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输液装置,具体的是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工作中,为病人静脉输液是最常用到的一个环节。
现有技术中,输液时将针头直接插入输液瓶盖,经常由于病人化疗期间频繁恶心呕吐或家属疏于看护输液情况,造成输液皮条所连接的针头从瓶盖中拉出,进而导致针刺伤、针头反复穿刺切割导致化疗药物漏出、化疗药物或皮条污染、家属自行将针头插回补液中导致补液污染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右放置槽与左放置槽所形成一个放置槽体,从而对输液袋下方出液口能够进行固定,并通过右半环形固定槽与左半环形固定槽所形成的环形槽体与出液口的凸起相匹配,从而能够对装置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并且右连通槽与左连通槽所形成的通孔直径小于输液针的针头凸起的直径,从而使针头能够限位在放置槽体内,继而防止针头从出液口中被拉出,而造成针刺伤、针头反复穿刺切割导致化疗药物漏出、化疗药物或皮条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左固定壳体和右固定壳体,左固定壳体的上端和右固定壳体的上端均开放,左固定壳体的一侧和右固定壳体的一侧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铰链对侧的左固定壳体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固定扣,铰链对侧的右固定壳体的外表面上安装有连接扣,连接扣与固定扣相匹配,连接扣与固定扣扣合时,左固定壳体和右固定壳体合拢连接,左固定壳体内开设有左放置槽,左放置槽内开设有左半环形固定槽,左固定壳体的底部侧面开设有左连通槽,左连通槽贯穿左固定壳体的底部,右固定壳体内开设有右放置槽,右放置槽与左放置槽相匹配并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容腔,右放置槽内开设有右半环形固定槽,右半环形固定槽与左半环形固定槽相匹配并形成一个环形槽体,右固定壳体下表面中间开设有右连通槽,右连通槽贯穿右固定壳体的底部,右连通槽与左连通槽相匹配并形成一个通孔。
优选地,连接扣包括锁孔和连接环,锁孔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右固定壳体外表面,锁孔内安装有弹性片,连接环贯穿锁孔侧面,连接环位于锁孔内部的部分位于弹性片下方。
优选地,左固定壳体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右固定壳体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第一缓冲垫与第二缓冲垫相匹配。
优选地,左半环形固定槽下表面与左连通槽相连通的位置和右半环形固定槽下表面与右连通槽相连通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优选地,右连通槽与左连通槽相匹配形成的通孔直径小于输液针的针头凸起的直径。
优选地,左固定壳体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固定扣;右固定壳体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连接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右放置槽与左放置槽所形成一个放置槽体,从而对输液袋下方出液口能够进行固定,并通过右半环形固定槽与左半环形固定槽所形成的环形槽体与出液口的凸起相匹配,从而能够对装置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并且右连通槽与左连通槽所形成的通孔直径小于输液针的针头凸起的直径,从而使针头能够限位在放置槽体内,继而防止针头从出液口中被拉出,而造成针刺伤、针头反复穿刺切割导致化疗药物漏出、化疗药物或皮条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左固定壳体;2、右固定壳体;3、左放置槽;4、左半环形固定槽;5、左连通槽;6、固定扣;7、右放置槽;8、右半环形固定槽;9、右连通槽;10、连接扣;11、锁孔;12、连接环;13、第一缓冲垫;14、第二缓冲垫;15、铰链;16、针头凸起;17、输液袋;18、出液口;19、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左固定壳体1的上端和右固定壳体2的上端均开放,左固定壳体1的一侧和右固定壳体2的一侧之间通过铰链15活动连接,铰链15对侧的左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固定扣6,铰链15对侧的右固定壳体2的外表面上安装有连接扣10,连接扣10与固定扣6相匹配,连接扣10与固定扣6扣合时,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合拢连接,左固定壳体1内开设有左放置槽3,左放置槽3内开设有左半环形固定槽4,左固定壳体1的底部侧面开设有左连通槽5,左连通槽5贯穿左固定壳体1的底部,右固定壳体2内开设有右放置槽7,右放置槽7与左放置槽3相匹配并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容腔,右放置槽7内开设有右半环形固定槽8,右半环形固定槽8与左半环形固定槽4相匹配并形成一个环形槽体,右固定壳体2下表面中间开设有右连通槽9,右连通槽9贯穿右固定壳体2的底部,右连通槽9与左连通槽5相匹配并形成一个通孔。
