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及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9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及采用该种电磁阀的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阀一般有液控、气控、电控等方式。通过电磁阀的使用通常能为供水系统的搭建带来较大便利,但是目前的电磁阀通常需求手动或有线控制。对于一些危险行业或者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需要专门搭建相应的有线控制系统来控制阀门,整体上提高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和使用成本。而对于远程控制系统而言,其通讯方式又通常采用无线通讯,但目前的电磁阀系统又不具备无线控制功能,为使用人员造成了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及供水系统,以实现不便于直接或有线控制的环境下对电磁阀的间接和无线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包括含有控制端的电磁阀本体、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及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的控制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电磁阀驱动电路和所述电磁阀本体集成设置于所述电磁阀内部。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磁阀内集成设置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及电磁阀驱动电路,使电磁阀可以远程无线控制,并且能更好地适配无线通信的使用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和电磁阀驱动电路封装为无线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控制模块在所述电磁阀本体外部,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的控制端相连,其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为同一输出端。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和电磁阀驱动电路封装在无线控制模块,可以使无线控制模块与传统的电磁阀实现组合使用,可以通过为传统的电磁阀加装一个无线控制模块而实现传统电磁阀的无线控制功能。并且进一步地通过在该无线控制模块中采用wifi制式的无线通信信号,可以使该无线控制模块更容易适配于目前广泛使用的wifi无线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磁阀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磁阀本体出/入水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磁阀内设置压力传感器,以便于通过mcu微控制单元实现对电磁阀水流量的控制。现有技术中通过水压和水管直径或水管出/入水口径实现对水流量的计量和控制为常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磁阀本体出/入水口处设置薄膜压力传感器,从而可通过现有常规技术手段的方法实现对电磁阀水流量的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池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交直流变压器单元,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交直流变压器单元,所述交直流变压器具有接入电网的输入端。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磁阀本体上进一步集成电源模块,使所述电磁阀具备了无线条件下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展了电磁阀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并通过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可实现不同工作环境下的不同需要,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mcu微控制单元采用stm32芯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无线通信模块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stm32芯片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使所述基于无线控制的电磁阀更容易适配于目前广泛使用的wifi无线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供水系统或其他类似的供液系统内设置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可实现在不能直接或有线控制上的条件下,对系统供水或供给其他液体的间接和无线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实物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工作场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1,包括含有控制端的电磁阀本体104、mcu微控制单元102、无线通信模块101及电磁阀驱动电路103;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1的输出端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103的输入端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103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104的控制端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含有控制端的电磁阀本体104,其中所述的控制端是指控制电磁阀本体104内电磁圈通断的控制端口,相当于电磁圈的工作开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阀驱动电路103,是一个常规的功率放大电路,用于将控制信号放大为电磁阀本体104中电磁圈的工作电流。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无线通信模块101、电磁阀驱动电路103和所述电磁阀本体104集成设置于所述电磁阀内部。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1与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103可集成设置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的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通过在电磁阀1内部集成设置mcu微控制单元102、无线通信模块101及电磁阀驱动电路103,使所述电磁阀1可以远程无线控制,并且能更好地适配无线通信的使用环境。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阀1还进一步包括压力传感器105,所述压力传感器105设置于所述电磁阀本体104出/入水口处。可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105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实施例二与实施一的主要区别是在电磁阀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105,实施例2中通过在电磁阀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105,可便于通过mcu微控制单元102实现对电磁阀水流量的精准控制。

    现有技术中通过水压和水管直径或水管出/入水口径实现对水流量的计量和控制为常规技术手段。所以,本实施例本质上是通过在电磁阀本体出/入水口处设置薄膜压力传感器,从而通过现有常规技术手段的方法实现对电磁阀水流量的控制。本实施例选择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压力传感器更能匹配电磁阀本体内的狭小空间,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金属类传感器易受电磁阀本体内电磁线圈工作时的影响。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所述电磁阀1还进一步包括电源模块106。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单元。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交直流变压器单元,所述交直流变压器具有接入电网的输入端。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所述电磁阀1中集成了电源模块106。并且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106包括电池单元,通过在所述电磁阀1中集成设置电池单元,可以避免所述电磁阀对外部驱动力的依赖,从而使所述电磁阀能够独立地工作于一些人员难以直接触达的环境下。或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106包括交直流变压器单元,所述交直流变压器的输入端接至普通市电,所述交直流变压器包括两个输出端,分别输出5v和12v两种直流电压。通过在所述电磁阀1中集成设置交直流变压器单元,可以在有市电的环境下直接通过市电为所述电磁阀1供电。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实物连接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工作场景框架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电磁阀驱动电路103集成封装为无线控制模块10,所述无线控制模块10在所述电磁阀本体104的外部,所述无线控制模块1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104的控制端相连,其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1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103的输出端为同一输出端。

    如图5、6所示,实施例四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10还进一步包括有电源端口、led指示灯、输出端口(继电器接线端子)和wifi模块天线。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二、三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电磁阀驱动电路103封装在一个独立的无线控制模块10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10在所述电磁阀本体104的外部,就是指无线控制模块10中的相关组件不再与电磁阀本体104集成在一起,而是封装后成为一个与电磁阀本体104并列存在独立的模块。

    本实施例通过将mcu微控制单元102、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电磁阀驱动电路103进行独立封装,可以使无线控制模块10与传统的电磁阀实现组合使用,可以通过为传统的电磁阀加装一个无线控制模块10而实现传统电磁阀的无线控制功能。

    上述各实施中,进一步的,所述mcu微控制单元102可采用stm32芯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wifi无线通信模块。通过采用stm32芯片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使所述基于无线控制的电磁阀更容易适配于目前广泛使用的wifi无线环境。

    实施例五

    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1。

    实施例五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供水系统或其他类似的供液系统内设置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可实现在不能直接或有线控制上的条件下,对供水或供给其他液体系统的间接和无线控制。尤其是通过采用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的供水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智能化的洗浴设备及市政和家庭的供水设备,为正在迅猛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和便利。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步骤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步骤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步骤,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控制端的电磁阀本体、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及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的控制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电磁阀驱动电路和所述电磁阀本体集成设置于所述电磁阀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和电磁阀驱动电路封装为无线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控制模块在所述电磁阀本体的外部,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的控制端相连,其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为同一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本体内包括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磁阀本体出/入水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电源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交直流变压器单元,所述交直流变压器具有接入电网的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微控制单元采用stm32芯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无线通信模块。

    10.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包括电磁阀本体,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出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驱动电路,输入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本体的控制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采用了无线信号控制的电磁阀供水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磁阀本体上集成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和驱动电路单元,使电磁阀可以远程无线控制,并且能更好地适配无线通信的使用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姜金涛;严向华;孟翔芸;李平;穆俊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智诚物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3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