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熟化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7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膜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熟化室。



    背景技术:

    熟化也叫固化,就是把已复合好的成卷塑料复合膜放进烘房,使聚氨酯粘合剂的主剂、固化剂反应交联并被复合基材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熟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主剂和固化剂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反应,达到最佳复合强度;其次是去除低沸点的残留溶剂,如醋酸乙酯等。

    公告号为cn2081008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熟化室,包括熟化室本体、往熟化室本体内通入加热气体的进气通道和将熟化室内部气体抽出的排气通道,所述熟化室本体上开设有密封门,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流量大于排气通道的出气流量,所述塑料熟化室设置有通过开合状态来控制熟化室本体内部的最大气压的限压装置。

    这种熟化室内的温度通常较高,在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完成塑料膜的放入和和取出,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引起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熟化室,其在使用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就能完成塑料膜的放入和和取出,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引起身体不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熟化室,包括一端开口的熟化室本体,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空气加热装置和室门,还包括移动小车和移动轨,所述移动轨设置在熟化室本体上,且所述移动轨的一端处于熟化室本体内,另一端处于熟化室本体外,所述移动小车设置在移动轨上,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电机,所述熟化室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与电机联动,所述丝杠上螺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与移动小车相连,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螺母块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块移动,螺母块在移动过程中驱动移动小车沿着移动轨移动,改变一定小车与熟化室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移动小车能够进出熟化室本体,将塑料膜放置在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能够代替工作人员放入或者取出塑料膜,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就能完成塑料膜的放入和和取出,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引起身体不适。

    进一步设置:所述丝杠和螺母块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母块连接于移动小车相对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母块设置为两个兵分别连接于移动小车相对的两侧,与只通过一个螺母块与移动小车相连相比,增大了对移动小车的驱动力,使移动小车的两侧受力均匀,提高了移动小车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设置为一个,电机与丝杠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分别设置在两个丝杠上,所述链条套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并被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张紧,所述电机与其中一个丝杠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两个丝杠同时转动,与一个电机带动一个丝杠转动相比,节省能源。

    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轨包括室内轨和室外轨,所述室内轨设置在熟化室本体内,所述移动小车设置在室内轨上,所述室外轨设置在熟化室本体外,所述室外轨与熟化室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室内轨与室外轨抵触,所述室内轨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室外轨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移动小车移动至熟化室本体外时,将室外轨连接在熟化室本体上,使室内轨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室外轨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以便移动小车能够从室内轨上移动到室外轨上,再从室外轨上顺利的移动到室内轨上,从而代替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本体,在不需要将移动小车移动至熟化室本体外时,将室外轨从熟化室本体上拆卸下来,避免室外轨将工作人员绊倒。

    进一步设置: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室外轨通过连接块设有第一燕尾块,所述第一燕尾块与第二燕尾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室外轨时,拉动室外轨,室外轨带动第一燕尾块沿着第一燕尾槽滑动,当第一燕尾快与第一燕尾槽脱离时,完成室外轨的拆卸。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燕尾块的长度与第一燕尾槽的长度相同,所述熟化室上还设有用于封堵第一燕尾槽端部的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二燕尾块、第二燕尾槽和锁止片,所述第二燕尾槽设置在熟化室本体上,所述第二燕尾块设置在第二燕尾槽内并与第二燕尾槽滑动配合,所述锁止片设置在第二燕尾块上,所述锁止片处于第一燕尾槽的端部并抵触第一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室外轨时,拉动锁止片,锁止片带动第二燕尾块沿着第二燕尾槽滑动,锁止片朝向背离第一燕尾槽方向移动,将第一燕尾槽的端部暴露出来,将第一燕尾块插入到第一燕尾槽内,使第一燕尾块的两端与第一燕尾槽的两端齐平,再拉动锁止片,第二燕尾块朝向靠近第一燕尾槽端部方向移动,直至锁止片移动至第一燕尾槽的端部,锁止片与第一燕尾块的端部抵触,完成对第一燕尾块的限位,避免第一燕尾块在第一燕尾槽内移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燕尾槽上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二燕尾槽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二燕尾块,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锁止片抵触第一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锁止片抵触第一燕尾块,从而减小了第二燕尾块朝向背离第一燕尾槽方向移动的可能性,提高了锁止片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小车上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支架、安装槽和支撑辊,所述支架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撑辊的两端架设在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成卷的塑料膜放置到熟化室本体内时,先将成卷的塑料膜套在支撑辊上,再将支撑辊的两端放置在安装槽内,从而将成卷的塑料膜架起,与直接将成卷的塑料膜放置到移动小车相比,能够使成卷的塑料膜在熟化室本体内受热更加均匀,提高熟化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块移动,螺母块在移动过程中驱动移动小车沿着移动轨移动,改变一定小车与熟化室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移动小车能够进出熟化室本体,将塑料膜放置在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能够代替工作人员放入或者取出塑料膜,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就能完成塑料膜的放入和和取出,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引起身体不适;

