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帽。



    背景技术:

    排水帽设置在公路、桥梁等场合,用于将路面上的积水引导至设置于路面以下的暗沟排水沟中进行排出。

    现有的排水帽的下部为圆管状,装配时,是将排水帽的下端直接插入到排水沟的安插口内进行安装。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排水帽都不具有防脱落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丢失,导致路面上的杂物进入到排水沟中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帽,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丢失。

    为实现前述目的的排水帽,包括:

    透水盖体,设置于地面上方,允许地面积水进入所述排水帽;以及,

    引流筒体,设置于地面下方,所述引流筒体围出所述排水帽的排水通道;

    其中,所述引流筒体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弹性卡爪,所述弹性卡爪具有弹性连接部以及爪部,所述爪部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沿引流筒体的径向方向突出,所述弹性连接部在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筒体连接,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以所述另一端为基点、沿所述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自所述排水帽的底部向上开设于所述引流筒体上,所述弹性卡爪具有与所述缺口相同的高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引流筒体上的两个,所述弹性卡爪为对应设置在所述缺口内的一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爪部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沿所述径向方向、向所述排水帽的外侧突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爪部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有倒角或圆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帽还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弹性卡爪,另一端自所述透水盖体上方穿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盖体具有外缘部以及透水部,所述外缘部在所述路面上方支撑所述排水帽,所述透水部允许路面积水进入所述引流筒体;

    其中,所述外缘部自内周侧至外周边缘具有朝向地面的倾斜坡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部具有沿所述排水帽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引流筒体内延伸的一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部与所述外缘部分体制造后组装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雨水帽中设置爪部,使得爪部所在处的排水帽直径大于排水沟或排水管上连接孔的直径,在安装雨水帽时,弹性卡爪受到外力作用,此时,弹性连接部能够自与引流筒体的连接处向内侧弯曲,直至爪部内卡入连接孔内,随后,弹性连接部恢复至正常状态,爪部限制排水帽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弹性卡爪能够使得排水帽不易自排水沟或排水管上轻易脱落,保证了如路面、桥面等路面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排水帽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排水帽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排水帽一个实施方式下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排水帽另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雨水帽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到的情况下,如下描述中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

    排水帽是用于排出路面积水的排水装置,如图1示出了排水帽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排水帽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排水帽的侧面示意图。

    排水帽包括设置于地面上方的透水盖体1以及埋设在地面下方的引流筒体2。其中,地面积水通过透水盖体1进入到排水帽中,引流筒体2围出了排水帽内部的排水通道。自透水盖体1进入的积水,经由引流筒体2内的排水通道引导,将路面积水引导排出。

    引流筒体2上还具有缺口20,缺口20内设置有弹性卡爪3,弹性卡爪3包括弹性连接部30以及爪部31。爪部31设置在弹性连接部30的一端,其沿引流筒体2的径向方向自弹性连接部30的表面突出。弹性连接部30的另一端与引流筒体2连接,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连接部30能够以与引流筒体2的连接处为基点、沿引流筒体2的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弯曲。

    引流筒体2通过开设在排水沟或排水管上的连接孔与之连接,从而将路面上的积水引导至排水沟或排水管内排出。当装配时,需要将引流筒体2对准连接孔,将排水帽向下按压,此时,由于爪部31所在处的排水帽直径大于排水沟或排水管上连接孔的直径,使得弹性卡爪3受到外力作用,此时,弹性连接部30能够自与引流筒体2的连接处向内侧弯曲,直至爪部31内卡入连接孔内,随后,弹性连接部30恢复至正常状态,爪部31限制排水帽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弹性卡爪3能够使得排水帽不易自排水沟或排水管上轻易脱落,保证了如路面、桥面等路面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

    虽然本排水帽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但是在本排水帽的其他实施例中,排水帽中的各个部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具有更多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样的变化。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这细节和些变化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说明。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缺口20是自排水帽的底部向上开设于引流筒体2上,与之对应地,弹性卡爪3是自弹性连接部30与引流筒体2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至排水帽的底部,与缺口20具有相同的高度。当装配时,将排水帽的底部伸入至与排水沟或排水管上的连接孔内,即可完成装配。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缺口20也可以是开设在引流筒体2的中部的孔,弹性卡爪3弹性连接于孔中,在正常状态下,弹性卡爪3成为引流筒体2的一部分,在按压装配时,弹性卡爪3能够向排水帽内侧弹性弯曲,完成组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弹性卡爪3的高度可以大于缺口20的高度,此时弹性卡爪3具有凸伸出排水帽的一段,装配时,需要将该凸伸出排水帽的一段按压进连接孔内。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缺口20是如图所示对称设置在引流筒体2上的两个,弹性卡爪3为对应设置在缺口20内的一对。在其他一些与图示所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缺口20可以是沿排水帽周向开设的多个,弹性卡爪3为对应缺口20数量、设置在缺口20内的多个。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爪部31是如图所示、自弹性连接部30的一端沿引流筒体2的径向方向、向排水帽的外侧突出。在其他一些与图示所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爪部31也可以是沿引流筒体2的径向方向、向排水帽的内侧突出,对应此实施方式的连接孔是设置在排水沟或排水管上的两个通孔,两个爪部31对应卡入到两个通孔中,以限制排水帽向上的移动。

