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疏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路建设中,边坡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边坡治理技术和效果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地貌以及风化作用都会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水的存在,容易引发边坡的滑塌、崩塌甚至滑坡等病害,应该引起工程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现有处治方法一般采用加设排水管引排的方式将边坡下赋存的水分引排出,但该方法由于未有有效支撑,对边坡稳定性作用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通过在边坡设置窗孔式护面墙、支撑渗沟和挡土墙,对地下水进行导引同时保护边坡,有效改善了赋存地下水段落的边坡的排水效能,从而减少水损害对边坡带来的破坏,且简单实用,造价较低,取材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包括:窗孔式护面墙、支撑渗沟和挡土墙;所述窗孔式护面墙设置于边坡内侧的迎水面,所述窗孔式护面墙为设置有窗孔结构的框格骨架结构;所述支撑渗沟包括透水土工布层、砂砾层、排水管和渗沟底部,所述渗沟底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渗沟的底部,所述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砂砾层由内至外设置于所述边坡内侧的所述渗沟底部的上方,所述透水土工布层设置于迎水面,所述砂砾层的砂砾粒径由边坡外侧向内侧逐级减小分布;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砂砾层与所述渗沟底部之间,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挡土墙砌筑于所述支撑渗沟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砂砾层外侧采用粒径3-5厘米的碎石或卵石填筑,在所述碎石或卵石内侧按照砂砾的粒径比例分层,每层厚度为15厘米,砂砾粒径比例按照4:1递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砂砾层中粒径小于0.15毫米的砂砾的含量不大于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采用pvc材质,所述排水管上的所述渗水孔呈梅花形排布,所述渗水孔的纵向间距小于20厘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渗沟底部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所述挡土墙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窗孔式护面墙采用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浆砌片块石、卵石和/或砾石砌筑而成,所述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形状为人字形、菱形或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水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透水土工布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时,所述透水土工布四周以大于所述渗水孔孔径的等粒径碎石、砾石或卵石进行填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窗孔式护面墙设置于坡度不陡于1:0.5的边坡内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内采用干砌片石或植草进行防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边坡设置窗孔式护面墙、支撑渗沟和挡土墙,对地下水进行导引同时保护边坡,有效改善了赋存地下水段落的边坡的排水效能,从而减少了水损害对边坡带来的破坏,且简单实用,造价较低,取材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窗孔式护面墙,2.支撑渗沟,21.透水土工布层,22.砂砾层,23.渗沟底部,24.排水管,3.挡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包括:窗孔式护面墙1、支撑渗沟2和挡土墙3;窗孔式护面墙1设置于边坡内侧的迎水面,窗孔式护面墙1为设置有窗孔结构的框格骨架结构;支撑渗沟2包括透水土工布层21、砂砾层22、排水管24和渗沟底部23,渗沟底部23设置于支撑渗沟2的底部,透水土工布层21和砂砾层22由内至外设置于边坡内侧的渗沟底部23的上方,透水土工布层21设置于迎水面,砂砾层22的砂砾粒径由边坡外侧向内侧逐级减小分布;排水管24设置于砂砾层22与渗沟底部23之间,排水管24的轴向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排水管24的管壁上设置有渗水孔;挡土墙3砌筑于支撑渗沟2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窗孔式护面墙1在边坡为多级边坡时设置,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级别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材料铺砌。窗孔式护面墙1用于风化严重或易风化的软质岩、较破碎的挖方段和坡面易受侵蚀或有小型坍塌的土质边坡。采用窗孔式护面墙1可有效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可降低边坡开挖高度,减少边坡挖方数量,节省造价,还有利于路容路貌整齐美观。
其中,支撑渗沟2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支撑渗沟2适用于地下水埋藏较浅或无固定含水层的地层。支撑渗沟2接近边坡迎水面的一侧设置透水土工布层21,并在透水土工布层21的内侧设置砂砾层22。砂砾层22的设置可在保证水流渗出的同时返滤杂质,防止堵塞水流通道。砂砾层22的砂砾内径应是分级配置,从边坡外侧至内侧逐级减小。砂砾层22外侧采用碎石或卵石。渗沟底部23设置pvc排水管24,排水盲沟的pvc排水管24上打孔以便透水,渗水孔呈梅花形布置,纵向孔间距小于20cm,其中pvc排水管24外裹一层透水土工布。渗沟底部23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或现浇混凝土底座,用于固定整个渗沟结构。支撑渗沟2的外侧设置挡土墙3,挡土墙3根据工程规模及级别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挡土墙3可有效支撑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砂砾层22外侧采用粒径3-5厘米的碎石或卵石填筑,在碎石或卵石内侧按照砂砾的粒径比例分层,填充较细颗粒的砂砾(中砂、粗砂、砾石)作为反滤层,每层厚度为15厘米,砂砾粒径比例按照4:1递减。其中,优选地,砂砾层22中粒径小于0.15毫米的砂砾的含量不大于5%。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排水管24采用pvc材质,排水管24上的渗水孔呈梅花形排布,渗水孔的纵向间距小于20厘米。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渗沟底部23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挡土墙3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窗孔式护面墙1采用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浆砌片块石、卵石和/或砾石做框格骨架,防止坡体滑塌,特别是针对残积-坡积层形成的边坡具有良好地防护作用,能稳定边坡。窗孔式护面墙1的窗孔形状优选为人字形、菱形或方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排水管24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透水土工布包裹于排水管24外侧时,透水土工布四周以大于渗水孔孔径的等粒径碎石、砾石或卵石进行填充。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窗孔式护面墙1设置于坡度不陡于1:0.5的边坡内侧。具体地,窗孔式护面墙1除自重外,不担负其他荷载,亦不承受墙后的压力,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挖方边坡陡度应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窗孔式护面墙1优选地用于坡度缓于1:0.75的边坡。边坡岩层较完整且坡度较陡时可采用肋式护墙。优选地,窗孔式护面墙1的窗孔内采用干砌片石或植草进行防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孔式护面墙、支撑渗沟和挡土墙;
所述窗孔式护面墙设置于边坡内侧的迎水面,所述窗孔式护面墙为设置有窗孔结构的框格骨架结构;
所述支撑渗沟包括透水土工布层、砂砾层、排水管和渗沟底部,所述渗沟底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渗沟的底部,所述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砂砾层由内至外设置于所述边坡内侧的所述渗沟底部的上方,所述透水土工布层设置于迎水面,所述砂砾层的砂砾粒径由边坡外侧向内侧逐级减小分布;
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砂砾层与所述渗沟底部之间,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渗水孔;
所述挡土墙砌筑于所述支撑渗沟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砾层外侧采用粒径3-5厘米的碎石或卵石填筑,在所述碎石或卵石内侧按照砂砾的粒径比例分层,每层厚度为15厘米,砂砾粒径比例按照4:1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砾层中粒径小于0.15毫米的砂砾的含量不大于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采用pvc材质,所述排水管上的所述渗水孔呈梅花形排布,所述渗水孔的纵向间距小于2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沟底部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所述挡土墙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孔式护面墙采用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浆砌片块石、卵石和/或砾石砌筑而成,所述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形状为人字形、菱形或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土工布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时,所述透水土工布四周以大于所述渗水孔孔径的等粒径碎石、砾石或卵石进行填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孔式护面墙设置于坡度不陡于1:0.5的边坡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6或9所述的具有支撑排水功能的边坡处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内采用干砌片石或植草进行防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