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供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村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涌进了城市,为了有效使用有限的土地,现在的建筑商都是建造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的消防供水体系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难题。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没有有效的内部消防系统进行自救。而高层建筑内储存的消防用水的系统决定了内部消防系统自救的维持时间,但是高层建筑地下的空间造价较高,一般仅能储存满足规范要求下限的消防用水,消防供水持续能力不足。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37679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包括集水池、雨水收集管道、消防供水管和消防水箱;集水池设置在地下室内,集水池内设置有连通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收集管道;集水池内设置有与消防水箱接通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卧式自吸泵和止回阀;止回阀位于消防水箱与卧式自吸泵之间;消防水箱上设置有消防供水管,在消防供水管上设置有立式消防泵。使用时,将积水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于集水池中,当消防水箱水位不超过一定高度时,启用卧式自吸泵,将集水池内的雨水抽入消防水箱内,消防水箱内的水通过立式消防泵将消防用水抽向楼层。
但是,该集水池收集雨水时,雨水中夹杂着各种杂质随雨水流入雨水收集管道,容易堵塞雨水收集管道,雨水收集管道被堵塞则会影响集水池的集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达到防止雨水收集管道堵塞,使集水池能够更好的集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包括设在地下室的集水池,集水池内设置有连通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收集管道,集水池的一侧连接有消防水箱,消防水箱连接有消防供水管,雨水收集管道远离集水池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二过滤网的顶面,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经过雨水收集管道进入集水池内储存,而集水池与消防水箱连通,则消防水箱内的水较少时,将集水池内的水排入消防水箱内供楼层消防使用。在雨水收集管道的进水端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雨水进入集水池前,首先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两次过滤,将雨水中夹杂的杂质阻挡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顶面,防止杂质进入雨水收集管道,从而避免堵塞雨水收集管道,进而使雨水能够持续性的流入集水池内,使集水池能够更好的集水,提高集水池的集水能力的效果,使集水池能够向消防水箱内提供足够的水源。因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二过滤网的顶面,则雨水中大量的杂质会被第一过滤网阻挡而留在第一过滤网的顶面,则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第一过滤网拆卸下来,清洗或更换第一过滤网。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首先经过第一过滤网,则第一过滤网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再经过第二过滤网进行过滤,则第二过滤网能够将第一过滤网未能阻挡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进一步减小雨水中含有的杂质,避免堵塞雨水收集管道,便于集水池更好的收集雨水。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环、固定槽和固定块,固定环位于第二过滤网的顶面,固定环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槽位于固定环远离第二过滤网的一侧,固定块位于固定槽内与固定槽配合使用,固定块与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而固定块位于固定槽内,对第一过滤网进行卡接固定,防止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第一过滤网发生晃动,增加第一过滤网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环上开设有卡紧槽,卡紧槽呈圆弧状,卡紧槽的轴线和固定环的轴线重合,卡紧槽与固定槽连通,卡紧槽靠近固定槽一端的宽度和固定槽的宽度相同,卡紧槽远离固定槽一端的宽度小于卡紧槽靠近固定槽一端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与卡紧槽连通,则固定块卡入固定槽后,沿卡紧槽移动,则能够更好的将固定块卡在卡紧槽内,进一步增加第一过滤网的稳定性。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块是弹性材质的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具有弹性,固定块沿卡紧槽移动时,固定块被压缩,则固定块给予卡紧槽侧壁较大的回弹力,从而增加固定块与卡紧槽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第一过滤网的稳定性,提高过滤效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过滤网呈中间凸起的半球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呈中间凸起的半球状结构,在雨水流入第一过滤网时,雨水中的杂质留在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上,位于第一过滤网中部的杂质在水流的冲刷下,顺着第一过滤网的球面向四周流动,从而避免了杂质堵塞第一过滤网的中部,水流可持续性的从第一过滤网的中部通过,使第一过滤网保持较好的透水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过滤网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收纳环,收纳环的内壁与第一过滤网的外周面抵接并固定连接,收纳环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过滤网的外周面设置收纳环,当第一过滤网上过滤的杂质在雨水的冲刷下向第一过滤网的四周聚集时,收纳环对杂质具有一定的收集作用,使杂质位于收纳环与第一过滤网外周面之间,在取出第一过滤网时,可以同时将杂质取出,避免在取出第一过滤网的过程中,杂质掉落到第二过滤网上。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过滤网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提升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或更换第一过滤网时,工人手持提升把手将第一过滤网提取出来,操作简单便捷,便于清洗或更换第一过滤网,从而保证第一过滤网的过滤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过滤装置,首先对雨水进行过滤,防止雨水中的杂质进入雨水收集管道,从而避免堵塞雨水收集管道,进而使雨水能够持续性的流入集水池内,使集水池能够更好的集水,提高集水池的集水能力;
2、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则第二过滤网能够将第一过滤网未能阻挡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进一步减小雨水中含有的杂质,避免堵塞雨水收集管道,方便集水池更好的收集雨水;
