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5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触控电视一体机开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个场景。

    然而,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例如触控显示装置所需要的零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生产加工复杂、耗时,制作工艺繁琐,对于产品外观缺陷不能较好地把控,产品出现外观缺陷的风险较大,从而使得产品生产效率低,单个产品成本高、售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装配可靠,且便于简化组装过程,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背板和第一转接边框,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所述背板上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分别位于所述背板的相对两侧;外边框,所述外边框和所述导光板设在所述背板的同侧,所述外边框与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外边框通过所述第一转接边框与所述背板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通过设置第一转接边框,并将外边框与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以使外边框通过第一转接边框与背板固定相连,保证了外边框安装牢靠,且第一转接边框可以对背板起到支撑作用,提升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在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减少翻转外边框和背光组件的次数、减少采用辅助工装的使用次数,有效简化了背光模组的加工工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边框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上方的第一面框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框侧部且围设所述背板的第一侧框;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包括第二面框和位于所述第二面框侧部的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包括朝向所述背板延伸并包裹在所述第二侧框外侧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侧锁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框通过所述第一侧锁件锁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锁件为侧锁螺钉,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框上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孔,所述侧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框由所述第二面框的外边缘向所述外边框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二面框之间限定出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槽,所述背板具有边沿部和设在所述边沿部的边缘且朝向所述第一面框延伸的翻边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翻边部均安装于所述承载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背锁件,所述第二面框和所述边沿部通过所述第一背锁件锁固连接,所述第一背锁件为第一背锁螺钉,所述第二面框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边沿部上形成有第二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一背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螺纹配合于第二螺纹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面框包括背离所述第一侧框延伸且延伸到所述背板上方的第一限位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背光膜材,所述背光膜材的边沿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背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边沿部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翻边部间隔设置,所述背板上设置有背光膜材,所述背光膜材上具有与所述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穿孔,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二转接边框,所述背板包括围设所述边沿部的四个所述翻边部,所述第二转接边框与其中一个所述翻边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转接边框与另外三个所述翻边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边框和所述外边框位于所述背板的同侧,第二转接边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位于对应翻边部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部延伸到所述背光膜材上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对应所述翻边部的外侧;第二侧锁件,所述第一侧框包括朝向所述背板延伸并包裹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三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二侧锁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且螺纹配合于第三螺纹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正锁件,所述正锁件从所述第二转接边框的上方锁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背板,所述正锁件为正锁螺钉,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第四通孔,所述背板上形成有第四螺纹连接孔,所述正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背锁件,所述第二侧框和所述第一面框通过所述第二背锁件锁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背锁件为第二背锁螺钉,所述第二侧框上形成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面框上形成有第五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二背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五螺纹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所述外边框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上方的第一面框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框侧部围设所述背板的第一侧框;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外边框的所述第一面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装配可靠,便于提升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边框还包括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显示屏容纳于所述第一面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限定出的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沿图2中a-a线的另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6是沿图2中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沿图2中b-b线的另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8是沿图2中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沿图2中c-c线的另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沿图2中d-d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沿图2中d-d线的另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3中所示的背板、导光板和背光膜材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背光、导光板和背光膜材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显示装置200;

    显示屏101;触控玻璃1011;液晶玻璃1012;显示屏组件102;

    背光模组100;中心轴线100a;

    背光组件1;

    背板11;第一转接边框12;反射板13;导光板14;背光膜材15;光源16;

    第二转接边框17;第二侧锁件18;正锁件19;

    翻边部110;定位凸起111;子边沿112;边沿部113;

    第二螺纹连接孔113a;

    承载槽120;第二面框121;第二侧框122;

    第二通孔121a;第一螺纹连接孔122a;第五通孔122b;

    定位槽140;定位穿孔150;

    光源件161;安装板162;

    第二限位部171;第一连接部172;第二连接部173;正锁螺钉190;

    第三螺纹连接孔173a;

    外边框2;定位槽20;第一外边框20a;第二外边框20b;

    第一面框21;第一侧框22;第五螺纹连接孔21a;

    第一限位部211;第一延伸部221;第二延伸部222;第三延伸部223;

    第一通孔221a;第三通孔223a;

    第一侧锁件3;侧锁螺钉30;

    第一背锁件4;第一背锁螺钉40;

