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
背景技术:
钢结构房屋是第三代建筑,它采用制作h型钢及薄壁冷弯c、z型钢组合或建筑骨架,屋面和墙体采用彩色涂层压型钢板或夹芯彩钢板,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它具有总量轻、跨度大、用料少、造价低、节省基础、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造型美观等优点。钢结构房屋广泛应用与单层工业厂房、仓库、商业建筑、办公大楼、多层停车场及民宅等建筑物。
现有的钢结构房屋中,有一种可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85458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钢结构及可拆卸钢结构房屋,其包括混凝土块、固定座和方钢柱,混凝土块上侧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内侧设置有卡位槽,固定座远离所述混凝土块一侧设置有方钢柱,方钢柱靠近所述卡位槽一侧设置有卡块,固定座外侧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方钢柱靠近所述固定螺钉一侧设置有固定孔,方钢柱外侧设置有防锈层,方钢柱远离所述固定座一侧设置有主梁,方钢柱远离所述主梁一侧设置有次梁,主梁靠近所述方钢柱一侧设置有梁槽,梁槽上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所述主梁一侧设置有螺纹孔三,螺纹孔三靠近所述方钢柱一侧设置有螺纹孔二,主梁靠近方钢柱一侧设置有固定口,连接板靠近所述主梁一侧设置有螺纹孔一,通过固定口、连接板、固定螺钉和固定孔的设置,可以将主梁和方钢柱的连接方式变成可拆卸连接方式,在需要拆除换地方安装时,便于拆除和安装,减少资源浪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之前将混凝土块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固定座与混凝土块进行焊接连接,再将方钢柱插入固定座内,然后将主梁与方钢柱连接。由于方钢柱已经固定,主梁的长度略大于两个相邻的方钢柱之间的距离,才能使得主梁卡接在方钢柱上。安装时需要将主梁进行弯折,令其发生弹性形变,使的主梁的一端进入固定口,然后通过外部设备再调整主梁的角度,使得另一端进入另一个固定口,此时安装时极其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优势在于,通过对固定口结构及位置的改变,使得主梁和次梁方便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包括固定座、支撑柱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梁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支撑柱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支撑柱的第一通孔,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支撑柱开设的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下部位置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支撑柱开设的第二通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把固定座按照设计的位安装好,再安装支撑柱,支撑柱安装好后,再安装支撑梁。安装支撑梁时,先安装主梁,再安装次梁。主梁的一端先从支撑柱的外侧插入第一通孔,然后再逐渐移动主梁,使主梁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到达旁边支撑柱的第一通孔内,进而实现支撑柱对主梁的支撑。次梁的安装和主梁相同,故不加以赘述。通过直接从支撑柱的外侧插接进支撑柱,无需再调整支撑梁的角度使其安装,方便了支撑梁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与支撑梁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主梁与次梁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保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梁与次梁安装完毕后,再安装连接板对主梁和次梁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了主梁和次梁的滑动,造成房屋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连接板时,由于连接板本身的遮挡作用,使得连接板上的孔与支撑柱上的孔不易相对应。通过设置定位销与定位孔,可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定位,方便了连接板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销为圆台的形状,且所述定位销靠近连接板一端的截面半径大于所述定位销远离连接板一端的截面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的面积小于定位孔的面积,更加方便定位销插入定位孔。通过上述的设置,更加方便了安装板的定位。
作为优选,相间隔的支撑柱之间安装有加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加强柱,增强了支撑柱顶部的稳定性,当有外力的作用时,支撑柱的顶部也不易产生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柱的两端设置有卡块,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卡块插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与卡槽的设置,便于加强柱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主梁和次梁均为h型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主梁和次梁均包括两块水平板和一块竖直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进一步加强了主梁和次梁的承载强度,使得主梁与次梁的承载能力更好,不易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整体上呈h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形状与支撑梁形状相配合,支撑梁插进通孔后,通孔完全包覆支撑梁,无空隙存在,使得支撑梁不易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上均安装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底部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底部相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槽可以对主梁和次梁提供支撑,增大荷载承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设置,方便了主梁和次梁的安装。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错位设置,避免了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干涉。直接从支撑柱的外侧插接进支撑柱,进一步方便了安装;
2.通过设置定位销与定位孔,可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定位,方便了连接板的安装;
