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注入塑料粒子作为加工原料,在塑料粒子注入注塑机之前,通常需要先注入到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现有的注塑机大多采用真空吸料机产生真空,将原料输送至干燥设备内,但真空吸料机能耗较大,且进料量控制较为不便,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包括:
原料储存桶,所述原料储存桶上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内插设有延伸至原料储存桶底部的送料管;以及,
与烘干设备相装配的中转输送装置,所述中转输送装置包括:中转盒,所述中转盒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送料管相连通的第一入料口;设置于所述中转盒内且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连通的第一吸附管道;设置于所述中转盒的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吸附气缸,所述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道密封连接的第一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中转盒的底部设有出料盒,且所述第一吸附管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入料口处设有与所述出料盒相连通的第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盒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烘干设备的原料入口相连通的出料口。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送料时,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一活塞后移,由于第一活塞与第一吸附管道密封连接,因此在第一活塞后移的过程中即会产生负压吸附力,将塑料粒子从原料储存桶中不断吸入中转盒内,并从第一出料通道落入出料盒内;随后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再次伸出,带动第一活塞移动,在第一活塞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推力并从第一出料通道进入到出料盒中,将塑料粒子从出料口推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盒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入料口处铰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入料口的上方。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吸附气缸动作吸附塑料粒子时,封堵板在在吸附力的作用下打开,此时塑料粒子可以从第一入料口进入中转盒,当第一吸附气缸将第一活塞推出时,封堵板在重力及气流推力的作用下自然将第一入料口封堵,此时气流基本都从第一出料通道流入出料,从而更加方便将塑料粒子送入干燥设备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堵板位于面向所述第一入料口的一侧设有密封环。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封堵板的封堵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附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入料口,且所述第一吸附管道与所述第一入料口之间形成有限制台阶。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入中转盒的塑料粒子难以再次回流至送料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料盒呈倒锥台形。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塑料粒子的聚集和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入料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入料口,所述中转盒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连通的第二吸附管道,所述第一吸附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气缸,所述第二吸附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附管道密封连接的第二活塞,且所述第二吸附管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入料口处设有与所述出料盒相连通的第二出料通道。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可以同时进入两种塑料粒子,并且塑料粒子在吸入的过程中会自然混合,从而方便对需要多种塑料粒子混合加工的产品进行送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盒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二入料口处也铰接有封堵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料管位于所述原料储存桶与所述中转盒之间设有c形储料段。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塑料粒子一次吸入完成后,部分塑料粒子会预存在c形出料段内,方便下一次的送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包括:原料储存桶,所述原料储存桶上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内插设有延伸至原料储存桶底部的送料管;与烘干设备相装配的中转输送装置,所述中转输送装置包括:中转盒,所述中转盒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送料管相连通的第一入料口;设置于所述中转盒内且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连通的第一吸附管道;设置于所述中转盒的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吸附气缸,所述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道密封连接的第一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中转盒的底部设有出料盒,且所述第一吸附管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入料口处设有与所述出料盒相连通的第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盒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烘干设备的原料入口相连通的出料口。