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加温手套。
背景技术:
输液是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手背是静脉输液较为常用的部位,输液治疗一般都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的,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室温较低,而输液温度接近于室温,进入病人身体的药液温度低于人体温度,长时间的输液,容易导致手臂发冷,增加病人的痛苦,另外有些刺激性药物输入人体后会引起疼痛,一般采用热敷法减缓疼痛,因此具有加温功能的输液手套应运而生,但现有输液用手套大多仅具有加温作用,功能较为简单。为保证患者输液顺利进行,除具备好穿刺技术,做到一针穿刺成功外,输液部位的固定也尤为重要,目前输液针的固定采用胶布固定,胶布固定不稳固,且输液过程中近输液针部分的输液易受牵拉而导致输液针移位,现有的输液手套并不能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输液加温手套,该实用新型具有固定输液针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包括手套体,所述手套体的手掌面和手背面均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层,所述手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所述手掌部的背部开设有输液窗口和盖合所述输液窗口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掌部上与所述手腕部的手腕口朝向平行的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输液窗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固定输液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输液窗口的两侧,该两侧为所述手掌部背部上与所述手腕部的手腕口朝向平行的两侧,所述固定结构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内部为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空腔可拆卸连通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空腔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固定结构的顶部在充气状态下具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固定结构的边缘,且所述条形凹槽至少一端位于所述固定结构的侧边上,该一侧边不与所述输液窗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套体的外部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手套体的手掌部和手腕部均设置有松紧调节带。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层为无纺布上贴设电加热丝而成。
优选的,所述手套体上还设置有恒温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层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夹层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手套体上还设有电池和电源开关,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手套体上各个用电模块电连接,以为各用电模块提供电源,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手套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手套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入端,所述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层的两个导电极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盖的尺寸大于所述输液窗口的尺寸,其为夹层结构,其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与所述输液窗口通过第一拉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球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球通过所述充气管连通所述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空腔之间为可拆卸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设有橡胶塞,所述充气管连通所述充气空腔的一端连通穿刺针管,所述充气管通过所述穿刺针管抽离所述橡胶塞而断开与所述所述充气空腔的连通,或穿刺所述橡胶塞而并连通所述充气空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结构和充气组件的设置,赋予了输液手套固定输液针的作用,具体为,在使用时,将所述手套体套于患者手部,并成功穿刺输液针后,将所述固定结构连接于所述输液窗口,并对所述充气空腔进行充气,以使输液针受压迫而固定住,接着,将输液管近输液针的部分安置于所述固定结构上的条形凹槽,再将所述翻盖盖合于所述输液窗口上,解决了胶布固定输液针不稳固的问题,且减少输液管近输液针的部分易受牵拉而导致输液针移位的问题,因此,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充气组件的设置,赋予了输液手套固定输液针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结构在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图。
主要是元件符号说明:
附图中:1-手套体,11-手指部,12-手掌部,13-手腕部,131-手腕口,2-输液窗口,3-翻盖,4-固定结构,41-条形凹槽,42-第一拉链,5-充气组件,51-充气球,52-充气管,6-输液管。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包括手套体1,所述手套体1的手掌面和手背面均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层,以产生热量从而对患者手部起到热敷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层为无纺布上贴设电加热丝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体上还设置有恒温控制器(图未示)、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层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夹层结构内,用于采集所述手套体上的温度信号并转化为温度数值,再将温度数值传递给所述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温度数值与其内设置的温度预设值对比,再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电加热层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达到恒温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体上还设有电池(图未示)和电源开关(图未示),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手套体上各个用电模块电连接,以为各用电模块提供电源,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手套体的外部,在使用时,闭合所述电源开关以启动所述手套体上各用电模块的运行,使所述手套体执行其自动加热、恒温的功能,使用结束后,再通过断开所述电源开关以停止所述手套体上各用电模块的运行。所述电源接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层的两个导电极端连接,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所述手套体1进行加热时,通过所述电源接入端连通外部电源,以使所述电加热层发热,待所述手套体1升温至合适的温度后,再切断电源。优选的,所述手套体1的外部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如硅酸铝纤维毡,以减缓热量散失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所述手套体1保温的时间。
