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抗拔试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工地上当将管桩做好后需要对管桩进行抗拔试验,从而对管桩的抗拔性进行判定此管桩是否符合建筑要求,而在管桩的抗拔实验中抱桩器是用于将管桩进行固定从而通过外力沿竖直方向向上拔抱桩器,从而测定施加的力该管桩是否符合要求。
现有的,管桩单桩竖向抗拔试验连接桩头与上部千斤顶连接时采用管桩中心浇灌混凝土,植入抗拔钢筋方式进行,其中钢筋连接是通过电焊完成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钢筋连接需通过电焊,所以存在有安全风险,且焊接质量无法保证;2.由于混凝土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满足试验强度要求,不利于施工成本管理及工期要求;3.连接操作相对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具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包括呈圆筒形的抱桩器本体,所述抱桩器本体包括第一弧形拉板和第二弧形拉板,所述第一弧形拉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拉板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弧形拉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拉板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所述抱桩器本体内圈设置有若干弧形插片,所述弧形插片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弧形插片的外弧面与所述抱桩器本体内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弧形插片的内圈均抵接在管桩的弧形面,接着将抱桩器本体的内弧面贴紧弧形插片的外弧面且厚度较薄的一端均朝竖直向下,然后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弧形拉板和第二弧形拉板连接固定,最后沿竖直向上拉抱桩器本体从而达到对管桩的抗拔试验,该过程并未使用到焊接等明火作业,从而防止由于明火作业导致的安全事故;该过程也未灌注混凝土,而是通过弧形插片的不同厚度当抱桩器本体进行竖直向上拉动时产生厚度差从而达到对管桩的拉扯,以致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且降低了试验所用的经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拉板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可拆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侧使用铰接、另一侧使用连接件固定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之间的连接配合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拉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拉板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向远离铰接处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第一弧形拉板上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拉板的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固定板的目的是避免在抱桩器本体的弧面处进行开口进行连接,提高了抱桩器本体的强度,并且能使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之间配合更加紧密,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拉板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端均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目的是为了能增强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拉板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第二弧形拉板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固定板,所述第一弧形拉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拉板之间相对的两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固定板的目的是避免在抱桩器本体的弧面处进行开口进行连接,提高了抱桩器本体的强度,并且能使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之间配合更加紧密,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插片厚度小的一端位于所述抱桩器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抱桩器本体内径较小的一端设置有预定位固定圈,所述抱桩器本体的一侧抵接在与所述预定位固定圈相对的一侧,所述弧形插片较薄的一端向所述预定位固定圈方向延伸有插接弧形板,所述插接弧形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预定位固定圈的内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预定位固定圈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套接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前弧形插片内弧面能稳定地贴紧管桩,不发生移位的情况下方便第一抱桩器本体进行套接和固定,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抱桩器本体靠近远离所述预定位固定圈的一端固定有若干个拉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拉耳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对抱桩器本体进行拉动,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插片的内弧面设置有耐磨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耐磨橡胶垫的目的是为了能提高弧形插片与管桩之间的摩擦,防止在拉动拔桩器本体的同时使弧形插片一同滑动,提高了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先将弧形插片的内圈均抵接在管桩的弧形面,接着将抱桩器本体的内弧面贴紧弧形插片的外弧面且厚度较薄的一端均朝竖直向下,然后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弧形拉板和第二弧形拉板连接固定,最后沿竖直向上拉抱桩器本体从而达到对管桩的抗拔试验,该过程并未使用到焊接等明火作业,从而防止由于明火作业导致的安全事故;该过程也未灌注混凝土,而是通过弧形插片的不同厚度当抱桩器本体进行竖直向上拉动时产生厚度差从而达到对管桩的拉扯,以致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且降低了试验所用的经费;
