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72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内热切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的成型面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或者在损坏后需要维修或更换,在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的一体性导致拆卸维护较为困难,特别是模具损坏后无法单就损坏部位进行更换,而整体更换不但费时费力,且损失较大。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式强制脱模机构及其模具,申请号:(cn104908256a),包括模具模架结构组件、成型组件、气动强制顶出组件、定距分型控制机构组件;所述模具基本结构为三板式注塑模具结构;模具布局一模出四腔;浇注方式为点浇口浇注方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本发明模具,克服了在模塑注塑成型工艺中,小尺寸产品产品较小且分型面形状不规则时,不能采用推板推出及顶针顶出等常规顶出方式顶出的缺点,用简单的气动顶出机构实现上述产品的顶出功能,实现了模具的自动化模塑生产。该方案具有能将小尺寸产品自动顶出的优点,但是也存在无法快速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包括顶模、与顶模相对应的底模以及位于顶模和底模之间的动力模,顶模上设有若干根穿过动力模并插入至底模内的定位杆,定位杆与底模以及动力模活动连接,动力模端部设有第一成型面,底模上设有与第一成型面相对应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配合形成第一成型腔,底模上可拆卸的设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设有第三成型面,顶模上可拆卸的设有与下模板相对应的上模板,上模板上设有第四成型面,第三成型面和第四成型面配合形成第二成型腔,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相连通。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动力模上设有与定位杆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底模上设有与定位杆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动力模与顶模相邻的一端设有一号卡槽,顶模上设有与一号卡槽相对应的一号卡块,动力模与底模相邻的一端设有二号卡槽,底模设有与二号卡槽相对应的二号卡块。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动力模上设有两个直线驱动器,两个直线驱动器沿顶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直线驱动器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端部与顶模相连。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两个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推进块,两个推进块固定在顶模上且沿顶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推进块上连有滑动块,其中一个直线驱动器上还连有直线位移测量器,直线位移测量器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位移测量器的输出轴端部与滑动块相连。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两个直线驱动器上分别连有两根长短不一的同步通气管,两个直线驱动器上的同步通气管一一对应,顶板上设有两个贯穿的通气孔,其中一个直线驱动器上的两根同步通气管与通气孔的一端相连,另一个直线驱动器上的两根同步通气管与通气孔的另一端相连。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动力模远离第一成型面的一侧可拆卸的设有模盖,模盖上设有直线推进器,直线推进器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推进轴。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模盖与动力模之间设有顶板槽,顶板槽内设有与模盖相连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推进轴槽,推进轴槽与推进轴活动连接,固定板上还设有若干根限位杆。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固定板远离模盖的一侧设有顶杆固定板,顶杆固定板可在顶板槽内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轴端部穿过推进轴槽并与顶杆固定板固定连接,限位杆穿过顶杆固定板并插入顶板槽内,且限位杆与顶杆固定板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顶杆固定板上还连有若干根顶杆,顶板槽底部设有贯穿动力模并与顶杆相对应的顶杆槽,顶杆端部可穿过顶杆槽并插入至第一成型腔中。

    在上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中,顶模上设有注塑环,注塑环端部连有注塑管,注塑管通过注塑流道连接第一成型腔,底模上还设有若干根防偏移杆,防偏移杆端部插入至顶模内并与顶模活动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组成成型腔的成型面模块化分布到模具不同的组成部分上能够方便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提高模具在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时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维修更换的损失。

    2、同步通气管和通气孔能够保证两个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运动的同步性,防止由于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位移量不同导致模具损坏,其次,在注塑液冷却时可通过直线驱动器向通气孔内通气,加快注塑液的冷却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个方向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动力模爆炸示意图;

    图5是动力模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顶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底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成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剖面示意图。

    图中,顶模1、底模2、动力模3、第一成型面4、第二成型面5、第一成型腔6、定位杆7、下模板8、第三成型面9、上模板10、第四成型面11、第二成型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一号卡槽15、一号卡块16、二号卡槽17、二号卡块18、直线驱动器19、推进块20、滑动块21、直线位移测量器22、同步通气管23、通气孔24、顶板槽25、模盖26、直线推进器27、固定板28、推进轴29、推进轴槽30、限位杆31、顶杆固定板32、顶杆33、顶杆槽34、注塑环35、注塑管36、注塑流道37、防偏移杆3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图6-图9所示,一种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包括顶模1、与顶模1相对应的底模2以及位于顶模1和底模2之间的动力模3,顶模1上设有若干根穿过动力模3并插入至底模2内的定位杆7,定位杆7与底模2以及动力模3活动连接,动力模3端部设有第一成型面4,底模2上设有与第一成型面4相对应的第二成型面5,第一成型面4和第二成型面5配合形成第一成型腔6,底模2上可拆卸的设有下模板8,下模板8上设有第三成型面9,顶模1上可拆卸的设有与下模板8相对应的上模板10,上模板10上设有第四成型面11,第三成型面9和第四成型面11配合形成第二成型腔12,第一成型腔6和第二成型腔1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型面4位于动力模3上,第二成型面5位于底模2上,第三成型面9位于下模板8上,第四成型面11位于上模板10上,多个成型面组合形成了总的成型腔,将组成成型腔的成型面模块化分布到不同的组件上能够方便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提高模具在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时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维修更换的损失。

