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8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输液时,需要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观察输液,这样做工作量大且辛苦。而且即便发现液输完,临时关闭输液管,因管内不能维持持续正压,也会有血液回流,在管内形成血栓堵管。如果血栓进入人体,危害极大。

    目前已经进入智能化管理病房的时代,相关监护设备的发展可以减轻看护人员的工作及心理负担,增加医疗的安全性。

    目前市场上的输液报警器有的很笨重,成本高,监测指标为重量,由于液体种类繁多及临床情况复杂,故此方案有临床使用受限之处。有的报警器小巧,但不是公用的,需要患者自行购买,往往当住院人数过多时存在不够用的情况。另外要求双方下载app、计算液体量等,需要医患双方配合过多,反而增加工作量。有的仅仅报警,不能控制输液。有的可以关闭输液。但实际中关闭输液后,血液依然可以回流入输液管,进而生成血栓,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当输液管内液体输完时,输液报警器可自动报警,且每一个输液报警器均配备有共享充电站,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租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包括输液报警器、共享充电站,所述的输液报警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控制器、嗡鸣器、指示灯、微型蠕动泵、监测器以及可充电蓄电池;所述的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供输液管穿过的卡槽,微型蠕动泵设于卡槽内侧,所述的监测器设于第一壳体内,用于监测输液管中的折射率;所述的嗡鸣器、指示灯均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的嗡鸣器、指示灯、微型蠕动泵、监测器、可充电蓄电池均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给可充电蓄电池充电的充电口;所述的共享充电站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控制器以及紫外消毒灯,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每一个凹槽均向第二壳体内部凹陷构成用于放置输液报警器的腔体,每一个腔体内设有一个与充电口对应的充电头,充电头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壳体内部设有紫外消毒灯,紫外消毒灯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微型蠕动泵稍嵌入卡槽以辅助夹持输液管,在不启动的情况下不影响输液管液体流动。当管内液体流空触发第一控制器时,计算机可触发微蠕动泵启动,大大减慢滴速。腔体的大小与输液报警器的大小相配合,略大于输液报警器的即可,输液报警器放入腔体内后,充电口也刚好与充电头连接,即,只要将输液报警器放入共享充电站的腔体内就能实现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输液时,将输液管卡入输液报警器的卡槽中,启动输液报警器,在正常输液的情况下微型蠕动泵不动作,监测器实时监测输液管中的折射率,当输液管中没有液体或者液体减少时,此时折射率讲发生突变,当监测器监测到折射率发生突变后,将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微型蠕动泵工作,微蠕动泵开始工作,使残余在输液管内的液体以很慢的速度泵液,这样可以使残余液体在持续正压状态下输入血管以防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堵管,又延长了输液时间等待护士换液,同时第一控制器控制嗡鸣器发出报警声,指示灯闪烁,以提醒病人及病人家属;在具体使用时,还可以将输液报警器与护士的pda连接,当输液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该信号可以同时传递到护士的pda上,护士便能及时的给病人更换药包。

    输液报警器在不使用时是放置在共享充电站内的,通过共享充电站给输液报警器充电,同时,共享充电站内设有紫外消毒灯,当输液报警器放入共享充电站内进行充电式,紫外消毒灯实时给输液报警器消毒,以充分保证输液报警器的卫生情况,避免残留细菌,用户可以放心使用;输液报警器和共享充电站由医院统一管理,病人根据自身需求自愿租赁,使用完后及时归还,使用方便,且有效节约了资源,避免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壳体的内部为透明结构,第二壳体的外部为不透明结构。共享充电站的第二壳体的外部为不透明的材质构成,内部的构架为透明结构,这样在内部设的紫外消毒灯才能充分的照射到每一个输液报警器上,作为优选地,可以再第二壳体内设置多个紫外消毒灯,使得每一个角落都能过充分的被紫外消毒灯照射;外部为不透明结构,避免紫外消毒灯透射出来,而照射到周围的人群。

