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
背景技术:
塑料油污格栅井即塑料检查井,是利用介质密度不同(如油污和水)或封隔区域内外压力不同达到隔离目的,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隔离封堵,防止隔离介质漫流或外部介质混入,以达到防止环境污染作用;其二是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相当于安全阀。塑料油污格栅井常设置在厂区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油污的污水管网上,防止燃烧、爆炸沿污水管网蔓延扩展的安全液封装置。塑料检查井根据底部结构分为流槽式和沉泥式两种,其中沉泥式检查井只能够进行杂物的沉淀,沉淀清理麻烦,不能够将生活废水中的油类混合物在检查井中进行有效分离,生活用水排污造成水体的油类物质污染,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威胁。
公开号为cn208718045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生活排污检查井,包括井座,还包括抽油管,井座周侧面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井座内壁固定有l形水管;l形水管一端周侧面与出水口内壁固定连接;l形水管周侧面贯穿固定有排气管;井座内壁固定有两固定座;固定座一表面开有卡槽;两卡槽内配合有污水过滤筛;井座内壁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有抽油管固定基座;抽油管固定基座一表面开有定位孔;污水过滤筛包括过滤框体;过滤框体一表面固定有两连接杆。但是这种生活排污检查井在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只能进行对生活污水过滤,不能对随路面排水进入的杂物进行过滤;二是抽油需要打开盖板才能进行,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包括井座和盖板,所述井座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井座内部设有隔板件,所述隔板件由带托框的竖隔板和带抽油管的斜隔板构成,所述竖隔板位于托框的下方开设有通孔,所述竖隔板的上端与斜隔板的下端固定,所述斜隔板朝靠近进水管的一侧倾斜,所述井座靠近上端开口处设有为盖板提供支撑用的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端与斜隔板的外端相互抵靠在一起,所述托框呈半圆框,其上方支撑有第一过滤盒,所述井座的内壁设有若干为托框中弧形部提供支撑的支撑块,所述抽油管的下端延伸至靠近第一过滤盒的底板,上端延伸至靠近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抽油管的正上方卡接有塞子,所述盖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水孔,所述盖板的下方放置有第二过滤盒,所述第二过滤盒的一侧板抵靠在斜隔板上,另一侧板抵靠在凸环上,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各自能够将所在空腔分隔为两层区域,进而实现对生活污水、道路污水的过滤。
进一步地,上述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中,所述井座与其上的凸环、支撑块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中,所述井座的内壁开设有便于卡入竖隔板的卡槽。
进一步地,上述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中,所述竖隔板与斜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竖隔板与斜隔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中,所述抽油管与斜隔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中,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各自的盒体均匀开设有过滤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利用隔板件与井座共同支撑有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两个过滤盒分别用于对生活污水、道路污水进行过滤,双重过滤有效避免格栅井出现堵塞现象;另一方面需要抽油时,只需打开塞子露出抽油管即可,无需打开整个盖板,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避免频繁拆卸盖板带来磨损。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块及卡槽在井座内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井座,2-进水管,3-出水管,4-竖隔板,5-通孔,6-竖隔板,7-凸环,8-盖板,9-第一过滤盒,10-托框,11-支撑块,12-抽油管,13-塞子,14-导水孔,15-第二过滤盒,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包括井座1和盖板8,井座1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2、出水管3。井座1内部设有隔板件,隔板件由带托框10的竖隔板4和带抽油管12的斜隔板6构成,竖隔板4位于托框10的下方开设有通孔5,竖隔板6的上端与斜隔板4的下端固定,斜隔板4朝靠近进水管2的一侧倾斜。井座1靠近上端开口处设有为盖板8提供支撑用的凸环7,凸环7的外端与斜隔板4的外端相互抵靠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托框10呈半圆框,其上方支撑有第一过滤盒9。井座1的内壁设有5个为托框10中弧形部提供支撑的支撑块11,相邻两个支撑块11之间的圆心角为30度。抽油管12的下端延伸至靠近第一过滤盒9的底板,上端延伸至靠近盖板8。盖板8位于抽油管12的正上方卡接有塞子13,盖板8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水孔14。盖板8的下方放置有第二过滤盒15,第二过滤盒15的一侧板抵靠在斜隔板6上,另一侧板抵靠在凸环上。第一过滤盒9、第二过滤盒15各自的盒体均匀开设有过滤孔。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盒9、第二过滤盒15各自能够将所在空腔分隔为两层区域,进而实现对生活污水、道路污水的过滤。
本实施例中,井座1与其上的凸环7、支撑块11为一体结构。井座1的内壁开设有便于卡入竖隔板4的卡槽16。
本实施例中,竖隔板4与斜隔板6之间的夹角为120-150°,竖隔板4与斜隔板6为一体结构。抽油管12与斜隔板6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利用隔板件与井座共同支撑有第一过滤盒9、第二过滤盒15,两个过滤盒分别用于对生活污水、道路污水进行过滤,双重过滤有效避免格栅井出现堵塞现象;另一方面需要抽油时,只需打开塞子13露出抽油管12即可,无需打开整个盖板8,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避免频繁拆卸盖板8带来磨损。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1.一种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包括井座和盖板,所述井座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井座内部设有隔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件由带托框的竖隔板和带抽油管的斜隔板构成,所述竖隔板位于托框的下方开设有通孔,所述竖隔板的上端与斜隔板的下端固定,所述斜隔板朝靠近进水管的一侧倾斜,所述井座靠近上端开口处设有为盖板提供支撑用的凸环,所述凸环的外端与斜隔板的外端相互抵靠在一起,所述托框呈半圆框,其上方支撑有第一过滤盒,所述井座的内壁设有若干为托框中弧形部提供支撑的支撑块,所述抽油管的下端延伸至靠近第一过滤盒的底板,上端延伸至靠近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抽油管的正上方卡接有塞子,所述盖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水孔,所述盖板的下方放置有第二过滤盒,所述第二过滤盒的一侧板抵靠在斜隔板上,另一侧板抵靠在凸环上,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各自能够将所在空腔分隔为两层区域,进而实现对生活污水、道路污水的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与其上的凸环、支撑块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的内壁开设有便于卡入竖隔板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隔板与斜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竖隔板与斜隔板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与斜隔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滤油污格栅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盒、第二过滤盒各自的盒体均匀开设有过滤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