    动力模3与定位杆7活动连接,可以方便动力模3的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动力模3上设有与定位杆7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3,底模2上设有与定位杆7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4,动力模3与顶模1相邻的一端设有一号卡槽15,顶模1上设有与一号卡槽15相对应的一号卡块16,动力模3与底模2相邻的一端设有二号卡槽17,底模2设有与二号卡槽17相对应的二号卡块18。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7所示,卡槽与卡块的设计能够使动力模3在工作时更稳定,第一定位孔13与定位杆7既可以方便动力模3的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也能提高动力模3的稳定性。

    如图1-图4所示,动力模3上设有两个直线驱动器19,两个直线驱动器19沿顶板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直线驱动器19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端部与顶模1相连。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器19可控制顶模1沿直线往复运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直线驱动器19可为油缸或气缸,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选用气缸。

    两个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推进块20,两个推进块20固定在顶模1上且沿顶模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推进块20上连有滑动块21,其中一个直线驱动器19上还连有直线位移测量器22,直线位移测量器22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位移测量器22的输出轴端部与滑动块21相连。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4所示,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通过推进块20与顶模1固定连接,滑动块21与推进块20固定连接,直线位移测量器22的输出轴端部与滑动块21固定连接,当直线驱动器19控制推进块20运动时,推进块20带动滑动块21运动,滑动块21运动带动直线位移测量器22的输出轴运动,从而进行测量顶模1的位移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直线位移测量器22可为电感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电阻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等。

    两个直线驱动器19上分别连有两根长短不一的同步通气管23,两个直线驱动器19上的同步通气管23一一对应,顶板1上设有两个贯穿的通气孔24,其中一个直线驱动器19上的两根同步通气管23与通气孔24的一端相连,另一个直线驱动器19上的两根同步通气管23与通气孔24的另一端相连。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同步通气管23和通气孔24的设置能够保证两个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运动的同步性,防止由于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位移量不同导致模具损坏。

    其次,在注塑液冷却时可通过直线驱动器19向通气孔24内通气,加快注塑液的冷却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图4所示,动力模3远离第一成型面4的一侧可拆卸的设有模盖26,模盖26上设有直线推进器27,直线推进器27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推进轴29。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的设有模盖26可以方便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直线推进器27可为油缸或气缸,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选用气缸。

    模盖26与动力模3之间设有顶板槽25,顶板槽25内设有与模盖26相连的固定板28,固定板28上设有推进轴槽30,推进轴槽30与推进轴29活动连接,固定板28上还设有若干根限位杆31,固定板28远离模盖26的一侧设有顶杆固定板32,顶杆固定板32可在顶板槽25内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轴29端部穿过推进轴槽30并与顶杆固定板32固定连接,限位杆31穿过顶杆固定板32并插入顶板槽25内,且限位杆31与顶杆固定板32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和图9所示,可拆卸模盖26可以方便顶板槽25内的零件更换和维修保养,推进轴29可控制顶杆固定板32运动,限位杆31可以防止顶杆固定板32在运动时发生偏移,导致模具损坏。

    如图3-图4所示,顶杆固定板32上还连有若干根顶杆33,顶板槽25底部设有贯穿动力模3并与顶杆33相对应的顶杆槽34,顶杆33端部可穿过顶杆槽34并插入至第一成型腔6中。本实施例中,顶杆33可随顶杆固定板32运动,并能够在注塑液凝结后将产品顶出。

    顶模1上设有注塑环35,注塑环35端部连有注塑管36,注塑管36通过注塑流道37连接第一成型腔6,底模2上还设有若干根防偏移杆38,防偏移杆38端部插入至顶模1内并与顶模1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9所示,注塑液在压力机作用下能够依次通过注塑环35、注塑管36和注塑流道37流入第一成型腔6中,再通过第一成型腔6进入第二成型腔12中,防偏移杆38能够防止开模时顶模1运动发生偏移导致模具损坏。

