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地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7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地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地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地的下垫面越来越多的被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不透水垫面覆盖,增加了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因此,转变城市传统的排水方式势在必行。其中,目前,许多城市在利用下凹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排放,下凹式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其底部的土层对雨水形成下渗、排水的过程,同时利用其所栽种的植物实现对城市景观的绿化。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362970u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下凹式绿地结构,中心处设有溢流井,溢流井的顶端设有井盖,井盖设有溢流口;溢流井周围的底端由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第一透水土工布、瓜子片层、碎石层,碎石层、第二透水土工布、改良种植层和植被层,换填坑体的内壁设有两布一膜土工布。溢流口的标高低于地面,当绿地中水位过高时,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入溢流井的内部,再通过市政排水管道将雨水排走,同时通过碎石层内部设有的盲管将碎石层内部的雨水排入溢流井的内部,通过溢流口和盲管双重排水提高了绿地的排水能力。

    上述下凹式绿地结构虽然排水能力较佳,但排水管道中的各种异味会通过溢流井返到地面,令溢流井井盖附件的空气污染,使过往的行人感到不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地改良结构,以达到减轻溢流井和排水管里的异味散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包括设置沿土体表面向下开挖的排水凹坑,排水凹坑内设置有顶端开口的溢流井,溢流井的开口处覆盖有井盖,井盖上开设有贯穿的溢流孔,溢流孔的位置高度低于土体表面的位置高度,溢流井与埋设在土体内的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井内设置有封闭溢流井通道的活性炭板,活性炭板上开设有通气孔,活性炭板与溢流井的内壁铰接以使活性炭板翻转解除对溢流井通道的封闭,铰接轴偏心设置,以使活性炭板自动恢复原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排水凹坑内雨水的水位高于井盖时,雨水通过井盖上的溢流孔流入溢流井内,活性炭板由于承受水的重力不均而在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发生反转,从而打开溢流井,使雨水顺利由溢流井经排水管排出。雨水不经溢流孔流入时,活性炭板翻转归位,从而闭合溢流井。

    活性炭能够吸收排水管中上返的异味,同时活性炭板上开设有通气孔,可以使排水管和溢流井内的沼气等气体散出,减少溢流井和排水管里的异味散发,减轻对过往行人的影响,还能保护行人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井的内壁设置有光滑层,光滑层与活性炭板的圆周外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减小活性炭板与溢流井内壁的摩擦力,使活性炭板更容易在溢流井内翻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滑层的材质为不锈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既能增加光滑层的效果,且不锈钢不易生锈,可以延长使用期限,还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凹坑包括顶部的种植层和底部的支撑底层,种植层和支撑底层之间设置有速流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速流层能够达到快速渗水的效果,避免地面积水严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层和速流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透水层能够对提高速流层的水进行过滤,减轻速流层被堵塞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体内埋设有盲管,盲管的一端伸入速流层,盲管的另一端与溢流井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盲管能够加快速流层内的水的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底层的厚度为5-7cm,由青石子、细砾石等质地坚硬的石块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底层可以起到支撑排水凹坑、提高其承受能力、防止塌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速流层的厚度为8-10cm,由粗砾石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速流层的间隙较大,即可以存储排水凹坑从顶面渗透下来的雨水,还可以使雨水快速的流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层为水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透水层上方的水进入,防止土渗入速流层的粗砾石的缝隙中,继而导致排水凹坑发生塌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溢流井内设置有活性炭板,活性炭板能够吸收排水管中上返的异味,同时活性炭板上开设有通气孔,可以使排水管和溢流井内的沼气等气体散出,减少溢流井和排水管里的异味散发,减轻对过往行人的影响,还能保护行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活性炭板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土体;11、排水管;2、排水凹坑;3、溢流井;31、井盖;311、溢流孔;32、转动轴;33、光滑层;4、活性炭板;41、转动孔;42、通气孔;5、支撑底层;6、速流层;61、盲管;7、透水层;8、种植层;9、植被层;91、防冲刷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包括沿土体1表面向下开挖的排水凹坑2,排水凹坑2内设置有溢流井3,溢流井3内设置有活性炭板4,溢流井3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1;溢流井3周围的排水凹坑2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支撑底层5、速流层6、透水层7、种植层8和植被层9。

    排水凹坑2的顶部向远离中心两侧倾斜延伸,底部安设有排水管11。

    排水凹坑2内设置有溢流井3。溢流井3呈长圆筒状,轴线竖直设置,底部与排水管11连通。

    溢流井3顶面覆盖有井盖31。井盖31为扁平圆柱状,轴线与溢流井3的轴线重合。井盖31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溢流孔311。溢流孔311为水平截面呈圆形的孔,轴线与溢流井3的轴线平行。溢流孔311的标高低于路面3-5cm,当排水凹坑2内水位高于井盖31时,通过溢流孔311将雨水排入溢流井3中。

    溢流井3内壁设置有光滑层33。光滑层33为长圆筒状,轴线与溢流井3的轴线重合,外壁固定连接于溢流井3的内壁。光滑层33的厚度很薄,其内径与溢流井3的井壁的内径几乎相等。