    进一步的,每一个腔体均设有一个门体,门体与第二壳体铰接;所述的门体为不透明结构。设置门体一方面可以放置紫外消毒灯透射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灰尘、或者细菌落入到腔体内污染输液报警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在第二壳体上还设有led显示屏,led显示屏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可以通过led显示屏显示二维码,用户扫描二维码进行租借,租借成功会在显示屏上显示所借的输液报警器的编号,根据编号拿去输液报警器;当用户归还时,会在led显示屏上显示归还成功。当输液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共享充电站也会报警,在共享充电站的led显示屏上显示报警信号,包括病人的姓名、房间号等;共享充电站最好设置在护士站,这样护士站的护士可以通过共享充电站接收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设有显示灯,所述的显示灯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每一个腔体都配备有一个显示灯,通过显示灯显示腔体内输液报警器的充电情况;如果没有充满电,则显示灯为红色,充满电则为绿色;当用户租借时,对应型号的输液报警器外的显示灯会闪烁,提醒用户所租借的是该腔体内的输液报警器,这样用户便能直接找到所租借的型号,不需要用户对着编号一个个的找。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设有嵌入式二维码。第一壳体上设置嵌入式二维码,嵌入式二维码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掉色;每一个输液报警器配备一个专门的二维码,每一个报警器只有一个id,用户扫描该二维码可填写病人信息,如病人的姓名、房间号等;通过该二维码与护士的pda连接,这样当输液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后,该报警信号会同时传递到护士的pda上,由于用户通过该二维码填写了病人的信息,护士收到报警信号后,便能知道发出报警信号的具体是哪一个房间的哪一个病人。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卡槽呈s形结构从第一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将卡槽设为s形结构,当输液管卡入卡槽中后,输液报警器不会顺着输液管而滑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卡槽的槽口的直径值小于输液管的直径值。卡槽槽口的直径小于输液管的直径,这样当输液管卡入卡槽中后,输液管不会轻易的从卡槽中滑出;卡槽的内部为圆形结构,与输液管的结构相适配,以增加卡槽内壁与输液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输液管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两者相对滑动。

    作为为优选的,所述的卡槽的槽口呈喇叭形结构,内部呈圆形结构。卡槽的槽口设计为喇叭形结构,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输液管卡入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还设有开关,开关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开关可以控制输液报警器的启停,可以关闭嗡鸣器、指示灯等,根据按压开关方式不同,可以关闭蠕动泵,开始下一轮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在输液报警器的第一壳体上设置s形卡槽可以防止输液报警器滑落;

    2、设置嵌入式二维码不会因为反复使用而掉色,每个报警器只有一个id,可配合护士的pda使用,可确定使用者身份,输液完毕后不仅向家属报警,还可以向护士站报警,双重保障;

    3、输液报警器内设微型蠕动泵,输液结束立马报警的同时,微型蠕动泵开始工作,使残余在输液管内的液体以很慢的速度泵液,这样可以使残余液体在持续正压状态下输入血管以防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堵管,同时又延长了输液时间等待护士换液;

    4、输液报警器上设置开关,可以关闭报警器鸣笛,根据按压开关方式不同,可以关闭蠕动泵,开始下一轮监测;

    5、拥有共享充电站,由医院统一管理,家属自愿选择租借报警器;