    2、将第一燕尾块插入到第一燕尾槽内,使第一燕尾块的两端与第一燕尾槽的两端齐平,再拉动锁止片,第二燕尾块朝向靠近第一燕尾槽端部方向移动,直至锁止片移动至第一燕尾槽的端部,锁止片与第一燕尾块的端部抵触,完成对第一燕尾块的限位,避免第一燕尾块在第一燕尾槽内移动;

    3、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锁止片抵触第一燕尾块,从而减小了第二燕尾块朝向背离第一燕尾槽方向移动的可能性,提高了锁止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空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移动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锁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用于体现移动小车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熟化室本体;2、室门;3、左门;4、右门;5、空气加热装置;6、加热箱;7、风机;8、加热丝;9、进风管;10、出风管;11、排气孔;12、移动轨;13、室内轨;14、室外轨;15、第一燕尾槽;16、第一燕尾块;17、锁止组件;18、第二燕尾块;19、第二燕尾槽;20、锁止片;21、弹簧;22、移动小车;23、车板;24、车架;25、车轮;26、丝杠;27、支撑架;28、螺母块;29、向块;30、导向槽;31、电机;32、传动机构;33、第一链轮;34、第二链轮;35、链条;36、放置架;37、支架;38、安装槽;39、支撑辊;40、连接架;41、支撑腿;42、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熟化室,如图1所示,包括一端开口的熟化室本体1,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室门2,室门2包括左门3和右门4,左门3和右门4均与熟化室本体1铰接。

    如图1所示,熟化室本体1上还设有空气加热装置5,空气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箱6、风机7、加热丝8、进风管9和出风管10,加热箱6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上并与熟化室本体1通过通口连通,加热箱6和熟化室本体1上均设有通口,加热箱6上的通口与熟化室本体1上的通口连通,加热箱6上设有连接架40,风机7设置在连接架40上,进风管9的一端连通熟化室本体1,另一端连接风机7进风口,出风管10的一端连接风机7出风口,另一端连通加热箱6,加热丝8设置在加热箱6内,熟化室本体1顶部设有排气孔11。

    对加热丝8通电加热,风机7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空气流动,将熟化室本体1内的空气通过进风管9抽取至出风管10内,再通过出风管10进入到加热箱6内,空气在经过加热箱6时被加热丝8产生的热量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到熟化室本体1内,加热后的一部分空气通过排气孔11排出,另一部分空气被进风管9吸走,如此往复循环,对空气加热。

    如图2所示,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移动轨12,移动轨12的一端处于熟化室本体1内,另一端处于熟化室本体1外,移动轨12包括室内轨13和室外轨14,室内轨13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内,室外轨14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外,室内轨13与室外轨14抵触,室内轨13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室外轨14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室外轨14与熟化室本体1可拆卸连接,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第一燕尾槽15,室外轨14通过连接块42设有第一燕尾块16,第一燕尾块16与第一燕尾槽15滑动配合,以便完成室外轨的安装与拆卸,第一燕尾块16的长度与第一燕尾槽15的长度相等。

