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家庭难免多少都会放些零食,小朋友嘴巴馋,难免多吃点,不小心咬到腮帮子,结果就长了一个大口疮。有的孩子感冒发烧、腹泻,营养不良,或者烧烤类的食物,烤肉串等,也会出现口疮。再者,夏秋交替的时候,口腔溃疡也容易找上门。针对口腔溃疡的治疗,目前医院常用的是将药物混合和好之后涂到棉签上或者是给药棒上,将药物送至患者的口腔溃疡处,但是这样的给药方式,不但效率低、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操作较为麻烦,极大地浪费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外还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误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儿童口溃疡给药时出现的给药方式操作麻烦、效率低、易发生交叉感染、会误伤患者口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包括空心柱形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顶端设置有空心球状的储药部,所述储药部底部前端设置有柱状的给药部,所述给药部前端球铰接有可转动的万向头,所述握持部后端设置有控制所述万向头出药的给药手柄;
所述储药部包括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下方的握持部固定连接有混药仓,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均和所述混药仓连接,所述混药仓前端通过给药软管和所述万向头连接;所述混药仓底端滑动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混药活塞,所述混药活塞底部通过连杆组和所述给药手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顶端均开有放药孔,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上的放药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放药旋钮和第二放药旋钮;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底部均开有下药口,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底部的下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进药阀和第二单向进药阀,所述第一单向进药阀和第二单向进药阀均和所述混药仓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药仓前端开有给药口,所述给药口前端固定连接有单向出药阀,所述单向出药阀前端和所述给药软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药旋钮和第二放药旋钮顶端均向下开有贯通的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单向出药阀、第一单向进药阀和第二单向进药阀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体管,所述主体管两端内侧均设置有环形的挡圈,挡圈内侧依次放置有和密封弹簧和密封推板,所述密封推板外圆周均匀开设有弧形的进药凹槽;所述单向出药阀内的密封推板位于密封弹簧的后端;所述第一单向进药阀和第二单向进药阀内的密封推板位于密封弹簧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混药活塞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头,所述混药活塞底部铰接有从动连杆,所述从动连杆底部铰接于平衡杆的底部,所述平衡杆中部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平衡杆顶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棘轮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持部内侧;
所述握持部后端设置有手柄支撑座,所述给药手柄形状为v形,所述给药手柄中部铰接于所述手柄支撑座底部,所述手柄支撑座顶端向后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顶后端抵于所述给药手柄前端;
所述给药手柄前端铰接有勾爪连杆和推爪连杆,所述勾爪连杆顶端铰接有定位勾爪和第一定位杆,所述定位勾爪和勾爪连杆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推爪连杆顶端铰接有定位推爪和第二定位杆,所述定位推爪和所述推爪连杆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定位勾爪顶端设置有回弯的弯钩,所述弯钩卡于所述棘轮的棘齿上;所述所述定位推爪顶端设置有锐角的尖头,所述尖头卡于所述棘轮的棘齿上;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底端开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底端螺纹连接有维修盖;所述握持部中部开有环形的安装环,所述混药仓外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钉定位于所述安装环顶端。
优选的,所述给药部前端设置有空心球状的连接口,所述万向头后端外圆周设置有球形的转动珠,所述转动珠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内,所述万向头前端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药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不需要专业的训练即可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得以减轻;
2、本装置通过在内部将药物混合,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药物被污染的几率,提高了患儿上药时的安全系数,减少了交叉感染发生的情况;
3、本装置为间歇式给药,通过混药和给药的操作的交替进行,既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给药,也放置了药物的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
4、本装置前端设置的万向头可以根据患儿口内溃疡的位置来自由的调节角度,使得本装置具有较高的适配性,且操作起来更加容易上手,减少了操作难度,提升了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半剖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半剖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给药手柄及其连接的连杆组的第一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给药手柄及其连接的连杆组的第二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混药仓的半剖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的混药仓的半剖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包括空心柱形的握持部1,所述握持部1顶端设置有空心球状的储药部2,所述储药部2底部前端设置有柱状的给药部3,所述给药部3前端球铰接有可转动的万向头8,所述握持部1后端设置有控制所述万向头8出药的给药手柄5;