3、设置收纳环,对第一过滤网上聚集的杂质进行收纳,避免在取出第一过滤网的过程中,杂质掉落到第二过滤网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过滤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旨在显示过滤装置和固定组件的爆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旨在显示卡紧槽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集水池;11、雨水收集管道;2、消防水箱;21、消防供水管;211、立式消防泵;22、进水管;221、水泵;222、止回阀;3、过滤装置;31、第一过滤网;311、收纳环;312、提升把手;32、第二过滤网;4、固定组件;41、固定环;411、卡紧槽;42、固定槽;4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集水池1,集水池1位于地下室内,集水池1内设置有连通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收集管道11,集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消防水箱2,消防水箱2与集水池1之间设置有进水管22,进水管22上设置有水泵221,水泵221与消防水箱2之间设置有止回阀222,止回阀222与进水管22固定连接,消防水箱2上连接有消防供水管21,在消防供水管21上设置有立式消防泵211,以上采用公告号为cn207376792u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结合图2和图3,在雨水收集管道1远离集水池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装置3。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过滤网31和第二过滤网32,第二过滤网32为圆形板状结构,第二过滤网32水平设置,第二过滤网32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31位于第二过滤网32的上方,与第二过滤网32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网31的滤孔大于第二过滤网32的滤孔。
结合图2和图3,第一过滤网31呈中间凸起的半球状结构,第一过滤网31的直径和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直径相同。第一过滤网31的外周设置有收纳环311,收纳环311呈圆环状结构,收纳环311的轴线和雨水收集管道11的轴线重合,收纳环311的内壁与第一过滤网31的外周面抵接并固定连接,收纳环311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收纳环311的底面与第一过滤网31的底面齐平。第一过滤网31上固定连接有提升把手312,提升把手312位于第一过滤网31的外周面上。
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首先经过第一过滤网31进行过滤,留在第一过滤网31上的杂质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向第一过滤网31的四周,然后被收纳环311遮挡,雨水通过第一过滤网31后再经过第二过滤网32两次过滤,之后通过雨水收集管道11进入集水池1内储存。
如图3所示,第一过滤网31与第二过滤网32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环41、固定槽42和固定块43,固定环41为圆环状,固定环41位于第二过滤网32的顶面,固定环41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参考图2),固定槽42位于固定环41上,且固定槽42开口朝上,固定槽42设有两个,分别固定环41直径的两端,固定块43为弹性材质的固定块43,固定块43位于固定槽42内并与固定槽42卡接,固定块43的顶面第一过滤网31的底面固定连接。
结合图3和图4,固定环4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卡紧槽411,卡紧槽411设有两个,两个卡紧槽411关于固定环41的圆心对称。卡紧槽411呈圆弧状,卡紧槽411的轴线和固定环41的轴线重合,卡紧槽411与固定槽42连通,卡紧槽411靠近固定槽42一端的宽度和固定槽42的宽度相同,卡紧槽411远离固定槽42一端的宽度小于卡紧槽411靠近固定槽42一端的宽度。
将固定块43卡入固定槽42后,手持提升把手312转动第一过滤网31,使固定块43向卡紧槽411宽度较小的一端移动,从而将固定块43卡入卡紧槽411内,对第一过滤网31进行固定,防止第一过滤网31晃动。拆卸第一过滤网31时,反方向转动第一过滤网31,使固定块43位于固定槽42的位置,向上提起第一过滤网31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首先经过第一过滤网31过滤,留在第一过滤网31上的杂质在雨水的冲刷下向第一过滤网31的四周流动,并位于第一过滤网31与收纳环311之间。雨水则从第一过滤网31的中部通过,再经过第二过滤网32进行二次过滤后,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道11进入集水池1内,有效减少雨水中的杂质进入雨水收集管道11,避免堵塞雨水收集管道11,进而使雨水能够持续性的流入集水池1内,使集水池1能够更好的集水,提高集水池1的集水能力。
当消防水箱2内的水位不超过一定高度时,启动水泵221,将集水池1内的水抽入消防水箱2内,消防水箱2内的水通过立式消防泵211将消防用水抽向楼层。
当需要清洗或更换第一过滤网31时,手持提升把手312,转动第一过滤网31,将固定块43转动到固定槽42的位置后,向上提起第一过滤网31,将第一过滤网31从雨水收集管道11内取出,便于对第一过滤网31进行更换或清洗。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包括设在地下室的集水池(1),集水池(1)内设置有连通地下室顶板积水区域的雨水收集管道(11),集水池(1)的一侧连接有消防水箱(2),消防水箱(2)连接有消防供水管(21),其特征在于:雨水收集管道(11)远离集水池(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3),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过滤网(31)和第二过滤网(32),第二过滤网(32)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31)位于第二过滤网(32)的顶面,第二过滤网(32)与第一过滤网(3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网(32)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31)的滤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网(32)与第一过滤网(31)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环(41)、固定槽(42)和固定块(43),固定环(41)位于第二过滤网(32)的顶面,固定环(41)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槽(42)位于固定环(41)远离第二过滤网(32)的一侧,固定块(43)位于固定槽(42)内与固定槽(42)配合使用,固定块(43)与第一过滤网(3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环(41)上开设有卡紧槽(411),卡紧槽(411)呈圆弧状,卡紧槽(411)的轴线和固定环(41)的轴线重合,卡紧槽(411)与固定槽(42)连通,卡紧槽(411)靠近固定槽(42)一端的宽度和固定槽(42)的宽度相同,卡紧槽(411)远离固定槽(42)一端的宽度小于卡紧槽(411)靠近固定槽(42)一端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块(43)是弹性材质的固定块(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31)呈中间凸起的半球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收纳环(311),收纳环(311)的内壁与第一过滤网(31)的外周面抵接并固定连接,收纳环(311)的外周面与雨水收集管道(11)的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消防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31)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提升把手(3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