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57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阀是一种用压力油操作的自动化元件,它受配压阀压力油的控制,通常与电磁配压阀组合使用,可用于远距离控制水电站油、气、水管路系统的通断,常用于夹紧、控制、润滑等油路,有直动型与先导型之分,多用先导型,按控制方法可分为手动、电控和液控,液压传动中用来控制液体压力、流量和方向的元件,其中控制压力的称为压力控制阀,控制流量的称为流量控制阀,控制通﹑断和流向的称为方向控制阀,按功能分类:流量阀、压力阀和方向阀,按安装方式分:板式阀、管式阀、叠加阀、螺纹插装阀和盖板阀,其中阀芯旋转式换向阀使用较为广泛。

    目前的阀芯旋转式换向阀作为激振阀使用时,虽然其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的调节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它是通过单一的交流伺服电机带动阀芯连续旋转使其液流高速换向以实现激振,所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够定零位,即换向中位,因此无法实现比例换向控制,现有的单一换向阀并不能满足某些既需比例换向又需激振、有一定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要求的复杂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因此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实现通过对液压阀芯的切换结构进行改进,来方便人们对液压阀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进行调节,控制精度不高,且无法达到更好的控制液压介质的比例进行换向的目的,从而给人们使用液压换向阀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阀芯旋转式换向阀不能够定零位,即换向中位,因此无法实现比例换向控制,不能满足某些既需比例换向又需激振、有一定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要求的复杂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因此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实现通过对液压阀芯的切换结构进行改进,来方便人们对液压阀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进行调节,控制精度不高,且无法达到更好的控制液压介质的比例进行换向目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包括阀芯本体和限位套,所述阀芯本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芯杆,所述阀芯本体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台肩,且限位台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周对称的第一弧形突起块,所述第一弧形突起块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平面切口、第二平面切口以及第一弧形切口,且在第一弧形切口的顶部端面上滚动连接有滚动钢珠,所述阀芯本体位于缓冲芯杆和限位台肩之间的外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台肩ⅰ、台肩ⅱ、台肩ⅲ和台肩ⅳ,且所述台肩ⅰ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径向弧形切口,所述台肩ⅱ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径向弧形切口,且所述台肩ⅲ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径向弧形切口,所述限位套的第一内壁接触面与第二弧形突起块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套的第二内壁接触面与第一弧形凹陷块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阀芯本体有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一个是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带动所述阀芯本体做周向旋转,且周向旋转包括正转和反转,另一个是通过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带动阀芯本体做轴向移动,且轴向移动包括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径向弧形切口、第二径向弧形切口、第三径向弧形切口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第一径向弧形切口沿台肩ⅰ的圆周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二径向弧形切口沿台肩ⅱ的圆周方向设置。

    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三径向弧形切口沿台肩ⅲ的圆周方向设置,且所述四个第四径向弧形切口沿台肩ⅳ的圆周方向设置。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径向弧形切口和第二径向弧形切口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相邻的所述第二径向弧形切口和第三径向弧形切口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三径向弧形切口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

    优选的,所述限位台肩上第一弧形突起块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的顶部中心所在的轴线分别与第一径向弧形切口、第二径向弧形切口、第三径向弧形切口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所在的轴线完全错开。

    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突起块和第一弧形凹陷块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弧形突起块均匀布置于限位套内部凸台的第一内壁接触面处,两个第一弧形凹陷块均匀布置于限位套内部凸台的第二内壁接触面处,且均为固定连接,无相对运动。

    优选的,所述阀芯本体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凹陷块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沉孔凹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通过阀芯本体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台肩,且限位台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周对称的第一弧形突起块,且第一弧形突起块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平面切口、第二平面切口以及第一弧形切口,在第一弧形切口的顶部端面上滚动连接有滚动钢珠,阀芯本体位于缓冲芯杆和限位台肩之间的外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台肩ⅰ、台肩ⅱ、台肩ⅲ和台肩ⅳ,且台肩ⅰ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径向弧形切口、台肩ⅱ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径向弧形切口,且台肩ⅲ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径向弧形切口,台肩ⅳ的外表面开设有第四径向弧形切口,限位套的第一内壁接触面与第二弧形突起块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且限位套的第二内壁接触面与第一弧形凹陷块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可实现在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带动阀芯连续旋转使其液流高速换向的同时,通过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控制阀芯左右移动,来进行液压阀不同工位的控制和工作,很好的达到了使液压阀进行激振、零位和左右工位工作的目的,实现了比例换向控制,很好的满足了某些既需比例换向又需激振、有一定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要求的复杂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避免了阀芯旋转式换向阀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实现了通过对液压阀芯的切换结构进行改进,来方便人们对液压阀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且达到了更好的控制液压介质的比例进行换向的目的,从而大大方便了人们使用液压换向阀。

    (2)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通过阀芯本体有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一个是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带动阀芯本体做周向旋转,且周向旋转包括正转和反转,另一个是通过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带动阀芯本体做轴向移动,且轴向移动包括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可实现通过将液压阀芯结构与外界的交流伺服电机和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进行连接,以此改变限位台肩结构和限位套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来实现液压阀芯结构的往复摆动和连续旋转,从而很好的达到了自动切换的目的。

