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



    背景技术:

    导尿是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到尿袋的操作,利用尿液重力流出到尿袋,尿袋高度不能高于膀胱的生理位置,导尿管是导尿操作使用的医疗器械。许多患者会使用到导尿管,甚至是每天携带使用导尿管,因此,导尿管的携带方便程度就极为关键。

    由于导尿管结构传统设计上存在不足,传统结构的导尿管直接连接到尿袋,患者外出检查、大便时需要携带尿袋;若尿袋高度高于膀胱的生理位置时,尿袋中的尿液会经导尿管会返流至膀胱,造成尿液返流,从而导致尿路逆行性感染的发生,不仅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现在虽有用于导尿管中的抗返流导尿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01617y,只是介绍了“引流管中部设有用于观察病人排尿滴数的滴管,滴管和接头之间安装有控制阀,所述的计量器下方通过三通阀连接一采尿管、贮尿袋和一分导管,分导管上端接在计量器上方,下端接在贮尿袋上方的引流管上。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计算尿量和尿流速度;设有分导管可避免尿返流”,但设计结构上不能解决尿液返流导致尿路逆行性感染的问题,该设计并不能让患者满意。

    因此,如何防止尿液返流,不造成尿路逆行性感染,保证使用效果和疗效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导尿管使用过程中尿液返流,有效解决引起泌尿系统逆行性感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包括导尿管上连接端、导尿管下连接端、尿液抗返流装置和偏倒报警装置。

    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是与尿液引流管上连接端和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串联连接,且两端均保持通畅;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内设置包括浮力球、缓流腔、重力小球,所述缓流腔为一椭球形空腔,缓流腔和偏倒报警装置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一起并竖直,缓流腔上下两端与所述尿液引流管上连接端和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相连通;重力小球是一个具有20克重量的不锈钢球体,足以使得悬挂缓流腔竖直,而又不至于增加导尿抗返流装置太多的重量,重力小球位于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内。

    所述缓流腔竖直放置至偏倒报警装置竖直偏差15度内位置,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连接的尿管、储尿袋低于导尿抗返流装置时,尿液经浮力球周围,流经下端尿液外壁内侧导流孔,通过导尿管下连接端,顺利导出尿液。由于人体动作等原因,导致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连接的尿管、储尿袋升高使得尿液返流,缓流腔内充满尿液时,所述浮力球就会上浮到缓流腔顶端,浮力球与缓流腔的内壁接触,构成简易单向开关,形成密封;浮力球上浮与缓流腔的内壁能紧紧接触,能密封防止尿液返流;同时,当偏倒报警装置超过竖直偏差15度位置时,偏倒报警装置能够报警提示,患者可以把流量开关断开,还可以把报警开关断开,等待尿液引流管、储尿袋降低使得尿液不返流时,把流量开关和报警开关闭合,继续引流尿液。

    所述偏倒报警装置是一个密闭的电路连通报警装置,包括了生理盐水、电极、电池、报警开关、喇叭,电极与电池和喇叭串联连接,偏倒报警装置超过竖直偏差15度位置时,两电极触屏生理盐水,报警电路导通。

    重力小球的设置,使得返流尿液由于浮力球与缓流腔内壁密闭,阻止尿液返流,从而达到防治尿液返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导尿管管中串接导尿抗返流装置,通过设置浮力球和缓流腔来防止尿液返流,避免导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常引流尿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端尿液外壁内侧导流孔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返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端尿液外壁内侧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偏倒报警装置结构放大图。

    图1、图2、图3、图4、图5中:1、导尿管上连接端,2、浮力球,21、浮力球外壁,3、缓流腔,4、尿液外壁,5、导尿管下连接端,41、上端尿液外壁内侧,42、下端尿液外壁内侧导流孔,6、重力小球,7、生理盐水,8、电极,9、电池,10、喇叭,11、双面胶,12、偏倒报警装置,13、流量开关14、报警开关,15、尿液抗返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包括导尿管上连接端1、导尿管下连接端5、尿液抗返流装置15和偏倒报警装置12。

