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管廊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9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和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目前,综合管廊主要有整体预制管廊和预制装配式管廊这两种,整体预制管廊在固定模台上进行生产,预制装配式走廊由若干预制单元装配而成,每个预制单元由顶板、两侧板和底板装配成整体件,各板均为预制板,对于上述两种综合管廊,存在如下缺点:(1)运输吊装困难,构件尺寸及重量较大,带来运输和吊装的困难,尤其对现场吊装机械有较高要求;(2)防水性能不如现浇结构,防水质量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管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廊存在运输吊装困难和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管廊,其包括现浇底板、两个外墙、内墙和叠合顶板,所述内墙位于两个所述外墙之间,所述外墙由多个外墙模块单元组成,所述外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和设于所述预制外墙笼模内腔的第一现浇混凝土,相邻的所述预制外墙笼模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缝连接;

    所述叠合顶板由多个顶板模块单元组成,所述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和设于所述预制叠合板上端的现浇混凝土顶板,相邻的所述预制叠合顶板之间通过第二拼接缝连接;

    所述内墙由多个内墙模块单元组成,所述内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和设于所述预制内墙笼模内腔的第二现浇混凝土,相邻的所述预制内墙笼模之间通过第三拼接缝连接;

    所述外墙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模块单元和所述现浇底板连接,所述内墙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模块单元和所述现浇底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预制外墙笼模包括多个第一钢筋网片、多个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均与所述第一纵向钢筋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均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面筋和桁架钢筋,所述桁架钢筋的顶端与所述叠合板面筋连接。

    可选的,所述预制内墙笼模包括多个第二钢筋网片、第二纵向钢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均与所述第二纵向钢筋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均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预制外墙笼模与所述现浇底板之间连接有止水钢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拼接缝包括第三钢筋网片和第三纵向钢筋,所述第三纵向钢筋与所述第三钢筋网片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三拼接缝包括第四钢筋网片和第四纵向钢筋,所述第四纵向钢筋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片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包括现浇底板、两个外墙、内墙和叠合顶板,由于外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和第一现浇混凝土,内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和第二现浇混凝土,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和现浇混凝土顶板,预制外墙笼模、预制内墙笼模和预制叠合板在工厂内制作而成,然后施工者将预先制作好的预制外墙笼模、预制内墙笼模和预制叠合顶板运送至施工现场,最后进行第一现浇混凝土、第二现浇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顶板的浇注,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只需要运输预制外墙笼模、预制内墙笼模和预制叠合顶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便于运输和吊装的特点,从而便于对现场吊装机械的要求;

    由于第一现浇混凝土、第二现浇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顶板为现浇结构,从而使得外墙和叠合顶板之间的节点、外墙和现浇底板之间的节点、内墙和叠合顶板之间的节点、内墙和现浇底板之间的节点都具有可靠性高、整体性能好和防水质量容易控制的优点;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施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和施工效率高的特点,从而便于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墙和叠合顶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现浇底板;2、外墙;21;预制外墙笼模;211、第一钢筋网片;212、第一纵向钢筋;22、第一现浇混凝土;3、内墙;31、预制内墙笼模;311、第二钢筋网片;312、第二纵向钢筋;32、第二现浇混凝土;4、叠合顶板;41、预制叠合板;411、叠合板面筋;412、桁架钢筋;42、现浇混凝土顶板;5、止水钢板;6、第一拼接缝;61、第三钢筋网片;62、第三纵向钢筋;7、第三拼接缝;71、第四钢筋网片;72、第四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管廊,其包括现浇底板1、两个外墙2、内墙3和叠合顶板4,内墙3位于两个外墙2之间,外墙2由多个外墙2模块单元组成,外墙2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21和设于预制外墙笼模21内腔的第一现浇混凝土22,相邻的预制外墙笼模21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缝6连接;

    叠合顶板4由多个顶板模块单元组成,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41和设于预制叠合板41上端的现浇混凝土顶板42,相邻的预制叠合顶板4之间通过第二拼接缝连接;

    内墙3由多个内墙3模块单元组成,内墙3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31和设于预制内墙笼模31内腔的第二现浇混凝土32,相邻的预制内墙笼模31之间通过第三拼接缝7连接;

    外墙2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顶板模块单元和现浇底板1连接,内墙3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顶板模块单元和现浇底板1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包括现浇底板1、两个外墙2、内墙3和叠合顶板4,由于外墙2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21和第一现浇混凝土22,内墙3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31和第二现浇混凝土32,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41和现浇混凝土顶板42,预制外墙笼模21、预制内墙笼模31和预制叠合板41在工厂内制作而成,然后施工者将预先制作好的预制外墙笼模21、预制内墙笼模31和预制叠合顶板4运送至施工现场,最后进行第一现浇混凝土22、第二现浇混凝土32和现浇混凝土顶板42的浇注,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只需要运输预制外墙笼模21、预制内墙笼模31和预制叠合顶板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便于运输和吊装的特点,从而便于对现场吊装机械的要求;

