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麻醉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在全身麻醉时:难以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者如颅内手术、开胸手术、需俯卧位手术等;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的病人,如肿瘤压迫气管;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应用肌松药者;都应行气管内插管,气管插管的优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实行辅助呼吸和人工呼吸,麻醉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区,尤其适用于颅脑、颌面、五官和颈部手术可以减少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道无效腔,便于给氧吸入和辅助呼吸,现有技术中麻醉插管用的插管为普通的塑胶导管,导管插入长度是根据医生的经验进行插入,不能对导管插入的深度进行准确控制和调节,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使用不方便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167598.3的一种用于口腔插管的可调式麻醉插管,虽可对深度进行控制调节,但使用较为繁琐,需要先对行程进行限位,再推动导管深入口腔;同时导管直接推动,移动时速度不便于把控,难以较为平缓的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麻醉插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置使用繁琐,调节速度不便于把控,难以较为平缓的进行移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包括外管和穿设于外管中的内管,还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板和调节筒,所述外管穿设于调节筒内,所述定位板上安装有咬合板,所述调节筒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筒轴向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调节筒上滑动套设有从动环,所述从动环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条形滑槽内且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筒于从动环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固定安装有l型卡勾,所述从动环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l型卡勾一端位于环形滑槽内,所述调节筒端部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外管穿设于通孔内,所述外管上设有刻度,调节环与端盖接触时所述刻度的零刻度与端盖的通孔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内管端部一体成型有球头,所述球头上开设有注液孔。
进一步,所述调节环的外圆周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凸块。
进一步,所述内管上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滑动套设于外管,球头与外管端部接触时所述套筒靠近端盖一端的端部与刻度终端位置重合。
进一步,所述调节筒内部于远离从动环一端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安装有限位环,所述外管穿设于限位环内。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上安装有弹性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调节筒上开设条形滑槽,从动环滑动套设于调节筒上、且限位柱滑动设于条形滑槽,当转动螺纹连接于调节筒上的调节环时,通过调节环推动从动环横向移动带动即可带动与调节环固定连接的外管移动,使外管的移动量较为均匀,调节使用方便、且调节精度较高,避免外管移动过快导致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在调节移动的过程中外管不会发生转动;
2、外管上设有刻度,由于调节环与端盖接触时所述刻度的零刻度与端盖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当转动调节环移动外管时,外管上的刻度逐渐没入端盖内,通过观察端盖与当前刻度对应的数值时即可了解外管的调节长度,可较为精准的把控调节量;
3、通过在内管端部设置球头,可较好的避免内管在移动时端部刺伤人体,安全性较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口腔麻醉插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口腔麻醉插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口腔麻醉插管的纵截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管与从动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定位板1、咬合板11、弹性绑带2、调节筒3、外螺纹31、条形滑槽32、限位架33、限位环34、从动环4、限位柱41、环形滑槽42、调节环5、凸块51、l型卡勾52、端盖6、外管7、刻度71、内管8、球头81、注液孔82、套筒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包括外管7和穿设于外管7中的内管8,还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板1和调节筒3,外管7穿设于调节筒3内,定位板1上安装有咬合板11,调节筒3上开设有外螺纹31,调节筒3轴向开设有条形滑槽32,调节筒3上滑动套设有从动环4,从动环4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柱41,限位柱41位于条形滑槽32内且与外管7固定连接,调节筒3于从动环4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环5,调节环5上固定安装有l型卡勾52,从动环4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42,l型卡勾52一端位于环形滑槽42内,调节筒3端部螺纹连接有端盖6,端盖6上开设有通孔,外管7穿设于通孔内,外管7上设有刻度71,调节环5与端盖6接触时刻度7的零刻度与端盖6的通孔位置相对应。
具体地,内管8端部一体成型有球头81,球头81上开设有注液孔82。在球头的作用下,使内管8端部较为圆滑,避免内管8在移动时对患者造成伤害。调节环5的外圆周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凸块51。通过设置凸块51增大调节环5表面摩擦阻力,使调节环5的转动更加方便。内管8上固定安装有套筒83,套筒83滑动套设于外管7,球头81与外管7端部接触时套筒83靠近端盖6一端的端部与刻度71终端位置重合。在移动内管8时,通过套筒83和刻度71能较好的控制内管8的调节量。
调节筒3内部于远离从动环4一端安装有限位架33,限位架33上安装有限位环34,外管7穿设于限位环34内。在限位架33的作用下可防止外管7倾斜,防止外管7与从动环4之间连接断裂。
定位板1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通过弧形结构的设计使定位板1能更好的与患者面部贴合,提高口腔麻醉插管的安装稳定性。定位板1上安装有弹性绑带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弹性绑带2能时口腔麻醉插管更好的固定固定于患者头部。
在使用时,将定位板1置于患者面部,让患者咬住咬合板2使外管7与患者口腔位置相对应,将弹性绑带2套于患者头部将定位板1固定,然后转动调节环5推动从动环4移动带动外管7移动将外管7深入患者口腔内,根据标刻71数值控制外管7的调节深度,然后推动套筒83带动内管8移动,将球头81深入患者咽喉,向内管8中注入药液。当需要将取下口腔麻醉插管时,首先拉动套筒83是内管回位,再反向转动调节环5,在l型卡勾52的作用下带动从动环4回位,使外管7回位,然后将绑带2取下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腔麻醉插管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包括外管(7)和穿设于外管(7)中的内管(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板(1)和调节筒(3),所述外管(7)穿设于调节筒(3)内,所述定位板(1)上安装有咬合板(11),所述调节筒(3)上开设有外螺纹(31),所述调节筒(3)轴向开设有条形滑槽(32),所述调节筒(3)上滑动套设有从动环(4),所述从动环(4)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柱(41),所述限位柱(41)位于条形滑槽(32)内且与外管(7)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筒(3)于从动环(4)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环(5),所述调节环(5)上固定安装有l型卡勾(52),所述从动环(4)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42),所述l型卡勾(52)一端位于环形滑槽(42)内,所述调节筒(3)端部螺纹连接有端盖(6),所述端盖(6)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外管(7)穿设于通孔内,所述外管(7)上设有刻度(71),调节环(5)与端盖(6)接触时所述刻度(71)的零刻度与端盖(6)的通孔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端部一体成型有球头(81),所述球头(81)上开设有注液孔(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5)的外圆周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凸块(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上固定安装有套筒(83),所述套筒(83)滑动套设于外管(7),球头(81)与外管(7)端部接触时所述套筒(83)靠近端盖(6)一端的端部与刻度(71)终端位置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3)内部于远离从动环(4)一端安装有限位架(33),所述限位架(33)上安装有限位环(34),所述外管(7)穿设于限位环(3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口腔麻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上安装有弹性绑带(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