    (3)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通过在阀芯本体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用于放置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套上的钢珠,从而方便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推动阀芯进行左右移动的同时,不会影响交流伺服电机带动阀芯进行旋转,从而保证了阀芯结构的正常切换工作。

    (4)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通过在第一弧形凹陷块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沉孔凹槽,且在限位台肩上第一弧形突起块外表面的第一弧形切口的顶部端面滚动连接有滚动钢珠,以此实现滚动钢珠与沉孔凹槽之间的机械限位配合,从而方便确定液压阀的换向零位,且有利于提高液压阀处于零位工作位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芯本体和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初始零位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级位移零位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级位移左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级位移右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级位移激振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芯杆、2第一径向弧形切口、3阀芯本体、4第二径向弧形切口、5第三径向弧形切口、6第四径向弧形切口、7a第一平面切口、7b第二平面切口、7c第一弧形切口、8第一弧形突起块、9滚动钢珠、10第二弧形突起块、11限位套、11a第一内壁接触面、11b第二内壁接触面、12第一弧形凹陷块、13环形凹槽、14限位台肩、15台肩ⅳ、16台肩ⅲ、17台肩ⅱ、18台肩ⅰ、19沉孔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包括阀芯本体3和限位套11,阀芯本体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芯杆1,阀芯本体3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台肩14,且限位台肩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周对称的第一弧形突起块8,第一弧形突起块8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平面切口7a、第二平面切口7b以及第一弧形切口7c,且在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滚动连接有滚动钢珠9,阀芯本体3位于缓冲芯杆1和限位台肩14之间的外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台肩ⅰ18、台肩ⅱ17、台肩ⅲ16和台肩ⅳ15,且台肩ⅰ18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台肩ⅱ17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且台肩ⅲ16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台肩ⅳ15的外表面开设有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限位套11的第一内壁接触面11a与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且限位套11的第二内壁接触面11b与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阀芯本体3有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一个是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带动阀芯本体3做周向旋转,且周向旋转包括正转和反转,另一个是通过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带动阀芯本体3做轴向移动,且轴向移动包括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沿台肩ⅰ18的圆周方向设置,四个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沿台肩ⅱ17的圆周方向设置,四个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沿台肩ⅲ16的圆周方向设置,且四个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沿台肩ⅳ15的圆周方向设置,相邻的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和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相邻的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和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相邻的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中心所在的轴线分别与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所在的轴线完全错开,第二弧形突起块10和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弧形突起块10均匀布置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的第一内壁接触面11a处,两个第一弧形凹陷块12均匀布置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的第二内壁接触面11b处,且均为固定连接,无相对运动,阀芯本体3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13,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沉孔凹槽19。

    工作原理:1)切换机构处于初始零位工作位

    参考图4,当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处于零位时,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恰好卡在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中心处的沉孔凹槽19处,由于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中心所在的轴线与台肩ⅰ18、台肩ⅱ17、台肩ⅲ16和台肩ⅳ15上的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所在的轴线完全错开,所以此时阀芯本体3上的台肩ⅰ18、台肩ⅱ17、台肩ⅲ16和台肩ⅳ15上的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与阀芯本体3以外的阀套上所开的窗口之间并不能形成通流阀口,也就是说此时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所有阀口都处于关闭状态,是不能通油的,此时对应的便是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初始中位,即初始零位。

    2)切换机构处于第一级位移比例换向模式

    随着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伸出,就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套推动阀芯本体3向左轴向移动,此时又可分为两级位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比例换向模式和激振模式,其中比例换向模式又包括零位工作位、左工作位和右工作位,详细阐述如下:

    参考图5,随着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伸出,推动阀芯本体3向左轴向移动,当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处于初始零位时,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恰好卡在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中心处的沉孔凹槽19处,但是随着阀芯本体3向左轴向移动时,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逐渐与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中心处的沉孔凹槽19脱离,直至完全脱离整个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束缚,即为第一级位移零位工作位。

    此时,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已经完全脱离了整个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束缚,但是与此同时又受到了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束缚,所以该阀芯本体3在交流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本实用新型设定的角度范围是45°。以下将对交流伺服电机的正转和反转这两种工作状态下所对应的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不同工作位进行阐述:

    (1)交流伺服电机正转(逆时针方向)——左工作位

    参考图6,在第一级位移完成后,交流伺服电机正转一定的角度,直至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一侧接触到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二平面切口7b,此时该阀芯本体3便被限制住了,无法再继续旋转,而此时,该阀芯本体3的台肩ⅱ17和台肩ⅳ15上的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与阀套上的窗口便会形成通流阀口,这使得原本无法通过的液压油可以通过该阀口顺利流通,通过比例控制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动角度,便可对通过该液压阀阀口的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向左的比例换向,此时对应的便是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左工作位。

