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阻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家庭冷凝水,如冷气机的冷凝水、洗衣水或洗澡水等的排放,是利用排水管道直接或先排入暂存槽,再继续将其排放到屋外的下水道。这样的排放方式容易使下水道里的沼气沿排水管道渗入屋内,造成屋内弥漫沼气的臭味,影响居住质量。若沼气沿排水管道渗流回家用冷气机,还会因为沼气里含有会与冷气的冷凝铜管产生化学反应的硫化物,长期下来将使得冷凝铜管出现发黑、锈蚀的现象。更严重者,还将导致冷凝铜管破裂并使冷媒外漏,进而影响冷气的效能。
为了解决上述缺失,申请人已申请并获准中国台弯专利号第m476155号专利案「管道防沼气装置」。
虽然上述专利案已经能解决沼气逆流的问题,但是因为管道防沼气装置中常会积存有冷凝水,且因为该管道防沼气装置内部的冷凝水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差异的缘故,会造成该管道防沼气装置表面容易产生结露,且可能造成装潢内部潮湿、发霉,甚至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结露且能确保装潢不会受损的管道阻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阻气装置,设置于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间,所述管道阻气装置包含外壳单元及阻气单元,所述外壳单元包括呈中空状的第一壳体,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界定出呈单向开放且具有开口的容室,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接管,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制作后再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趋近于所述容室的开口的定位部,所述阻气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单元的容室中,并包括跨置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的止逆流道,以及能浮动且安装于所述止逆流道中的球件,所述本体具有定位于所述定位部的顶凸缘,以及连接于所述顶凸缘且伸设于所述容室内部的延伸筒,所述顶凸缘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延伸筒与所述外壳单元之间产生隔离间距,所述止逆流道允许流体由所述第一接管朝所述第二接管单向流动,且能防止流体由所述第二接管朝所述第一接管逆流。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阻气装置,所述阻气单元的本体具有能界定出呈单向开放的内槽室的壳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槽室中的分隔套,所述壳座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管相导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接管相导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分隔套具有凹槽、与所述凹槽及所述第二通孔相导通的溢流孔,以及设于底部的导孔,所述球件放置于所述凹槽中,且利用自重能堵塞于所述导孔,流体由所述第一接管朝所述第二接管流动时,能将所述球件顶起并远离于所述导孔。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阻气装置,所述阻气单元的本体还具有套设于所述壳座与所述分隔套之间的衬套,所述衬套具有跨置定位于所述顶凸缘的内凸缘,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凸缘且伸设于所述内槽室中的筒部,所述内凸缘与所述筒部共同界定出容槽,所述容槽、所述导孔与所述凹槽共同构成所述止逆流道,所述筒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一通孔相导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溢流孔相导通的第二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阻气装置,还包含气密盖设于所述壳座且能封闭所述容槽与所述凹槽开放端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阻气装置,还包含安装于所述上盖的水平仪。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阻气装置,所述外壳单元的第一壳体具有界定出所述容室上半段的内环面、相反于所述内环面的第一侧面、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凸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接管、凸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且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接管、一对由所述第二侧面朝所述第一侧面凹设且趋近于所述开口的插槽,以及一对由所述第一侧面连通所述内环面且对应于所述插槽的卡槽,所述管道阻气装置还包含安装于所述上盖外部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具有主板、一对凸设于所述主板两侧的插板,以及一对相反于所述插板的卡块,所述主板具有能透视所述水平仪的窗口,所述插板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槽中,所述卡块插设于所述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止逆流道能防止流体由所述第二水管朝所述第一水管逆流,而达到防止沼气逆流的目的,且利用所述阻气单元的延伸筒与所述外壳单元之间产生的隔离间距,能防止所述外壳单元表面结露,能确保装潢不容易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道阻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管道阻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设置于一个第一水管110与一个第二水管120之间,该管道阻气装置包含一个外壳单元10、一个阻气单元20、一个上盖30、一个水平仪40及一个固定盖50。
