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22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锻炼是拥有一个更健康强壮的身体的好方法。锻炼身体可以增寿,强健体魄,可以提高新陈代谢,让器官更快的更新,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对抗疾病,还可以改善体型,还可以放松神经,缓解疲劳。

    对于一些患病康复痊愈后的人来说,现有的锻炼设备,都是为体力较好的人设计的,锻炼强度较大,而恢复性锻炼又是非常必要的,还没有专为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设计的装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有利于实现病人痊愈后的康复锻炼。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轨道,对称的所述圆弧轨道内分别设置有圆弧块,对称的所述圆弧块的上侧分别通过圆杆二固定连接脚踏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的一端中部设置有凸形槽,所述底板的中部对应所述凸形槽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竖杆的上部分别铰接圆杆一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一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t形杆的竖杆中部一侧,所述t形杆的竖杆内设置有方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方槽内设置有方杆,所述方杆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对称的方块的上部,对称的所述方块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凸形块的上侧中部,所述凸形块设置在所述凸形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凸形块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连杆,所述连杆内设置有直口槽,对称的所述圆杆二分别设置在所述直口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的上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座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操作简单,对于痊愈后进行康复锻炼人来说,也可以独立的操作;

    (2)本装置可以同时实现手部和腿部的同时锻炼,锻炼的效果比较好,而且可以自主调整锻炼速度。

    本实用新型为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有利于实现病人痊愈后的康复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中:1、座椅,2、t形杆,3、底板,6、竖杆,7、凸形槽,8、圆弧轨道,9、圆杆一,10、方槽,11、连杆,12、凸形块,13、直口槽,14、方杆,15、脚踏板,16、圆杆二,17、圆弧块,18、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轨道8,对称的所述圆弧轨道8内分别设置有圆弧块17,对称的所述圆弧块17的上侧分别通过圆杆二16固定连接脚踏板15。

    所述底板3的一端中部设置有凸形槽7,所述底板3的中部对应所述凸形槽7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6。

    对称的所述竖杆6的上部分别铰接圆杆一9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一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t形杆2的竖杆中部一侧,所述t形杆2的竖杆内设置有方槽10。

    所述方槽10内设置有方杆14,所述方杆14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对称的方块18的上部,对称的所述方块18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凸形块12的上侧中部,所述凸形块12设置在所述凸形槽7内。

    所述凸形块12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连杆11,所述连杆11内设置有直口槽13,对称的所述圆杆二16分别设置在所述直口槽13内。

    所述底板3的上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座椅1。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用户坐在座椅1上,脚部放到脚踏板15上,手部抓住t形杆2的上部短杆,用手向下拉t形杆2,t形杆2带动圆杆一9转动,t形杆2带动方杆14沿方槽10移动同时摆动,方杆14带动方块18移动,方块18带动凸形块12沿凸形槽7向前移动,凸形块12带动连杆11向前移动,连杆11带动圆杆二16沿直口槽13移动,圆杆二16带动圆弧块17沿圆弧轨道8移动,圆杆二16带动两个脚踏板1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当圆弧块17接触圆弧轨道8一端时,向上推t形杆2,t形杆2带动圆杆一9反向转动,t形杆2带动方杆14沿方槽10反向移动同时反向摆动,方杆14带动方块18反向移动,方块18带动凸形块12沿凸形槽7向后移动,凸形块12带动连杆11向后移动,连杆11带动圆杆二16沿直口槽13反向移动,圆杆二16带动圆弧块17沿圆弧轨道8反向移动,圆杆二16带动两个脚踏板1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到圆弧块17接触圆弧轨道8另一端,然后用手向下拉t形杆2,如此反复,完成锻炼。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3),其特征是: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轨道(8),对称的所述圆弧轨道(8)内分别设置有圆弧块(17),对称的所述圆弧块(17)的上侧分别通过圆杆二(16)固定连接脚踏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3)的一端中部设置有凸形槽(7),所述底板(3)的中部对应所述凸形槽(7)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竖杆(6)的上部分别铰接圆杆一(9)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一(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t形杆(2)的竖杆中部一侧,所述t形杆(2)的竖杆内设置有方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方槽(10)内设置有方杆(14),所述方杆(14)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对称的方块(18)的上部,对称的所述方块(18)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凸形块(12)的上侧中部,所述凸形块(12)设置在所述凸形槽(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凸形块(12)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连杆(11),所述连杆(11)内设置有直口槽(13),对称的所述圆杆二(16)分别设置在所述直口槽(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3)的上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座椅(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轨道,对称的所述圆弧轨道内分别设置有圆弧块,对称的所述圆弧块的上侧分别通过圆杆二固定连接脚踏板。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本实用新型为病人痊愈后康复锻炼装置,有利于实现病人痊愈后的康复锻炼。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茹;戴永利;姚茹;朱春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薛晓茹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0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