所述握持部1用于握持,方便拿取和操作,具有光滑的表面。储药部2用于存储药物,给药部3用于伸入患者的口内,使得给药操作更加顺畅。万向头8用于调节和适配不同位置的溃疡。给药手柄5通过连续的按压和松开可以实现药物从万向头8内喷出。
所述储药部2包括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下方的握持部1固定连接有混药仓16,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均和所述混药仓16连接,所述混药仓16前端通过给药软管12和所述万向头8连接;所述混药仓16底端滑动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混药活塞25,所述混药活塞25底部通过连杆组和所述给药手柄5连接。
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用于存放不同的药物,此类药物一般是在使用前进行混合,方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所述混药仓16用于将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内的药物混合起来,并从出药软管12输送至万向头8内,输药软管12的存在是在王相投8转动时仍能进行药物的传输,且不会因为药物的原因增大摩擦力而影响万向头8的转动。
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顶端均开有放药孔,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上的放药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放药旋钮6和第二放药旋钮7;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底部均开有下药口,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底部的下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所述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均和所述混药仓16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药仓16前端开有给药口,所述给药口前端固定连接有单向出药阀13,所述单向出药阀13前端和所述给药软管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药旋钮6和第二放药旋钮7顶端均向下开有贯通的进气口。
放药孔用于加药,第一放药旋钮5和第二放药旋钮7用于堵住放药孔,将药物和外界隔绝,提高本装置的隔离性。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用于使得混药活塞25在上升时不会将药物送至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内。单向出药阀13用于使得混药活塞25在向下移动时不会将给药软管12内的药物吸出。进气口的底部可以设置鸭嘴状的鸭嘴阀,使得其内的药物不会外泄,而外部的空气在其内的药物流至混药仓16内时进去,将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内的气压重新稳定至和大气压相同。
所述单向进药阀13、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体管,所述主体管两端内侧均设置有环形的挡圈,挡圈内侧依次放置有和密封弹簧30和密封推板29,所述密封推板29外圆周均匀开设有弧形的进药凹槽31;所述单向出药阀内的密封推板29位于密封弹簧30的后端;所述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内的密封推板29位于密封弹簧30的顶端。密封弹簧30的内孔大于所述挡圈的内孔直径,使得药物在传输时不会发生密封弹簧30对药物的阻隔等情况,且密封弹簧30的表面均涂覆有医用橡胶,用于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使得药物不会和金属发生反应。
本装置的混药和给药原理为:通过混药活塞25的向下移动,混药仓16内的气压减小,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内的密封推板29向下滑动,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内的药物流至混药仓16内。而单向出药阀13内的密封推板29抵在挡圈后侧,使得混药仓16气压持续降低。
通过混药活塞25的向上移动,混药仓16内的气压增大,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内的密封推板29抵住挡圈底部,单向出药阀13内的密封推板29推动密封弹簧30,将混药仓16内的药物经单向出药阀13和给药软管12后从万向头8内喷出。
所述混药活塞25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头26,所述混药活塞25底部铰接有从动连杆17,所述从动连杆17底部铰接于平衡杆18的底部,所述平衡杆18中部固定连接有棘轮19,所述平衡杆18顶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棘轮19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持部1内侧;
橡胶头26用于使得混药活塞25和混药仓16间无间隙,阻止药液的泄漏。平衡杆18的作用是使得棘轮19的转动更加不费力,进而使得混药活塞26的上升和下降更加流畅、不费力。
所述握持部1后端设置有手柄支撑座4,所述给药手柄5形状为v形,所述给药手柄5中部铰接于所述手柄支撑座4底部,所述手柄支撑座4顶端向后设置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顶后端抵于所述给药手柄5前端;复位弹簧11用于将摆动后的给药手柄5能迅速且不费力的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所述给药手柄5前端铰接有勾爪连杆20和推爪连杆21,所述勾爪连杆20顶端铰接有定位勾爪23和第一定位杆27,所述定位勾爪23和勾爪连杆20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推爪连杆21顶端铰接有定位推爪24和第二定位杆28,所述定位推爪24和所述推爪连杆21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定位勾爪23顶端设置有回弯的弯钩,所述弯钩卡于所述棘轮19的棘齿上;所述所述定位推爪24顶端设置有锐角的尖头,所述尖头卡于所述棘轮19的棘齿上;所述第一定位杆27和第二定位杆28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
混药活塞25的上下移动原理为:通过按压所述给药手柄5,给药手柄5绕着其铰接点摆动,给药手柄5的前端带着与其铰接的勾爪连杆20和推爪连杆21带着与之铰接的第一定位杆27和第二定位杆28向下摆动,随之,所述勾爪连杆20和推爪连杆21上铰接的定位勾爪23和定位推爪24也向下摆动,这样,定位勾爪23勾着棘轮19转动,定位推爪24不做功。当松开所述给药手柄5时,同上述作用过程相反,勾爪连杆20和推爪连杆21带着与之铰接的第一定位杆27和第二定位杆28向上摆动,随之,所述勾爪连杆20和推爪连杆21上铰接的定位勾爪23和定位推爪24也向上摆动,这样,定位勾爪23不做功,定位推爪24推着棘轮19转动。因此,一次按压能实现棘轮19的连续转动,可实现连续给药。