    如图3所示,熟化室上还设有锁止组件17,锁止组件17设置为两组,用于封堵第一燕尾槽15的两端,锁止组件17包括第二燕尾块18、第二燕尾槽19和锁止片20,第二燕尾槽19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上并与第一燕尾槽15相互垂直,第二燕尾块18设置在第二燕尾槽19内并与第二燕尾槽19滑动配合,锁止片20通过螺钉设置在第二燕尾块18上,第二燕尾槽19上还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连接第二燕尾槽19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二燕尾块18,弹簧21处于自然状态时,锁止片20处于第一燕尾槽15的端部并抵触第一燕尾块16,从而对第一燕尾块16进行限位。

    在拆卸室外轨14时,拉动锁止片20,锁止片20朝向背离第一燕尾槽15方向移动,弹簧21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状态,第二燕尾块18朝向背离第一燕尾槽15方向移动,当锁止片20与第一燕尾块16分离时,解除对第一燕尾块16的限位,拉动室外轨14,第一燕尾块16沿着第一燕尾槽15滑动,当第一燕尾块16与第一燕尾槽15分离时,完成室外轨14的拆卸。

    在安装室外轨14时,拉动锁止片20,锁止片20朝向背离第一燕尾槽15方向移动,弹簧21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将第一燕尾槽15的端部暴露出来,将第一燕尾块16插入到第一燕尾槽15内,使第一燕尾块16的端部与第一燕尾槽15的端部齐平,解除对锁止片20的拉力,弹簧21由压缩状态变为自然状态,第二燕尾块18在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朝向靠近第一燕尾槽15方向移动,锁止片20随着第二燕尾块18一起移动,直至锁止片20抵触第一燕尾块16端部,完成室外轨14的安装。

    如图2和图4所示,室内轨13上设有与其匹配的移动小车22,移动小车22包括车板23、车架24和车轮25,车架24设置在车板23上,车轮25与车架24转动连接,车轮25与室内轨13滑动配合,车轮25与室外轨14滑动配合。

    如图5所示,熟化室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丝杠26,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支撑架27,丝杠26的一端与支撑架27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熟化室本体1侧壁转动连接,丝杠26上螺接有螺母块28,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导向槽30,螺母块28上设有导向块29,导向块29与导向槽30滑动配合,以便对螺母块28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避免螺母块28在移动过程中转动,丝杠26和螺母块28均设置为两个,丝杠26处于车板23的两侧,螺母块28连接于车板23上相对的两侧。

    如图5所示,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一个电机31,电机31与丝杠26之间通过传动机构32连接,传动机构32包括第一链轮33、第二链轮34和链条35,第一链轮33和第二链轮34分别设置在两个丝杠26上,链条35套设在第一链轮33和第二链轮34上并被第一链轮33和第二链轮34张紧,连接第一链轮33的丝杠26与电机31连接。

    启动电机31,电机31带动连接第一链轮33的丝杠26转动,丝杠26带动第一链轮33转动,第一链轮33通过链条35带动第二链轮34转动,第二链轮34带动与其连接的丝杠26转动,两个丝杠26同时转动,丝杠26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块28移动,螺母块28在移动过程中推动移动小车22移动,从而改变移动小车22与熟化室本体1的相对位置,实现移动小车22进出熟化室本体1内的目的。

    如图2所示,车板23上设有放置架36,放置架36包括支架37、安装槽38和支撑辊39,支架37设置在车板23上,安装槽38设置在支架37上,支撑辊39的两端架设在安装槽38内。

    将需要将成卷的塑料膜安装在放置架36上时,将成卷的塑料膜套在支撑辊39上,再将支撑辊39的两端架设在安装槽38内,从而实现将成卷的塑料膜安装在放置架36上的目的。

