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0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路面的覆盖一般用传统的混凝土或沥青,这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致使相同的降雨量下,路面的积水量大幅增加,这对城市的排水防涝工作构成巨大的压力。

    现有的技术是通过在路面上开设集水井,集水井与排水管连通,雨水流入集水井后通过排水管流进江河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传统的集水井由于结构设计过于简单,常常会因为路面上的垃圾进入集水井而导致排水管道的堵塞从而使整个排水系统丧失排水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以缓解城市的排水防涝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雨水口、排水管和导水管,所述集水井设置于道路中间,所述雨水口设置于道路两侧,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集水井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雨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与集水井连通,所述雨水口上设置有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内铺设有过滤层,所述截污挂篮的底部设有多个滤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井与雨水口通过导水管连通,集水井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雨水口上设有截污挂篮,截污挂篮上设有过滤层,截污挂篮底部设有滤水口,由于管道具有一定的导水功能,截污挂篮具有一定的物理拦截作用,从而使雨水能从雨水口流进,经导水管流入集水井,再经排水管流入江河,并且截污挂篮能截留住从路面上流进雨水口的垃圾,避免排水管道的堵塞,使该排水系统的排水功能的实现得到保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截污挂篮底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竖直的溢流管,溢流管位于截污挂篮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污挂篮上设有溢流管,由于溢流管具有排出溢流的作用,使过量雨水流进雨水口时,截污挂篮的过滤层滤水速度跟不上时,溢出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流进雨水口,避免了截污挂篮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截污挂篮开口处接近顶部的位置设有滤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污挂篮上还设有滤水板,由于滤水板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使雨水中的一部分垃圾能被滤水板过滤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雨水口包括箱体,箱体开口处设有凹槽,凹槽上设有铸铁圈,铸铁圈上设有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开口处设有凹槽,由于凹槽具有承托作用,凹槽上设有铸铁圈,由于铸铁圈具有耐磨的特性,铸铁圈上设有格栅,由于格栅具有过滤作用和承载负荷的作用,使铸铁圈稳定固定在凹槽上,使格栅稳定固定在铸铁圈上,避免了格栅和箱体壁的直接接触造成箱体壁的受损,为实现排水系统的过滤作用提供前提条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箱体内壁设有放置槽,截污挂篮设置在放置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内壁设有放置槽,由于放置槽具有承托作用,截污挂篮设置在放置槽上,由于截污挂篮具有过滤作用,使截污挂篮稳定的设置在箱体内壁上,并且为截污挂篮实现过滤功能提供前提条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箱体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预留接口,预留接口与导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底部侧壁设有预留接口,预留接口与导水管连通,由于预留接口具有排水和拓展功能,导水管具有导水功能,使从雨水口流下来的雨水可通过预留接口和导水管流进集水井,从而实现排水功能,并且其他雨水口可通过预留接口连接在一起,组成多个雨水口的连接体,实现功能的强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预留接口与导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接口与导水管的连接处设有滤网,由于滤网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使未能被截污挂篮过滤的垃圾被滤网过滤掉,从而避免排水管道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集水井的开口处设有井盖,井盖上设有凹腔,凹腔上设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井的开口处设有井盖,井盖上设有凹腔,凹腔上设有手柄,由于井盖具有承载负荷的功能,手柄具有较方便的操作特性,凹腔使手柄免受路面过往车辆的冲击,井盖使路面上行驶的车辆不会掉进集水井,手柄使井盖的安装与拆卸变得更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集水井、雨水口、导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连接使该排水系统具有较强的排水功能,截污挂篮使该排水系统具有较强的过滤功能;

    2.溢流管使雨水口具有更强的集水能力,滤水板使截污挂篮具有更强的过滤能力,铸铁圈为格栅的安装提供前提条件,格栅和截污挂篮的安装使雨水口具有更强的过滤能力,预留接口的设置使雨水口具有排水能力和拓展能力,预留接口和导水管连接处设滤网,使雨水口具有更强的过滤能力,集水井口设带凹腔且凹腔内设手柄的井盖使集水井具有安全性和对井盖的安装与拆卸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雨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雨水口的侧视图。

    图4是井盖的剖视图。

    图中,1、集水井;11、井盖;111、凹腔;112、手柄;2、导水管;3、雨水口;31、格栅;32、箱体;33、截污挂篮;331、滤水板;332、过滤层;333、溢流管;334、滤水口;34、预留接口;341、滤网;35、铸铁圈;36、凹槽;37、放置槽;38、垫层;4、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1、雨水口3、排水管4和导水管2,集水井1设置于道路中间,雨水口3设置于道路两侧,导水管2的一端与集水井1连通,导水管2的另一端与雨水口3连通,排水管4与集水井1连通。导水管2和集水井1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导水管2和雨水口3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排水管4和集水井1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由于管道具有一定的导水功能,从而使雨水能从雨水口3流进,经导水管2流入集水井1,再经排水管4流入江河。

