14的长度方向延伸,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固定所述垂直杆4;所述垂直杆4上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水平杆6,所述垂直杆4与所述水平杆6滑动连接,具体为在所述水平杆6朝向所述垂直杆4一面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滑道,所述水平杆6固定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道内滑动,在所述第二滑道上设置限位块,所述水平杆6上的第二滑道沿所述水平杆6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杆6上的第三滑道沿所述水平杆6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垂直杆4与所述水平杆6之间斜设有一斜杆5,所述斜杆5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垂直杆4,所述斜杆5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杆6,具体为在所述水平杆6、所述垂直杆4朝向所述斜杆5一面均设有第三滑道,所述垂直杆4上的第三滑道沿所述垂直杆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杆6上的第三滑道沿所述水平杆6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斜杆5上设置有两个第三滑块,两个所述第三滑块分别在所述垂直杆4和所述水平杆6上的所述第三滑道内滑动,在所述第三滑道上设置限位块;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为t字型滑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为与t字型滑道相匹配的t字型结构;位于所述凳子面的左、右侧下方的两个所述凳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10,所述侧脚踏11一端固定连接一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座1o。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凳子面后缘中部的指示杆7,所述指示杆7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具体为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4朝向所述指示杆7一面设有第四滑道,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的第四滑道沿所述连接杆1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指示杆7上设置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的第四滑道内滑动,在所述第四滑道上设置限位块,所述第四滑道为t字型滑道,所述第四滑块为与t字型滑道相匹配的t字型结构;所述杆指示7为中空,内设有刻度的弹力绳或尺子;是患者注射侧臀部髂前上棘和尾骨的连线的外上1/3处为臀大肌注射定位连线法的注射部位。还包括设在所述凳子面前侧的下方、两个所述凳腿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15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接杆15中部连接y型支架16的一端,所述y型支架16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有前脚踏17;指导并维持患者的正确坐姿,符合注射要求。所述扶手部包括第二连接杆12、支撑杆3、第二滑动座13、挡板2,所述第二滑动座13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侧边设有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杆12水平设在所述凳子面左侧侧边或右侧侧边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2设有对应所述第二滑动座13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杆3的底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座13,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可防止患者在注射时因疼痛等原因移动躯体;患者注射时可扶住扶手,减少摔倒或移动躯体的,保证患者安全。所述凳子面上水平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滑动座13滑动的滑道8,所述第二滑动座13脱离所述第二连接杆12,所述滑道8的底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滑动座13滑动的限位块;便调节挡板的位置,使挡板紧邻患者非注射侧身体,同时注射侧身体紧邻椅子边缘。所述垂直杆4、所述指示杆7和所述水平杆6均为伸缩杆;伸缩杆为一个杆套在另一个杆上,减少杆的长度,扩大操作区域。
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先将患者通过在所述凳子的前脚踏17,指导并维持患者的正确坐姿,所述侧脚踏11,指导患者活动注射侧下肢,用于注射者判断患者注射侧臀部股骨大转子的位置。通过所述扶手部,根据患者的注射位置,调节所述挡板2的位置,使挡板紧邻患者非注射侧身体,同时注射侧身体紧邻椅子边缘。由于所述支撑杆3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座13,便进行左侧臀部注射时,拆卸或折叠左侧扶手;或右侧臀部注射时,拆卸或折叠右侧扶手。然后在对患者臀大肌定位方法,一:″十″字法为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二: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可左右滑动的所述垂直杆4,标识患者髂棘最高点;可上下滑动的所述水平杆6,标识患者臀裂顶点;所述斜杆5在所述垂直杆4和所述水平杆6上滑动,标识患者注射侧臀部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的连线。所述垂直杆4、所述水平杆6和所述斜杆5连接部分形成三角形,在所述三角形的斜上方位注塑区域。
所述指示杆7内有刻度的弹力绳或尺子;拉出绳子或尺子至患者注射侧臀部髂前上棘,患者注射侧臀部髂前上棘和尾骨的连线的外上1/3处为臀大肌注射定位连线法的注射部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凳子本体(1)、垂直杆(4)、斜杆(5)、水平杆(6)、指示杆(7)、第一连接杆(9)、第一滑动座(10)、侧脚踏(11);所述凳子本体(1)包括凳子面和设置在所述凳子面底部的四个凳腿,所述凳子面的左、右侧面均设有扶手部,所述凳子面后侧边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三连接杆(14),所述垂直杆(4)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4),所述垂直杆(4)上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水平杆(6),所述垂直杆(4)与所述水平杆(6)滑动连接,在所述垂直杆(4)与所述水平杆(6)之间斜设有一斜杆(5),所述斜杆(5)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垂直杆(4),所述斜杆(5)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杆(6),位于所述凳子面的左、右侧下方的两个所述凳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10),所述侧脚踏(11)一端固定连接一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凳子面后缘中部的指示杆(7),所述指示杆(7)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杆(7)为中空且设有刻度的弹力绳或尺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凳子面前侧的下方、两个所述凳腿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杆(15)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接杆(15)中部连接y型支架(16)的一端,所述y型支架(16)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有前脚踏(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包括第二连接杆(12)、支撑杆(3)、第二滑动座(13)、挡板(2),所述第二滑动座(13)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侧边设有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杆(12)水平设在所述凳子面左侧侧边或右侧侧边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2)设有对应所述第二滑动座(13)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杆(3)的底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座(13),所述支撑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凳子面上水平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滑动座(13)滑动的滑道(8),所述滑道(8)的底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滑动座(13)滑动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肌内注射的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杆(4)和所述水平杆(6)均为伸缩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