    第二背锁件5;第二背锁螺钉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

    如图1-图4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组件1和外边框2,背光组件1包括背板11和第一转接边框12,背板11和第一转接边框12固定相连,背板11上设有导光板14,导光板14和第一转接边框11分别位于背板11的相对两侧,可以节省背板11上导光板14所在侧的安装空间,便于背板11上各部件的安装;例如,第一转接边框11可以设在背板11的第一侧(例如,图4中的下侧),导光板14可以设在背板11的第二侧(例如,图4中的上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外边框2和导光板14设在背板11的同侧,例如外边框2和导光板14可以均位于背板11的第二侧;外边框2与第一转接边框11固定相连以使外边框2通过第一转接边框11与背板11固定相连,使得背光模组100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且外边框2和背板11之间并无直接的连接关系。

    由此,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外边框采用背锁螺钉直接固定于背板,导致在组装过程中,为便于背锁螺钉的安装,需要翻转外边框和背光组件、同时采用辅助工装限位,使得生产复杂、耗时,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本申请中的背光模组100可以在保证外边框2安装牢靠的前提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背板11和第一转接边框12之间的固定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背板11与第一转接边框12可以可拆卸相连、也可以不可拆卸相连(例如背板11和第一转接边框12可以形成为一体件);其中,当背板11和第一转接边框12单独成型、并通过装配的手段相连时,可以简化背板11的结构,同时第一转接边框12可以对背板11和外边框2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保证背光模组10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通过设置第一转接边框12,并将外边框2与第一转接边框12固定相连以使外边框2通过第一转接边框12与背板11固定相连,保证了外边框2安装牢靠,且第一转接边框12可以对背板11起到支撑作用,提升背光模组1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在背光模组100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减少翻转外边框2和背光组件1的次数、减少辅助工装的使用次数,有效简化了背光模组100的加工工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边框2包括位于背板11上方的第一面框21和位于第一面框21侧部且围设背板11的第一侧框22,第一转接边框12包括第二面框121和位于第二面框121侧部的第二侧框122,第一侧框22包括朝向背板11延伸并包裹在第二侧框122外侧的第一延伸部221,第一延伸部221和第二侧框122连接。例如,如图4和图8-图10所示,第一侧框22可以位于第一面框21的外侧,且第一侧框22与第一面框21相连,第二侧框122可以位于第二面框121的外侧,且第二侧框122与第二面框121相连,第一面框21与第二面框121可以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延伸部221可以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朝向背板11延伸以包裹在第二侧框122的外侧,将第一延伸部221和第二侧框122固定相连以锁固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由此,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结构简单,且便于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2的快速锁固,且外边框2可以作为背光模组100的边框;当背光模组100应用于显示装置200时,外边框2还可以作为产品外框,有效节省了显示装置200的结构部件,简化了结构,减少了产品的零件成本和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8-图10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一侧锁件3,第一延伸部221和第二侧框122通过第一侧锁件3锁固连接,便于保证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2连接牢靠。

    例如,在图4和图8-图10的示例中,第一侧锁件3可以从背光模组100的径向外侧向内依次穿设于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以锁固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方便了第一侧锁件3的安装;而且,在背光模组100的组装过程中,背光组件1的第二侧可以朝上放置,外边框2可以设置在背光组件1的第二侧,此时可以无需翻转外边框2和背光组件1,则也就无需采用翻转过程中需要限位外边框2和背光组件1的辅助工装,可以直接采用第一侧锁件3从背光模组100的径向外侧锁固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从而简化了背光模组100的生产加工工序,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径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径向外侧”可以指远离背光模组100中心轴线100a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径向内侧”(或简称“内侧”)。

