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转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为一种药液转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器只解决了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但配药过程仍为手工配置,这不可避免的存在药品配置过程中的污染机会。

    临床上,溶药、配药时广泛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规的做法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少量液体注入盛装粉针剂的药瓶中,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再用注射器回抽、注入液体瓶中。这种操作方法通常需要反复穿刺、抽吸,来置换气体和药液溶剂,来将各种药物进行融合。

    采用注射器多次反复穿刺、抽吸,程序繁琐、效率低,增加了护士溶药和配药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同时由于注射器多次穿刺瓶塞,增加了药物污染的机会及瓶塞的微粒进入药液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配药过程安全、快速便捷的药液转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药液转移器,包括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和动力装置接口,其中,输液端插针与配药端插针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配药端插针与动力装置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与外界相通的端口,该端口分别设置于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的靠近两端的侧壁上和尖端部;将输液端插针插入输液容器、配药端插针插入配药容器、动力装置接口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端口将配药容器的内腔和输液容器的内腔相互导通,从而形成依次由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至动力装置接口的逆循环通道,输液容器中的液体、配药容器中的配药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在逆循环通道内完成正向溶药、逆向回流的自动配药过程。

    进一步,所述端口包括第一配药侧口、第一配药尖口、输液侧口、输液尖口、第二配药侧口和第二配药尖口,其中,第一配药侧口和第一配药尖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一端的配药端插针的侧壁和尖端;输液侧口和输液尖口设置在第一通道另一端的输液端插针的侧壁和尖端;第二配药侧口和第二配药尖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的配药端插针的侧壁和尖端;所述动力装置接口设置在第二通道的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输液端插针与所述配药端插针之间设置有弯折角度,该角度范围为50-170度。

    进一步,所述输液端插针的中心线、所述配药端插针的中心线、所述动力装置接口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输液端插针、所述配药端插针和所述动力装置接口整体形成三维通道结构。

    进一步,所述配药端插针插入配药容器、所述输液端插针插入输液容器、所述动力装置接口安装动力装置后,动力装置抽吸所述输液容器内的液体进入所述配药容器内完成溶药,再反推驱动所述配药容器内的药液回流到所述输液容器,并且通过控制动力装置的反推运动量来精确控制药液的回流量。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为气囊、注射器或者医用气泵。

    进一步,所述输液端插针与所述配药端插针上均设置有柔软段,该柔软段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随意改变所述输液端插针、所述配药端插针的方向。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接口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易撕膜。

    进一步,所述输液端插针、配液端插针和动力装置接口为一体式全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药液转移器,其构造简单,溶药、配药快速便捷,操作简单省力,使用安全可靠。可在无污染条件下快速配药,降低了护士溶药、配药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药液转移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结构形式的药液转移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药液转移器,包括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和动力装置接口3,三者为一体式全塑结构。

    其中,输液端插针1用于插入输液容器6中来进行导液,配药端插针2用于插入配药容器7中来进行导液,动力装置接口3用于安装动力装置8,动力装置8用来驱动液体的流动。

    输液端插针1与配药端插针2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4,第一通道4用于连通输液容器6与配药容器7。配药端插针2与动力装置接口3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5,第二通道4用于连通配药容器7与动力装置8。

    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与外界相通的端口,如图1-图2所示,该端口分别设置于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的靠近两端的侧壁上和尖端部。该端口的设置位置及结构形式只要能够保证正常的液体流动,不易发生堵塞即可。

    所述端口具体包括第一配药侧口21、第一配药尖口22、输液侧口11、输液尖口12、第二配药侧口23和第二配药尖口24。其中,第一配药侧口21和第一配药尖口22设置在第一通道4一端的配药端插针2的侧壁和尖端;输液侧口11和输液尖口12设置在第一通道4另一端的输液端插针1的侧壁和尖端;第二配药侧口23和第二配药尖口24设置在第二通道5的一端的配药端插针2的侧壁和尖端;动力装置接口3设置在第二通道5的另一端。动力装置接口3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易撕膜31,未使用状态下,密封易撕膜31将动力装置接口3完全密封,输液端插针1与配药端插针2上均设置有密封盖(图中未示),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药液转移器的安全卫生,以防止在未使用前被污染的可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用于出入的端口均设置了两个,在实际应用中可开设两个以上端口,以加快配药速度,但是端口开设过多以后,对药液转移器的材质硬度及动力装置8的动力输出要求也相应提高,从而增加了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兼顾速度与成本的平衡,设置适当数量的端口。