    6、在共享充电站内设有紫外消毒灯,实时给输液报警器消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液报警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液报警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共享充电站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液报警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包括输液报警器1、共享充电站2,输液报警器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控制器12、嗡鸣器13、指示灯14、微型蠕动泵15、监测器16以及可充电蓄电池;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供输液管3穿过的卡槽17,微型蠕动泵15设于卡槽17内侧,监测器16设于第一壳体11内,用于监测输液管3中的折射率;嗡鸣器13、指示灯14均设于第一壳体11上;嗡鸣器13、指示灯14、微型蠕动泵15、监测器16、可充电蓄电池均与第一控制器12电性连接,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用于给可充电蓄电池充电的充电口18;共享充电站2包括第二壳体21、第二控制器22以及紫外消毒灯23,第二壳体21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每一个凹槽均向第二壳体21内部凹陷构成用于放置输液报警器1的腔体24,每一个腔体24内设有一个与充电口18对应的充电头,充电头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在壳体内部设有紫外消毒灯23,紫外消毒灯23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微型蠕动泵15稍嵌入卡槽17以辅助夹持输液管3,在不启动的情况下不影响输液管3液体流动。当管内液体流空触发第一控制器12时,计算机可触发微蠕动泵启动,大大减慢滴速。腔体24的大小与输液报警器1的大小相配合,略大于输液报警器1的即可,输液报警器1放入腔体24内后,充电口18也刚好与充电头连接,即,只要将输液报警器1放入共享充电站2的腔体24内就能实现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在输液时,将输液管3卡入输液报警器1的卡槽17中,启动输液报警器1,在正常输液的情况下微型蠕动泵15不动作,监测器16实时监测输液管3中的折射率,当输液管3中没有液体或者液体减少时,此时折射率讲发生突变,当监测器16监测到折射率发生突变后,将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12,第一控制器12控制微型蠕动泵15工作,微蠕动泵开始工作,使残余在输液管3内的液体以很慢的速度泵液,这样可以使残余液体在持续正压状态下输入血管以防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堵管,又延长了输液时间等待护士换液,同时第一控制器12控制嗡鸣器13发出报警声,指示灯14闪烁,以提醒病人及病人家属;在具体使用时,还可以将输液报警器1与护士的pda连接,当输液报警器1发出报警信号,该信号可以同时传递到护士的pda上,护士便能及时的给病人更换药包。

    输液报警器1在不使用时是放置在共享充电站2内的,通过共享充电站2给输液报警器1充电,同时,共享充电站2内设有紫外消毒灯23,当输液报警器1放入共享充电站2内进行充电式,紫外消毒灯23实时给输液报警器1消毒,以充分保证输液报警器1的卫生情况,避免残留细菌,用户可以放心使用;输液报警器1和共享充电站2由医院统一管理,病人根据自身需求自愿租赁,使用完后及时归还,使用方便,且有效节约了资源,避免浪费。

    具体的,第二壳体21的内部为透明结构,第二壳体21的外部为不透明结构。每一个腔体24均设有一个门体,门体与第二壳体21铰接;门体为不透明结构。设置门体一方面可以放置紫外消毒灯23透射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灰尘、或者细菌落入到腔体24内污染输液报警器1;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共享充电站2的第二壳体21的外部为不透明的材质构成,内部的构架为透明结构,这样在内部设的紫外消毒灯23才能充分的照射到每一个输液报警器1上,作为优选地,可以再第二壳体21内设置多个紫外消毒灯23,使得每一个角落都能过充分的被紫外消毒灯23照射;外部为不透明结构,避免紫外消毒灯23透射出来,而照射到周围的人群。

    其中,在第二壳体21上还设有led显示屏25,led显示屏25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可以通过led显示屏25显示二维码,用户扫描二维码进行租借,租借成功会在显示屏上显示所借的输液报警器1的编号,根据编号拿去输液报警器1;当用户归还时,会在led显示屏25上显示归还成功。在第二壳体21上设有显示灯26,显示灯26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每一个腔体24都配备有一个显示灯26,通过显示灯26显示腔体24内输液报警器1的充电情况;如果没有充满电,则显示灯26为红色,充满电则为绿色;当用户租借时,对应型号的输液报警器1外的显示灯26会闪烁,提醒用户所租借的是该腔体24内的输液报警器1,这样用户便能直接找到所租借的型号,不需要用户对着编号一个个的找。