    可选地,在图4、图8-图10的示例中,第一侧锁件3为侧锁螺钉30,第一延伸部221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21a,第二侧框122上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孔122a,侧锁螺钉30穿设于第一通孔且侧锁螺钉30螺纹配合于第一螺纹连接孔。例如,侧锁螺钉30沿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延伸部221且侧锁螺钉30螺纹连接至第二侧框122,从而第一侧锁件3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进一步保证外边框2与第一转接边框12连接牢靠。其中,第一螺纹连接孔122a可以形成为通孔或盲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锁件3还可以为其他锁固件,而不限于侧锁螺钉30;第一侧锁件3还可以沿其他方向例如沿与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方向锁固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框122由第二面框121的外边缘向外边框2方向延伸,以使第二侧框122和第二面框121之间限定出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槽120,背板11具有边沿部113和设在边沿部113的边缘且朝向第一面框21延伸的翻边部110,边沿部113和翻边部110均安装于承载槽120中。例如,如图4-图10所示,第二侧框122由第二面框121的外边缘向背光模组100的正侧(例如,图3和图4中的上侧)延伸,以使第二侧框122和第二面框121可以大致构成l型结构,且使第二侧框122与第二面框121之间限定出正侧和内侧均敞开的承载槽120,背板11的边沿可以包括边沿部113和翻边部110,且背板11的边沿安装于承载槽120中,则第二面框121可以位于背板11的背侧(例如,图3和图4中的下侧),第二侧框122可以位于背板11的外侧,当外边框2通过第一转接边框12与背板11固定相连时,第一转接边框12可以对背板11的边沿起到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有效保证背光模组100的结构强度,避免背光模组100跌落易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向“正侧”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使用背光模组100时、沿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例如,图1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或背光模组100的中心轴线100a的延伸方向)的靠近用户的一侧,与“正侧”相反的方向被定义为“背侧”;例如,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背光组件1的正侧”可以指背光组件1的上侧,“背光组件1的背侧”可以指背光组件1的下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一背锁件4,第二面框121和边沿部113通过第一背锁件4锁固连接,便于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背锁件4可以从背光模组100的背面锁固第二面框121和背板11的边沿,则第一背锁件4可以自背光模组100的背侧(例如,图10中的下侧)朝向背光模组100的正侧(例如,图10中的上侧)穿设于第二面框121和边沿部110以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保证了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之间的连接牢靠性,而且当背光模组100应用于显示装置200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背锁件4不会暴露于用户的视野范围内,提升了显示装置200的外观,同时便于避免第一背锁件4与显示屏101发生干涉,保证了显示装置2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和良好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在图10的示例中,第一背锁件4为第一背锁螺钉40,第二面框121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21a,边沿部113上形成有第二螺纹连接孔113a,第一背锁螺钉40穿设于第二通孔121a,且第一背锁螺钉40螺纹配合于第二螺纹连接孔113a。例如,第一背锁螺钉40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面框121且第二背锁螺钉50螺纹连接至背板11的边沿,从而第一背锁件4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进一步保证第一转接边框12与背板11连接牢靠。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背锁件4还可以为其他锁固件,而不限于背锁螺钉;第一背锁件4还可以沿其他方向例如沿相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10所示,背光组件1还包括设于背板11正侧的反射片13、设于反射片13正侧的导光板14、以及设于导光板14正侧的背光膜材15,反射板13的边沿、导光板14的边沿以及背光膜材15的边沿也均位于承载槽120内,且反射板13的边沿、导光板14的边沿以及背光膜材15的边沿均位于背板11的边沿的正侧,背板11的边沿处形成有翻边部110,反射板13的边沿、导光板14的边沿以及背光膜材15的边沿均位于翻边部110的内侧,则第一转接边框12还可以对反射板13的边沿、导光板14的边沿以及背光膜材15的边沿起到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进一步保证了背光模组100的结构强度,避免背光模组100跌落易损坏。

    例如,在图4-图10的示例中,反射板13可以粘贴于背板11的正侧表面,导光板14和背光膜材15可以均形成为平板结构,导光板14和背光膜材15可以依次叠置于反射板13的正侧,导光板14可以引导背光组件1的光源16的光线,提升亮度,背光膜材15可以增强光线,则背光模组100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便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其中,为保证反射板13与背板11之间的粘贴强度,反射板13的结构形状可以与背板11的结构形状相匹配,但不限于此。其中,背光膜材15可以包括扩散片和/或增透膜。

