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一般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和用于收容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着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背光模组的超窄边框的实现,而且在复杂的使用环境中,比如高温、剧烈冲击环境下,要求导光板有足够的膨胀空间并且不能随意晃动,于是对背光模组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否则容易出现翘边、漏光现象,影响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底框、胶壳、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发光源,所述底框的第一侧边具有若干第一弯折边和若干第二弯折边,所述胶壳的第一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避让边和若干第二避让边,所述第一避让边和所述第二避让边之间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弯折边和所述第一避让边卡合,所述第二弯折边和所述第二避让边卡合,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框中,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底框中,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底框的第二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反光膜、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反射偏光膜,所述反光膜、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膜、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反射偏光膜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第三侧边设置有第一弯折凸台和第二弯折凸台,所述第一弯折凸台的顶部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胶壳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弯折凸台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弯折凸台和所述第一避让槽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第四侧边设置有第三弯折凸台,所述第三弯折凸台的顶部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胶壳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三弯折凸台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边设置有第一凸出块,所述第二避让边开设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和所述第一凸出块相适配。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硅胶,所述第一硅胶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边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硅胶,所述第二硅胶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凸台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胶壳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出块,所述底框开设有若干第四避让孔,所述第四避让孔和所述第二凸出块相适配。
进一步地,还包括离型膜,所述胶壳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三硅胶,所述离型膜和所述第三硅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胶壳第一面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框的第一侧边设置了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第一弯折边的长度短于第二弯折边,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交错分布设置,配合胶壳上的第一避让边和第二避让边,胶壳通过第一避让边和第二避让边分别与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卡合,使得底框更好地卡紧胶壳,避免胶壳出现脱落,结构更加稳定,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底框的一方向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胶壳的一方向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胶壳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底框100、胶壳200、导光板300、光学膜片400和发光源500,所述底框100的第一侧边110具有若干第一弯折边111和若干第二弯折边112,所述胶壳200的第一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避让边211和若干第二避让边212,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第二避让边212之间设置有挡块213,所述第一弯折边111和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卡合,所述第二弯折边112和所述第二避让边212卡合,所述导光板300设置在所述底框100中,所述光学膜片400设置在所述底框100中,所述发光源500设置在所述底框100的第二侧边12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框100为包括一个底面和四个侧边的铁框结构,所述底框100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导光板300和所述光学膜片400叠设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底框100的第一侧边110和所述第二侧边120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弯折边111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交替分布,且所述第一弯折边111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上下交错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弯折边111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错位设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弯折边111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组成所述第一侧边110,所述胶壳200的第一面为朝向所述底框100的一面,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第二避让边212交替分布,同时,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第二避让边212上下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避让边211的壁厚厚于所述第二避让边212的壁厚,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第二避让边212错位设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弯折边111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弯折边112的长度,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第一弯折边111的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第一弯折边111一一对应卡合,所述第二避让边212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的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二避让边212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一一对应卡合,所述挡块213卡住所述第一弯折边111和所述第二弯折边11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避让边211、所述第二避让边212和所述挡块213形成所述胶壳200第一面上的第一边210,所述胶壳200的第一面还设置有第二边220、第三边230和第四边240,所述第二边220和所述第一边2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边230和所述第一边210相邻设置,所述第四边240所述第一边210相邻设置,所述第三边230和所述第四边240相对设置,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边210、所述第三边230和所述第四边240内包与所述底框100,所述第二边220外包与所述底框100,从而将所述胶壳200卡合在所述底框100上。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源500为灯条,采用灯条作为发光源500,所述发光源500设置有导热胶101,所述发光源500,即灯条通过所述导热胶101粘合在所述底框100的第二侧边120上。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400包括反光膜410、扩散膜420、下增光膜430、上增光膜440和反射偏光膜450,所述反光膜410、所述导光板300、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框100上。