所述手套体1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指部11、手掌部12和手腕部13,所述手指部11包括大拇指部和四指部,所述大拇指部连接于所述手掌部上12,所述手掌部12的背部开设有输液窗口2和盖合所述输液窗口2的翻盖3,所述翻盖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掌部12上与所述手腕部13的手腕口131朝向平行的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输液窗口2上可拆卸设置有固定输液针的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输液窗口2的两侧,该两侧为所述手掌部12背部上与所述手腕部13的手腕口131朝向平行的两侧,所述固定结构4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内部为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空腔可拆卸连通充气组件5,所述充气空腔上设置有排气阀(图未示),在使用时,将手套体1套于患者手部,并完成穿刺后,通过所述充气组件5往所述固定结构4内部的充气空腔充气,使之膨胀从而对输液针起到压迫作用从而将输液针固定住,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组件5包括充气球51和充气管52,所述充气球51通过所述充气管52连通所述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管52与所述充气空腔之间为可拆卸连通,所述充气管52在需要对单独固定结构4内部的充气空腔进行充气时与所述充气空腔连通,充气结束后,打开所述排气阀以排放所述充气空腔内的气体,并将所述充气管52拆下,因此实现所述充气组件5的重复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4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设有橡胶塞,所述充气管52连通所述充气空腔的一端连通穿刺针管,所述充气管52通过所述穿刺针管抽离所述橡胶塞而断开与所述所述充气空腔的连通,或穿刺所述橡胶塞而并连通所述充气空腔。
所述固定结构4的顶部在充气状态下具有条形凹槽41,所述条形凹槽4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固定结构4的边缘,且所述条形凹槽41至少一端位于所述固定结构4的侧边上,该侧边不与所述输液窗口2连接,输液针固定后,将输液管6近输液针的部分安置于所述固定结构4上的条形凹槽41,再将所述翻盖3盖合于所述输液窗口2并固定于所述手掌部12上,解决了胶布固定输液针不稳固的问题,且减少输液管6近输液针的部分裸露在外而易受牵拉而导致输液针移位的问题,优选的,所述条形凹槽41的两端位于所述固定结构4上不与所述输液窗口2连接的侧边上,以减少输液针的弯折。优选的,所述翻盖3的自由端与所述手掌部12上平行于所述手腕部13的手腕口131朝向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拉链(图未示)可拆卸连接,所述翻盖3的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二拉链连接所述手掌部12而盖合于所述所述输液窗口2,在输液的过程中,拆开所述翻盖3的自由端与所述手掌部12的连接后,可观察患者手部穿刺部位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4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于打开所述翻盖3后观察输液针穿刺部位的情况,其与所述输液窗口2通过第一拉链42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拉链42连接于所述输液窗口2上,使用结束后,可拆卸并消毒后可重复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翻盖3的尺寸大于所述输液窗口2的尺寸,其为夹层结构,其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如棉花,以对患者位于所述输液窗口2的部位起到保暖的作用,以防冷空气从所述输液窗口2进入加速所述手套体1热量的流失。
优选的,所述手套体1的手掌部12和手腕部13均设置有松紧调节带,以实现松紧调节,有利于患者手部与所述手部体贴合,避免了患者手部与所述手部套体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从而更充分吸收所述手套体1的热量,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由于输注刺激性药物引起的疼痛,另外可使得所述固定结构4对输液针起到更稳固的固定作用,使用时,先分别调节所述手套体1的手掌部12和手腕部13的松紧度使之贴合患者手部后,再通过所述固定结构4对输液针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掌部12和所述手腕部13的松紧调节不会影响所述固定结构4对输液针的固定作用。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闭合所述电源开关以启动所述手套体上各用电模块的运行,使所述手套体执行其自动加热、恒温的功能,并将所述手套体1套于患者手部,分别调节所述手套体1的手掌部12和手腕部13的松紧度使之贴合患者手部,并成功穿刺后,将所述固定结构4连接于所述输液窗口2上,接着通过所述充气组件5对所述充气空腔进行充气,以使输液针受压迫而固定住,接着,将输液管6近输液针的部分安置于所述固定结构4上的条形凹槽41,再将所述翻盖3通过所述第二拉链盖合于所述输液窗口2上。在输液的过程中,拆开所述翻盖3的自由端与所述手掌部12的连接后,可观察患者手部穿刺部位的情况。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1.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包括手套体,所述手套体的手掌面和手背面均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层,所述手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所述手掌部的背部开设有输液窗口和盖合所述输液窗口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掌部上与所述手腕部的手腕口朝向平行的一侧,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窗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固定输液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输液窗口的两侧,该两侧为所述手掌部背部上与所述手腕部的手腕口朝向平行的两侧,所述固定结构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内部为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空腔可拆卸连通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空腔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固定结构的顶部在充气状态下具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固定结构的边缘,且所述条形凹槽至少一端位于所述固定结构的侧边上,该一侧边不与所述输液窗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体的外部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体的手掌部和手腕部均设置有松紧调节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层为无纺布上贴设电加热丝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体上还设置有恒温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层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夹层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体上还设有电池和电源开关,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手套体上各个用电模块电连接,以为各用电模块提供电源,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手套体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的尺寸大于所述输液窗口的尺寸,其为夹层结构,其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与所述输液窗口通过第一拉链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球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球通过所述充气管连通所述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空腔之间为可拆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输液加温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设有橡胶塞,所述充气管连通所述充气空腔的一端连通穿刺针管,所述充气管通过所述穿刺针管抽离所述橡胶塞而断开与所述充气空腔的连通,或穿刺所述橡胶塞而并连通所述充气空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