    在图4-图10的示例中,第一面框21包括背离第一侧框22延伸且延伸到背板11上方的第一限位部211,背板11上设有背光膜材15,背光膜材15的背光膜材15的边沿夹设于第一限位部211和背板11之间,使得背板11和第一限位部211可以对背光膜材15起到限位作用,便于背光膜材15的快速安装。例如,第一限位部211可以延伸至背光膜材15的边沿正侧(例如,图4中的上侧),第一限位部211可以位于第一面框21的内侧且第一限位部211可以由第一面框21的内边缘向内延伸,第一限位部211可以限制背光膜材15在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例如,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便于实现背光膜材15的限位,保证了背光模组100内部膜材的有效固定,无需另外设置其他限位结构,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图13和图15所示,边沿部113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凸起111,凸起111与背板11固定连接,且凸起111与翻边部110间隔设置,例如凸起111可以位于翻边部110的内侧,背板11上设有背光膜材15,背光膜材15可以设在导光板14的远离背板11的一侧,则导光板14可以设在背板11和背光膜材15之间,背光膜材15上具有与凸起111定位配合的定位穿孔150,便于实现背光膜材15的定位,导光板14上具有与凸起111定位配合的定位槽140,便于实现导光板14的定位。

    例如,定位凸起111可以由背板11的部分正侧表面朝向背板11的正侧延伸形成,定位穿孔150可以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贯穿背光膜材15,操作人员可以查看定位穿孔150的位置,以便于定位凸起111快速配合至定位穿孔150,实现背光膜材15的定位。定位槽140可以由导光板14的外侧表面向内凹入形成,便于加工;当然,导光板14的与凸起111定位配合的外侧表面上还可以未形成定位槽140,此时导光板14的外侧表面可以直接与凸起111定位止抵,同样可以实现导光板14的定位。

    可选地,在图3、图6和图7的示例中,定位凸起111可以由背板11上的冲孔的边沿朝向背板11的正侧延伸形成,定位凸起111可以为多个,定位凸起111可以沿背板11边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但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1所示,背光组件1还包括第二转接边框17,背板11包括围设边沿部113的四个翻边部110,第二转接边框17与其中一个翻边部110对应设置,第一转接边框12与另外三个翻边部110对应设置,第二转接边框17和外边框2位于背板11的同侧,第二转接边框17包括第一连接部172、第二连接部173和第二限位部171,第一连接部172和第二连接部173均位于对应翻边部110的内侧,第二限位部171延伸到背光膜材15上侧,第二连接部173位于对应翻边部110的外侧。例如,背板11的边沿包括首尾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的四个子边沿112,每个子边沿112可以包括一个翻边部110,第二转接边框17设在其中一个子边沿112处,第二转接边框17位于背板11的正侧,第二转接边框17与背板11固定相连,第一转接边框12设在另外三个子边沿112处,第一转接边框12可以位于背板11的背侧,且第二转接边框17包括延伸到背光膜材15的边沿正侧第二限位部171,第二限位部171可以位于第二转接边框17的内侧,第二限位部171可以限制背光膜材15在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便于实现背光膜材15的预限位,无需另外设置其他预限位结构,便于背光模组100的后续组装,且背光模组100结构简单;当背光模组100应用于显示装置200时,第二转接边框17便于满足显示装置200电路连接线的走线要求,避免第二转接边框17干涉电路连接线的布置,即电路连接线可以由背光模组100的内侧自设置第二转接边框17的子边沿112伸出至背光模组100的外侧,其中电路连接线的布置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11所示,背光组件1还可以包括第二侧锁件18,第一侧框22包括朝向背板11延伸并包裹在第二连接部173外侧的第三延伸部223,可以理解为:与第二转接边框17对应的外边框2的第一侧框22包括第三延伸部223、与第一转接边框12对应的外边框2的第一侧框22包括第一延伸部221,第三延伸部223上形成有第三通孔223a,第二连接部173上形成有第三螺纹连接孔173a,第二侧锁件18穿设于第三通孔223a,且第二侧锁件28螺纹配合于第三螺纹连接孔173a。

    例如,第二侧锁件18可以自背光模组100的外侧向内穿设于外边框2和第二转接边框17以锁固外边框2和第二转接边框17,进一步保证了外边框2与背光组件1之间连接牢靠;而且,在背光模组100的组装过程中,背光组件1的正侧可以朝上放置,可以将第二转接边框17固设在背板11上,再将外边框2设置在背光组件1的正侧,此时可以无需翻转外边框2和背光组件1,则也就无需采用翻转过程中需要限位外边框2和背光组件1的辅助工装,可以直接采用第二侧锁件18从背光模组100的侧面锁固外边框2和第二转接边框17,从而简化了背光模组100的生产加工工序,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1所示,背光组件1还包括正锁件19,正锁件19从第二转接边框17的上方锁固第一连接部172和背板11,则正锁件19可以自背光模组100的正侧朝向背光模组100的背侧穿设于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以锁固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保证了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之间连接牢靠,且由于背光膜材15设在背板11的正侧、且第二转接边框17的第二限位部171延伸到背光膜材15的边沿正侧,则在背光膜材15安装完成后,可以采用正锁件19锁固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且在上述过程中、无需翻转背板11,组装方便。

