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在模块化钢结构中,上部钢结构模块与下部钢结构模块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连接节点或焊接连接节点,现有的节点形式在连接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操作的空间和较长的连接时间。但对于某些部位或某些区域,却需要在缺乏操作空间和时间的情况下进行连接。例如对于中柱节点位置布置有多个梁柱和多面墙体、楼板等构件,若采用现有的节点形式,则缺乏操作空间,无法在不破坏这些周围构件的情况下实现连接;模块化结构对于连接时间的长短较为敏感,而现有的连接形式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连接过程;现有的连接形式在连接后难以在不破坏构件的情况下拆除。因此,采用一种不需要操作空间和较短的连接时间的节点形式,是解决模块化钢结构中节点连接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其只需将上下模块在对应位置处插入贴近即可实现可靠连接,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结构建筑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分别包括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所述模块单元均是由四个框架柱和八个框架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框架柱和所述框架梁均为中空方钢管,所述下部模块内的框架柱上端焊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其中三个面与所述框架柱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插板的另一个面上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沉孔,所述上部模块内的框架柱下端焊接有用于限制所述插板横向位移的卡块,所述卡块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框架柱内壁上的,所述旋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卡板,所述旋转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沉孔适配的柱杆,所述上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与所述下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其余相邻的上下两个框架柱之间设有第二垫板,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通过上下对应的框架柱内的所述插板与所述柱杆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板的顶部开有坡口,所述柱杆远离所述旋转卡板的一端开有环形坡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垫板上开有四个供所述插板穿过的方孔,所述第二垫板上开有两个所述方孔。
优选地,所述旋转卡板上柱杆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卡板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自锁连接节点利用上部模块中旋转卡板的柱杆与下部模块中插板的沉孔巧妙的配合,将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框架柱进行竖向方向的连接固定,利用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将横向方向上相邻的框架柱进行横向的连接固定,最终实现了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的固定,其自锁方式简单易用,实用性高,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相邻两个框架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部模块中框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部模块中框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部模块中间四个框架柱与第一垫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部模块与下部模块的总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柱,2、卡块,3、转轴,4、旋转卡板,5、柱杆,6、插板,7、第一垫板,8、第二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结构建筑的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分别包括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所述模块单元均是由四个框架柱1和八个框架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框架柱1和所述框架梁均为中空方钢管,所述下部模块内的框架柱1上端焊接有插板6,所述插板6的其中三个面与所述框架柱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插板6的另一个面上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沉孔,所述上部模块内的框架柱1下端焊接有用于限制所述插板6横向位移的卡块2,所述卡块2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框架柱1内壁上的,所述旋转轴3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卡板4,所述旋转卡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沉孔适配的柱杆5,所述上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与所述下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7,其余相邻的上下两个框架柱1之间设有第二垫板8,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通过上下对应的框架柱1内的所述插板6与所述柱杆5相连接。
所述插板6的顶部开有坡口,所述柱杆5远离所述旋转卡板4的一端开有环形坡口。
所述第一垫板7上开有四个供所述插板6穿过的方孔,所述第二垫板8上开有两个所述方孔。
所述旋转卡板4上柱杆的数量为4个。
所述旋转轴3与所述旋转卡板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使用时,将制作好的模块单元在施工现场吊装组成下部模块,在田字型下部模块内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上放置第一垫板7,其余的框架柱1上放置第二垫板8即可,下部模块四个角的框架柱1上放第二垫板8,然后吊装模块单元组成田字型上部模块,上部模块的框架柱1底部与下部模块的框架柱1上的插板6嵌入配合,卡块2对插板6起到横向约束的作用,当插板6顶到旋转卡板4后,随着插板6的深入,旋转卡板4最终实现90°的旋转,旋转卡板4上的柱杆5嵌入到插板6上的沉孔内实现适配,此时上下两个框架柱1实现了竖直方向的自锁功能,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框架单元被连接在一起,第一垫板7和第二垫板8的组合可将水平方向上相邻的框架单元也连接在一起,最后达成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中的八个模块单元固定为一体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模块化建筑的各个节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结构建筑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分别包括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所述模块单元均是由四个框架柱(1)和八个框架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框架柱(1)和所述框架梁均为中空方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模块内的框架柱(1)上端焊接有插板(6),所述插板(6)的其中三个面与所述框架柱(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插板(6)的另一个面上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沉孔,所述上部模块内的框架柱(1)下端焊接有用于限制所述插板(6)横向位移的卡块(2),所述卡块(2)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焊接在所述框架柱(1)内壁上的,所述旋转轴(3)上转动连接有旋转卡板(4),所述旋转卡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沉孔适配的柱杆(5),所述上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与所述下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7),其余相邻的上下两个框架柱(1)之间设有第二垫板(8),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通过上下对应的框架柱(1)内的所述插板(6)与所述柱杆(5)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6)的顶部开有坡口,所述柱杆(5)远离所述旋转卡板(4)的一端开有环形坡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7)上开有四个供所述插板(6)穿过的方孔,所述第二垫板(8)上开有两个所述方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板(4)上柱杆的数量为4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自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与所述旋转卡板(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