3.通过增加了加强柱,增强了支撑柱顶部的稳定性,当有外力的作用时,支撑柱的顶部也不易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连接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图7是加强柱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座;11、连接槽;2、支撑柱;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定位孔;24、卡槽;25、放置槽;3、支撑梁;31、主梁;32、次梁;33、加强筋;34、水平板;35、竖直板;4、支撑槽;5、连接板;51、定位销;52、方形板;6、加强柱;6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包括固定座1、支撑柱2和支撑梁3,固定座1的数量为四个,固定座1的截面呈凸字型。固定座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11,支撑柱2的一端插入连接槽11内,且通过螺栓连接对支撑柱2进行固定。支撑柱2呈长方体形状,每个支撑柱2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支撑柱2的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的截面整体上呈h型。支撑柱2上第一通孔21的下部位置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1贯穿方向相垂直的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的横截面整体上呈h型。支撑梁3包括主梁31和次梁32,主梁31和次梁32均为h型钢,横截面呈h型。主梁31为两根,次梁32也为两根,主梁31与次梁32相间隔分布。主梁31和次梁32均包括两块水平板34和一块竖直板35,水平板34与竖直板35的连接处均焊接有加强筋33。主梁31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支撑柱2开设的第一通孔21中,次梁32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支撑柱2开设的第二通孔22中。
参照图3和图4,支撑柱2上均焊接有支撑槽4,支撑槽4的底部与第一通孔21或第二通孔22的底部相平。主梁31可沿着相对应的支撑槽4滑动,插入第一通孔21。次梁32可沿着相对应的支撑槽4滑动,插入第二通孔22。
参照图5和图6,支撑柱2与支撑梁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由两块等大的方形板52组成,两块方形板52均通过一侧焊接一起,形成有直角的连接板5。连接板5呈l型,连接板5由两块方形板52通过一侧焊接一起形成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一个方形板52与支撑柱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个方形板52与支撑梁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板5加强了支撑柱2与支撑梁3之间的连接。
连接板5上其中一块方形板52的一侧焊接有定位销51,定位销51呈圆台的形状,且远离连接板5的一端面积最小。支撑柱2上设置有供定位销51插入的圆形的定位孔23。安装连接板5时,先把定位销51插入定位孔23,对连接板5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板5。定位销51设置成圆台的形状,顶部面积小,方便插入定位孔23。
参照图7和图8,支撑柱2的顶部开设有沿对角线方向的卡槽24。相间隔的支撑柱2之间安装有加强柱6,加强柱6呈方形,加强柱6的两端焊接有卡块61,加强柱6焊接于卡块61的中部。卡块61呈方形,恰好插入卡槽24内。支撑柱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5,放置槽25与卡槽24相连通。当卡块61位于卡槽24内时,加强柱6靠近两端的位置恰好位于放置槽25内,即加强柱6安装好后,加强柱6和卡块61均不会凸出支撑柱2。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先把固定座1按照设计的位置放置好,通过使用混凝土等对固定座1进行安装固定,再使用螺栓对固定座1进行加强固定。固定座1安装好后,再将支撑柱2插入固定座1的连接槽11内,通过螺栓连接对支撑柱2进行固定。支撑柱2安装好后,再安装支撑梁3。先安装主梁31,再安装次梁32。主梁31的一端先从支撑柱2的外侧插入第一通孔21,然后再逐渐移动主梁31,使主梁31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1,到达旁边支撑柱2的支撑槽4上,再通过支撑槽4进入另一个第一通孔21,进而实现支撑柱2对主梁31的支撑。次梁32的安装和主梁31相同,故不加以赘述。
待主梁31和次梁32安装好后,再安装连接板5。先使得连接板5的定位销51插入支撑柱2上的定位孔23内,对连接板5的位置进行固定,再通过螺栓连接对连接板5进行固定,连接板5固定好后再安装加强柱6。把加强柱6两端的凸块插入到相间隔的支撑柱2的卡槽24内,即完成了加强柱6的安装。
房屋的拆卸过程即为安装的逆过程,故不加以详细阐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包括固定座(1)、支撑柱(2)和支撑梁(3),所述支撑柱(2)位于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支撑梁(3)包括主梁(31)和次梁(3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支撑柱(2)的第一通孔(21),所述主梁(31)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支撑柱(2)开设的第一通孔(21)中,所述第一通孔(21)下部位置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22),所述次梁(32)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支撑柱(2)开设的第二通孔(2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与支撑梁(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5),所述主梁(31)与次梁(32)通过连接板(5),与支撑柱(2)保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上设置有定位销(51),所述支撑柱(2)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销(51)插入的定位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51)为圆台的形状,且所述定位销(51)靠近连接板(5)一端的半径大于所述定位销(51)远离连接板(5)一端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相间隔的支撑柱(2)之间安装有加强柱(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6)的两端设置有卡块(61),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卡块(61)插入的卡槽(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均为h型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1)和次梁(32)均包括两块水平板(34)和一块竖直板(35),所述竖直板(35)的两侧分别焊接在两块水平板(34)的中部上,端面形成h型,所述水平板(34)与所述竖直板(3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第二通孔(22)的截面整体上呈h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钢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上均安装有支撑槽(4),所述支撑槽(4)的底部与第一通孔(21)或第二通孔(22)的底部相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