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灌注插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8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股动脉灌注插管。



    背景技术:

    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也是心血管外科手术和ecmo应用的基础,其中必须要用到动脉、静脉灌注插管。

    现有的动脉灌注插管在使用的过程中,血流只能朝向近心端方向,远心端方向的血液供应中断或不足,所以经常造成插管部位远心端肢体缺血缺氧,尤其是在长时间的体外生命支持救治中,远心端肢体缺血缺氧更加明显,经常出现下肢肿胀、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且对部分动脉侧枝供血不好,灌注效果不好,及穿刺置入时较困难,易损伤血管内膜造成多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股动脉灌注插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股动脉插管灌注效果不好,及穿刺插入困难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第一灌注管的内径大于第二灌注管的内径,第一灌注管的左侧外缘面上和第二灌注管的右侧外缘面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侧孔,第一灌注管的右侧和第二灌注管的左侧均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一灌注管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两个连接管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软管,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的外表面均设有超滑亲水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对远心端和近心端同时双向灌注,设置多个侧孔,多动脉侧枝血管有效灌注,提高灌注效果,设置超滑亲水涂层,可将插管顺利穿刺置入动脉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剖切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管接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第一灌注管1的内径大于第二灌注管2的内径,第一灌注管1的左侧外缘面上和第二灌注管2的右侧外缘面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侧孔3,第一灌注管1的右侧和第二灌注管2的左侧均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连接管4,连接管4与第一灌注管1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两个连接管4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软管5,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的外表面均设有超滑亲水涂层。

    为了将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插入股动脉内,所述的第一灌注管1内设有第一管芯6,第二灌注管2内设有第二管芯7。

    为了保证对多个动脉侧枝供血充足,所述的多个侧孔3沿第一灌注管1或第二灌注管2的轴线方向均布。

    所述的连接管4内部同轴开设有位于其上侧的环形槽8,连接管4内安装有位于环形槽8下方的密封圈9,密封圈9的内部为上端大且下端小的锥形结构。

    为了将软管5方便、快速的安装在连接管4上,所述的软管5两端均设有管接头,管接头包括套管10,套管10下端连接有插管11,插管11下端为上端大且下端小的锥形结构,插管11可与密封圈9配合。

    所述的套管10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插管11外侧的弧形弹力片12,弧形弹力片12的外径小于连接管4的内径,弧形弹力片12的下端外缘面上设有可插入环形槽8内的钩板13。

    所述的连接管4上可安装有与管接头结构相同的堵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设置软管5的两端与两个连接管4处于脱离的状态,且堵帽安装在连接管4上的初始状态;

    将患者股动脉处的皮肤消毒处理后,将第一管芯6与第一灌注管1朝向近心端的方向插入股动脉内,然后将第二管芯7和第二灌注管2朝向远心端的方向插入股动脉内;将第一管芯6取出,将第一灌注管1的露出端与体外循环管道连接,将第二管芯7取出,并将第二灌注管2的露出端扎紧,防止血液流出;

    由于堵帽的结构与管接头的结构相同,两指挤压套管10上的弧形弹力片12,使得两个弧形弹力片12沿其径向方向变形,同时,弧形弹力片12端部的钩板13从弧形槽内脱离,再向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拽拉堵帽,便将堵帽从连接管4上拆掉,可对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进行排气;

    然后,将软管5的两端连接在连接管4上,用手指捏紧弧形弹力片12,两个弧形弹力片12沿其径向方向变形,且两个弧形弹力片12形成的外径小于连接管4的内径,将插管11插入密封圈9内,当插管11端部的锥形结构与密封圈9内的锥形结构紧密配合时,松开弧形弹力片12,此时,弧形弹力片12端部的钩板13插入弧形槽内,便将软管5与连接管4连接在一起,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保证了无论是远心端还是近心端都具有充足的血液灌注,解决了远心端因缺血而造成的不适,灌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设置管接头,为的是可将软管5方便,快速的与连接管4固定在一起,解决了传统螺纹连接需要旋转几圈后才能将软管5与连接管4连接在一起的问题,且若是螺纹连接没有旋紧会造成漏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的端部设置多个侧孔3,为的是可在同等灌注压力下使流量增大,部分动脉侧枝供血更好,提高灌注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外表面上设置超滑亲水涂层,为的是可将其顺利穿刺置入,不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尤其适合经皮穿刺快速置入插管11,为抢救生命创造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对远心端和近心端同时双向灌注,设置多个侧孔,多动脉侧枝血管有效灌注,提高灌注效果,设置超滑亲水涂层,可将插管顺利穿刺置入动脉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股动脉灌注插管,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其特征在于,第一灌注管(1)的内径大于第二灌注管(2)的内径,第一灌注管(1)的左侧外缘面上和第二灌注管(2)的右侧外缘面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侧孔(3),第一灌注管(1)的右侧和第二灌注管(2)的左侧均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连接管(4),连接管(4)与第一灌注管(1)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两个连接管(4)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软管(5),第一灌注管(1)和第二灌注管(2)的外表面均设有超滑亲水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灌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灌注管(1)内设有第一管芯(6),第二灌注管(2)内设有第二管芯(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灌注插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侧孔(3)沿第一灌注管(1)或第二灌注管(2)的轴线方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灌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4)内部同轴开设有位于其上侧的环形槽(8),连接管(4)内安装有位于环形槽(8)下方的密封圈(9),密封圈(9)的内部为上端大且下端小的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灌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5)两端均设有管接头,管接头包括套管(10),套管(10)下端连接有插管(11),插管(11)下端为上端大且下端小的锥形结构,插管(11)可与密封圈(9)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股动脉灌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0)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插管(11)外侧的弧形弹力片(12),弧形弹力片(12)的外径小于连接管(4)的内径,弧形弹力片(12)的下端外缘面上设有可插入环形槽(8)内的钩板(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灌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4)上可安装有与管接头结构相同的堵帽。

    技术总结
    一种股动脉灌注插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股动脉插管灌注效果不好,及穿刺插入困难的问题;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第一灌注管的内径大于第二灌注管的内径,第一灌注管的左侧外缘面上和第二灌注管的右侧外缘面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侧孔,第一灌注管的右侧和第二灌注管的左侧均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一灌注管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两个连接管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软管,第一灌注管和第二灌注管的外表面均设有超滑亲水涂层;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彬;法宪恩;刘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1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