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305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



    背景技术:

    雨水井,其侧面有孔与排水管道相连,底部有向下延伸的渗水管,可将雨水向地下补充并使多余的雨水经排水管道排走,减缓地面沉降及防止暴雨时路面被淹泡,井中设置有篮筐,可拦截污物防止堵塞排水管道,并便于清理。但是现有的雨水井内外相通,井内的污水气味会直接散播至外部,严重污染雨水井周围的空气环境;另外,若雨水井发生阻塞,则污水涌向地面,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解决了现有雨水井气味外溢和污水外溢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包括压接在井壁上的雨水篦,雨水篦上方设置有井盖,所述雨水篦下方设置有排水筒,排水筒的底部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下方设置有与排水筒相连的延伸筒,延伸筒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对延伸筒的下端口进行封堵的封板,转动轴与延伸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使封板靠向延伸筒的下端口的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端部通过定位栓固定在延伸筒的内壁上。

    所述延伸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防护罩,防护罩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转动轴,两个转动轴上的两个封板左右对称。

    所述两个转动轴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后两端顶接在延伸筒的内壁上,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顶压在所述扭力弹簧之间。

    所述延伸筒的下端口设置有与封板磁性相吸的第一磁铁。

    所述封板远离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

    所述雨水篦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固定环和内固定环,外固定环卡接在井壁的端口上,井盖卡接在内固定环上,外固定环和内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外固定环与内固定环及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为雨水第一进口,所述井盖上设置有雨水第二进口。

    所述排水筒内设置有与井盖上下相对的分割网,所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第一滤网连接在分割网与排水筒下端口之间,第二滤网设置在分割网的下端口。

    本实用新型在无雨水天气使用时,在扭力弹簧和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作用下,封板对延伸筒的下端口进行封堵,防止气味及蚊虫等外溢而污染环境;当有雨水流至封板上方并积累到一定量时,封板被自动打开,则雨水可流至下水道;当下水道阻塞或涌水时,封板能够可靠对延伸筒的下端口进行封堵,进而防止下水道内的污水倒灌外涌,保证了地上环境不受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压接在井壁2上的雨水篦3,雨水篦3上方设置有井盖1,井盖1上设置有雨水第二进口1-1。所述雨水篦3下方设置有排水筒4,排水筒4的底部设置有滤网5。地面上的雨水可经过雨水第二进口1-1流入排水筒4,经过滤网5过滤的雨水向下流出。

    所述滤网5的下方设置有与排水筒4相连的延伸筒6,经过滤网5的雨水沿着延伸筒6下流。如图2所示,延伸筒6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对延伸筒6的下端口进行封堵的封板7,封堵板7可随着转动轴上下摆动。所述转动轴与延伸筒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使封板7靠向延伸筒6的下端口的扭力弹簧8,扭力弹簧8的端部通过定位栓9固定在延伸筒6的内壁上。在扭力弹簧8的作用下,若封板7上方无雨水,则封板7会封堵在延伸筒6的下端口,进而对下水道和地面空间进行隔离,防止异味和蚊虫外溢。

    所述延伸筒6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防护罩10,防护罩10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转动轴,防护罩10能够对扭力弹簧8进行保护,防止雨水长期直接浇淋。另外,扭力弹簧8的外部还可包设防水胶皮,进而对扭力弹簧8进行充分保护。两个转动轴上的两个封板7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封板7能够彼此辅助,在一个封板7失效后,仍能对进行正常排水。另外,两个封板7对称设置共同对延伸筒6的下端口封堵,可以在保证同样开合度的下,使用弹性系数较小的扭力弹簧8控制封板7的动作。

    实施例2,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所述两个转动轴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前后两端顶接在延伸筒6的内壁上,支撑板11的左右两侧顶压在所述扭力弹簧8之间。支撑板11既能起到封堵作用,又能对扭力弹簧8的端部进行顶接,防止扭力定位栓9失效而导致扭力弹簧8错位。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所述延伸筒6的下端口设置有与封板7磁性相吸的第一磁铁6-1,第一磁铁6-1与扭力弹簧8共同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对延伸筒6封堵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7远离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铁6-1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7-1,第二磁铁7-1进一步保证了磁吸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

    实施例4,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所述雨水篦3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固定环3-1和内固定环3-2,外固定环3-1卡接在井壁2的端口上,井盖1卡接在内固定环3-2上,外固定环3-1和内固定环3-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3,外固定环3-1与内固定环3-2及连接板3-3之间的间隙为雨水第一进口3-4。

    所述排水筒4内设置有与井盖1上下相对的分割网12,所述滤网5包括第一滤网5-1和第二滤网5-2,第一滤网5-1连接在分割网12与排水筒4下端口之间,第二滤网设置在分割网12的下端口。分割网12和排水筒4内分别能够存储不同的污物,对雨水进行充分过滤后再流向封板7,防止污物使扭力弹簧8失效。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或2或3相同。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包括压接在井壁(2)上的雨水篦(3),雨水篦(3)上方设置有井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3)下方设置有排水筒(4),排水筒(4)的底部设置有滤网(5),滤网(5)的下方设置有与排水筒(4)相连的延伸筒(6),延伸筒(6)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对延伸筒(6)的下端口进行封堵的封板(7),转动轴与延伸筒(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使封板(7)靠向延伸筒(6)的下端口的扭力弹簧(8),扭力弹簧(8)的端部通过定位栓(9)固定在延伸筒(6)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防溢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筒(6)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防护罩(10),防护罩(10)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转动轴,两个转动轴上的两个封板(7)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防溢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动轴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前后两端顶接在延伸筒(6)的内壁上,支撑板(11)的左右两侧顶压在所述扭力弹簧(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臭防溢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筒(6)的下端口设置有与封板(7)磁性相吸的第一磁铁(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臭防溢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7)远离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铁(6-1)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臭防溢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3)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固定环(3-1)和内固定环(3-2),外固定环(3-1)卡接在井壁(2)的端口上,井盖(1)卡接在内固定环(3-2)上,外固定环(3-1)和内固定环(3-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3),外固定环(3-1)与内固定环(3-2)及连接板(3-3)之间的间隙为雨水第一进口(3-4),所述井盖(1)上设置有雨水第二进口(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臭防溢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筒(4)内设置有与井盖(1)上下相对的分割网(12),所述滤网(5)包括第一滤网(5-1)和第二滤网(5-2),第一滤网(5-1)连接在分割网(12)与排水筒(4)下端口之间,第二滤网设置在分割网(12)的下端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臭防溢雨水井,包括压接在井壁上的雨水篦,雨水篦上方设置有井盖,雨水篦下方设置有排水筒,排水筒的底部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下方设置有与排水筒相连的延伸筒,延伸筒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对延伸筒的下端口进行封堵的封板,转动轴与延伸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使封板靠向延伸筒的下端口的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端部通过定位栓固定在延伸筒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在无雨水天气使用时,可防止气味及蚊虫等外溢而污染环境;当有雨水流至封板上方并积累到一定量时,则雨水可流至下水道;当下水道阻塞或涌水时,封板能够可靠对延伸筒的下端口进行封堵,进而防止下水道内的污水倒灌外涌。

    技术研发人员:芮守财;崔光泉;崔宏伟;江永正;滑帅帅;单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3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