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吸取病人痰液的辅助装置,其在医疗器械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收集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收集箱顶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开口,并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工作腔相通,收集箱的顶端设置有吸痰机,吸痰机的右部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左部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调节阀,吸痰机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纵向穿过第二开口并与收集箱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连接软管;现有的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使用时,首先堵住连接软管的右部输入端并打开吸痰机,控制调节阀使连接软管的右部输入端处的负压至合适,之后将连接软管伸入至患者的喉咙内部对患者进行吸取痰液的操作,然后痰液依次通过连接软管、第一连接管、吸痰机和第二连接管排入至工作腔的内部,之后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排出至外界即可;现有的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痰液臭味较重,并且容易形成污染源,导致安全性较差;并且不方便连接软管在使用过程中需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痰液臭味和飞沫的传播,提高安全性,并且方便连接软管的冲洗,降低使用局限性的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收集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收集箱顶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开口,并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工作腔相通,收集箱的顶端设置有吸痰机,吸痰机的右部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左部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调节阀,吸痰机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纵向穿过第二开口并与收集箱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连接软管;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防倒吸斗;还包括底板、清洗箱和四组支腿,底板顶端的左半区域设置有固定装置,收集箱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清洗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清洗箱顶端的左侧设置有上开口,清洗箱底端的左侧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四组支腿的顶端分别与清洗箱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腿安装在底板顶端的右半区域,下开口处连通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四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还包括运送箱、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和第五连接管,运送箱的底端与清洗箱顶端的中部连接,运送箱的内部设置有运送腔,运送箱的顶端设置有投入口,运送箱的右端下侧设置有排出口,并且投入口和排出口均与运送腔相通,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的底端均与清洗箱的顶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减速机的左部输入端连接,第一减速机的右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并且螺旋叶片位于运送腔的内部,第五连接管的左部输入端与排出口连通,第五连接管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清洗箱的顶端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底端与清洗箱顶端的右侧连接,清洗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减速机,第二电机的左部输出端与第二减速机的右部输入端连接,第二减速机的底部输出端纵向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并且搅拌叶位于清洗箱的腔室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腔室的中部纵向设置有格栅板,并且格栅板位于搅拌叶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运送箱的投入口上连通设置有连接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底板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还包括四组螺纹管、四组螺纹杆和四组垫块,四组螺纹管的顶端分别与底板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螺纹杆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四组螺纹管的底端内部,四组螺纹杆的底端均设置有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收集箱的左端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与收集箱的工作腔相通,观察口内设置有透明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三连接管向工作腔内加入适量的水并没过防倒吸斗的下沿,通过第二连接管排出的痰液进入至水下,通过防倒吸斗的设置,减少水倒吸至吸痰机的内部的情况,减少痰液臭味和飞沫的传播,提高安全性;首先关闭阀门,之后将连接软管自上开口插入至腔室的内部,通过生理盐水对连接软管进行冲洗,打开阀门,污水经过第四连接管排放至外界的处理装置内,方便连接软管的冲洗,降低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等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收集箱;2、吸痰机;3、第一连接管;4、调节阀;5、第二连接管;6、第三连接管;7、连接软管;8、防倒吸斗;9、底板;10、固定装置;11、清洗箱;12、支腿;13、漏斗;14、第四连接管;15、阀门;16、运送箱;17、第一电机;18、第一减速机;19、转轴;20、螺旋叶片;21、第五连接管;22、第二电机;23、第二减速机;24、传动轴;25、搅拌叶;26、格栅板;27、连接斗;28、脚轮;29、螺纹管;30、螺纹杆;31、垫块;32、透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箱1、第一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6,收集箱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收集箱1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收集箱1顶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开口,并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工作腔相通,收集箱1的顶端设置有吸痰机2,吸痰机2的右部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3的左部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管3上设置有调节阀4,吸痰机2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6纵向穿过第二开口并与收集箱1连接,第一连接管3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连接软管7;第二连接管5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防倒吸斗8;还包括底板9、清洗箱11和四组支腿12,底板9顶端的左半区域设置有固定装置10,收集箱1安装在固定装置10上,清洗箱1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清洗箱11顶端的左侧设置有上开口,清洗箱11底端的左侧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四组支腿12的顶端分别与清洗箱1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腿12安装在底板9顶端的右半区域,下开口处连通设置有漏斗13,漏斗13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四连接管14,第四连接管14上设置有阀门15;通过第三连接管向工作腔内加入适量的水并没过防倒吸斗的下沿,通过第二连接管排出的痰液进入至水下,通过防倒吸斗的设置,减少水倒吸至吸痰机的内部的情况,减少痰液臭味和飞沫的传播,提高安全性;首先关闭阀门,之后将连接软管自上开口插入至腔室的内部,通过生理盐水对连接软管进行冲洗,打开阀门,污水经过第四连接管排放至外界的处理装置内,方便连接软管的冲洗,降低使用