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05


    本实用新型属于颈肩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颈肩部揉捏按摩产品,按摩手法单一,夹揉力度生硬且无法自动适应各种体型人群,不同用户的按摩效果差异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体型或者同一使用者不同颈部位置按摩的自适应按摩机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对称设置的一对按摩组件,驱动所述按摩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揉按摩使用者颈部的驱动机构,每个按摩组件均包括第一按摩臂、弹簧及按摩头;该按摩头铰接在该第一按摩臂的一端部,该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该第一按摩臂上,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该按摩头上;所述一对按摩组件上的按摩头相对设置,该弹簧用于在朝向靠近另一个按摩头的方向上弹性的牵拉与其连接的按摩头,当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夹揉使用者颈部时,所述按摩头受力克服该弹簧的牵拉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按摩机芯,通过在对称设置的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按摩组件上设置按摩臂、弹簧和按摩头,按摩头与按摩臂的端部铰接,按摩头与按摩臂的端部之间设置弹簧,弹簧用于对按摩头进行牵拉,由于弹簧的牵拉允许按摩头相对按摩臂转动,使得对称设置的按摩头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的颈部,也可适同一使用者不同颈部位置的按摩,提高使用者的按摩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按摩机芯爆炸图;

    图2为自适应按摩机芯两第一按摩臂相互靠近至最近距离示意图;

    图3为自适应按摩机芯两第一按摩臂相互远离至最远距离示意图;

    图4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按摩头状态示意图;

    图5为按摩头翻转至最大角度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按摩臂和第二按摩臂连接示意图;

    图7为自适应按摩机芯按摩头与第一按摩臂爆炸示意图;

    图8为第一按摩臂安装于机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架11限位槽20第一按摩臂

    21弹簧22按摩头23挡块

    24限位杆30连接杆40连接座

    41连接孔42限位板50第二按摩臂

    51按摩轮60电机61驱动轴

    70偏心轮80加热装置221第一按摩部

    222第二按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包括机架10,设置于机架10上的对称设置的一对按摩组件,驱动所述按摩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揉按摩使用者颈部的驱动机构,每个按摩组件均包括第一按摩臂20、弹簧21及按摩头22;该按摩头22铰接在该第一按摩臂20的一端部,该弹簧21的一端连接在该第一按摩臂20上,该弹簧21的另一端连接在该按摩头22上;所述一对按摩组件上的按摩头22相对设置,该弹簧21用于在朝向靠近另一个按摩头22的方向上弹性的牵拉与其连接的按摩头22,当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夹揉使用者颈部时,所述按摩头22受力克服该弹簧的牵拉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

    具体实施时,按摩组件包括第一按摩臂20、弹簧21和按摩头22,按摩组件为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0的左右两侧,驱动机构与按摩组件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按摩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夹揉按摩;机架左右两侧的按摩头22相对设置,且分别通过弹簧21与第一按摩臂20铰接;按摩头22绕其与第一按摩臂20连接的铰链旋转的旋转轴位于平行于人体左右两侧方的平面上;当弹簧21处于自然状态时,两按摩头22上与使用者颈部相接触的夹揉按摩面的距离最近;当驱动机构工作时,两第一按摩臂20相互靠近或远离,两按摩头22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夹揉按摩;若两个按摩头22固定于第一按摩臂的端部时,同一个驱动机构工作,使得两按摩头之间的距离仅能跟随第一按摩臂20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即仅仅跟随左右两侧的第一按摩臂20相互靠近或远离,而此时,两按摩头22的夹揉按摩模式难以适应不同颈部尺寸的使用者的颈部,同时颈部尺寸较大的使用者会感到疼痛,颈部尺寸较小的使用者则起不到夹揉按摩的效果;

    因此,将两按摩头22分别通过弹簧21与第一按摩臂20连接,当两第一按摩臂20相互靠近时,两按摩头22与使用者的颈部相抵接,两按摩头22逐渐沿远离使用者颈部方向翻转;当两第一按摩臂20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两按摩头22往外翻转的角度最大,两按摩头22上与使用者颈部相接触的夹揉按摩面的距离最远,所以,两按摩头22之间的距离能够对不同颈部尺寸的使用者的颈部进行夹揉按摩,同时,两按摩头22对使用者颈部的夹揉力处于合适状态;

