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路面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路面井盖。



    背景技术:

    路面井盖主要包括井座和井盖,现有的井盖往往直接盖设在井座上;当下暴雨时,下水道中的水较多而通过井口往外涌出,容易将井盖顶开,导致井口裸露在路面上,容易引发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井盖容易被下水道中的水顶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路面井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新型路面井盖,井座、固定盘和井盖;所述固定盘套设在所述井座外侧壁的下端,用于与路面固定;所述井座内侧壁上设置有环状凸棱;所述环状凸棱上开设有四个第二缺口;所述四个第二缺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环状凸棱上;所述井盖设置在所述环状凸棱上;所述井盖的下底上对应设置有四个l型挂钩,用于与所述环状凸棱配合将所述井盖固定在所述环状凸棱的上方;所述井盖的上底上开设有c型凹槽;所述井盖上转动设置有c型提手;所述c型提手位于所述c型凹槽内,用于方便打开所述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所述井盖盖合在所述井座上时,首先将所述l型挂钩对准所述环状凸棱上的第二缺口,并将所述井盖盖设在所述环状凸棱上;然后转动所述c型凹槽内的所述c型提手,使得所述c型提手与所述井盖垂直;再通过所述c型提手转动所述井盖,使得所述l型挂钩与所述环状凸棱的下底面抵接,从而将所述井盖固定在所述环状凸棱的上方,有效地防止下水道中雨水较大时将所述井盖顶开,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c型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缺口,用于方便转动所述c型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c型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缺口,方便使用者从所述第一缺口处,转动所述c型提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井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四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与所述环状凸棱抵接,用于加固所述环状凸棱,并限制所述l型挂钩在所述环状凸棱下方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限定所述l型挂钩在所述环状凸棱下的位置;另外,可以支撑所述环状凸棱,提高所述环状凸棱与所述井座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井座的外侧壁与所述固定盘之间设置有加强板,用于加固所述井座与所述固定盘之间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加固所述井座与所述固定盘。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c型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用于防止所述c型凹槽中产生积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c型凹槽的底部设置所述通孔,可以及时将所述c型凹槽中的水排出,有效地避免积水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路面井盖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井盖被下水道中的流水顶开,避免因所述井盖被所述下水道中的流水顶开而造成的事故;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中新型路面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新型路面井盖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新型路面井盖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其中,1、井盖;101、c型凹槽;102、c型提手;103、第一缺口;104、通孔;105、l型挂钩;2、加强板;3、固定盘;4、井座;401、限位板;402、环状凸棱;403、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3,本实施例中的新型路面井盖1,井座4、固定盘3和井盖1;固定盘3套设在井座4外侧壁的下端,用于与路面固定;固定盘3与井座4焊接;井座4内侧壁上设置有环状凸棱402;环状凸棱402上开设有四个第二缺口403;四个第二缺口403均匀分布在环状凸棱402上;井盖1设置在环状凸棱402上;井盖1的下底上对应设置有四个l型挂钩105,用于与环状凸棱402配合将井盖1固定在环状凸棱402的上方;参考图2,井盖1的上底上开设有c型凹槽101;井盖1上转动设置有c型提手102;c型提手102位于c型凹槽101内,用于方便打开井盖1;环状凸棱402与井座4的内侧壁焊接;l型挂钩105呈l型;l型挂钩105的一边与井盖1焊接,另一边与环状凸棱402抵接,从将井盖1卡设在环状凸棱402的上方;c型凹槽10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104,用于防止c型凹槽101中产生积水。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路面井盖1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井盖1盖合在井座4上时,首先将l型挂钩105对准环状凸棱402上的第二缺口403,并将井盖1盖设在环状凸棱402上;然后转动c型凹槽101内的c型提手102,使得c型提手102与井盖1垂直;再通过c型提手102转动井盖1,使得l型挂钩105与环状凸棱402的下底面抵接,再将转动c型提手102,使得c型提手102位于c型凹槽101中,从而将井盖1固定在环状凸棱402的上方,有效地防止下水道中雨水较大时将井盖1顶开,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当需要将井盖1从井座4上取下时,转动c型提手102,使得c型提手102与井盖1垂直;然后通过c型提手102转动井盖1,使得l型挂钩105与第二缺口403对应时,通过c型提手102将井盖1打开,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c型提手102与井盖1转动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故不在此处赘述。

    具体地,参考图2,c型凹槽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缺口103,用于方便转动c型提手102。

    示例性地,井座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四个限位板401;限位板401的上端与环状凸棱402抵接,用于加固环状凸棱402,并限制l型挂钩105在环状凸棱402下方的位置;限位板401分别与井座4和环状凸棱402焊接。

    具体地,井座4的外侧壁与固定盘3之间设置有加强板2,用于加固井座4与固定盘3之间的连接;加强板2分别与固定盘3和井座4焊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路面井盖,其特征在于,井座、固定盘和井盖;所述固定盘套设在所述井座外侧壁的下端,用于与路面固定;所述井座内侧壁上设置有环状凸棱;所述环状凸棱上开设有四个第二缺口;所述四个第二缺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环状凸棱上;所述井盖设置在所述环状凸棱上;所述井盖的下底上对应设置有四个l型挂钩,用于与所述环状凸棱配合将所述井盖固定在所述环状凸棱的上方;所述井盖的上底上开设有c型凹槽;所述井盖上转动设置有c型提手;所述c型提手位于所述c型凹槽内,用于方便打开所述井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缺口,用于方便转动所述c型提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四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与所述环状凸棱抵接,用于加固所述环状凸棱,并限制所述l型挂钩在所述环状凸棱下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的外侧壁与所述固定盘之间设置有加强板,用于加固所述井座与所述固定盘之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用于防止所述c型凹槽中产生积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路面井盖,井座、固定盘和井盖;固定盘套设在井座外侧壁的下端,用于与路面固定;井座内侧壁上设置有环状凸棱;环状凸棱上开设有四个第二缺口;四个第二缺口均匀分布在环状凸棱上;井盖设置在环状凸棱上;井盖的下底上对应设置有四个L型挂钩,用于与环状凸棱配合将井盖固定在环状凸棱的上方;井盖的上底上开设有C型凹槽;井盖上转动设置有C型提手;C型提手位于C型凹槽内,用于方便打开井盖;将井盖固定在环状凸棱的上方,有效地防止下水道中雨水较大时将井盖顶开,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姚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金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9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