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318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水井,具体涉及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属于城市地下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变大,居住人口逐年递增,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正常生活需求,其中,近年来城市排水困难,出现内涝现象尤为严重,影响着城市的良性发展,因此,急需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雨污分流制改造。我国以前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没有对排水管道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如果采用本设计的一种全预制雨污合用下水井,不仅可以利用原来的管线,而且还能减少工程的开挖量。本设计还能改善城市由于暴雨而出现的城市内涝现象,暴雨时,没有及时排出去的雨水可通过排污井由污水管排出。

    地下电缆是指与常见的架空线相比,常埋于地下的电缆,故又称地下电缆。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层和保护层制成,用于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导线。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交通压力大,市容建设等原因,大城市普遍采用地下电缆输电方式。相对于架空线,电缆具有占地小、输电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雨污分流的同时,有效解决现有城市排水困难的雨污合用下水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井腔由隔墙分隔为雨水腔和污水腔;

    所述雨水腔和污水腔的底侧分别设有连接雨水管、污水管的预留孔;

    所述隔墙的上端设有溢流孔,

    且,溢流孔内设有从雨水腔流向污水腔的单向阀。

    上述雨水腔和污水腔的顶部分别设有井盖安装槽。

    进一步的,上述雨水腔和污水腔的顶部的井盖安装槽,一体设置。

    上述雨水腔和/或污水腔的侧壁设有一组缆线孔。

    上述雨水腔和/或污水腔内,设有与缆线孔对应的缆线台。

    上述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为一体预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具有以下优点:

    (1)、集合了雨水管和污水管,使雨水管和污水管可以按原来的渠线埋管,减少了雨污分流的工程量;

    (2)、隔墙上面有溢流孔并设置了单向阀,当城市下起暴雨时,由于城市的雨水汇入雨水腔的流量大于雨水管排出的流量,雨水腔的水位上升到溢流孔通过单向阀流入排污井,通过排污井流出;不但可以避免城市内涝,还可以冲洗污水管防止污水管堵塞;

    (3)、低压缆线同样可以从这里敷设,不需要再挖渠道埋线。

    本发明的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结构简单,可以大量预制,应用时可整体埋设,雨水腔、污水腔、缆线敷设三合一,减小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对城市改造的影响小,兼容雨污分流的同时,有效解决的现有城市出现排水困难等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雨水腔,2、污水腔,3、雨水管预留孔,4、污水管预留孔,5、缆线孔,6、缆线台,7、溢流孔,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本发明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井腔由隔墙分隔为雨水腔和污水腔;隔墙的上端设有溢流孔,且,溢流孔内设有从雨水腔流向污水腔的单向阀。

    雨水腔的底侧设有一组雨水管预留孔,用于连接雨水管;

    污水腔的底侧设有一组污水管预留孔,用于连接污水管。

    如图1所示,于污水腔上端的侧壁,设有一组缆线孔,用于缆线走管,且,于污水腔内,设有缆线台,用于搁置缆线管,防止缆线管长时间下垂,同时隔离污水。

    雨水腔和污水腔的顶部,分别设有井盖安装槽,进一步的,两个井盖安装槽也可以连接为一体。

    在雨污分流工程中,本发明可整体先预制,整体放在安装位置。两个雨水管预留孔与地下排水系统中的雨水管相连;两个污水管预留孔与地下排水系统中的污水管相连;缆线孔与缆线管相连,通过人工敷设和机械牵引敷设来敷设,如果不需要过缆线,可临时将缆线预留孔堵住,需要时再打开。

    城市街道的雨水汇入雨水腔,再通过雨水管排到污水处理厂;城市的生活污水由家里的水管排到污水腔中,再通过污水管排到污水处理厂。平时污水腔的污水比较少,发生暴雨时,如果雨水管排水流量不够,雨水腔的水位上升到溢流孔位置就能通过单向阀排入到污水腔中,通过污水管排出。单向阀可有效防止污水腔中的污水进入到雨水腔中,且雨水可以起到冲洗污水腔、污水管的作用,对于预防污水管堵塞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特征在于,井腔由隔墙分隔为雨水腔和污水腔;

    所述雨水腔和污水腔的底侧分别设有连接雨水管、污水管的预留孔;

    所述隔墙的上端设有溢流孔,

    且,溢流孔内设有从雨水腔流向污水腔的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腔和污水腔的顶部分别设有井盖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腔和污水腔的顶部的井盖安装槽,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腔和/或污水腔的侧壁设有一组缆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腔和/或污水腔内,设有与缆线孔对应的缆线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其特征在于,为一体预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污合用下水井,井腔由隔墙分隔为雨水腔和污水腔;雨水腔和污水腔的底侧分别设有连接雨水管、污水管的预留孔;隔墙的上端设有溢流孔,且,溢流孔内设有从雨水腔流向污水腔的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为全预制结构,制作方便,施工进度快;雨水腔、污水腔、缆线敷设三合一,减小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尤其在旧城雨污分流改造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雨水腔来不及排出多余的雨水,可经溢流孔排到污水腔中,既可以防止雨水淤积在路面上,又可以冲洗排污管道防止排污管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林伟;刘道桦;周建旭;蔡付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4.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3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