    (2)交流伺服电机反转(顺时针方向)——右工作位

    参考图7,在第一级位移完成后,交流伺服电机反转一定的角度,直至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另一侧接触到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平面切口7a,此时该阀芯本体3便被限制住了,无法再继续旋转,而此时,该阀芯本体3的台肩ⅰ18和台肩ⅲ16上的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和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与阀套上的窗口便会形成通流阀口,这使得原本无法通过的液压油可以通过该阀口顺利流通,通过比例控制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动角度,便可对通过该液压阀阀口的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向右的比例换向,此时对应的便是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右工作位。

    3)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级位移激振模式

    参考图8,紧接着,随着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进一步伸出,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会逐渐脱离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二弧形突起块10,最终完全脱离整个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束缚,此时该阀芯本体3就完全不受到限位套11的束缚,便可由交流伺服电机带动该阀芯本体3以一特定的速度不间断旋转,阀芯本体3的台肩ⅰ18、台肩ⅱ17、台肩ⅲ16和台肩ⅳ15上的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与阀套上的窗口所形成的通流阀口就会不断地通断,其中台肩ⅰ18和台肩ⅲ16为一组,台肩ⅱ17和台肩ⅳ15为一组,同一组的阀口通断情况一致,由于交流伺服电机带动阀芯本体3不间断旋转,通流阀口不断交替变化,就使得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液流不断换向,此时由于高频的换向,便产生了振动,通过比例控制交流伺服电机的转速即可比例控制该阀的振动频率,通过比例控制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轴向位移即可比例控制该阀的振动幅值,此时所对应的就是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激振模式。

    4)切换机构回复初始零位工作位

    随着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退回,该阀芯本体3在与缓冲芯杆1配套使用的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被推动向右轴向移动,又由于该阀芯本体3经过激振模式下的不间断旋转之后,其转动停止位置任意,此时就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刚好滑入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中心处的沉孔凹槽19中,由于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弧面结构以及滚动连接于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阀芯本体3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便会很轻易地沿着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弧面,最终滑入其底部中心处的沉孔凹槽19中,根据上述对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处于零位时的工作状态的详细描述可知,此时对应的便是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初始中位,即初始零位,不能够通油。

    第二种情况

    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的滚动钢珠9首先碰到固定连接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上的第二弧形突起块10,此时阀芯本体3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便会很轻易地沿着该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弧面滑入第一弧形凹陷块12中,此时就又变成第一种情况了,该阀芯本体3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便会很轻易地沿着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弧面最终滑入其底部中心处的沉孔凹槽19中,同样,根据上述对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处于零位时的工作状态的详细描述可知,此时对应的便是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的初始中位,即初始零位,不能够通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包括阀芯本体(3)和限位套(11),所述阀芯本体(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本体(3)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台肩(14),且限位台肩(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周对称的第一弧形突起块(8),所述第一弧形突起块(8)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平面切口(7a)、第二平面切口(7b)以及第一弧形切口(7c),且在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端面上滚动连接有滚动钢珠(9),所述阀芯本体(3)位于缓冲芯杆(1)和限位台肩(14)之间的外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台肩ⅰ(18)、台肩ⅱ(17)、台肩ⅲ(16)和台肩ⅳ(15),且台肩ⅰ(18)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所述台肩ⅱ(17)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且台肩ⅲ(16)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所述台肩ⅳ(15)的外表面开设有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所述限位套(11)的第一内壁接触面(11a)与第二弧形突起块(10)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且限位套(11)的第二内壁接触面(11b)与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平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本体(3)有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一个是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带动所述阀芯本体(3)做周向旋转,且周向旋转包括正转和反转,另一个是通过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带动阀芯本体(3)做轴向移动,且轴向移动包括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沿台肩ⅰ(18)的圆周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沿台肩ⅱ(17)的圆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沿台肩ⅲ(16)的圆周方向设置,且四个所述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沿台肩ⅳ(15)的圆周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和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相邻的所述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和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在轴向方向上互相错开,且错开的角度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肩(14)上第一弧形突起块(8)外表面第一弧形切口(7c)的顶部中心所在的轴线分别与第一径向弧形切口(2)、第二径向弧形切口(4)、第三径向弧形切口(5)和第四径向弧形切口(6)所在的轴线完全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突起块(10)和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弧形突起块(10)均匀布置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的第一内壁接触面(11a)处,两个第一弧形凹陷块(12)均匀布置于限位套(11)内部凸台的第二内壁接触面(11b)处,且均为固定连接,无相对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本体(3)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凹陷块(12)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沉孔凹槽(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包括阀芯本体和限位套,所述阀芯本体右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台肩,且限位台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周对称的第一弧形突起块,其他台肩外表面开设有径向弧形切口,所述限位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突起块和第一弧形凹陷块,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该应用于双自由度转阀阀芯的自动切换结构,很好的达到了使液压阀在激振模式和比例换向模式下工作的目的,很好的满足了某些复杂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实现了通过对液压阀芯切换结构进行改进,来方便人们对液压阀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更好的控制液压介质的比例进行换向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闻中翔;刘毅;何涛;邓海顺;高如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