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为满足扩大建筑的使用空间和稳定建筑基础等方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厂房修建了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结构。地下室以其扩大使用空间的作用倍受人们欢迎,但由于其修筑在地下,因此,建筑排水性能将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使用状况以及建筑的整体寿命。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17514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室附近的集水井ⅰ和靠近市政排水管网设置的集水井ⅱ,集水井ⅰ的底部和集水井ⅱ的底部通过连通管连通,集水井ⅱ的水井壁上设置有溢水口,所述管道为倒u形pvc管,pvc管的一端设置于集水井ⅰ的底部,另一端设置于集水井ⅱ的底部形成连通器结构;该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采用连通器的原理,自动排出集水井ⅰ中多余的水,避免采用抽水设备,节约能源,更不会导致因抽水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排水失败等问题,提高了排水的安全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集水井中没有设置特定结构来防止杂物进入,如果杂物进入集水井,杂物容易堵塞住集水井底部的排水管,从而主要对排水管进行疏通,但是,由于排水管是埋设在地里面的,疏通排水管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达到降低集水井底部的排水管因杂物堵塞而影响集水井排水性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包括井体和盖设于井体顶部的井盖,所述井体包括第一井腔,所述井盖包括位于第一井腔顶部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一井腔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井腔靠近顶部的井盖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周侧与第一井腔的内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体设置进水口,地下室截水沟中的雨水或污水可进入集水井的第一井腔内,同时,第一盖体对雨水或污水中夹带的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一些截留,如塑料袋等;第一井腔靠近井盖设置过滤板,过滤板对进入井腔内的雨水或污水夹带的可穿过第一盖体的杂物进行二次截留,如树叶、枯枝等,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第一井体底部的杂物,从而达到降低集水井底部的排水管因杂物堵塞而影响集水井排水性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还包括第二井腔,所述井盖包括位于第二井腔上方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井腔连接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井腔和第二井腔相邻且所述第一井腔和第二井腔共同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对应过滤板设置,所述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清除机构,所述清除机构包括驱动元件和与过滤板相抵接的刮除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刮除元件对过滤板上的杂物进行刮除,所述第二井腔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位于连通口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井腔和第二井腔,第一井腔和第二井腔设置连通口,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元件和刮除元件,启动驱动元件,与过滤板抵接设置的刮除元件沿过滤板往靠近第二井腔的方向运动,从而将过滤板上的杂物刮落至收集框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元件为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井腔远离第二井腔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相连,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靠近过滤板的一侧与刮除元件相连,所述第一井腔的侧壁设置有与螺杆长度方向一致的导轨,所述滑动座靠近导轨的一侧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电源驱动电机、螺杆传动带动刮除元件沿螺杆的长度方向往靠近第二井腔的一侧运动,电源具有容易获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可拆卸设置在第二井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框可拆卸设置,方便将收集框取出来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把手,当需要将收集框内的杂物清理出来时,便于工作人员把收集框从第二井腔内提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框设置有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框设置排水孔,杂物中夹带的水分可通过排水孔排至第二井腔内,并经第二井腔底部的第二排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与井体铰接设置,所述井盖与铰接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手柄,当需要对收集框进行清理时,方便工作人员打开井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与井盖铰接设置,所述井盖设置有与手柄相适配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打开井盖时,可将铰接设置的手柄翻转至放置槽内,以降低行人因不小心被手柄绊倒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盖体设置进水口,地下室截水沟中的雨水或污水可进入集水井的第一井腔内,同时,第一盖体对雨水或污水中夹带的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一些截留,如塑料袋等;第一井腔靠近井盖设置过滤板,过滤板对进入井腔内的雨水或污水夹带的可穿过第一盖体的杂物进行二次截留,如树叶、枯枝等,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第一井体底部的杂物,从而达到降低集水井底部的排水管因杂物堵塞而影响集水井排水性能的概率;