    可选地,在图11的示例中,正锁件19为正锁螺钉190,第一连接部172上形成有第四通孔172a,背板11上形成有第四螺纹连接孔11a,正锁螺钉190穿设于第四通孔172a,且正锁螺钉190螺纹配合于第四螺纹连接孔11a。例如,正锁螺钉190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转接边框17且正锁螺钉190螺纹连接至背板11,从而正锁件19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进一步保证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连接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正锁件19还可以为其他锁固件,而不限于正锁螺钉190;正锁件19还可以沿其他方向例如沿相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锁固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背锁件5,第二侧框122和第一面框21通过第二背锁件5锁固连接,提升了第一转接边框12和外边框2的连接可靠性。例如,第二背锁件5可以自背光模组100的背侧朝向背光模组100的正侧穿设于第二侧框122和第一面框21以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外边框2,提升了第一转接边框12和外边框2的连接可靠性,保证了背光模组100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在图16的示例中,第二背锁件5为第二背锁螺钉50,第二侧框122上形成有第五通孔122b,第一面框21上形成有第五螺纹连接孔21a,第二背锁螺钉50穿设于第五通孔122b,且第二背锁螺钉50螺纹配合于第五螺纹连接孔21a。例如,第二背锁螺钉50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侧框122且第二背锁螺钉50螺纹连接至第一面框21,从而第二背锁件5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进一步保证第一转接边框12和外边框2连接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背锁件5还可以为其他锁固件,而不限于背锁螺钉;第二背锁件5还可以沿其他方向例如沿相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外边框2。

    如图3所示,外边框2可以包括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第一外边框20a与第一转接边框12对应设置,第二外边框20b与第二转接边框17对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外边框20a之间拼接相连,相邻的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之间拼接相连,便于简化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的结构,且使得外边框2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外边框2可以整体装配至背光组件1,提升背光模组100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屏101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外边框2包括位于背板11上方的第一面框21和位于第一面框21侧边围设背板11的第一侧框22;显示屏101安装于外边框2的第一面框21上,例如显示屏101可以胶粘于第一面框21,保证了显示屏101安装可靠,具有良好的产品美观性。其中,显示屏101可选为触控显示屏,但不限于此;例如,显示屏101可以为电容式触控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200,通过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100,装配可靠,便于提升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边框2还包括朝向显示屏10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2,显示屏101容纳于第一面框21和第二延伸部22限定出的容纳空间20,实现显示屏100的定位安装。例如,容纳空间20可以形成为定位槽,容纳空间20的上侧可以敞开设置,显示屏101的边沿定位配合于容纳空间20,则显示屏101与外边框2直接定位配合,便于保证显示屏101与外边框2的定位精度,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

    例如,如图4-图16所示,外边框2可以包括第一面框21和位于第一面框21外侧的第一侧框22,第一侧框22包括朝向背光模组100正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2,第二延伸部222和第一面框21之间限定出正侧敞开的容纳空间20,显示屏101定位配合与容纳空间20,显示屏101的边沿可以与第二延伸部222的内侧壁定位配合。

    其中,容纳空间20正侧敞开,可以理解为容纳空间20的正侧完全敞开,则第二延伸部222的自由端没有向内延伸的限位翻边,便于实现显示装置200的超窄边框设计,提升产品的外观,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屏101胶粘于外边框2时,可以在第一面框21的正面粘贴背胶,将显示屏101贴合至容纳空间20,方便了显示屏101的组装。

