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8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组装预制的梁、柱和墙板等结构完成建筑的施工,其具有建筑空间布置灵活、预制率较高、环保节能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和主之间的连接节点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现有技术采用中预制的梁和柱通常预埋有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通过连接钢筋和灌浆套筒完成预制件的连接。然而业内对灌浆套筒的连接强度具有较大的争议,通过灌浆套筒进行连接也对建筑的安全性带来较大的隐患。

    因此,如何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的连接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通过节点本体对梁、柱进行连接,同时通过纵筋提高显著提高了连接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节点本体和纵筋,所述节点本体具有用以安装所述纵筋的安装孔,所述纵筋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并用以与梁或柱相连。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安装孔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节点本体设有凹缺,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凹缺中,所述纵筋穿过所述凹缺、以增加所述节点本体与梁或柱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节点本体呈立方体状,所述凹缺位于所述节点本体的顶角处。

    优选地,所述凹缺也呈立方体状,所述节点本体的8个顶角均设有所述凹缺。

    优选地,所述节点本体同一侧边上的两所述凹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凹缺具有3个底面,每个所述底面均设有4个所述安装孔。

    优选地,3个所述底面分别为包括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和第三底面,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三底面上的所述安装孔分别按第一矩形、第二矩形和第三矩形进行排列,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长度,所述第二矩形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矩形的长度,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节点本体为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节点本体和纵筋,节点本体具有用以安装纵筋的安装孔,纵筋设置于安装孔中,并用以与梁或柱相连。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中,节点本体的端部可埋入其连接的梁或柱中,节点本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因而使连接点的强度提高。同时,节点本体的安装孔中还固定有纵筋,纵筋可通过灌浆套筒等结构与梁或柱相连,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节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为:

    节点本体1、第一底面2、第二底面3、第三底面4、纵筋5、安装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节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如图1所示,包括节点本体1和纵筋5。节点本体1可具体呈立方体状、圆柱状或十字形等,其具有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贯穿的安装孔6,纵筋5穿过安装孔6并与梁或柱相连。

    具体的,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两根梁为例,纵筋5两端分别与两根梁的端部通过灌浆套筒等机构相连。节点本体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梁的端面相贴合,再在节点本体1的外周浇筑混凝土,最终完成两根梁的连接。

    可选的,纵筋5的长度大于节点本体1的长度,可先将纵筋5与梁或柱上预设的安装孔6相连。当然,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相连的梁或柱的端面可设置凹槽,节点本体1可嵌入凹槽中,并在凹槽中填充混凝土,从而使节点本体1与梁或柱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节点本体1如果呈十字形或沿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延伸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可同时连接多根梁和两根柱。相应的,安装孔6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安装孔6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安装孔6。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有多条纵筋5,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纵筋5可用于连接柱,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纵筋5可用于连接梁,其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上文。

    本实施例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节点本体1和纵筋5,纵筋5两端能够分别与两根梁或两根柱相连。节点本体1具有安装孔6,纵筋5设置在安装孔6中。当纵筋5与梁或柱相连时,节点本体1位于二者之间,连接过程中在节点本体1的外周浇筑混凝土使节点本体1与其连接的梁柱形成一体使结构。相比与现有技术仅通过灌浆套筒和钢筋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可极大地提高连接点的强度。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主要承受剪切应力和拉应力,为提高连接点处的强度,节点本体1设有凹缺。安装孔6位于凹缺中,纵筋5从凹缺底面上的安装孔6中穿过。设置凹缺后,混凝土可填充于凹缺的侧壁与纵筋5之间,混凝土填充的越紧密,其与凹缺的侧壁以及与纵筋5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进而提高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拉应力的强度。

    可选的,为方便制造,节点本体1呈立方体状,如图1所示,凹缺位于节点本体1的顶角处。凹缺可为圆柱状、横截面为扇形的柱体或其他任意形状。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凹缺也呈立方体状,且凹缺与节点本体1共用一个顶点和三条侧边。当然,用户也可将凹缺设置于节点本体1某条侧边的中部或某个侧面的中部,例如,节点本体1可为横截面为“回”字形的柱状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节点本体1的8个顶角均设有凹缺,节点本体1同一侧边上的两凹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如图2所示,节点本体1端部的横截面呈十字形,中部的横截面呈口字形,在预制梁或柱时,其端面可预留十字形的凹槽,从而使节点本体1的端部可插入凹槽中,方便连接。

    可选的,凹缺呈立方体状,其具有3个底面,每个底面均设有安装孔6。由于三个底面彼此相互垂直,其连接的纵筋5之间也相互垂直,因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可连接三个维度上的预制件。

    进一步的,每个底面设有4个安装孔6,某些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需要连接三个维度的预制件,因而三个维度上的纵筋5不能相互干涉。如图2所示,3个底面分别为第一底面2、第二底面3和第三底面4,第一底面2、第二底面3和第三底面4上的安装孔6分别分布在第一矩形、第二矩形和第三矩形的顶角。具体的,第一矩形为正方形,其边长为第一预设的长度,第一矩形的对称轴与第一底面2的对称轴重合。第二矩形为长方形,其宽度等于第一预设长度,其对称轴与第二底面3的对称轴重合,其长度为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等于第一预设长度的二倍。第三矩形也为正方形,其边长等于第二预设长度,其对称轴与第三底面4的对称轴重合。当然,上述分布方式仅为安装孔6分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用户也可根据需要改变安装孔6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切应力的强度,节点本体1为中空结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六片形状相同的十字形型钢,通过端部焊接构成,并在焊接后的结构上与凹缺相对应的位置处焊接正方形开孔钢板即可,其加工过程简单,便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批量化生产。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强度,节点本体1内部中空部分可设置加强筋。

    本实施例中,节点本体1设有凹缺,纵筋5穿过凹缺的底面,在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能够填充在凹缺底面与纵筋5之间,通过提高灌注密度可提高混凝土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连接点的抗拉强度。另外,凹缺底面设有多个安装孔6,从而使凹缺中可安装多条纵筋5,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节点本体(1)和纵筋(5),所述节点本体(1)具有用以安装所述纵筋(5)的安装孔(6),所述纵筋(5)设置于所述安装孔(6)中,并用以与梁或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6)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安装孔(6)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安装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本体(1)设有凹缺,所述安装孔(6)位于所述凹缺中,所述纵筋(5)穿过所述凹缺、以增加所述节点本体(1)与梁或柱的连接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本体(1)呈立方体状,所述凹缺位于所述节点本体(1)的顶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缺也呈立方体状,所述节点本体(1)的8个顶角均设有所述凹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本体(1)同一侧边上的两所述凹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缺具有3个底面,每个所述底面均设有4个所述安装孔(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3个所述底面分别为第一底面(2)、第二底面(3)和第三底面(4),所述第一底面(2)、所述第二底面(3)和所述第三底面(4)上的所述安装孔(6)分别按第一矩形、第二矩形和第三矩形进行排列,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长度,所述第二矩形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矩形的长度,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本体(1)为中空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节点本体和纵筋,节点本体具有用以安装纵筋的安装孔,纵筋设置于安装孔中,并用以与梁或柱相连。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中,节点本体的端部可埋入其连接的梁或柱中,节点本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因而使连接点的强度提高。同时,节点本体的安装孔中还固定有纵筋,纵筋可通过灌浆套筒等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连接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和;吴超;刘锋;李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1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