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7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尿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导尿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特殊患者需要使用导尿管,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目前,留置导尿管后,尿道口外加连接尿袋长度一般在60cm-65cm,因治疗及护理患者需要在床上主动或被动翻身活动,多次反复移动患者身体,留置导尿管极易受到外力牵拉而脱出,甚至出现意外脱管或拔管现象,且导尿管在尿道内反复移动对尿道壁与膀胱壁造成损伤,引发机械性炎症,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导尿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导尿管使用不方便,易出现脱管且引发机械性炎症,降低治疗效果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尿管,导尿管右端设有引流管,引流管内部为左端小且右端大的锥形结构,引流管右端固定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每相邻的两个弧形挡板不接触,每个弧形挡板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引流管圆周方向均布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可自转的钢球,多个弧形挡板组成一个左端外径小于其右端外径的圆锥台形状,引流管圆周外侧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右侧的套管,套管的内径与多个弧形挡板组成圆锥台形状的最大外径相等,套管内侧开设有位于引流管右方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弹簧,引流管右侧可与集尿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导尿管与集尿袋可拆卸的结构,避免了留置导尿管太长,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将导尿管牵拉而脱出,减少导尿管反复移动对尿道壁与膀胱壁的损伤机率,避免引发机械性炎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堵塞的全剖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堵塞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导尿管1,导尿管1右端设有引流管2,引流管2内部为左端小且右端大的锥形结构,引流管2右端固定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3,每相邻的两个弧形挡板3不接触,每个弧形挡板3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引流管2圆周方向均布的凹槽4,凹槽4内设有可自转的钢球5,多个弧形挡板3组成一个左端外径小于其右端外径的圆锥台形状,引流管2圆周外侧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右侧的套管6,套管6的内径与多个弧形挡板3组成圆锥台形状的最大外径相等,套管6内侧开设有位于引流管2右方的弧形槽7,弧形槽7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方向的弹簧8,引流管2右侧可与集尿袋连接。

    所述的引流管2右端经拉绳9连接有可插入引流管2的堵塞10,堵塞10为左端小且右端大的锥形结构,堵塞10上开设有与凹槽4相对应的环形槽11。

    为了达到更好的集尿效果,所述的集尿袋上设有与堵塞10外形结构相同的插管。

    为了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所述的引流管2与堵塞10之间可设有环形的密封垫。

    为了防止集尿袋的尿液被挤压而倒流入导尿管1,所述的导尿管1内设有开口朝向引流管2的单向阀12。

    所述的导尿管1左端开设有多个进尿孔13,导尿管1上设有位于进尿孔13右侧的球囊14。

    为了使套管6可在引流管2上顺畅滑动,所述的引流管2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左右方向的t型滑槽,多个t型滑槽沿引流管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套管6内侧设有多个可与t型滑槽一一对应的t型块。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导尿管1上设有进尿孔13的一端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内,球囊14在膀胱内膨胀,便把导尿管1上设有进尿孔13的一端固定在膀胱内,防止患者移动或翻身时,导尿管1在尿道内反复移动,对尿道壁与膀胱壁造成损伤;

    医护人员左手向左滑动套管6,使套管6在引流管2上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8,此时,多个弧形挡板3脱离套管6的束缚,再用右手向右用力拉动堵塞10,弧形挡板3内的钢球5便从堵塞10上的环形凹槽4内脱出;

    此时,将集尿袋上的插管插入引流管2内部,使得弧形挡板3上的钢球5进入插管上的环形凹槽4内,然后松开左手,套管6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推动套管6在引流管2上向右滑动,由于多个弧形挡板3组成一个左端外径小于其右端外径的圆锥台形状,套管6将多个弧形挡板3的右端向内侧挤压,便把插管固定在引流管2内;

    打开集尿袋上的阀门,集尿袋内的负压使得导尿管1内的单向阀12打开,尿液通过进尿孔13进入导尿管1并流入集尿袋;当尿液引流完毕后,将集尿袋上的阀门关闭,向取出堵塞10一样将插管从引流管2内取出,此时,单向阀12关闭,为了防止细菌进入引流管2,再将堵塞10装入引流管2即可。

    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2、套管6、堵塞10及集尿袋上的插管可采用塑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导尿管与集尿袋可拆卸的结构,避免了留置导尿管太长,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将导尿管牵拉而脱出,减少导尿管反复移动对尿道壁与膀胱壁的损伤机率,避免引发机械性炎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新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1),其特征在于,导尿管(1)右端设有引流管(2),引流管(2)内部为左端小且右端大的锥形结构,引流管(2)右端固定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3),每相邻的两个弧形挡板(3)不接触,每个弧形挡板(3)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引流管(2)圆周方向均布的凹槽(4),凹槽(4)内设有可自转的钢球(5),多个弧形挡板(3)组成一个左端外径小于其右端外径的圆锥台形状,引流管(2)圆周外侧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右侧的套管(6),套管(6)的内径与多个弧形挡板(3)组成圆锥台形状的最大外径相等,套管(6)内侧开设有位于引流管(2)右方的弧形槽(7),弧形槽(7)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方向的弹簧(8),引流管(2)右侧可与集尿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2)右端经拉绳(9)连接有可插入引流管(2)的堵塞(10),堵塞(10)为左端小且右端大的锥形结构,堵塞(10)上开设有与凹槽(4)相对应的环形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尿袋上设有与堵塞(10)外形结构相同的插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2)与堵塞(10)之间可设有环形的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尿管(1)内设有开口朝向引流管(2)的单向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尿管(1)左端开设有多个进尿孔(13),导尿管(1)上设有位于进尿孔(13)右侧的球囊(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2)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左右方向的t型滑槽,多个t型滑槽沿引流管(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套管(6)内侧设有多个可与t型滑槽一一对应的t型块。

    技术总结
    新型导尿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导尿管使用不方便,易出现脱管且引发机械性炎症,降低治疗效果的问题;包括导尿管,导尿管右端设有引流管,引流管右端固定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每相邻的两个弧形挡板不接触,每个弧形挡板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引流管圆周方向均布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可自转的钢球,多个弧形挡板组成一个左端外径小于其右端外径的圆锥台形状,引流管圆周外侧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右侧的套管,套管的内径与多个弧形挡板组成圆锥台形状的最大外径相等,套管内侧开设有位于引流管右方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弹簧,引流管右侧可与集尿袋连接;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丽
    技术研发日:2019.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1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