    当使用者的颈部离开按摩机芯时,由于弹簧20用于在朝向靠近另一个按摩头的方向上弹性的牵拉与其连接的按摩头22,两个按摩头22可复位至初始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按摩机芯,通过在对称设置的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按摩组件上设置第一按摩臂20、弹簧21和按摩头22,按摩头22与第一按摩臂20的端部铰接,按摩头22与第一按摩臂20的端部之间设置弹簧20,弹簧20用于对按摩头22进行牵拉,使得对称设置的按摩头22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的颈部,也可适用于同一使用者不同颈部位置的夹揉按摩,提高使用者的按摩舒适度。

    如图7所示:优选地,每个第一按摩臂20上均设有连接杆30,该弹簧21为扭簧,该弹簧21套设在该连接杆30上,该按摩头22铰接在该连接杆30上。按摩头22铰接于连接杆30上,且弹簧21套接于连接杆30上,使得按摩头22能够更好地旋转,防止按摩头22在与使用者颈部的摩擦力及反作用力和弹簧21施加的弹力共同作用力的情况下而从第一按摩臂20上脱落。

    如图7所示:优选地,该按摩头22包括第一按摩部221及第二按摩部222,该第一按摩部221及第二按摩部222相互并列设置,该第一按摩部221对应使用者颈部的中部设置,该第二按摩部222对应使用者颈部连接后脑勺的位置设置,该第一按摩部22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按摩部222的长度。采用此类设计,第一按摩部221和第二按摩部222可同时对使用者颈部的中部和颈部与后脑勺连接的位置进行按摩。

    优选地,该第一按摩部221及第二按摩部222与使用者接触的接触面呈倾斜面或者弧形曲面。由于人体的颈部的横向尺寸由人体的后方沿前方方向逐渐增大,第一按摩部221和第二按摩部222与使用者接触的接触面呈倾斜面或者弧面,当按摩机芯放于颈部时,使得第一按摩部221和第二按摩部222能够更大范围地接触使用者的颈部,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

    如图7所示:优选地,该按摩头22包括连接座40,该连接座40包括连接孔41及限位板42,该连接孔41设置在限位板42的底部,该第一按摩臂20上靠近该连接杆30设有挡块23,该按摩头22通过该连接孔41可转动地连接在该连接杆30上,该限位板42的宽度对应该挡块23设置,使得当该限位板42与该挡块23抵接时,该按摩头22转动到最大角度。优选地,该按摩头22由软质材料制成,如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具体实施时,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一按摩臂20上连接杆3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档块23,当按摩头22旋转时,限位板42均可旋转至于挡块23接触的位置,挡块23与限位板42相抵接,使得按摩头22无法继续旋转;当弹簧21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板42与靠近另一个按摩头22的挡块23相抵接,此时两按摩头22之间的距离最小;当按摩头22与使用者的颈部相抵触进行夹揉时时,同时驱动机构使得两按摩头22相互远离,此时按摩头22往外旋转至限位板42与远离另一个按摩头22的挡块23相抵接时,此时,按摩头22转动到最大角度,弹簧21处于拉伸储能状态,两按摩头22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置挡块23及限位板42,使得按摩头22的转动范围被限定于一个范围内,对使用者的颈部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对按摩机芯本身也有保护作用,按摩机芯不容易损坏。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按摩头22,也能对使用者的颈部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左右两侧的第一按摩臂20距离最近时,对使用者的颈部夹伤。

    优选地,该按摩组件还包括第二按摩臂50,该第一按摩臂20与第二按摩臂50呈夹角设置;该第二按摩臂50针对使用者肩部设置,该第二按摩臂50的末端设有按摩轮51,该按摩轮51铰接在该第二按摩臂50的末端。