    溢流井3内壁设置有两个转动轴32,两个转动轴32分别贯穿光滑层33,两个转动轴32沿溢流井3的轴线对称设置。转动轴32呈圆柱状,轴线与溢流井3的轴线垂直,远离溢流井3中心的一端与溢流井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溢流井3内壁里设置有活性炭板4。活性炭板4呈扁平圆台状,未排水状态下其轴线与溢流井3的轴线重合。活性炭板4顶面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分布均匀的通气孔42。

    活性炭板4的圆周侧壁上开设有供转动轴32插入的转动孔41,转动孔41偏心设置,以使活性炭板自动恢复原位;活性炭板4与转动轴32为转动连接,使得活性炭板4在溢流井3内翻转以打开和闭合溢流井3。活性炭板4的半径小于转动轴32的轴线到溢流井3盖底面的高度,以保证活性炭板4可以顺利翻转。

    当排水凹坑2内雨水的水位高于井盖31时,雨水会通过溢流孔311进入溢流井3后,由于活性炭板4承受水的重力不均而在转动轴32的轴线方向上发生反转打开溢流井3,使雨水顺利流经溢流井3后通过排水管11排出。雨水不经溢流孔311流入时,活性炭板4的轴线与溢流井3的轴线垂直而闭合溢流井3,防止溢流井3和排水管11里的异味散发。

    溢流井3的底部周围设置有支撑底层5。支撑底层5的厚度为5-7cm,主要由青石子,细砾石等质地坚硬的石块构成,起到支撑排水凹坑2、提高其承受能力、防止塌陷的作用。

    支撑底层5的顶面上设置有速流层6。速流层6的厚度为8-10cm,主要由粗砾石构成,间隙较大,即可以存储排水凹坑2从顶面渗透下来的雨水,还可以使雨水快速的流过。

    速流层6的底部安设有盲管61。盲管61靠近溢流井3的一端与溢流井3的边侧相通,通过盲管61将速流层6内部存储的雨水输送至溢流井3的内部。

    速流层6的顶面上设置有透水层7。透水层7为水土工布,可以使透水层7上方的水进入,防止土渗入速流层6的粗砾石的缝隙中,继而导致排水凹坑2发生塌陷。

    透水层7的顶面上设置有种植层8。种植层8厚度为30-50cm。

    种植层8的顶面上设置有植被层9。植被层9可用于种植本地草本植物,既能利用排水凹坑2内积存的雨水,还能净化空气和绿化环境。

    植被层9围绕排水管11的周围还设置有防冲刷圈91。防冲刷圈91为在井盖31周围铺设的若干鹅卵石围成,通过鹅卵石的防护作用,可以防止雨水流经溢流孔311时携带土壤,导致水体流失。

    植被层9积蓄的雨水较多向下渗透时,先通过水土工布的过滤作用,使水透过后进入速流层6,速流层6内的水通过盲管61将速流层6内的雨水排入溢流井3内。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排水凹坑2内雨水的水位高于井盖31时,雨水通过溢流孔311流入溢流井3内,活性炭板4由于承受水的重力不均而在转动轴32的轴线方向上发生反转,从而打开溢流井3,使雨水顺利由溢流井3井排水管11排出。雨水不经溢流孔311流入时,活性炭板4翻转归位,从而闭合溢流井3,防止溢流井3和排水管11里的异味散发,减轻对过往行人的影响。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包括设置沿土体(1)表面向下开挖的排水凹坑(2),排水凹坑(2)内设置有顶端开口的溢流井(3),溢流井(3)的开口处覆盖有井盖(31),井盖(31)上开设有贯穿的溢流孔(311),溢流孔(311)的位置高度低于土体(1)表面的位置高度,溢流井(3)与埋设在土体(1)内的排水管(1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3)内设置有封闭溢流井(3)通道的活性炭板(4),活性炭板(4)上开设有通气孔(42),活性炭板(4)与溢流井(3)的内壁铰接以使活性炭板(4)翻转解除对溢流井(3)通道的封闭,铰接轴偏心设置,以使活性炭板(4)自动恢复原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3)的内壁设置有光滑层(33),光滑层(33)与活性炭板(4)的圆周外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层(33)的材质为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凹坑(2)包括顶部的种植层(8)和底部的支撑底层(5),种植层(8)和支撑底层(5)之间设置有速流层(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8)和速流层(6)之间设置有透水层(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7)为水土工布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体(1)内埋设有盲管(61),盲管(61)的一端伸入速流层(6),盲管(61)的另一端与溢流井(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层(5)的厚度为5-7cm,由青石子、细砾石等质地坚硬的石块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流层(6)的厚度为8-10cm,由粗砾石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地改良结构,属于绿地建造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置沿土体表面向下开挖的排水凹坑,排水凹坑内设置有顶端开口的溢流井,溢流井的开口处覆盖有井盖,井盖上开设有贯穿的溢流孔,溢流孔的位置高度低于土体表面的位置高度,溢流井与埋设在土体内的排水管连通,所述溢流井内设置有封闭溢流井通道的活性炭板,活性炭板上开设有通气孔,活性炭板与溢流井的内壁铰接以使活性炭板翻转解除对溢流井通道的封闭,铰接轴偏心设置,以使活性炭板自动恢复原位。达到了减轻溢流井和排水管里的异味散发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苗;孙妍妮;郝志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海岸盐碱地生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4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