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还包括运送箱16、第一电机17、第一减速机18和第五连接管21,运送箱16的底端与清洗箱11顶端的中部连接,运送箱16的内部设置有运送腔,运送箱16的顶端设置有投入口,运送箱16的右端下侧设置有排出口,并且投入口和排出口均与运送腔相通,第一电机17和第一减速机18的底端均与清洗箱11的顶端连接,第一电机17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减速机18的左部输入端连接,第一减速机18的右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转轴19,转轴19上设置有螺旋叶片20,并且螺旋叶片20位于运送腔的内部,第五连接管21的左部输入端与排出口连通,第五连接管21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清洗箱11的顶端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通过投入口投入适量的清洗剂并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机工作并使转轴和螺旋叶片在输运腔的内部旋转使清洗剂自左向右输送并通过第五连接管排出至清洗箱的腔室的内部,方便对连接软管进行清理,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底端与清洗箱11顶端的右侧连接,清洗箱11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减速机23,第二电机22的左部输出端与第二减速机23的右部输入端连接,第二减速机23的底部输出端纵向设置有传动轴24,传动轴24上设置有搅拌叶25,并且搅拌叶25位于清洗箱11的腔室的内部;通过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经过第二减速机和传动轴的传动使搅拌叶在腔室内旋转,旋转的搅拌叶对清洗剂和水进行搅拌,提高清洗剂的混合程度,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腔室的中部纵向设置有格栅板26,并且格栅板26位于搅拌叶25的左侧;通过设置格栅板,减少旋转中的搅拌叶对连接软管造成伤害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运送箱16的投入口上连通设置有连接斗27;通过设置连接斗,方便向运送腔内投放清洁剂,提高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底板9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脚轮28;通过设置脚轮,方便移动整体,提高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还包括四组螺纹管29、四组螺纹杆30和四组垫块31,四组螺纹管29的顶端分别与底板9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螺纹杆30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四组螺纹管29的底端内部,四组螺纹杆30的底端均设置有垫块31;通过分别旋转四组螺纹杆,方便调整整体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收集箱1的左端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与收集箱1的工作腔相通,观察口内设置有透明挡板32;通过设置透明挡板,方便观察工作腔内部的液面高度,降低使用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在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三连接管向工作腔内加入适量的水并没过防倒吸斗的下沿,通过第二连接管排出的痰液进入至水下,之后堵住连接软管的右部输入端并打开吸痰机,控制调节阀使连接软管的右部输入端处的负压至合适,之后将连接软管伸入至患者的喉咙内部对患者进行吸取痰液的操作,然后痰液依次通过连接软管、第一连接管、吸痰机和第二连接管排入至工作腔底部的水中,之后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排出至外界,然后通过投入口投入适量的清洗剂并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机工作并使转轴和螺旋叶片在输运腔的内部旋转使清洗剂自左向右输送并通过第五连接管排出至清洗箱的腔室的内部,对连接软管进行清理,之后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经过第二减速机和传动轴的传动使搅拌叶在腔室内旋转,旋转的搅拌叶对清洗剂和水进行搅拌,然后将连接软管自上开口插入至腔室的内部,通过生理盐水对连接软管进行冲洗,打开阀门,污水经过第四连接管排放至外界的处理装置内对连接软管的冲洗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箱(1)、第一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6),收集箱(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收集箱(1)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收集箱(1)顶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开口,并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工作腔相通,收集箱(1)的顶端设置有吸痰机(2),吸痰机(2)的右部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3)的左部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管(3)上设置有调节阀(4),吸痰机(2)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6)纵向穿过第二开口并与收集箱(1)连接,第一连接管(3)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连接软管(7);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管(5)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防倒吸斗(8);还包括底板(9)、清洗箱(11)和四组支腿(12),底板(9)顶端的左半区域设置有固定装置(10),收集箱(1)安装在固定装置(10)上,清洗箱(1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清洗箱(11)顶端的左侧设置有上开口,清洗箱(11)底端的左侧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与腔室相通,四组支腿(12)的顶端分别与清洗箱(1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支腿(12)安装在底板(9)顶端的右半区域,下开口处连通设置有漏斗(13),漏斗(13)的底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四连接管(14),第四连接管(14)上设置有阀门(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送箱(16)、第一电机(17)、第一减速机(18)和第五连接管(21),运送箱(16)的底端与清洗箱(11)顶端的中部连接,运送箱(16)的内部设置有运送腔,运送箱(16)的顶端设置有投入口,运送箱(16)的右端下侧设置有排出口,并且投入口和排出口均与运送腔相通,第一电机(17)和第一减速机(18)的底端均与清洗箱(11)的顶端连接,第一电机(17)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减速机(18)的左部输入端连接,第一减速机(18)的右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转轴(19),转轴(19)上设置有螺旋叶片(20),并且螺旋叶片(20)位于运送腔的内部,第五连接管(21)的左部输入端与排出口连通,第五连接管(21)的底部输出端穿过清洗箱(11)的顶端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底端与清洗箱(11)顶端的右侧连接,清洗箱(11)顶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减速机(23),第二电机(22)的左部输出端与第二减速机(23)的右部输入端连接,第二减速机(23)的底部输出端纵向设置有传动轴(24),传动轴(24)上设置有搅拌叶(25),并且搅拌叶(25)位于清洗箱(11)的腔室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的中部纵向设置有格栅板(26),并且格栅板(26)位于搅拌叶(25)的左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运送箱(16)的投入口上连通设置有连接斗(2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9)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脚轮(2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螺纹管(29)、四组螺纹杆(30)和四组垫块(31),四组螺纹管(29)的顶端分别与底板(9)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螺纹杆(30)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四组螺纹管(29)的底端内部,四组螺纹杆(30)的底端均设置有垫块(3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箱(1)的左端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与收集箱(1)的工作腔相通,观察口内设置有透明挡板(3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