该外壳单元10包括一个呈中空状的第一壳体11,以及一个固接于该第一壳体11的第二壳体12,该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共同界定出一个呈单向开放且具有一开口131的容室13。该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分别制作后再连接为一体。
该第一壳体11具有一个界定出该容室13上半段的内环面14、一个相反于该内环面14的第一侧面15、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15的第二侧面16、一个凸设于该第一侧面15且连接于该第一水管110的第一接管151、一个凸设于该第二侧面16且连接于该第二水管120的第二接管161、一对由该第二侧面16朝该第一侧面15凹设且趋近于该开口131的插槽17,以及一对由该第一侧面15连通该内环面14且对应于所述插槽17的卡槽18。该内环面14具有一个趋近于该容室13的开口131且自该内环面14凹设呈阶级状的定位部141。另外,该第一壳体11还具有一个底缘19,以及一个环设于该底缘19的嵌沟191。
该第二壳体12呈单向开放的中空壳状,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底缘19的顶缘121,以及一个凸设于该顶缘121且嵌卡于该嵌沟191中的嵌肋122。
该阻气单元20安装于该外壳单元10的容室13中,并包括一个跨置定位于该第一壳体11的本体21、一个设置于该本体21内部的止逆流道22,以及一个能浮动且安装于该止逆流道22中的球件23。该本体21具有一个能界定出一个呈单向开放的内槽室241的壳座24、一个设置于该内槽室241中的分隔套25,以及一个套设于该壳座24与该分隔套25之间的衬套26。该壳座24具有一个定位于该定位部141的顶凸缘242,以及一个连接于该顶凸缘242且伸设于该容室13内部的延伸筒243,该顶凸缘242封闭该开口131,该延伸筒243与该外壳单元10之间产生一个隔离间距,该延伸筒243具有一个与该第一接管151相导通的第一通孔244,以及一个与该第二接管161相导通的第二通孔245。该分隔套25具有一个凹槽251、一个与该凹槽251、该第二通孔245相导通的溢流孔252,以及一个设于底部的导孔253,该衬套26具有一个跨置定位于该顶凸缘242的内凸缘261,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内凸缘且伸设于该内槽室241中的筒部262,该筒部262具有一个与该第一接管151、该第一通孔244相导通的第一接口263、一与该第二接管161,以及该第二通孔245及该溢流孔252相导通的第二接口264,该内凸缘261与该筒部262共同界定出一个容槽265,该容槽265、该导孔253与该凹槽251共同构成该止逆流道22,该止逆流道22允许流体由该第一接管151朝该第二接管161单向流动,且能防止流体由该第二接管161朝该第一接管151逆流。
该球件23放置于该凹槽251中,且利用自重能堵塞于该导孔253,流体由该第一接管151朝该第二接管161流动时,能将该球件23顶起并远离于该导孔253。
该上盖30气密盖设于该壳座24且能封闭该容槽265与该凹槽251开放端。
该水平仪40安装于该上盖30。
该固定盖50安装于该上盖30外部,该固定盖50具有一个主板51、一对凸设于该主板51两侧的插板52,以及一对相反于所述插板52的卡块53,该主板51具有一个能透视该水平仪40的窗口511,所述插板52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槽17中,所述卡块53插设于所述卡槽18中。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再说明如下,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分别制作后,再利用该嵌肋122嵌卡于该嵌沟191中,而使该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连接为一体。接着,将该本体21安装于该容室13内部,将该衬套26安装于该内槽室241内部,将该分隔套25安装于该容槽265内部,将该球件23安装于该凹槽251内部,并再将该上盖30、该水平仪40、该固定盖50依序安装定位,就能完成整体组配。
再如图3及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整体组配完成,且安装于该第一水管110及该第二水管120之间,并包覆于装潢建材内部时,能使冷凝水自该第一水管110流入该外壳单元10的第一接管151,并能通过该第一通孔244、第一接口263,最后顺利导入于该容槽265,当冷凝水的水位尚未到达该分隔套25底部时,该球件23阻塞于该导孔253中,所以能防止由该第二水管120回流的沼气朝该第一水管110逆流。
当冷凝水水位逐渐升高时,该球件23受到冷凝水的浮力作用会向上浮升,且使该导孔253呈导通状,冷凝水就能自该溢流孔252溢出,并经该第二通孔245再朝该第二接管161导送。
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且利用该止逆流道22能防止沼气由该第二水管120朝该第一水管110逆流,而达到防止沼气逆流的目的。且利用该阻气单元20的壳座24与该外壳单元10之间产生的隔离间距,能防止该外壳单元10表面结露,能确保该装潢建材不容易受损。且再利用该固定盖50相对于该第一壳体11容易滑出,以方便于进行检修或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该壳座24相邻于该隔离间距的外表面可能产生少量的结露,但是少量的结露能受到环境温度的作用而蒸发,不需要再进行导流或清理。