2.井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井腔和第二井腔,第一井腔和第二井腔设置连通口,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元件和刮除元件,启动驱动元件,与过滤板抵接设置的刮除元件沿过滤板往靠近第二井腔的方向运动,从而将过滤板上的杂物刮落至收集框中;
3.收集框可拆卸设置,方便将收集框取出来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
图中,1、井体;11、第一井腔;111、导轨;112、第一排水管;12;第二井腔;121、挂钩;122、第二排水管;2、井盖;21、第一盖体;211、排水口;22、第二盖体;23、手柄;24、放置槽;3、过滤板;4、清除机构;41、电机;411、防水座;42、螺杆;43、刮除元件;44、滑动座;45、导向杆;5、收集框;51、扣环;52、渗水孔;53、把手;6、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包括呈方体状设置的井体1和铰接设置在井体1顶部的井盖2,井盖2远离铰接端的一侧设置有手柄23,手柄23与井盖2铰接设置,且井盖2设置有与手柄23相适配的放置槽24,当不需要打开井盖2时,可将手柄23翻转至放置槽24内。井体1包括相连的第一井腔11和第二井腔12,井盖2包括盖设在第一井腔11顶部的第一盖体21和盖设在第二井腔12顶部的第二盖体22,第一盖体21设置有排水口211,排水口211呈长条状设置;第一井腔11和第二井腔1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管112和第二排水管122,第一排水管112和第二排水管122分别与市政管道相连。
参照图2,第一井腔11和第二井腔12共同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口6,第一井腔11靠近第一盖体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过滤板3,过滤板3的周侧与第一井腔11的内侧壁相贴合且过滤板3对应连通口6设置;过滤板3的顶部设置有清除机构4,清除机构4包括的电机41,其中,电机41位于防水座411内,防水座411固定设置在第一井腔11与连通口6相对的侧壁上;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有朝向第二井腔12设置的螺杆42,螺杆42螺纹配合有滑动座44,滑动座44的底部设置有与过滤板3相抵接的刮除元件43,本实施例中刮除元件43为刮板,刮板与螺杆42为垂直关系;第一井腔11的侧壁沿螺杆4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111,滑动座44设置有与导轨111相适配的导向杆45。
参照图2,第二井腔12在连通口6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框5,其中,收集框5呈方框状设置,收集框5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扣环51,第二井腔12围绕第二井腔1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扣环51相适配的挂钩121;另外,收集框5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渗水孔52,收集框5的开口处设置有把手5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盖体21设置进水口,地下室截水沟中的雨水或污水可进入集水井的第一井腔11内,同时,第一盖体21对雨水或污水中夹带的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一些截留,如塑料袋等;第一井腔11靠近井盖2设置过滤板3,过滤板3对进入井腔内的雨水或污水夹带的可穿过第一盖体21的杂物进行二次截留,如树叶、枯枝等,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第一井体1底部的杂物,从而达到降低集水井底部的排水管因杂物堵塞而影响集水井排水性能的概率;启动电机41,刮板沿螺杆42往靠近第二井腔12的方向运动,从而将过滤板3上的杂物刮落至收集框5中;收集框5可拆卸设置,因此,可对收集框5中的杂物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包括井体(1)和盖设于井体(1)顶部的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包括第一井腔(11),所述井盖(2)包括位于第一井腔(11)顶部的第一盖体(21),所述第一盖体(21)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一井腔(11)连接有第一排水管(112),所述第一井腔(11)靠近顶部的井盖(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过滤板(3),所述过滤板(3)的周侧与第一井腔(11)的内侧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还包括第二井腔(12),所述井盖(2)包括位于第二井腔(12)上方的第二盖体(22),所述第二井腔(12)连接有第二排水管(122),所述第一井腔(11)和第二井腔(12)相邻且所述第一井腔(11)和第二井腔(12)共同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口(6),所述连通口(6)对应过滤板(3)设置,所述过滤板(3)的顶部设置有清除机构(4),所述清除机构(4)包括驱动元件和与过滤板(3)相抵接的刮除元件(43),所述驱动元件驱动刮除元件(43)对过滤板(3)上的杂物进行刮除,所述第二井腔(12)设置有收集框(5),所述收集框(5)位于连通口(6)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电机(41),所述电机(41)固定设置在第一井腔(11)远离第二井腔(12)的一侧,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与螺杆(42)相连,所述螺杆(42)螺纹配合连接滑动座(44),所述滑动座(44)靠近过滤板(3)的一侧与刮除元件(43)相连,所述第一井腔(11)的侧壁设置有与螺杆(42)长度方向一致的导轨(111),所述滑动座(44)靠近导轨(111)的一侧设置有与导轨(111)相适配的导向杆(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5)可拆卸设置在第二井腔(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5)设置有把手(5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5)设置有渗水孔(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与井体(1)铰接设置,所述井盖(2)与铰接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手柄(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3)与井盖(2)铰接设置,所述井盖(2)设置有与手柄(23)相适配的放置槽(2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