    另外,第一壳体11上设有嵌入式二维码19。第一壳体11上设置嵌入式二维码19,嵌入式二维码19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掉色;每一个输液报警器1配备一个专门的二维码,每一个报警器只有一个id,用户扫描该二维码可填写病人信息,如病人的姓名、房间号等;通过该二维码与护士的pda连接,这样当输液报警器1发出报警信号后,该报警信号会同时传递到护士的pda上,由于用户通过该二维码填写了病人的信息,护士收到报警信号后,便能知道发出报警信号的具体是哪一个房间的哪一个病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17呈s形结构从第一壳体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将卡槽17设为s形结构,当输液管3卡入卡槽17中后,输液报警器1不会顺着输液管3而滑动。卡槽17的槽口的直径值小于输液管3的直径值。卡槽17槽口的直径小于输液管3的直径,这样当输液管3卡入卡槽17中后,输液管3不会轻易的从卡槽17中滑出;卡槽17的内部为圆形结构,与输液管3的结构相适配,以增加卡槽17内壁与输液管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输液管3与卡槽17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两者相对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17的槽口呈喇叭形结构,内部呈圆形结构。卡槽17的槽口设计为喇叭形结构,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输液管3卡入卡槽17中。

    另外,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开关10,开关10与第一控制器12电性连接。通过开关10可以控制输液报警器1的启停,可以关闭嗡鸣器13、指示灯14等,根据按压开关10方式不同,可以关闭蠕动泵,开始下一轮监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报警器(1)、共享充电站(2),所述的输液报警器(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控制器(12)、嗡鸣器(13)、指示灯(14)、微型蠕动泵(15)、监测器(16)以及可充电蓄电池;所述的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供输液管(3)穿过的卡槽(17),微型蠕动泵(15)设于卡槽(17)内侧,所述的监测器(16)设于第一壳体(11)内,用于监测输液管(3)中的折射率;所述的嗡鸣器(13)、指示灯(14)均设于第一壳体(11)上;所述的嗡鸣器(13)、指示灯(14)、微型蠕动泵(15)、监测器(16)、可充电蓄电池均与第一控制器(12)电性连接,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用于给可充电蓄电池充电的充电口(18);所述的共享充电站(2)包括第二壳体(21)、第二控制器(22)以及紫外消毒灯(23),第二壳体(21)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每一个凹槽均向第二壳体(21)内部凹陷构成用于放置输液报警器(1)的腔体(24),每一个腔体(24)内设有一个与充电口(18)对应的充电头,充电头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在壳体内部设有紫外消毒灯(23),紫外消毒灯(23)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21)的内部构架为透明结构,第二壳体(21)的外部为不透明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腔体(24)均设有一个门体,门体与第二壳体(21)铰接;所述的门体为不透明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壳体(21)上还设有led显示屏(25),led显示屏(25)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壳体(21)上设有显示灯(26),所述的显示灯(26)与第二控制器(2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11)上设有嵌入式二维码(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17)呈s形结构从第一壳体(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17)的槽口的直径值小于输液管(3)的直径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17)的槽口呈喇叭形结构,内部呈圆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开关(10),开关(10)与第一控制器(12)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泵的可共享的输液报警装置。包括输液报警器、共享充电站,输液报警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控制器、嗡鸣器、指示灯、微型蠕动泵、监测器以及可充电蓄电池;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供输液管穿过的卡槽,微型蠕动泵设于卡槽内侧,监测器设于第一壳体内;嗡鸣器、指示灯均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充电口;共享充电站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控制器以及紫外消毒灯,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放置输液报警器的腔体,每一个腔体内设有一个与充电口对应的充电头;在壳体内部设有紫外消毒灯,紫外消毒灯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当输液管内液体输完时,输液报警器可自动报警,配备有共享充电站,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租借。

    技术研发人员:何珏;贾桂军;倪明;文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珏
    技术研发日:2019.04.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3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