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综合管廊排水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作为管线集约敷设的载体,管廊内部环境的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了内部构件的使用寿命。
管廊内部排水问题通常通过单侧或双侧布置纵向排水边沟将积水引至集水坑,集水坑一般设置在每个防火分区低点处的防火墙附近,集水坑内的自动排水泵将收集到的水通过排水管接到道路的雨水检查井内。
因防火墙处通常设置通风口和逃生口等节点,为避免排水管与上部节点冲突,集水坑难以设置在防火墙下方,因此就导致存在一段反坡段,该范围内积水难以靠重力流至集水坑内。而这一范围长期积水,将导致附近防火门和其他管道附属构件易腐蚀,直接影响管廊日常管理、运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该装置可将综合管廊反坡段积水收集引排至集水坑内,进而避免出现综合管廊内部积水的现象。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包括排水直管、p型弯头和直通式地漏,所述排水直管一端连接p型弯头,排水直管另一端与集水坑连通;所述p型弯头顶部开口向上,且p型弯头顶部与直通式地漏连接;所述排水直管设有纵坡,纵坡坡向集水坑。
本公开的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将该装置设置在反坡段最低点处,反坡段积水由直通式地漏进入p型弯头收集,而后通过排水直管的引排进入集水坑。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直管所设纵坡的坡度值为0.2%。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直管由与p型弯头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直管和p型弯头均由硬聚氯乙烯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p型弯头与直通式地漏承插式粘接连接。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的排水装置设置在综合管廊反坡段,可有效将反坡段的积水排出,避免了综合管廊内部内部积水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本公开的排水装置在不调整综合管廊总体布置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反坡段积水问题,保证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良好、舒适。
本公开的排水装置在排水直管设置p型弯头,底部可起到沉砂池作用,方便后期对排水管道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直管,2p型弯头,3直通式地漏,4集水坑,5防火墙。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综合管廊内部集水坑一般设置在每个防火分区低点处的防火墙附近,而由于集水坑难以设置在防火墙下方,因此就导致存在一段反坡段,该范围内积水难以靠重力流至集水坑内,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包括排水直管、p型弯头和直通式地漏,所述排水直管一端连接p型弯头,排水直管另一端与集水坑连接;所述p型弯头顶部开口向上,且p型弯头顶部与直通式地漏连接;所述排水直管设有纵坡,纵坡坡向集水坑。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施例公开的排水装置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包括排水直管1、p型弯头2和直通式地漏3,排水直管1一端连接p型弯头2,排水直管1另一端与集水坑4连接;p型弯头2顶部开口向上,且p型弯头2顶部与直通式地漏3连接,p型弯头2与直通式地漏3之间采用承插式粘接连接。
排水直管1设有纵坡,纵坡坡向集水坑4,反坡段积水由排水直管引排至集水坑内。纵坡及纵坡坡向均为土建领域公知概念,在此不再赘述。
排水直管1所设纵坡的坡度值为0.2%。
p型弯头2底部可起到沉砂池作用,方便后期对排水管道检修、维护。
排水直管1由与p型弯头2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排水直管的最低端与集水坑4连通。
本实施例中,排水直管1和p型弯头2均采用dn100硬聚氯乙烯(pvc-u)管,直通式地漏3采用直通式甲型地漏,这都是建筑行业通用器件,便于采购,无需二次加工。
直通式地漏3可采用全铜地漏,保证可靠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装置的使用方法是:
将该装置设置在综合管廊反坡段最低点处,反坡段积水由直通式地漏进入p型弯头收集,而后通过排水直管的引排进入集水坑,避免了综合管廊内部出现积水的情况。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直管、p型弯头和直通式地漏,所述排水直管一端连接p型弯头,排水直管另一端与集水坑连通;所述p型弯头顶部开口向上,且p型弯头顶部与直通式地漏连接;所述排水直管设有纵坡,纵坡坡向集水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直管所设纵坡的坡度值为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直管由与p型弯头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直管和p型弯头均由硬聚氯乙烯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弯头与直通式地漏承插式粘接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