    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15是与尿液引流管上连接端1和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5串联连接,且两端均保持通畅;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15内设置包括浮力球2、缓流腔3、重力小球6,所述缓流腔3为一椭球形空腔,缓流腔3和偏倒报警装置12通过双面胶11粘贴在一起并竖直,缓流腔3上下两端与所述尿液引流管上连接端1和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5相连通;重力小球6是一个具有20克重量的不锈钢球体,足以使得悬挂缓流腔3竖直,而又不至于增加导尿抗返流装置15太多的重量,重力小球6位于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5内。

    所述缓流腔3竖直放置至偏倒报警装置12竖直偏差15度内位置,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5连接的尿管、储尿袋低于导尿抗返流装置15时,尿液经浮力球2周围,流经下端尿液外壁内侧导流孔42,通过导尿管下连接端5,顺利导出尿液。由于人体动作等原因,导致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5连接的尿管、储尿袋升高使得尿液返流,缓流腔3内充满尿液时,所述浮力球2就会上浮到缓流腔3顶端,浮力球2与缓流腔3的内壁接触,构成简易单向开关,形成密封;浮力球2上浮与缓流腔3的内壁能紧紧接触,能密封防止尿液返流;同时,当偏倒报警装置12超过竖直偏差15度位置时,偏倒报警装置12能够报警提示,患者可以把流量开关13断开,还可以把报警开关14断开,等待尿液引流管、储尿袋降低使得尿液不返流时,把流量开关13和报警开关14闭合,继续引流尿液。

    所述偏倒报警装置12是一个密闭的电路连通报警装置,包括了生理盐水7、电极8、电池9、报警开关14、喇叭10,电极8与电池9和喇叭10串联连接,偏倒报警装置12超过竖直偏差15度位置时,两电极触屏生理盐水7,报警电路导通。

    重力小球6的设置,使得返流尿液由于浮力球2与缓流腔3内壁密闭,阻止尿液返流,从而达到防治尿液返流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上连接端、导尿管下连接端、尿液抗返流装置和偏倒报警装置;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是与尿液引流管上连接端和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串联连接,且两端均保持通畅;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内设置包括浮力球、缓流腔、重力小球;所述缓流腔为一椭球形空腔,缓流腔和偏倒报警装置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一起并竖直;缓流腔内充满尿液时,所述浮力球就会上浮到缓流腔顶端,浮力球与缓流腔的内壁接触,构成简易单向开关,形成密封,浮力球上浮与缓流腔的内壁能紧紧接触,防止尿液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小球是一个具有20克重量的不锈钢球体,足以使得悬挂缓流腔竖直,而又不至于增加导尿抗返流装置太多的重量,重力小球位于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倒报警装置超过竖直偏差15度位置时,偏倒报警装置能够报警提示,患者可以把流量开关断开,还可以把报警开关断开,等待尿液引流管、储尿袋降低使得尿液不返流时,把流量开关和报警开关闭合,继续引流尿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倒报警装置是一个密闭的电路连通报警装置,包括了生理盐水、电极、电池、报警开关、喇叭,电极与电池和喇叭串联连接,偏倒报警装置超过竖直偏差15度位置时,两电极触屏生理盐水,报警电路导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尿抗返流装置。包括导尿管上连接端、导尿管下连接端、尿液抗返流装置和偏倒报警装置;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是与尿液引流管上连接端和尿液引流管下连接端串联连接,且两端均保持通畅;所述尿液抗返流装置内设置包括浮力球、缓流腔、重力小球;所述缓流腔为一椭球形空腔,缓流腔和偏倒报警装置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一起并竖直;缓流腔内充满尿液时,所述浮力球就会上浮到缓流腔顶端,浮力球与缓流腔的内壁接触,构成简易单向开关,形成密封,浮力球上浮与缓流腔的内壁能紧紧接触,防止尿液返流。在导尿管管中串接导尿抗返流装置,通过设置浮力球和缓流腔来防止尿液返流,避免导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庆;乔豪男;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学庆
    技术研发日:2018.11.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6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