    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装置8为气囊、注射器或者医用气泵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8通过抽、吸动作来形成通道内的气压变化,通过气压变化来驱动液体在输液容器6、配药容器7之间流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端插针1与配药端插针2之间可设置有弯折角度α,该角度α的范围为50-170度。在医护人员的配药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急救、特殊的环境、多个配药容器同时配药等情况中,如图1所示的直线型(即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的中心线重合)的药液转移器往往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如会发生不能有效放置输液容器、配药容器来完成配药,多个配药容器同时配药时发生干涉而造成不能同时插入输液容器等等各种情况。而通过将输液端插针1与配药端插针2之间设置弯折角度α,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增大了本实用新型药液转移器的适用场景,进而可以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药液转移器的功能性,增大其适用场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将输液端插针1的中心线、配药端插针2的中心线、动力装置接口3的中心线设置为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将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和动力装置接口3整体形成三维立体通道结构。输液端插针1与配药端插针2之间的角度、配药端插针2与动力装置接口3之间的角度、输液端插针1与动力装置接口3之间的角度均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上均设置有柔软段9,该柔软段9设置于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的中部,或者柔软段设置于各自管体上靠近动力装置接口3的部位。柔软段9在外力的作用下可随意改变方向,即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可在柔软段9的功能下实现各种方向的设置。

    工作时,将配药端插针2插入配药容器7、输液端插针1插入输液容器6、动力装置接口3安装动力装置8后,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5的一端通过第二配药侧口23(第二配药尖口24)、第一配药侧口21(第一配药尖口22)、输液侧口11(输液尖口12)、配药容器7的内腔和输液容器6的内腔相互导通,从而形成依次由输液端插针1、配药端插针2至动力装置接口3的逆循环通道,最终将配药容器7中的药粉导入输液容器6中。

    动力装置8抽吸输液容器6内的液体进入配药容器7内完成溶药,再反推驱动配药容器7内的药液回流到输液容器6,即通过动力装置8的驱动,在逆循环通道内完成正向溶药、逆向回流的自动配药过程。

    动力装置8还可为工业用医用气泵,其可达到精准的控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动力装置8的反推运动量来精确控制药液的回流量,进而到达批量、自动化的配药过程,实现配药的流水线作业。

    本实用新型一种药液转移器,其构造简单,溶药、配药快速便捷,操作简单省力,使用安全可靠。可在无污染条件下快速配药,降低了护士溶药、配药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和动力装置接口,其中,输液端插针与配药端插针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配药端插针与动力装置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输液端插针内只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与外界相通的端口,该端口分别设置于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的靠近两端的侧壁上和尖端部;将输液端插针插入输液容器、配药端插针插入配药容器、动力装置接口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端口将配药容器的内腔和输液容器的内腔相互导通,从而形成依次由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至动力装置接口的逆循环通道,输液容器中的液体、配药容器中的配药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在逆循环通道内完成正向溶药、逆向回流的自动配药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包括第一配药侧口、第一配药尖口、输液侧口、输液尖口、第二配药侧口和第二配药尖口,其中,第一配药侧口和第一配药尖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一端的配药端插针的侧壁和尖端;输液侧口和输液尖口设置在第一通道另一端的输液端插针的侧壁和尖端;第二配药侧口和第二配药尖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的配药端插针的侧壁和尖端;所述动力装置接口设置在第二通道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的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端插针与所述配药端插针之间设置有弯折角度,该角度范围为50-17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端插针的中心线、所述配药端插针的中心线、所述动力装置接口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输液端插针、所述配药端插针和所述动力装置接口整体形成三维通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端插针插入配药容器、所述输液端插针插入输液容器、所述动力装置接口安装动力装置后,动力装置抽吸所述输液容器内的液体进入所述配药容器内完成溶药,再反推驱动所述配药容器内的药液回流到所述输液容器,并且通过控制动力装置的反推运动量来精确控制药液的回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气囊、注射器或者医用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端插针与所述配药端插针上均设置有柔软段,该柔软段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随意改变所述输液端插针、所述配药端插针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接口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易撕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端插针、配液端插针和动力装置接口为一体式全塑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液转移器,包括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和动力装置接口,输液端插针与配药端插针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输液容器、配药容器的第一通道,配药端插针与动力装置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配药容器、动力装置的第二通道;配药端插针插入配药容器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通过配药容器的内腔而相互导通,从而形成依次由输液端插针、配药端插针至动力装置接口的逆循环通道;输液容器中的液体、配药容器中的配药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在逆循环通道内完成正向溶药、逆向回流的自动配药过程。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溶药、配药方便,操作简单省力,使用安全可靠。可在无污染条件下快速配药,降低了护士溶药、配药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春旭
    技术研发日:2018.06.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8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