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带,具体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临床上,很多术后患者都需要进行腹腔引流,引流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卧床状态,但是患者也有下床如厕或者走动的需要,由于腹腔引流管插管位置的原因,如果想保证顺利的引流,引流袋的位置至少不能高于患者腰部,患者下床走动需要将引流管盘起来,然后拿着引流袋,患者走动需要医护人员或者亲属协助,协助者需要弯腰拿着盘好的引流管和引流袋以保证引流袋高度低于患者腰部,协助者不易长时间弯腰,因此只能短时间的协助患者下床行走,为此有些患者或者协助者会为了图方便避免弯腰,而直接拎着引流管,让引流袋自然下垂,如果引流袋里引流物多则有可能会出现引流袋与引流管脱离的情况,还有可能发生踩踏引流袋发生脱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无需他人协助,患者可以自行下地行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包括主体、腰带和放置袋;主体为扁长形状,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腰带,主体的正面设有多组固定贴,相邻两组固定贴间隔设置,主体的反面下部设有按扣;放置袋包括后壁和前壁,前壁左右两端及下端分别与后壁左右两端及下端连接,前壁高度为后壁高度的四分之三,后壁正面上部设有按扣;放置袋通过按扣与主体连接;固定贴由固定部和紧固条组成,紧固条设置在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固定部与主体连接,紧固条正面设有刺毛魔术贴,主体正面设有圆毛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一组固定贴由两个固定贴组成,两个固定贴纵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壁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多组固定贴为三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腰带将主体固定在患者腰部,穿戴方便,患者佩带本实用新型后,引流管及引流袋均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上,患者可以自行下地行走,无需弯腰,也无需他人协助,患者行走不会出现误踩到引流管或者引流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放置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腰带,3、固定贴,4、放置袋,41、后壁,42、前壁,5、按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1、腰带2和放置袋4;主体1为扁长形状,主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腰带2,主体1的正面设有多组固定贴3,相邻两组固定贴3间隔设置,主体1的反面下部设有按扣5;如图2所示,放置袋4包括后壁41和前壁42,前壁42左右两端及下端分别与后壁41左右两端及下端连接,前壁42高度为后壁41高度的四分之三,后壁41正面上部设有按扣5;后壁41上的按扣5与主体1上的按扣5相适配,放置袋4与主体1通过按扣5相连接,放置袋4连接在主体1的背面,不会妨碍引流管的走位固定;如图3所示,固定贴3由固定部31和紧固条32组成,紧固条32设置在固定部31的左右两侧,固定部31与主体1连接,紧固条32正面设有刺毛魔术贴,主体1正面设有圆毛魔术贴,固定部31两侧的紧固条32反向拉伸后粘贴在主体1上,紧固条32之间的引流管就可以被固定了。
如图4所示,使用时,将腰带2绕在患者腰部将主体1固定在患者腰部,引流管蛇形依次穿过固定贴3,最后引流管连同其末端连接的引流袋一起放在放置袋4中,引流管蛇形走位并通过固定贴3固定引流管,可以大大缩短引流管插管处至引流袋之间的引流管长度的同时保证引流管管路收纳工整,避免引流管出现弯折从而影响引流效果,随着引流液体的不断流出,引流袋重量会不断增大,为了防止引流袋重量过大发生脱管,将引流袋放在放置袋4中,患者佩带本实用新型后,引流管及引流袋均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上,患者可以自行下地行走,无需弯腰,也无需他人协助,患者行走不会出现误踩到引流管或者引流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穿戴方便,使用效果好。
所述一组固定贴3由两个固定贴3组成,两个固定贴3纵向间隔布置,引流管的每一折由一上一下两个固定贴3固定,可以提高引流管蛇形走位的工整性,进一步的避免引流管出现弯折的情况;所述前壁42为透明材质,比如透明塑料,能够方便观察放在放置袋4中引流袋当前的引流量,便于及时更换或者排空引流袋;多组固定贴3为三组,基本能够满足引流管走位缩短长度的目的。
江苏省卫生厅要求,当患者卧床引流时,引流袋不能搭在底面,离地高度不低于20cm,引流管也不能摆放,以免发生弯折影响引流,目前医护人员都是在引流袋上系一根绳子,绳子再系在床上,然后再把引流管盘绕起来,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无需再使用绳子,卧床引流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从患者腰部取下通过别针或者夹子将主体1固定在床上就可以满足要求,需要下床行走时,重新穿戴在患者身上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腰带(2)和放置袋(4);
主体(1)为扁长形状,主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腰带(2),主体(1)的正面设有多组固定贴(3),相邻两组固定贴(3)间隔设置,主体(1)的反面下部设有按扣(5);
放置袋(4)包括后壁(41)和前壁(42),前壁(42)左右两端及下端分别与后壁(41)左右两端及下端连接,前壁(42)高度为后壁(41)高度的四分之三,后壁(41)正面上部设有按扣(5);放置袋(4)通过按扣(5)与主体(1)连接;
固定贴(3)由固定部(31)和紧固条(32)组成,紧固条(32)设置在固定部(31)的左右两侧,固定部(31)与主体(1)连接,紧固条(32)正面设有刺毛魔术贴,主体(1)正面设有圆毛魔术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固定贴(3)由两个固定贴(3)组成,两个固定贴(3)纵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42)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固定贴(3)为三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