    由于第一现浇混凝土22、第二现浇混凝土32和现浇混凝土顶板42为现浇结构,从而使得外墙2和叠合顶板4之间的节点、外墙2和现浇底板1之间的节点、内墙3和叠合顶板4之间的节点、内墙3和现浇底板1之间的节点都具有可靠性高、整体性能好和防水质量容易控制的优点;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施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和施工效率高的特点,从而便于进行推广。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增强外墙2模块单元的安全可靠性,预制外墙笼模21包括多个第一钢筋网片211、多个第一纵向钢筋212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第一钢筋网片211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均与第一纵向钢筋212连接,第一钢筋网片211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均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连接。具体的,施工者往两个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一现浇混凝土22,第一钢筋网片211能增强第一现浇混凝土22的强度,以及增强第一现浇混凝土22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为了增强顶板模块单元的安全可靠性,预制叠合板41包括叠合板面筋411和桁架钢筋412,桁架钢筋412的顶端与叠合板面筋411连接。具体的,通过设置桁架钢筋412,桁架钢筋412能作为现浇混凝土顶板42的受力钢筋;通过设置叠合板面筋411,叠合板免进能进一步增强现浇混凝土顶板42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为了提高内墙3模块单元的安全可靠性,预制内墙笼模31包括多个第二钢筋网片311、第二纵向钢筋312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第二钢筋网片311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均与第二纵向钢筋312连接,第二钢筋网片311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均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连接。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施工者可在两个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以形成第二现浇混凝土32;通过设置第二钢筋网片311,第二钢筋网片311能增强第二现浇混凝土32的强度,以及增强第二现浇混凝土32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外墙2与现浇底板1之间的防水效果,预制外墙笼模21与现浇底板1之间连接有止水钢板5。具体的,止水钢板5能提高外墙2与现浇底板1之间的内部防水效果,从而提升了外墙2的使用寿命和现浇底板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相邻的预制外墙笼模21之间能够紧固地连接,第一拼接缝6包括第三钢筋网片61和第三纵向钢筋62,第三纵向钢筋62与第三钢筋网片61连接。具体的,第三钢筋网片61和第三纵向钢筋62能增强相邻的预制外墙笼模21之间的应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相邻的预制内墙笼模31之间能够紧固地连接,第三拼接缝7包括第四钢筋网片71和第四纵向钢筋72,第四纵向钢筋72与第四钢筋网片71连接。具体的,第四钢筋网片71和第四纵向钢筋72能增强相邻的预制内墙笼模31之间的应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包括现浇底板1、两个外墙2、内墙3和叠合顶板4,由于外墙2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21和第一现浇混凝土22,内墙3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31和第二现浇混凝土32,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41和现浇混凝土顶板42,预制外墙笼模21、预制内墙笼模31和预制叠合板41在工厂内制作而成,然后施工者将预先制作好的预制外墙笼模21、预制内墙笼模31和预制叠合顶板4运送至施工现场,最后进行第一现浇混凝土22、第二现浇混凝土32和现浇混凝土顶板42的浇注,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只需要运输预制外墙笼模21、预制内墙笼模31和预制叠合顶板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便于运输和吊装的特点,从而便于对现场吊装机械的要求;

    由于第一现浇混凝土22、第二现浇混凝土32和现浇混凝土顶板42为现浇结构,从而使得外墙2和叠合顶板4之间的节点、外墙2和现浇底板1之间的节点、内墙3和叠合顶板4之间的节点、内墙3和现浇底板1之间的节点都具有可靠性高、整体性能好和防水质量容易控制的优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具有施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和施工效率高的特点,从而便于进行推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底板、两个外墙、内墙和叠合顶板,所述内墙位于两个所述外墙之间,所述外墙由多个外墙模块单元组成,所述外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和设于所述预制外墙笼模内腔的第一现浇混凝土,相邻的所述预制外墙笼模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缝连接;

    所述叠合顶板由多个顶板模块单元组成,所述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和设于所述预制叠合板上端的现浇混凝土顶板,相邻的所述预制叠合顶板之间通过第二拼接缝连接;

    所述内墙由多个内墙模块单元组成,所述内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和设于所述预制内墙笼模内腔的第二现浇混凝土,相邻的所述预制内墙笼模之间通过第三拼接缝连接;

    所述外墙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模块单元和所述现浇底板连接,所述内墙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顶板模块单元和所述现浇底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外墙笼模包括多个第一钢筋网片、多个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均与所述第一纵向钢筋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均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模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面筋和桁架钢筋,所述桁架钢筋的顶端与所述叠合板面筋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内墙笼模包括多个第二钢筋网片、第二纵向钢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内侧均与所述第二纵向钢筋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相对设置的两个外侧均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模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外墙笼模与所述现浇底板之间连接有止水钢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缝包括第三钢筋网片和第三纵向钢筋,所述第三纵向钢筋与所述第三钢筋网片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拼接缝包括第四钢筋网片和第四纵向钢筋,所述第四纵向钢筋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片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管廊,其包括现浇底板、两个外墙、内墙和叠合顶板,内墙位于两个外墙之间,外墙由多个外墙模块单元组成,外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外墙笼模和设于预制外墙笼模内腔的第一现浇混凝土;叠合顶板由多个顶板模块单元组成,顶板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叠合板和设于预制叠合板上端的现浇混凝土顶板;内墙由多个内墙模块单元组成,内墙模块单元包括预制内墙笼模和设于预制内墙笼模内腔的第二现浇混凝土;外墙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顶板模块单元和现浇底板连接,内墙模块单元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顶板模块单元和现浇底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廊存在运输、吊装及安装困难和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钧;李定乾;李盛勇;李俊声;上官瑾瑜;林绍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9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