在工作时,将输液袋17下方的出液口18放置在左固定壳体1或右固定壳体2的左放置槽3或者右放置槽7内,并将出液口17的凸起固定在左半环形固定槽4或右半环形固定槽8内,而输液针的针头凸起16位于左放置槽3或者右放置槽7内,再将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合起,使左放置槽3与右放置槽7形成一个放置槽体,对出液口17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并通过右半环形固定槽3与左半环形固定槽8所形成的环形槽体对出液口18的凸起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并且右连通槽9与左连通槽5所形成的通孔直径小于输液针的针头凸起16的直径,从而使针头能够限位在放置槽体内,继而防止针头从出液口中被拉出;再通过连接扣10与固定扣6相匹配的作用,使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能够连接固定。
连接扣10包括锁孔11和连接环12,锁孔1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右固定壳体2外表面,锁孔11内安装有弹性片,连接环12贯穿锁孔11侧面,连接环12位于锁孔11内部的部分位于弹性片19下方。从而在将连接环12旋转连接固定扣6时,通过锁孔11内的弹性片19的作用,能够对连接环12起到弹性压紧作用,以防止连接环12从固定扣6上回旋,而导致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打开,继而造成装置掉落的危险。
左固定壳体1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13,右固定壳体2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14,第一缓冲垫13与第二缓冲垫14相匹配。从而在合起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通过第一缓冲垫13与第二缓冲垫14的缓冲作用,能够防止因合起力度过大而不小心压到输液皮条。
左半环形固定槽4下表面与左连通槽5相连通的位置和右半环形固定槽8下表面与右连通槽9相连通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从而在拉动输液皮条时,对针头凸起16起缓冲保护作用。
左固定壳体1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固定扣6;右固定壳体2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连接扣10。从而使固定扣6和连接扣10固定牢固,以防止其脱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左固定壳体(1)的上端和右固定壳体(2)的上端均开放,左固定壳体(1)的一侧和右固定壳体(2)的一侧之间通过铰链(15)活动连接,铰链(15)对侧的左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固定扣(6),铰链(15)对侧的右固定壳体(2)的外表面上安装有连接扣(10),连接扣(10)与固定扣(6)相匹配,连接扣(10)与固定扣(6)扣合时,左固定壳体(1)和右固定壳体(2)合拢连接,左固定壳体(1)内开设有左放置槽(3),左放置槽(3)内开设有左半环形固定槽(4),左固定壳体(1)的底部侧面开设有左连通槽(5),左连通槽(5)贯穿左固定壳体(1)的底部,右固定壳体(2)内开设有右放置槽(7),右放置槽(7)与左放置槽(3)相匹配并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容腔,右放置槽(7)内开设有右半环形固定槽(8),右半环形固定槽(8)与左半环形固定槽(4)相匹配并形成一个环形槽体,右固定壳体(2)下表面中间开设有右连通槽(9),右连通槽(9)贯穿右固定壳体(2)的底部,右连通槽(9)与左连通槽(5)相匹配并形成一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扣(10)包括锁孔(11)和连接环(12),锁孔(1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右固定壳体(2)外表面,锁孔(11)内安装有弹性片(19),连接环(12)贯穿锁孔(11)侧面,连接环(12)位于锁孔(11)内部的部分位于弹性片(19)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固定壳体(1)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13),右固定壳体(2)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14),第一缓冲垫(13)与第二缓冲垫(14)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半环形固定槽(4)下表面与左连通槽(5)相连通的位置和右半环形固定槽(8)下表面与右连通槽(9)相连通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连通槽(9)与左连通槽(5)相匹配形成的通孔直径小于输液针的针头凸起(16)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固定壳体(1)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固定扣(6);右固定壳体(2)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连接扣(1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