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72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属于胃肠留置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胃肠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以及小肠部,可用来抽胃液或肠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或肠道内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胃肠管通常是留置管,在治疗周期内会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医用胶布将管体粘贴固定在患者的颧骨位置,在不需要用药或注入食物的情况下,胃肠管的外端不连接其他输液管,病人可自由移动,留置管固定的牢固程度不会对病人造成困扰,但在需要进行注入营养液及药物或急性抽取采样操作时,病人可能出现不适症状,病人蠕动可能会造成胃肠管的牵拉,如果粘贴固定不够牢固,留置在病人体内的胃肠管可能会在胃肠道及幽门闭锁时抽动,对病人食道及胃肠道粘膜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包括捆绑带和半套管,所述半套管固定安装于捆绑带的中部;

    所述半套管包括套管主体和固定帽,所述套管主体的侧壁开设有插孔,且套管主体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帽卡接槽,所述套管主体侧壁上下两端的内部开设有气囊,且套管主体的外侧壁开设有位于气囊外侧的形变槽,所述气囊位于固定帽卡接槽的外侧,所述固定帽卡接与卡接槽的内部,且固定帽的内侧壁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气囊的外侧壁插接于挤压槽内,所述插孔内固定安装有销钉,且套管主体通过销钉固定安装于捆绑带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捆绑带包括面部束带、脑后连接束带、颈部束带、面部连接束带和鼻架,所述面部连接束带和脑后连接束带分别一体成型于面部束带和颈部束带之间的前后两侧,所述鼻架一体成型于面部束带前侧的下表面,所述面部束带前侧的上表面开设有露眼槽,且面部束带左右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露耳槽,所述半套管固定安装于面部连接束带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销钉包括销钉母和销钉杆,所述销钉母和销钉杆相互卡接,所述销钉杆贯穿所述插孔和面部连接束带,所述销钉母位于面部连接束带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内侧壁的外端粘贴有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内腔的深度小于套管主体插入固定帽部分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销钉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该胃肠管固定装置的操作流程相较于现有的依靠医用胶带粘贴固定的做法略显复杂,但依靠捆绑带进行固定,不存在面部分泌油脂导致胶带松动的问题,而且不会受到病人蠕动时牵拉力的影响,避免了胃肠管在胃肠道及幽门闭锁时抽动,对病人食道及胃肠道粘膜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的半套管主视剖图。

    图中:1捆绑带、2面部束带、3脑后连接束带、4颈部束带、5面部连接束带、6鼻架、7露耳槽、8露眼槽、9半套管、10套管主体、11插孔、12固定帽卡接槽、13气囊、14形变槽、15固定帽、16挤压槽、17垫圈、18销钉、19销钉杆、20销钉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包括捆绑带1和半套管9,半套管9固定安装于捆绑带1的中部;

    半套管9包括套管主体10和固定帽15,套管主体10的侧壁开设有插孔11,且套管主体10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帽卡接槽12,套管主体10侧壁上下两端的内部开设有气囊13,且套管主体10的外侧壁开设有位于气囊13外侧的形变槽14,气囊13位于固定帽卡接槽12的外侧,固定帽15卡接与卡接槽12的内部,且固定帽15的内侧壁开设有挤压槽16,气囊13的外侧壁插接于挤压槽16内,插孔11内固定安装有销钉18,且套管主体10通过销钉18固定安装于捆绑带1的中部,固定帽15扣合到固定帽卡接槽12上时,套管主体10的末端会顶进挤压槽16内,并将气囊13外侧的部分向里挤压,使气囊13位于套管主体10内腔的部分膨胀,对穿入其中的胃肠管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套管主体10为常见的带有90°~120°扇形开口的半套管,通过按压的形式,依靠材料的弹性将胃肠管卡入其内部。