    需要将成卷的塑料膜从放置架36上拆卸下来时,先将支撑辊39从安装架上取下,再将成卷的塑料膜从支撑辊39上取下,完成成卷的塑料膜的拆卸。

    实施过程:在需要将成卷的塑料膜放入到熟化室本体1时,先将室外轨14安装在熟化室本体1上,启动电机31,电机31驱动移动小车22移动,移动小车22从室内轨13上移动到室外轨14上,再将成卷的塑料膜安装在放置架36上,再次启动电机31,电机31驱动移动小车22移动回熟化室本体1内,从而实现将成卷的塑料膜放入到熟化室本体1内的目的。

    将左门3和右门4关闭,对加热丝8通电加热,启动风机7,风机7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空气流动,空气在经过加热箱6时被加热丝8产生的热量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到熟化室本体1内,熟化室本体1内成卷的塑料膜进行熟化。

    在需要将成卷的塑料膜从熟化室本体1内取出时,将左门3和右门4打开,启动电机31,电机31驱动移动小车22从室内轨13上移动到室外轨14上,从而实现能够代替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本体1的目的,再将成卷的塑料膜取下,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就能完成塑料膜的放入和和取出,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引起身体不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熟化室,包括一端开口的熟化室本体(1),所述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空气加热装置(5)和室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小车(22)和移动轨(12),所述移动轨(12)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上,且所述移动轨(12)的一端处于熟化室本体(1)内,另一端处于熟化室本体(1)外,所述移动小车(22)设置在移动轨(12)上,所述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电机(31),所述熟化室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丝杠(26),丝杠(26)与电机(31)联动,所述丝杠(26)上螺接有螺母块(28),所述螺母块(28)与移动小车(22)相连,所述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导向槽(30),所述螺母块(28)上设有导向块(29),所述导向块(29)与导向槽(30)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26)和螺母块(28)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母块(28)连接于移动小车(22)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设置为一个,电机(31)与丝杠(26)之间通过传动机构(32)连接,所述传动机构(32)包括第一链轮(33)、第二链轮(34)和链条(35),所述第一链轮(33)和第二链轮(34)分别设置在两个丝杠(26)上,所述链条(35)套设在第一链轮(33)和第二链轮(34)上并被第一链轮(33)和第二链轮(34)张紧,所述电机(31)与其中一个丝杠(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12)包括室内轨(13)和室外轨(14),所述室内轨(13)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内,所述移动小车(22)设置在室内轨(13)上,所述室外轨(14)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外,所述室外轨(14)与熟化室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室内轨(13)与室外轨(14)抵触,所述室内轨(13)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室外轨(14)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熟化室本体(1)上设有第一燕尾槽(15),所述室外轨(14)通过连接块设有第一燕尾块(16),所述第一燕尾块(16)与第二燕尾槽(19)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燕尾块(16)的长度与第一燕尾槽(15)的长度相同,所述熟化室上还设有用于封堵第一燕尾槽(15)端部的锁止组件(17),所述锁止组件(17)包括第二燕尾块(18)、第二燕尾槽(19)和锁止片(20),所述第二燕尾槽(19)设置在熟化室本体(1)上,所述第二燕尾块(18)设置在第二燕尾槽(19)内并与第二燕尾槽(19)滑动配合,所述锁止片(20)设置在第二燕尾块(18)上,所述锁止片(20)处于第一燕尾槽(15)的端部并抵触第一燕尾块(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燕尾槽(19)上还设有弹簧(21),所述弹簧(21)的一端连接第二燕尾槽(19)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二燕尾块(18),所述弹簧(21)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锁止片(20)抵触第一燕尾块(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熟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22)上设有放置架(36),所述放置架(36)包括支架(37)、安装槽(38)和支撑辊(39),所述支架(37)设置在移动小车(22)上,所述安装槽(38)设置在支架(37)上,所述支撑辊(39)的两端架设在安装槽(38)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膜加工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熟化室,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端开口的熟化室本体,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空气加热装置和室门,还包括移动小车和移动轨,所述移动轨设置在熟化室本体上,所述移动小车设置在移动轨上,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电机,所述熟化室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与电机联动,所述丝杠上螺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与移动小车相连,所述熟化室本体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螺母块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这种熟化室在使用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就能完成塑料膜的放入和和取出,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进出熟化室,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引起身体不适。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新树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4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