所述握持部1底端开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底端螺纹连接有维修盖22;所述握持部1中部开有环形的安装环,所述混药仓16外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钉定位于所述安装环顶端。维修口和维修盖22的设置既方便了安装,也使得本装置便于维修和更换零部件,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为使用者节约了成本。
所述给药部3前端设置有空心球状的连接口,所述万向头8后端外圆周设置有球形的转动珠,所述转动珠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内,所述万向头8前端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药口。
万向头8通过自身的任意位置的转动,使得给药操作更加便捷,能更加针对性地给药,节约了药量,减少了患者的不舒适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万向头8的如此设置也使得万向头8可以随时进行更换,提高了本装置的卫生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出现。另外,万向头8前端设置的散药口使得药物的喷洒更加均匀。提高了药物的涂覆面积,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需要的两种液体药物放至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根据患者溃疡面的位置调节万向头8的角度。然后快速连续的按压和放松所述给药手柄5,待给药软管12及万向头8内的空气排出后,将给药部3插入患者的口腔内,并使得万向头8对准患者的溃疡面。连续按压和松开所述给药手柄5,将药物喷至患者的溃疡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握持部1、储药部2、给药部3、手柄支撑座4、给药手柄5、第一放药旋钮6、第二放药旋钮7、万向头8、第一药腔9、第二药腔10、复位弹簧11、给药软管12、单向出药阀13、第一单向进药阀14、第二单向进药阀15、混药仓16、从动连杆17、平衡杆18、棘轮19、勾爪连杆20、推爪连杆21、维修盖22、定位勾爪23、定位推爪24、混药活塞25、橡胶头26、第一定位杆27、第二定位杆28、密封推板29、密封弹簧30、进药凹槽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柱形的握持部(1),所述握持部(1)顶端设置有空心球状的储药部(2),所述储药部(2)底部前端设置有柱状的给药部(3),所述给药部(3)前端球铰接有可转动的万向头(8),所述握持部(1)后端设置有控制所述万向头(8)出药的给药手柄(5);
所述储药部(2)包括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下方的握持部(1)固定连接有混药仓(16),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均和所述混药仓(16)连接,所述混药仓(16)前端通过给药软管(12)和所述万向头(8)连接;所述混药仓(16)底端滑动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混药活塞(25),所述混药活塞(25)底部通过连杆组和所述给药手柄(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顶端均开有放药孔,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上的放药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放药旋钮(6)和第二放药旋钮(7);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底部均开有下药口,所述第一药腔(9)和第二药腔(10)底部的下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所述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均和所述混药仓(16)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药仓(16)前端开有给药口,所述给药口前端固定连接有单向出药阀(13),所述单向出药阀(13)前端和所述给药软管(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药旋钮(6)和第二放药旋钮(7)顶端均向下开有贯通的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出药阀(13)、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体管,所述主体管两端内侧均设置有环形的挡圈,挡圈内侧依次放置有和密封弹簧(30)和密封推板(29),所述密封推板(29)外圆周均匀开设有弧形的进药凹槽(31);所述单向出药阀(13)内的密封推板(29)位于密封弹簧(30)的后端;所述第一单向进药阀(14)和第二单向进药阀(15)内的密封推板(29)位于密封弹簧(30)的顶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活塞(25)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头(26),所述混药活塞(25)底部铰接有从动连杆(17),所述从动连杆(17)底部铰接于平衡杆(18)的底部,所述平衡杆(18)中部固定连接有棘轮(19),所述平衡杆(18)顶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棘轮(19)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持部(1)内侧;
所述握持部(1)后端设置有手柄支撑座(4),所述给药手柄(5)形状为v形,所述给药手柄(5)中部铰接于所述手柄支撑座(4)底部,所述手柄支撑座(4)顶端向后设置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顶后端抵于所述给药手柄(5)前端;
所述给药手柄(5)前端铰接有勾爪连杆(20)和推爪连杆(21),所述勾爪连杆(20)顶端铰接有定位勾爪(23)和第一定位杆(27),所述定位勾爪(23)和勾爪连杆(20)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推爪连杆(21)顶端铰接有定位推爪(24)和第二定位杆(28),所述定位推爪(24)和所述推爪连杆(21)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定位勾爪(23)顶端设置有回弯的弯钩,所述弯钩卡于所述棘轮(19)的棘齿上;所述定位推爪(24)顶端设置有锐角的尖头,所述尖头卡于所述棘轮(19)的棘齿上;所述第一定位杆(27)和第二定位杆(28)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底端开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底端螺纹连接有维修盖(22);所述握持部(1)中部开有环形的安装环,所述混药仓(16)外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钉定位于所述安装环顶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部(3)前端设置有空心球状的连接口,所述万向头(8)后端外圆周设置有球形的转动珠,所述转动珠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内,所述万向头(8)前端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药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