    显示装置200的组装方法可以包括步骤:分别单独组装背光组件1和显示屏组件102;将组装好的显示屏组件102设置在组装好的背光组件1的出光侧;采用第一侧锁件3从背光模组100的径向外侧锁固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其中,组装背光组件1的步骤包括:采用第一背锁件4自背板11的第一侧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在背板11的第二侧上依次安装反射片13、导光板14和背光膜材15,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由此,便于实现生产全程无需辅助工装、翻转次数少,节省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产品外观的闪缝合断差等缺陷易管控、易调整、便于及时修复,不影响正常线体生产工序,节省工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6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和显示装置2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屏101和背光模组100,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组件1和外边框2,外边框2设在背光组件1的正侧且外边框2与背光组件1固定相连,显示屏101安装于外边框2,且显示屏101粘贴至外边框2。其中,显示屏101为电容式触控屏例如全贴合电控式触控屏,显示屏101包括触控玻璃1011和液晶玻璃1012,液晶玻璃1012粘贴于触控玻璃1011的背侧,触控玻璃1011粘贴于外边框2;显示屏101所在平面可以垂直于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

    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一侧锁件3和第一背锁件4,背光组件1包括背板11、第一转接边框12、第二转接边框17、第二侧锁件18和正锁件19,背板11的边沿包括首尾依次连接成四边形的四个子边沿112,每个子边沿112沿直线延伸,第二转接边框17设在前侧的子边沿112处,第二转接边框17位于背板11的正侧且第二转接边框17与背板11固定相连,第一转接边框12设在后侧和左右两侧的子边沿112处,第一转接边框12位于第一转接边框12位于背板11的背侧且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固定相连;第一侧锁件3从背光模组100的外侧向内穿设于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以锁固外边框2和第一转接边框12,第一背锁件4从背光模组100的背面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第二侧锁件18从背光模组100的侧面锁固外边框2和第二转接边框17,正锁件19从背光模组100的正面锁固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其中,背板11为金属件。

    外边框2包括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第二外边框20b设在前侧的子边沿112处以与第二转接边框17对应设置,第一外边框20a设在后侧及左右两侧的子边沿112处以与第一转接边框12分别对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外边框20a之间通过第一正锁紧固件固定相连,第一正锁紧固件从背光模组100的正面锁固相邻的两个第一外边框20a,相邻的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之间通过第二正锁紧固件固定相连,第二正锁紧固件从背光模组100的正面锁固相邻的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则第一侧锁件4从背光模组100的侧面锁固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一转接边框12,第二侧锁件18从背光模组100的侧面锁固第二外边框20b和第二转接边框17,且显示屏101的边沿粘贴至第一外边框20a和第二外边框20b。

    第一外边框20a包括第一面框21和位于第一面框21外侧的第一侧框22,第一侧框22与第一面框21相连,第一转接边框12包括第二面框121和位于第二面框121外侧的第二侧框122,第二侧框122与第二面框121相连,第二侧框122由第二面框121的外边缘向背光模组100的正侧延伸,使第二侧框122与第二面框121之间限定出正侧和内侧均敞开的承载槽120,背板11的边沿安装于承载槽120,且第一面框21与第二面框121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背板11的边沿位于第二面框121和第一面框21之间,第一背锁件4依次穿设于第二面框121和背板11的边沿以锁固第一转接边框12和背板11。第一侧框22包括包裹在第二侧框122外侧的第一延伸部221,第一延伸部221朝向背光模组100的背侧延伸,第一侧锁件3依次穿设于第一延伸部221和第二侧框122以锁固第一延伸部221和第二侧框122。

    第二外边框20b包括第一面框21和位于第一面框21外侧的第一侧框22,第一侧框22与第一面框21相连,第二转接边框17包括位于翻边部110内侧的第一连接部172和延伸至翻边部110外侧的第二连接部173,第一连接部17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形成为u形,第一连接部172与第二连接部173相连,第二连接部173包裹在翻边部110的外侧,使得翻边部110配合至第一连接部172和第二连接部173,第一连接部172和第二连接部173与第一面框21沿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正锁件19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72和背板11的边沿以锁固第二转接边框17和背板11。第一侧框22包括包裹在第二连接部173外侧的第三延伸部223,第三延伸部223朝向背光模组100的背侧延伸,第二侧锁件18依次穿设于第三延伸部223和第二连接部173以锁固第三延伸部223和第二连接部173。

    第一外边框20a的第一侧框22和第二外边框20b的第一侧框22均包括朝向背光模组100正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2,第二延伸部222和第一面框21之间限定出正侧敞开的容纳空间20,显示屏101的边沿定位配合于容纳空间20。