另外,利用该上盖30采用软质塑料材质制成,能气密盖设于该外壳单元,再利用该固定盖50的所述插板52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槽17中,所述卡块53插设于所述卡槽18中,能提升该上盖30与该外壳单元10的气密性,能防止灰尘渗入于该止逆流道22中,能确保该阻气装置能正常运作。再者,利用该水平仪40安装于该上盖30的作用,能确保该管道阻气装置在安装时确保水平,且能正常运作,并利用该固定盖50的窗口511,能自该固定盖50外部观看该水平仪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管道阻气装置不但结构简单、制造组配容易,且能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及功效,并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1.一种管道阻气装置,设置于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间,所述管道阻气装置包含外壳单元及阻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单元,包括呈中空状的第一壳体,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界定出呈单向开放且具有开口的容室,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接管,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制作后再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趋近于所述容室的开口的定位部;
所述阻气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单元的容室中,并包括跨置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的止逆流道,以及能浮动且安装于所述止逆流道中的球件,所述本体具有定位于所述定位部的顶凸缘,以及连接于所述顶凸缘且伸设于所述容室内部的延伸筒,所述顶凸缘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延伸筒与所述外壳单元之间产生隔离间距,所述止逆流道允许流体由所述第一接管朝所述第二接管单向流动,且能防止流体由所述第二接管朝所述第一接管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阻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单元的本体具有能界定出呈单向开放的内槽室的壳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槽室中的分隔套,所述壳座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管相导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接管相导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分隔套具有凹槽、与所述凹槽及所述第二通孔相导通的溢流孔,以及设于底部的导孔,所述球件放置于所述凹槽中,且利用自重能堵塞于所述导孔,流体由所述第一接管朝所述第二接管流动时,能将所述球件顶起并远离于所述导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阻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单元的本体还具有套设于所述壳座与所述分隔套之间的衬套,所述衬套具有跨置定位于所述顶凸缘的内凸缘,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凸缘且伸设于所述内槽室中的筒部,所述内凸缘与所述筒部共同界定出容槽,所述容槽、所述导孔与所述凹槽共同构成所述止逆流道,所述筒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一通孔相导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溢流孔相导通的第二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阻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阻气装置还包含气密盖设于所述壳座且能封闭所述容槽与所述凹槽开放端的上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阻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阻气装置还包含安装于所述上盖的水平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阻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单元的第一壳体具有界定出所述容室上半段的内环面、相反于所述内环面的第一侧面、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凸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接管、凸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且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接管、一对由所述第二侧面朝所述第一侧面凹设且趋近于所述开口的插槽,以及一对由所述第一侧面连通所述内环面且对应于所述插槽的卡槽,所述管道阻气装置还包含安装于所述上盖外部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具有主板、一对凸设于所述主板两侧的插板,以及一对相反于所述插板的卡块,所述主板具有能透视所述水平仪的窗口,所述插板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槽中,所述卡块插设于所述卡槽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