2.通过设置有固定板从而达到避免在抱桩器本体的弧面处进行开口进行连接的目的,提高了抱桩器本体的强度,并且能使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之间配合更加紧密,提高了稳定性;
3.通过设置有预定位固定圈从而能在套接第一弧形拉板与第二弧形拉板前弧形插片内弧面能稳定地贴紧管桩,不发生移位的情况下方便第一抱桩器本体进行套接和固定,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4.通过设置有耐磨橡胶垫从而能提高弧形插片与管桩之间的摩擦,防止在拉动拔桩器本体的同时使弧形插片一同滑动,提高了实用性;
5.设置有拉耳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对抱桩器本体进行拉动,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抱桩器本体套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抱桩器本体套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抱桩器本体;11、第一弧形拉板;12、第二弧形拉板;13、拉耳;14、固定板;2、弧形插片;21、插接弧形板;3、预定位固定圈;4、耐磨橡胶垫;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包括抱桩器本体1、四块弧形插片2和预定位固定圈3,抱桩器本体1包括第一弧形拉板11和第二弧形拉板12,第一弧形拉板11与第二弧形拉板12合起后呈圆柱状,弧形插片2的厚度均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四块弧形插片2的外弧面与抱桩器本体1的内弧面抵接,四块弧形插片2较薄的一端均朝同一方向,四块弧形插片2的内表面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抱桩器本体1靠近弧形插片2较薄的一端抵接在预定位固定圈3,四块弧形插片2较较薄的一端向预定位固定圈3方向延伸有插接弧形板21,插接弧形板21的外弧面与预定位固定圈3的内弧面抵接;第一弧形拉板11与第二弧形拉板12远离预定位固定圈3的一端设置有拉耳13。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第一弧形拉板11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有固定板14,第一弧形拉板11的固定板14与第二弧形拉板12的固定板14均向远离铰接处的方向延伸,两块固定板14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固定,连接件5为螺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先将预定位固定圈3套入管桩,接着将弧形插片2的插接弧形板21插到管桩的与预定位固定圈3之间,使设置在弧形插片2的内弧面的耐磨橡胶垫4与管桩弧面抵接,接着将第一弧形拉板11和第二弧形拉板12的内弧面与弧形插片2的外弧面抵接,接着通过设置在铰接处相对的固定板14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弧形插片2内弧面紧贴管桩的弧面,最后通过设置在抱桩器本体1的拉耳13使抱桩器本体1往竖直向上拉,从而进行管桩抗拔试验。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弧形拉板11的相对两端向相反方向延伸有固定板14,第二弧形拉板12的相对两端向相反方向延伸有固定板14,第一弧形拉板11与第二弧形拉板12之间位置相对的固定板14均通过连接件5进行固定连接,连接件5为螺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先将预定位固定圈3套入管桩,接着将弧形插片2的插接弧形板21插到管桩的与预定位固定圈3之间,使设置在弧形插片2的内弧面的耐磨橡胶垫4与管桩弧面抵接,接着将第一弧形拉板11和第二弧形拉板12的内弧面与弧形插片2的外弧面抵接,接着通过螺栓将第一弧形拉板11和第二弧形拉板12之间相对的固定板14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弧形插片2内弧面紧贴管桩的弧面,最后通过设置在抱桩器本体1的拉耳13使抱桩器本体1往竖直向上拉,从而进行管桩抗拔试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包括呈圆筒形的抱桩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桩器本体(1)包括第一弧形拉板(11)和第二弧形拉板(12),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和所述第二弧形拉板(12)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和所述第二弧形拉板(12)连接固定的连接件(5),所述抱桩器本体(1)内圈设置有若干弧形插片(2),所述弧形插片(2)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弧形插片(2)的外弧面与所述抱桩器本体(1)内弧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5)进行可拆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与所述第二弧形拉板(12)通过所述连接件(5)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向远离铰接处方向延伸的固定板(14),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上的所述固定板(14)和所述第二弧形拉板(12)的所述固定板(14)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5)可拆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12)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拉板(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固定板(14),所述第二弧形拉板(12)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固定板(14),所述第一弧形拉板(11)与所述第二弧形拉板(12)之间相对的两所述固定板(14)通过所述连接件(5)可拆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插片(2)厚度小的一端位于所述抱桩器本体(1)的同一侧,所述抱桩器本体(1)内径较小的一端设置有预定位固定圈(3),所述抱桩器本体(1)的一侧抵接在与所述预定位固定圈(3)相对的一侧,所述弧形插片(2)较薄的一端向所述预定位固定圈(3)方向延伸有插接弧形板(21),所述插接弧形板(21)的外弧面与所述预定位固定圈(3)的内弧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桩器本体(1)靠近远离所述预定位固定圈(3)的一端固定有若干个拉耳(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抗拔试验简易式抱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插片(2)的内弧面设置有耐磨橡胶垫(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