    如图6-图9所示,背光组件1还包括反射板13、导光板14、背光膜材15和光源16,反射板12、导光板14、背光膜材15和光源16均位于背板11的正侧,且导光板14位于反射板13的正侧,背光膜材15位于导光板14的正侧,背板11的边沿的正侧形成有定位凸起111,背光膜材15上具有定位穿孔150,定位穿孔150与定位凸起111定位配合;背板11的边沿处形成有翻边部110,翻边部110自背板11的边沿朝向背光模组100的正侧延伸,反射板13的边沿、导光板14的边沿以及背光膜材15的边沿均位于翻边部110的内侧,反射板13的边沿、导光板14的边沿以及背光膜材15的边沿均位于承载槽120内。其中,背光膜材15可以包括四层膜材结构,例如背光膜材15可以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增光片。

    如图4、图5、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面框21包括延伸到背光膜材15的边沿正侧的第一限位部211,第一限位部211位于第一面框21的内侧且第一限位部211可以由第一面框21的内边缘向内延伸,第一限位部211可以限制背光膜材15在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上的移动;第二转接边框17包括延伸到背光膜材15的边沿正侧的第二限位部171,第二限位部171位于第一连接部172的内侧且第二限位部171由第一连接部172的内边缘向内延伸,第二限位部171可以限制背光膜材15在背光模组100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面框21的下表面可以具有沿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朝向背光模组100的背侧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的下端可以止抵与背板11,保证外边框2放置在背光组件1上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外边框2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显示装置100结构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外边框2不仅可以作为产品外框,还可以作为背光模组100的边框,使得显示装置200在应用于多种场合时、可以作为整机外观前壳,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可以实现超窄边框设计,且具有良好的装配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背锁件5,第二背锁件5从背光模组100的背面锁固第二侧框122和第一面框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背板和第一转接边框,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所述背板上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分别位于所述背板的相对两侧;

    外边框,所述外边框和所述导光板设在所述背板的同侧,所述外边框与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外边框通过所述第一转接边框与所述背板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上方的第一面框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框侧部且围设所述背板的第一侧框;

    所述第一转接边框包括第二面框和位于所述第二面框侧部的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包括朝向所述背板延伸并包裹在所述第二侧框外侧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侧锁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侧框通过所述第一侧锁件锁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锁件为侧锁螺钉,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框上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孔,所述侧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框由所述第二面框的外边缘向所述外边框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二面框之间限定出具有容纳空间的承载槽,所述背板具有边沿部和设在所述边沿部的边缘且朝向所述第一面框延伸的翻边部,所述边沿部和所述翻边部均安装于所述承载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背锁件,所述第二面框和所述边沿部通过所述第一背锁件锁固连接,所述第一背锁件为第一背锁螺钉,所述第二面框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边沿部上形成有第二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一背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框包括背离所述第一侧框延伸且延伸到所述背板上方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背板上设置有背光膜材,所述背光膜材的边沿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背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部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翻边部间隔设置,所述背板上设置有背光膜材,所述背光膜材上具有与所述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穿孔,所述导光板上具有与所述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

    第二转接边框,所述背板包括围设所述边沿部的四个所述翻边部,所述第二转接边框与其中一个所述翻边部对应设置上,所述第一转接边框与另外三个所述翻边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边框和所述外边框位于所述背板的同侧所述第二转接边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位于对应所述翻边部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部延伸到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膜材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对应所述翻边部的外侧;

    第二侧锁件,所述第一侧框包括朝向所述背板延伸并包裹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三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二侧锁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三螺纹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

    正锁件,所述正锁件从所述第二转接边框的上方锁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背板,

    所述正锁件为正锁螺钉,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第四通孔,所述背板上形成有第四螺纹连接孔,所述正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背锁件,所述第二侧框和所述第一面框通过所述第二背锁件锁固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锁件为第二背锁螺钉,所述第二侧框上形成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面框上形成有第五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二背锁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且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五螺纹连接孔。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外边框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上方的第一面框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框侧部围设所述背板的第一侧框;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外边框的第一面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还包括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显示屏容纳于所述第一面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限定出的容纳空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外边框和第一侧锁件,背光组件包括背板和第一转接边框,背板与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背板上设有导光板,导光板和第一转接边框分别位于背板的相对两侧,外边框和导光板设在背板的同侧,外边框与第一转接边框固定相连以使外边框通过第一转接边框与背板固定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装配可靠、结构稳定,且便于简化组装过程,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石阳;李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8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