    参照图2至图3,雨水口3包括箱体32,箱体32的材质为树脂混凝土,箱体32构筑成雨水口3的内壁,箱体32开口处设有凹槽36,由于凹槽36具有承托作用,使铸铁圈35稳定固定在箱体32的开口处。凹槽36上设有铸铁圈35,由于铸铁圈35具有耐磨的特性,避免了格栅31和箱体32内壁的直接接触,造成箱体32内壁的受损。铸铁圈35上设有格栅31,由于格栅31具有过滤作用和承载负荷的作用,避免路上过往车辆因集水井而造成交通事故,并且为实现排水系统的过滤作用提供前提条件。箱体32内壁设有放置槽37,由于放置槽37具有承托作用,使截污挂篮33稳定的设置在箱体32内壁上。放置槽37上设有截污挂篮33,由于截污挂篮33具有过滤作用,为该排水系统具有过滤功能提供前提条件。

    箱体32内壁靠近底部的地方设有四组预留接口34,四组预留接口34分别设于雨水口3的前后左右方位处,预留接口34与导水管2连通,由于预留接口34具有排水和拓展功能,导水管2具有导水功能,使从雨水口3流下来的雨水可通过预留接口34和导水管2流进集水井1,从而实现排水功能,并且其他雨水口3可通过预留接口34连接在一起,组成多个雨水口3的连接体,实现功能的强化。预留接口34与导水管2连接处设有滤网341。由于滤网341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使未能被截污挂篮33过滤的垃圾被滤网341过滤掉,从而避免排水管4道的堵塞。雨水口3底部连接有一垫层38,垫层38的材质为混凝土。

    参照图2,截污挂篮33上设有过滤层332,过滤层332为高密度海绵,由于高密度海绵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使雨水中的微小杂质也能被过滤掉。截污挂篮33底部开设有多个滤水口334,使从过滤层332流下来的雨水能排出截污挂篮33。截污挂篮33底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竖直的溢流管333,溢流管333位于截污挂篮33内,溢流管333的下端与截污挂篮33底面齐平,溢流管333的上端不超过截污挂篮33的顶部,使雨水量过大时,过滤层332的滤水效率跟不上时,雨水能从溢流管333流进雨水口3中。截污挂篮33开口处设有滤水板331,滤水板331位于截污挂篮33靠近顶部的位置并且位于溢流管333的上方,使从格栅流下来的雨水得到初步过滤。

    参照图1和图4,集水井1开口处设有井盖11,井盖11的材质为球墨铸铁,井盖11上开设有凹腔111,凹腔111上固定设有手柄112,手柄使井盖的安装与卸载更加方便,凹腔能保护手柄免受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的冲击。

    施工时,将集水井1设置于道路的中间最高处,将雨水口3设置于道路两侧最低处。将多个集水井1通过排水管4连接在一起,将排水管4与集水井1通过法兰固定连通,将导水管2与集水井1通过法兰固定连通,将导水管2与雨水口3通过法兰固定连通。在集水井1的开口处加装井盖11,在井盖11上挖一凹腔111,在凹腔111上装一手柄112。在雨水口3开口处挖一凹槽36,将铸铁圈35安装在凹槽36上,将格栅31安装在铸铁圈35上。在箱体32内壁挖一放置槽37,将截污挂篮33安装在放置槽37上。在截污挂篮33开口处安装一滤水板331,在截污挂篮33上放入高密度海绵并且在底部开设多个滤水口334。在截污挂篮33底面的中间位置插入一溢流管333,在雨水口3内壁接近底面的位置上开设一预留接口34,在预留接口34上连接一导水管2,将该导水管2连通到集水井1。在预留接口34与导水管2的连接处安装一滤网341,其余的预留接口34通过导水管2与其他雨水口3连通,在雨水口3的底部铺设混凝土。

    下雨时,雨水通过雨水口3进入导水管2,雨水口3上的格栅31、截污挂篮33和预留接口34上的滤网341逐级把路面上流下来的垃圾过滤掉,雨水通过导水管2进入集水井1,再通过排水管4流入江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1)、雨水口(3)、排水管(4)和导水管(2),所述集水井(1)设置于道路中间,所述雨水口(3)设置于道路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2)的一端与集水井(1)连通,所述导水管(2)的另一端与雨水口(3)连通,所述排水管(4)与集水井(1)连通,所述雨水口(3)上设置有截污挂篮(33),所述截污挂篮(33)内铺设有过滤层(332),所述截污挂篮(33)的底部设有多个滤水口(3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挂篮(33)底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竖直的溢流管(333),所述溢流管(333)位于截污挂篮(3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挂篮(33)开口处接近顶部的位置设有滤水板(3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3)包括箱体(32),所述箱体(32)开口处设有凹槽(36),所述凹槽(36)上设有铸铁圈(35),所述铸铁圈(35)上设有格栅(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2)内壁设有放置槽(37),所述截污挂篮(33)设置在放置槽(3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2)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预留接口(34),所述预留接口(34)与导水管(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接口(34)与导水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滤网(3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1)的开口处设有井盖(11),所述井盖(11)上设有凹腔(111),所述凹腔(111)上设有手柄(1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雨水口、排水管和导水管,所述集水井设置于道路中间,所述雨水口设置于道路两侧,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集水井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雨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与集水井连通,所述雨水口上设置有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内铺设有过滤层,所述截污挂篮的底部设有多个滤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缓解城市排水防涝压力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梁英伟;黄凤冠;欧阳效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宏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3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