    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按摩组件由第一按摩臂20和第二按摩臂50构成,第一按摩臂20与第二按摩臂50具有夹角,且第一按摩臂20与第二按摩臂50的连接处与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两第一按摩臂20相互靠近时,两第二按摩臂50相互远离,即两侧的第一按摩臂20和第二按摩臂50可以相对于驱动轴的轴心作圆弧摆动,此时若按摩头22受到使用者颈部的挤压,则会向外翻转到挡块23;若按摩轮51受到使用者肩膀表面的摩擦,则会产生相对于第二按摩臂50的圆滚动。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两第二按摩臂50相互靠近时,两第一按摩臂20相互远离,即两侧的第一按摩臂20和第二按摩臂50可以做相对于驱动轴的轴心作圆弧摆动,此时若按摩头22受到使用者颈部的挤压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则按摩头22会在弹簧21的作用下向内翻转到挡块23;若按摩轮51受到使用者肩膀表面的摩擦,则同样会产生相对于第二按摩臂50的圆滚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该机架10上与使用者颈部相对应的一侧,两第一按摩臂20的中间设有加热装置80,用于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加热。加热装置80可选用现有技术上的加热元件。

    优选地,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0、限位槽11、驱动轴61及偏心轮70,该电机60带动该驱动轴61转动,该偏心轮70偏心的固定在该驱动轴61上且该偏心轮70相对该驱动轴61倾斜设置,该第一按摩臂20的另一端套设在该偏心轮70上,该第一按摩臂20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杆24,该限位杆24可往复滑动的收容在该限位槽11内。

    具体实施时,如图8所示:该偏心轮70为轴向凸轮,轴向凸轮的其中一面为倾斜面,轴线凸轮的轴心线与驱动轴61的轴心线重合,第一按摩臂20的另一端套设于轴向凸轮,同时紧靠倾斜面;第一按摩臂20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杆24,限位杆24可往复滑动的收容于限位槽11内,从而当电机60工作带动轴向凸轮转动时,左右两侧打得第一按摩臂20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做偏摆运动,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夹揉按摩。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对称设置的一对按摩组件,驱动所述按摩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揉按摩使用者颈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按摩组件均包括第一按摩臂、弹簧及按摩头;该按摩头铰接在该第一按摩臂的一端部,该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该第一按摩臂上,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该按摩头上;所述一对按摩组件上的按摩头相对设置,该弹簧用于在朝向靠近另一个按摩头的方向上弹性的牵拉与其连接的按摩头,当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夹揉使用者颈部时,所述按摩头受力克服该弹簧的牵拉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按摩臂上均设有连接杆,该弹簧为扭簧,该弹簧套设在该连接杆上,该按摩头铰接在该连接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按摩头包括第一按摩部及第二按摩部,该第一按摩部及第二按摩部相互并列设置,该第一按摩部对应使用者颈部的中部设置,该第二按摩部对应使用者颈部连接后脑勺的位置设置,该第一按摩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按摩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摩部及第二按摩部与使用者接触的接触面呈倾斜面或者弧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按摩头包括连接座,该连接座包括连接孔及限位板,该连接孔设置在限位板的底部,该第一按摩臂上靠近该连接杆设有挡块,该按摩头通过该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在该连接杆上,该限位板的宽度对应该挡块设置,使得当该限位板与该挡块抵接时,该按摩头转动到最大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按摩组件还包括第二按摩臂,该第一按摩臂与第二按摩臂呈夹角设置;该第二按摩臂针对使用者肩部设置,该第二按摩臂的末端设有按摩轮,该按摩轮铰接在该第二按摩臂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按摩头由软质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机架上与使用者颈部相对应的一侧,两第一按摩臂的中间设有加热装置,用于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限位槽、驱动轴及偏心轮,该电机带动该驱动轴转动,该偏心轮偏心的固定在该驱动轴上且该偏心轮相对该驱动轴倾斜设置,该第一按摩臂的另一端套设在该偏心轮上,该按摩臂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杆,该限位杆可往复滑动的收容在该限位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对称设置的一对按摩组件,驱动所述按摩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揉按摩使用者颈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按摩机芯,通过在对称设置的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按摩组件上设置按摩臂、弹簧和按摩头,按摩头与按摩臂的端部铰接,按摩头与按摩臂的端部之间设置弹簧,弹簧用于对按摩头进行牵拉,使得对称设置的按摩头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的颈部,也可适同一使用者不同颈部位置的按摩,提高使用者的按摩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黄跃文;刘伙元;郭智坤;廖科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漳州蒙发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70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