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9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背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显示屏中,通常包含有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发出预定光亮照射于显示模组上,以显示出预定内容。

    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光源分布在发光组件侧面发光,同时光源可分为多个区域单独控制出光,但现有的背光模组出光质量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背光模组及显示屏出光质量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叠层设置的发光组件,每一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底框及设在底框一侧面的至少两个发光件;在所述底框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平行的挡光件,所述挡光件将所述底框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发光区域,同一发光组件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出光方向;每一所述发光组件在所述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上设有至少一匀光层,至少两个发光组件的叠加方向与所述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一致;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匀光层为一体成型或与所述发光区域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发光区域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匀光层发出均匀的光。

    优选地,每一所述发光区域背离所述匀光层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光层,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从匀光层背离所述第一反光层一侧射出。

    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上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发光区域,每个所述发光区域对应电连接至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实现对每个所述发光区域的独立控制。

    优选地,每一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为led芯片。

    优选地,多个所述发光件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件之间的间距为0.01mm-0.75mm;所述发光件为矩形,所述发光件的长度0.01mm-1mm,所述发光件的宽度为0.01mm-0.5mm,或所述发光件为圆形,其直径为0.01mm-0.5mm。

    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的厚度为20μm-4mm。

    优选地,每一所述挡光件的厚度为10μm-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叠加设于所述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屏具有以下优点:

    1、在侧入式背光模组领域,通过在所述底框上设置挡光件,所述挡光件将所述底框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发光区域,通过挡光件以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光,防止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光发生散射导致的漏光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质量。进一步,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装置中作为背光源,可基于不同显示效果需求,可实现分区域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源,从而可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2、通过将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垂直设置,实现所述两个发光区域在出光方向上部分叠加,以针对特定区域达到加强光效的效果,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3、所述匀光层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所述背光模组便于安装及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4、所述匀光层与所述发光区域的数量一一对应,使得当其中至少一匀光层需要更换时,只需单独更换对应的匀光层,减少了维修成本,而且可以满足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5、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反光层,以反射所述发光件发生散射的光,汇聚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从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上射出,提高出光效率。

    6、所述发光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件设于所述底框的至少一侧面,每一所述发光件可基于用户设置开启预定数量的发光件,以调节发光区域的亮度。

    7、多个发光件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件之间的间距为0.01mm-0.75mm,及所述发光件为矩形,所述发光件的长度0.01mm-1mm,所述发光件的宽度为0.01mm-0.5mm或所述发光件为圆形,其直径为0.01mm-0.5mm,利用小尺寸的发光件112及限定任意两个发光件112的间距的小尺寸化,使得多个发光件112能更紧密地排列,空间利用率更高。

    8、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每一所述控制模块与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实现对每个所述发光区域的独立控制。

    9、所述发光组件的厚度为20μm-4mm,使得至少两个发光组件叠层设置组成的背光模组具有更小的厚度,使得基于所述背光模组组成的显示装置可具有更小的厚度,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10、通过设置每一所述挡光件的厚度为10μm-2mm,使得所述挡光件具有更薄的厚度,使得挡光件在实现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光的同时,降低所述挡光件对应的位置的遮光效果,提高显示画面的整体性。

    11、通过在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所述背光模组,使得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一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一发光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两发光组件叠层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光线叠加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光模组;2、显示模组;

    11、发光组件;111、底框;1111、挡光件;1112、发光区域;1113、第二反光层;112、发光件;113、匀光层;114、第一反光层;

    100、显示屏;

    a、发光件出光方向;b、发光区域出光方向;c、第一示例发光件;d、第二示例发光件;e、重叠区域;p、挡光件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所述背光模组1包括至少两个叠层设置的发光组件11,每一所述发光组件11包括底框111及设在底框111侧面的至少一个发光件112,在所述底框111上设有与所述发光件112的出光方向平行的挡光件1111,所述挡光件1111将所述底框111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发光区域1112,同一发光组件11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1112具有相同的出光方向,且多个所述发光区域1112平行设置,例如,如图2中所示,所述发光件112发出朝向所述底框111方向的光(如图2中的a方向),所述光射入底框111后照亮所述底框111,以形成发光区域1112(每一发光件112独立形成对应的发光区域1112)。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发光组件11为两个、所述发光件112为三个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可以理解,所述发光件112可以设于所述底框111的任一侧面或两侧面同时设置,进一步,所述发光件112还可以设于所述挡光件1111的侧面,以进一步提高出光效率,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所述发光区域1112呈条状设置,所述挡光件1111分设于所述发光区域1112两侧,以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1112的光,防止相邻两个发光区域1112的光发生散射导致的漏光现象,提高背光模组1的出光质量。同时,每一所述发光件112与每一发光区域1112一一对应,也即每一所述发光件112单独控制对应发光区域1112的出光。

    可选地,所述挡光件1111的厚度p为10μm-2mm,所述挡光件1111具有更薄的厚度,使得挡光件1111在实现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1112发出的光向四周扩散的同时,可以避免在所述挡光件1111对应的位置产生暗区,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整体性。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11的厚度为20μm-4mm,使得至少两个发光组件11叠层设置组成的背光模组1具有更小的厚度,使得基于所述背光模组1组成的显示装置可具有更小的厚度,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1还包括多个控制模组(图未示)每一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发光区域1112电连接,也即每一所述控制模块实现对每个所述发光区域1112的独立控制出光。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挡光件1111垂直于所述底框111的面设置有第二反光层1113,用于反射射入所述挡光件1111的光线。具体地,所述第二反光层1113将所述发光件112发送散射的光进行反射,以汇聚发光件112发出的光,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1的出光质量。