需要进行送料时,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一活塞后移,由于第一活塞与第一吸附管道密封连接,因此在第一活塞后移的过程中即会产生负压吸附力,将塑料粒子从原料储存桶中不断吸入中转盒内,并从第一出料通道落入出料盒内;随后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再次伸出,带动第一活塞移动,在第一活塞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推力并从第一出料通道进入到出料盒中,将塑料粒子从出料口推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转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第一吸附管道横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沿第一吸附管道纵向的剖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原料储存桶;11、桶盖;12、送料口;13、送料管;131、c形储料段;2、中转输送装置;21、中转盒;211、第一入料口;212、第二入料口;22、第一吸附管道;23、第一吸附气缸;231、第一活塞;24、出料盒;241、第一出料通道;242、第二出料通道;243、出料口;25、第二吸附管道;26、第二吸附气缸;261、第二活塞;3、封堵板;31、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原料储存桶1,原料储存桶1上设有桶盖11,桶盖11上设有送料口12,送料口12内插设有延伸至原料储存桶1底部的送料管13;以及,与烘干设备相装配的中转输送装置2
具体的,中转输送装置2包括:中转盒21,中转盒21的一侧设有与送料管13相连通的第一入料口211;设置于中转盒21内且与第一入料口211相连通的第一吸附管道22;设置于中转盒21的与第一入料口211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吸附气缸23,第一吸附气缸23的活塞杆上设有与第一吸附管道22密封连接的第一活塞231;以及,设置于中转盒21的底部设有出料盒24,且第一吸附管道22位于靠近第一入料口211处设有与出料盒24相连通的第一出料通道241,出料盒24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烘干设备的原料入口相连通的出料口243。
第一吸附管道22的直径大于第一入料口211,且第一吸附管道22与第一入料口211之间形成有限制台阶,从而使得进入中转盒21的塑料粒子难以再次回流至送料管13中;出料盒24呈倒锥台形,以方便塑料粒子的聚集和排出,同时,在送料管13位于原料储存桶1与中转盒21之间设有c形储料段131,c形储料段131可以通过支架固定送料管13弯折形成,也可以由硬质塑料制成,在塑料粒子一次吸入完成后,部分塑料粒子会预存在c形出料段内,方便下一次的送料。
在中转盒21的内壁位于第一入料口211处铰接有封堵板3,封堵板3的铰接点位于第一入料口211的上方,且在封堵板3位于面向第一入料口211的一侧设有密封环31;当第一吸附气缸23动作吸附塑料粒子时,封堵板3在在吸附力的作用下打开,此时塑料粒子可以从第一入料口211进入中转盒21,当第一吸附气缸23将第一活塞231推出时,封堵板3在重力及气流推力的作用下自然将第一入料口211封堵,此时气流基本都从第一出料通道241流入出料,从而更加方便将塑料粒子送入干燥设备中。
进一步的,第一入料口211的一侧设有第二入料口212,中转盒21内设有与第一入料口211相连通的第二吸附管道25,第一吸附气缸23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气缸26,第二吸附气缸26的活塞杆上设有与第二吸附管道25密封连接的第二活塞261,且第二吸附管道25位于靠近第二入料口212处设有与出料盒24相连通的第二出料通道242,相应的在中转盒21的内壁位于第二入料口212处也铰接有封堵板3;通过第一入料口211和第二入料口212可以同时进入两种塑料粒子,并且塑料粒子在吸入的过程中会自然混合,从而方便对需要多种塑料粒子混合加工的产品进行送料。
需要进行送料时,第一吸附气缸23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一活塞231后移,由于第一活塞231与第一吸附管道22密封连接,因此在第一活塞231后移的过程中即会产生负压吸附力,将塑料粒子从原料储存桶1中不断吸入中转盒21内,并从第一出料通道241落入出料盒24内;随后第一吸附气缸23的活塞杆再次伸出,带动第一活塞231移动,在第一活塞231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推力并从第一出料通道241进入到出料盒24中,将塑料粒子从出料口243推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料储存桶,所述原料储存桶上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内插设有延伸至原料储存桶底部的送料管;以及,
与烘干设备相装配的中转输送装置,所述中转输送装置包括:中转盒,所述中转盒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送料管相连通的第一入料口;设置于所述中转盒内且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连通的第一吸附管道;设置于所述中转盒的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吸附气缸,所述第一吸附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道密封连接的第一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中转盒的底部设有出料盒,且所述第一吸附管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入料口处设有与所述出料盒相连通的第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盒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烘干设备的原料入口相连通的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盒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入料口处铰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入料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位于面向所述第一入料口的一侧设有密封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入料口,且所述第一吸附管道与所述第一入料口之间形成有限制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盒呈倒锥台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入料口,所述中转盒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入料口相连通的第二吸附管道,所述第一吸附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气缸,所述第二吸附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附管道密封连接的第二活塞,且所述第二吸附管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入料口处设有与所述出料盒相连通的第二出料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盒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二入料口处也铰接有封堵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端子外壳注塑加工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管位于所述原料储存桶与所述中转盒之间设有c形储料段。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