具体的,所述反光膜410、所述导光板300、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依次叠设在所述底框100的容纳腔中,所述底框100设置有第一固定膜片胶102,所述第一固定膜片胶102和所述反光膜410粘接,从而将所述反光膜410固定在所述底框100上,所述导光板300设置有台阶状结构,所述导光板300设置有第二固定膜片胶301,所述第二固定膜片胶301设置在所述台阶状处,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依次开设有从大到小的避让缺口,从而保证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均可以与所述第二固定膜片胶301粘接,从而将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粘紧固定在所述导光板300上,所述胶壳200的所述第一避让边211和所述底框100的所述第一弯折边111一一对应卡合,所述胶壳200的所述第二避让边212和所述底框100的所述第二弯折边112一一对应卡合,所述胶壳200的第三边230和第四边240内包于所述底框100,所述胶壳200的第二边220外包于所述底框100,也就是说,所述胶壳200的第二边220外包于所述底框100的第二侧边120,可以防止设置在所述底框100的第二侧边120的所述发光源500漏光,从而将所述胶壳200稳固地卡合在所述底框100上,应该理解的是,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双面胶103,所述双面胶103设置在所述底框100的背部,可以用于与其他设备粘粘连接,从而方面使用者将所述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安装在需要的位置上,方便操作。所述底框的第一侧边设置了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第一弯折边的长度短于第二弯折边,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交错分布设置,配合胶壳上的第一避让边和第二避让边,胶壳通过第一避让边和第二避让边分别与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卡合,使得底框更好地卡紧胶壳,避免胶壳出现脱落,结构更加稳定,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方便组装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100的第三侧边130设置有第一弯折凸台131和第二弯折凸台132,所述第一弯折凸台131的顶部具有第一凸出部133,所述胶壳200的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50和第一避让孔260,所述第一弯折凸台131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60,所述第二弯折凸台132和所述第一避让槽250卡合。具体的,所述胶壳20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避让孔260,所述第一弯折凸台131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60,一方面,可以方便所述胶壳200定位安装在所述底框100中,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凸台131呈l型,底部与底框100相平,所述第一弯折凸台131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导光板300可以开设有与其宽度刚好相匹配的第一缺口310,可以用于组装定位导光板300,所述第二弯折凸台132也是呈l型,底部与底框100相平,所述导光板300可以对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弯折凸台132相适配的第二缺口320,可以方便所述导光板300的定位组装,同时也避免导光板300随意移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100的第四侧边140设置有第三弯折凸台141,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的顶部具有第二凸出部142,所述胶壳200开设有第二避让孔270,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270。具体的,所述第四侧边140设置有第三弯折凸台141,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呈l型,所述胶壳200开设有第二避让孔270,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和所述第二避让孔270配合,可以进一步起到定位组装的作用,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出部142,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可以开设安装孔,配合所述第二凸出部142,从而方便所述扩散膜420、所述下增光膜430、所述上增光膜440和所述反射偏光膜450定位组装,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组装。
为了使所述胶壳200和所述底框100更好地卡合在一起,防止胶壳200外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边112设置有第一凸出块113,所述第二避让边212开设有第三避让孔214,所述第三避让孔214和所述第一凸出块113相适配。具体的,所述第一凸出块113卡合在所述第三避让孔214中,从而加强了所述胶壳200和所述底框100扣合,防止胶壳200外趴,结构更加稳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壳200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出块280,所述底框100开设有若干第四避让孔150,所述第四避让孔150和所述第二凸出块280相适配。具体的,所述第二凸出块280卡合在所述第四避让孔150中,从而可以使得所述胶壳200和所述底框100紧紧地卡合在一起,进一步防止胶壳200脱离底框100,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硅胶600,所述第一硅胶600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边112上。还包括第二硅胶700,所述第二硅胶700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的一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边112做压印线,用于紧贴所述第一硅胶600,所述第一硅胶600呈一字型,所述第一硅胶6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证所述导光板300在轴向方向有收缩和膨胀空间,所述第二硅胶700黏贴在所述第三弯折凸台141上,所述第二硅胶700呈l型,所述第二硅胶7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保证所述导光板300在水平方向有收缩和膨胀空间,从而使得所述导光板300有收缩和膨胀空间,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复杂使用环境,更具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离型膜800,所述胶壳200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三硅胶900,所述离型膜800和所述第三硅胶900连接。具体的,所述胶壳200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相背设置,所述胶壳200的第一面为朝向所述底框100的一面,所述胶壳200的第二面为背向所述底框100的一面,也就是说,所述胶壳200背离所述底框100的一面设置有第三硅胶900,所述离型膜800和所述第三硅胶900弱粘接,所述离型膜800可以起到防尘和防划伤作用,当使用者使用所述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时,只需轻轻撕掉所述离型膜800即可,操作简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壳200第一面设置有加强筋290。具体的,所述加强筋290设置有两条,设置了加强筋,当所述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时,所述加强筋290可以和所述导光板300接触,所述加强筋290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和支撑作用,对导光板300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所述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的稳定性和品质。
为了防止漏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边112的一侧设置有单面胶104。所述单面胶104贴附在所述第二弯折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120的一侧,所述单面胶104采用黑黑单面胶,可以防止漏光。
为了进一步防止漏光,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反光膜条105和第二反光膜条106,所述第一反光膜条105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00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0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二反光膜条10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00靠近所述第四侧边140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一反光膜条105和所述第二反光膜条106均可以通过设置胶条粘贴在所述导光板300对应的两个侧边上,从而可以防止发光源500发出的光从这两个侧边漏出,起到防漏光的作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胶壳、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发光源,所述底框的第一侧边具有若干第一弯折边和若干第二弯折边,所述胶壳的第一面的一侧边设置有若干第一避让边和若干第二避让边,所述第一避让边和所述第二避让边之间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弯折边和所述第一避让边卡合,所述第二弯折边和所述第二避让边卡合,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框中,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底框中,所述发光源设置在所述底框的第二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反光膜、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反射偏光膜,所述反光膜、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膜、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反射偏光膜依次设置在所述底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第三侧边设置有第一弯折凸台和第二弯折凸台,所述第一弯折凸台的顶部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胶壳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弯折凸台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弯折凸台和所述第一避让槽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第四侧边设置有第三弯折凸台,所述第三弯折凸台的顶部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胶壳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三弯折凸台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边设置有第一凸出块,所述第二避让边开设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和所述第一凸出块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硅胶,所述第一硅胶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边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硅胶,所述第二硅胶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凸台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出块,所述底框开设有若干第四避让孔,所述第四避让孔和所述第二凸出块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型膜,所述胶壳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三硅胶,所述离型膜和所述第三硅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第一面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