    请结合图2和图3,进一步,每一所述发光组件11还包括匀光层113及第一反光层114,所述匀光层113设于所述发光区域1112的出光方向上,使得所述发光区域1112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匀光层113发出均匀的光。所述第一反光层114设于所述发光区域1112背离所述匀光层113一侧,以反射所述发光件112发生散射的光,汇聚所述发光件112发出的光从发光区域1112的出光方向上(如图2中b方向)射出,提高出光效率。

    请结合图4和图5,两个所述发光组件11上发光件112的出光方向交错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发光组件11上发光件112的出光方向垂直设置,使得位于不同发光组件11上的发光区域1112单独控制出光后,根据叠层设置的发光组件11实现两个发光区域1112所发出光线的叠加,具体地,两个发光区域1112垂直设置(如图5中所示),使得所述两个发光区域1112在出光方向上部分叠加,也即通过用户控制指令控制发光件112的出光,实现所述两个发光区域1112在出光方向上部分叠加,以针对特定区域达到加强光效的效果,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如图5中所示,控制一发光组件11上的第一示例发光件c及另一发光组件11上的第二示例发光件d分别出光,两路光线在e区域形成叠加出光效果。

    请参阅图6,每一所述发光区域1112内可包括三个发光件112,可以理解,所述发光件112可设为led芯片,在本实施例中,以三个发光件112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方案的限制。每一所述发光件112可基于用户设置开启预定数量的发光件112,以调节发光区域1112的亮度。

    可选地,三个所述发光件112平行设置,使得三个所述发光件112发出的光更均匀,提高出光质量。

    可选地,三个所述发光件112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件112之间的间距最大为0.75mm,还可以具体为0.01mm-0.75mm。

    可选地,所述发光件112发光件112为圆形,其直径最大为0.5mm,直径还可以为0.01mm-0.5mm。

    可选地,所述发光件112发光件112为矩形(图未示),所述发光件112的长度最大为1mm,长度还可以为0.01mm-1mm,所述发光件112的宽度最大为0.5mm,宽度还可以为0.01mm-0.5mm。利用小尺寸的发光件112发光件112及限定任意发光件112的间距的小尺寸化,使得多个发光件112发光件112能更紧密地排列,空间利用率更高。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100,所述显示屏100包括显示模组2及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所述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1叠层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发出的光射入所述显示模组2后,在显示模组2背离所述背光模组1一侧显示出预定内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屏具有以下优点:

    1、在侧入式背光模组领域,通过在所述底框上设置挡光件,所述挡光件将所述底框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发光区域,通过挡光件以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光,防止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光发生散射导致的漏光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质量。进一步,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装置中作为背光源,可基于不同显示效果需求,可实现分区域提供不同亮度的背光源,从而可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2、通过将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垂直设置,实现所述两个发光区域在出光方向上部分叠加,以针对特定区域达到加强光效的效果,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3、所述匀光层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所述背光模组便于安装及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4、所述匀光层与所述发光区域的数量一一对应,使得当其中至少一匀光层需要更换时,只需单独更换对应的匀光层,减少了维修成本,而且可以满足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5、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反光层,以反射所述发光件发生散射的光,汇聚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从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上射出,提高出光效率。

    6、所述发光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件设于所述底框的至少一侧面,每一所述发光件可基于用户设置开启预定数量的发光件,以调节发光区域的亮度。

    7、多个发光件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件之间的间距为0.01mm-0.75mm,及所述发光件为矩形,所述发光件的长度0.01mm-1mm,所述发光件的宽度为0.01mm-0.5mm;或所述发光件为圆形,其直径为0.01mm-0.5mm,利用小尺寸的发光件112及限定任意两个发光件112的间距的小尺寸化,使得多个发光件112能更紧密地排列,空间利用率更高。

    8、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每一所述控制模块与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实现对每个所述发光区域的独立控制。

    9、所述发光组件的厚度为20μm-4mm,使得至少两个发光组件叠层设置组成的背光模组具有更小的厚度,使得基于所述背光模组组成的显示装置可具有更小的厚度,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10、通过设置每一所述挡光件的厚度为10μm-2mm,使得所述挡光件具有更薄的厚度,使得挡光件在实现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光的同时,降低所述挡光件对应的位置的遮光效果,提高显示画面的整体性。

    11、通过在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所述背光模组,使得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叠层设置的发光组件,每一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底框及设在底框一侧面的至少两个发光件;

    在所述底框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平行的挡光件,所述挡光件将所述底框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发光区域,同一发光组件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出光方向;

    每一所述发光组件在所述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上设有至少一匀光层,至少两个发光组件的叠加方向与所述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一致;

    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层为一体成型或与所述发光区域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发光区域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匀光层发出均匀的光。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区域背离所述匀光层一侧设置有第一反光层,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从匀光层背离所述第一反光层一侧射出。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上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发光区域,每个所述发光区域对应电连接至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实现对每个所述发光区域的独立控制。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为led芯片。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件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件之间的间距为0.01mm-0.75mm;

    所述发光件为矩形,所述发光件的长度0.01mm-1mm,所述发光件的宽度为0.01mm-0.5mm,或所述发光件为圆形,其直径为0.01mm-0.5mm。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厚度为20μm-4mm。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挡光件的厚度为10μm-2mm。

    10.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叠加设于所述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屏,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叠层设置的发光组件,每一发光组件包括底框及设在底框至少一侧面的至少两个发光件;在底框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发光件出光方向平行的挡光件,挡光件将底框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发光区域,同一发光组件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出光方向;每一发光组件在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上设有至少一匀光层,至少两个发光组件的叠加方向与发光区域的出光方向一致;至少两个发光组件上发光件的出光方向交错设置,通过在底框上设置挡光件,挡光件将底框分为多个独立的发光区域,通过挡光件以阻隔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光,防止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的光发生散射导致的漏光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韩婷婷;朱剑飞;龚伟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8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