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是一种可以输出图像或感触信息的设备,包括电视机、显示器及广告机等。显示设备一般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玻璃,背光模组根据入光面的设置位置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目前常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led5’和支撑架1’通过螺钉6’固定于背板2’底面上,扩散板3’和膜片4’置于背板2’的顶部平台并由支撑架1’支撑,膜片4’上方装配有液晶玻璃7’,led5’外罩设有透镜,背板2’和扩散板3’之间形成混光腔体,led5’的pcb上表面到扩散板3’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混光距离。
现有技术中,需根据不同产品型号、不同混光距离搭配不同的支撑架,随着企业产品链的拓展和丰富,不同混光距离的直下式产品随之增加,涉及到的支撑架种类繁多,每款支撑架需要单独开模,带来前期开模费用和后期模具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多款支撑架对于生产物料的管控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架,该支撑架兼容通用性好,节省了生产制造成本,实现了物料单一化管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架,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背板;
第二支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板。
作为上述支撑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背板卡接。
作为上述支撑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有卡爪,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背板上。
作为上述支撑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相等。
作为上述支撑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支撑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顶面为平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降低了产品成本,实现了物料单一化管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led灯条、扩散板和膜片,所述led灯条固设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背板相对设置,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上表面,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背板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扩散板,所述led灯条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支撑架的卡爪被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卡设于任意所述固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降低,实现了物料单一化管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可转动连接,且均可拆卸连接于背板上,该结构的支撑架与其下方的背板组成三角形结构,且三个内角均可调,通过调整顶角的角度,达到支撑架高度可调的目的,从而能够满足不同混光距离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或腔体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支撑架的兼容通用性,既节约了支撑架的生产制造成本,也实现了物料的单一化管理及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支撑架与背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支撑架;2’-背板;3’-扩散板;4’-膜片;5’-led;6’-螺钉;7’-液晶玻璃;
1-第一支架;11-卡爪;2-第二支架;
3-背板;31-固定孔;4-led灯条;5-扩散板;6-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夹角可调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背板3;第二支架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背板3。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结构的支撑架与其下方的背板3组成三角形结构,且三个内角均可调,通过调整顶角的角度,达到支撑架高度可调的目的,从而能够满足不同混光距离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或腔体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支撑架的兼容通用性,既节约了支撑架的生产制造成本,也实现了物料的单一化管理及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具体而言,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与背板3卡接。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的底部和第二支架2的底部均设置有卡爪11,支撑架通过卡爪11卡接于背板3上,安装方式简洁易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1的长度a与第二支架2的长度b相等,即支撑架与其下方的背板3组成了等腰三角形结构。∠a ∠b ∠c=180°,且∠a=∠b,则三角形的高度d,也即支撑架的支撑高度d的计算公式为:d=a*cos∠c/2。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混光腔的混光距离等于支撑架的支撑高度d,因此,通过调整顶角∠c的角度,便可实现支撑架高度d的变化,从而满足不同的腔体的厚度或者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
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一体成型,简化了生产工艺。更进一步地,支撑架由塑胶材质制成,且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中间连接处的壁厚较其他位置处较薄,以实现连接处的折弯,从而实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转动。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架的顶面为平面结构,能够更好的与扩散板5的下表面贴合。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led灯条4、扩散板5、膜片6和上述的支撑架,led灯条4固设在背板3上,扩散板5和背板3相对设置,膜片6设置于扩散板5上表面,支撑架的一端卡接于背板3上,另一端抵接于扩散板5,led灯条4设置于支撑架的下方。
更进一步地,背板3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31,支撑架的卡爪11被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卡设于任意固定孔31中,以改变支撑架的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支撑架的高度,以适配不同的混光距离。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当支撑架的顶角较小时,支撑架的高度较高,适用于混光距离较大的背光模组;如图5所示,而当支撑架的顶角较大时,支撑架的高度较矮,适用于混光距离较小的背光模组。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为电视、显示器、广告机等,包括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设置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上方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均匀的背光源,显示面板通过控制各个像素点的光的通过情况,控制每个像素点的显示情况,从而显示出图像。该显示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因此其制造成本降低,可实现物料单一化管理,以及缩短开发周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1),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背板(3);
第二支架(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均与所述背板(3)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架(2)的底部均设置有卡爪(11),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卡爪(11)卡接于所述背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面为平面结构。
7.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led灯条(4)、扩散板(5)和膜片(6),所述led灯条(4)固设在所述背板(3)上,所述扩散板(5)和所述背板(3)相对设置,所述膜片(6)设置于所述扩散板(5)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背板(3)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扩散板(5),所述led灯条(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31),所述支撑架的卡爪(11)被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卡设于任意所述固定孔(31)中。
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