    图4为排水帽另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爪部31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有圆角310,从而在装配时更易将爪部31卡入到连接孔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爪部31的下表面边缘处也可以设置倒角或斜面,以防便装配。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图中未示出的部分中,排水帽还可以包括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为分叉结构,分别连接排水帽的多个弹性卡爪3,另一端自透水盖体2的上方穿出。当拉动牵引绳时,能够使得多个弹性卡爪3向排水帽内部弹性弯曲,从而方便将排水帽拆卸下。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牵引绳自透水盖体2的上方穿出的端部还设置如拉环等结构,便于向上拉动牵引绳。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弹性卡爪3的上表面边缘处可以设置有倒角或圆角,以便于排水帽的拆卸,同时也便于排水帽的转动。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水盖体1具有外缘部10以及透水部11,外缘部10用于在地面上支撑排水帽,限制排水帽向下的移动,透水部11上开设有孔或是槽,积水透过透水部11进入排水帽内部的引流筒体2。其中,外缘部10自内周侧100至外周边缘101具有朝向地面的倾斜坡度,使得当排水帽设置在路面上时,不会妨碍到正常的路面清扫等工作,同时也不容易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请继续参见图4,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水部11可以是如图所示,与外缘部10具有相同的高度,如此设置能够减少透水部相对设置在路面上方部分的高度,进一步减少了排水帽设置在路面上方时对车辆行驶以及行人行走时的障碍。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水部11具有沿排水帽的高度方向、在引流筒体2内向下延伸的一段,该一段与引流筒体2的内周侧连接,以增强透水部11在引流筒体2中的强度。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水盖体1、引流筒体2以及弹性卡爪3为一体件,在正常使用时无需额外装配,简化了装配使用的工序。

    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水部11可以是与图示不同,呈向上突出的锥形,从而防止路面上的树叶等杂物盖住透水部,影响透水性能。

    图5示出了雨水帽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排水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透水部11是如图所示、为设置在外缘部10上的独立盖板,其与外缘部10为可拆卸连接,二者为分体制造后组装而成,便于打开排水帽。

    在排水帽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水部11是如图1所示具有多个透水孔或是如图5所示由多根非线性波浪组成,此外,透水部11上也可以是开设其他任何具有透水功能的孔或槽。

    在排水帽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帽的可以是由塑料、金属等合适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水盖体,设置于地面上方,允许地面积水进入所述排水帽;以及,

    引流筒体,设置于地面下方,所述引流筒体围出所述排水帽的排水通道;

    其中,所述引流筒体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弹性卡爪,所述弹性卡爪具有弹性连接部以及爪部,所述爪部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沿引流筒体的径向方向突出,所述弹性连接部在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筒体连接,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以所述另一端为基点、沿所述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自所述排水帽的底部向上开设于所述引流筒体上,所述弹性卡爪具有与所述缺口相同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引流筒体上的两个,所述弹性卡爪为对应设置在所述缺口内的一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沿所述径向方向、向所述排水帽的外侧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有倒角或圆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帽还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弹性卡爪,另一端自所述透水盖体上方穿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盖体具有外缘部以及透水部,所述外缘部在所述地面上方支撑所述排水帽,所述透水部允许地面积水进入所述引流筒体;

    其中,所述外缘部自内周侧至外周边缘具有朝向地面的倾斜坡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部具有沿所述排水帽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引流筒体内延伸的一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部与所述外缘部分体制造后组装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帽,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丢失。为实现前述目的的排水帽,包括:透水盖体,设置于地面上方,允许地面积水进入所述排水帽;以及,引流筒体,设置于地面下方,所述引流筒体围出所述排水帽的排水通道;其中,所述引流筒体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弹性卡爪,所述弹性卡爪具有弹性连接部以及爪部,所述爪部自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沿引流筒体的径向方向突出,所述弹性连接部在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筒体连接,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以所述另一端为基点、沿所述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魏逸群;王哿瑶;王志平;赵立权;赵一哲;杜艳韬;陶俊;姚吉;刘玉杰;刘玉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标普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3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