    本模具使用时,通过压力机向注塑环35内压入注塑液,注塑液依次通过注塑环35、注塑管36和注塑流道37流入第一成型腔6中,再通过第一成型腔6进入第二成型腔12中,随后通过直线驱动器19向通气孔24吹气加速注塑液的冷却,待注塑液冷却后,通过直线驱动器19带动顶模1运动,开模后,通过直线推进器27带动推进轴29运动,推进轴29带动顶杆固定板32运动,顶杆固定板32带动顶杆33运动将产品顶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顶模1、底模2、动力模3、第一成型面4、第二成型面5、第一成型腔6、定位杆7、下模板8、第三成型面9、上模板10、第四成型面11、第二成型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一号卡槽15、一号卡块16、二号卡槽17、二号卡块18、直线驱动器19、推进块20、滑动块21、直线位移测量器22、同步通气管23、通气孔24、顶板槽25、模盖26、直线推进器27、固定板28、推进轴29、推进轴槽30、限位杆31、顶杆固定板32、顶杆33、顶杆槽34、注塑环35、注塑管36、注塑流道37、防偏移杆3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包括顶模(1)、与顶模(1)相对应的底模(2)以及位于顶模(1)和底模(2)之间的动力模(3),其特征在于,顶模(1)上设有若干根穿过动力模(3)并插入至底模(2)内的定位杆(7),定位杆(7)与底模(2)以及动力模(3)活动连接,动力模(3)端部设有第一成型面(4),底模(2)上设有与第一成型面(4)相对应的第二成型面(5),第一成型面(4)和第二成型面(5)配合形成第一成型腔(6),底模(2)上可拆卸的设有下模板(8),下模板(8)上设有第三成型面(9),顶模(1)上可拆卸的设有与下模板(8)相对应的上模板(10),上模板(10)上设有第四成型面(11),第三成型面(9)和第四成型面(11)配合形成第二成型腔(12),第一成型腔(6)和第二成型腔(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动力模(3)上设有与定位杆(7)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3),底模(2)上设有与定位杆(7)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4),动力模(3)与顶模(1)相邻的一端设有一号卡槽(15),顶模(1)上设有与一号卡槽(15)相对应的一号卡块(16),动力模(3)与底模(2)相邻的一端设有二号卡槽(17),底模(2)设有与二号卡槽(17)相对应的二号卡块(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动力模(3)上设有两个直线驱动器(19),两个直线驱动器(19)沿顶模(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直线驱动器(19)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端部与顶模(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直线驱动器(19)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推进块(20),两个推进块(20)固定在顶模(1)上且沿顶模(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推进块(20)上连有滑动块(21),其中一个直线驱动器(19)上还连有直线位移测量器(22),直线位移测量器(22)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轴,直线位移测量器(22)的输出轴端部与滑动块(2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直线驱动器(19)上分别连有两根长短不一的同步通气管(23),两个直线驱动器(19)上的同步通气管(23)一一对应,顶模(1)上设有两个贯穿的通气孔(24),其中一个直线驱动器(19)上的两根同步通气管(23)与通气孔(24)的一端相连,另一个直线驱动器(19)上的两根同步通气管(23)与通气孔(24)的另一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动力模(3)远离第一成型面(4)的一侧可拆卸的设有模盖(26),模盖(26)上设有直线推进器(27),直线推进器(27)具有可沿直线往复运动的推进轴(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模盖(26)与动力模(3)之间设有顶板槽(25),顶板槽(25)内设有与模盖(26)相连的固定板(28),固定板(28)上设有推进轴槽(30),推进轴槽(30)与推进轴(29)活动连接,固定板(28)上还设有若干根限位杆(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板(28)远离模盖(26)的一侧设有顶杆固定板(32),顶杆固定板(32)可在顶板槽(25)内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轴(29)端部穿过推进轴槽(30)并与顶杆固定板(32)固定连接,限位杆(31)穿过顶杆固定板(32)并插入顶板槽(25)内,且限位杆(31)与顶杆固定板(32)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顶杆固定板(32)上还连有若干根顶杆(33),顶板槽(25)底部设有贯穿动力模(3)并与顶杆(33)相对应的顶杆槽(34),顶杆(33)端部可穿过顶杆槽(34)并插入至第一成型腔(6)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顶模(1)上设有注塑环(35),注塑环(35)端部连有注塑管(36),注塑管(36)通过注塑流道(37)连接第一成型腔(6),底模(2)上还设有若干根防偏移杆(38),防偏移杆(38)端部插入至顶模(1)内并与顶模(1)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的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包括顶模、与顶模相对应的底模以及位于顶模和底模之间的动力模,顶模上设有若干根穿过动力模并插入至底模内的定位杆,定位杆与底模以及动力模活动连接,动力模端部设有第一成型面,底模上设有与第一成型面相对应的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配合形成第一成型腔,底模上可拆卸的设有下模板。本实用新型将组成成型腔的成型面模块化分布到模具不同的组成部分上能够方便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提高模具在拆卸回收和维护更换时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维修更换的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谢存干;卢斌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博纳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0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