    具体而言,捆绑带1包括面部束带2、脑后连接束带3、颈部束带4、面部连接束带5和鼻架6,面部连接束带5和脑后连接束带3分别一体成型于面部束带2和颈部束带4之间的前后两侧,鼻架6一体成型于面部束带2前侧的下表面,面部束带2前侧的上表面开设有露眼槽8,且面部束带2左右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露耳槽7,半套管9固定安装于面部连接束带5的中部,捆绑带1均使用松紧带制作,根据病人体型区间预设几种不同尺寸的捆绑带1,以便于应对各种体型的病人。

    具体而言,销钉18包括销钉母20和销钉杆19,销钉母20和销钉杆19相互卡接,销钉杆19贯穿插孔11和面部连接束带5,销钉母20位于面部连接束带5的内侧。

    具体而言,固定帽15内侧壁的外端粘贴有垫圈17。

    具体而言,固定帽15内腔的深度小于套管主体10插入固定帽15部分的深度。

    具体而言,销钉18的数量为两个。

    具体实施方式:固定帽15在留置管插入病人体内前套在留置管外,病人在进行输液或抽液操作时,先以套头的方式佩戴捆绑带1,将从鼻腔延伸出来的胃肠管通过按压卡接到套管主体10的内部,然后将固定帽15扣合到套管主体10的两端,完成胃肠管的固定,操作流程相较于现有的依靠医用胶带粘贴固定的做法略显复杂,但依靠捆绑带1进行固定,不存在面部分泌油脂导致胶带松动的问题,而且不会受到病人蠕动时牵拉力的影响,避免了胃肠管在胃肠道及幽门闭锁时抽动,对病人食道及胃肠道粘膜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的可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包括捆绑带(1)和半套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套管(9)固定安装于捆绑带(1)的中部;

    所述半套管(9)包括套管主体(10)和固定帽(15),所述套管主体(10)的侧壁开设有插孔(11),且套管主体(10)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帽卡接槽(12),所述套管主体(10)侧壁上下两端的内部开设有气囊(13),且套管主体(10)的外侧壁开设有位于气囊(13)外侧的形变槽(14),所述气囊(13)位于固定帽卡接槽(12)的外侧,所述固定帽(15)卡接与卡接槽(12)的内部,且固定帽(15)的内侧壁开设有挤压槽(16),所述气囊(13)的外侧壁插接于挤压槽(16)内,所述插孔(11)内固定安装有销钉(18),且套管主体(10)通过销钉(18)固定安装于捆绑带(1)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带(1)包括面部束带(2)、脑后连接束带(3)、颈部束带(4)、面部连接束带(5)和鼻架(6),所述面部连接束带(5)和脑后连接束带(3)分别一体成型于面部束带(2)和颈部束带(4)之间的前后两侧,所述鼻架(6)一体成型于面部束带(2)前侧的下表面,所述面部束带(2)前侧的上表面开设有露眼槽(8),且面部束带(2)左右侧壁的下部均开设有露耳槽(7),所述半套管(9)固定安装于面部连接束带(5)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18)包括销钉母(20)和销钉杆(19),所述销钉母(20)和销钉杆(19)相互卡接,所述销钉杆(19)贯穿所述插孔(11)和面部连接束带(5),所述销钉母(20)位于面部连接束带(5)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15)内侧壁的外端粘贴有垫圈(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15)内腔的深度小于套管主体(10)插入固定帽(15)部分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18)的数量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胃肠管固定装置,半套管包括套管主体和固定帽,套管主体的侧壁开设有插孔,且套管主体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帽卡接槽,套管主体侧壁上下两端的内部开设有气囊,且套管主体的外侧壁开设有位于气囊外侧的形变槽,气囊位于固定帽卡接槽的外侧,固定帽卡接与卡接槽的内部,该胃肠管固定装置的操作流程相较于现有的依靠医用胶带粘贴固定的做法略显复杂,但依靠捆绑带进行固定,不存在面部分泌油脂导致胶带松动的问题,而且不会受到病人蠕动时牵拉力的影响,避免了胃肠管在胃肠道及幽门闭锁时抽动,对病人食道及胃肠道粘膜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的可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安超;陈龙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安超
    技术研发日:2019.03.2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1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