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复核伤口护理过程中,由于复合伤口的长度大小不同,医护人员无法一次进行处理,因此导致部分伤口处于外界环境中,极易造成伤口的感染,且在利用护理装置进行支撑的过程中,传统的护理装置大小与高度固定,无法进行调节与收缩,使用较为不便,同时由于伤口的位置不同,传统的装置只能进行平行支撑,无法根据患者伤口位置的不同对不同位置处进行支撑,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弧型板,且第一弧型板的两端皆铰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弧型板两端的支撑杆之间皆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上皆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之间相互铰接,且铰接杆的铰接点处设置有螺杆,且螺杆的两端皆设置有螺母,所述第一弧型板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型板,且第二弧型板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底部皆与第一弧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型板顶部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带,且固定带内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消毒棉,所述固定带底部远离第二弧型板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二魔术贴,且固定带底部靠近第二魔术贴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弧型板远离固定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通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皆铰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部皆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型板的内侧设置有棉垫,且第二弧型板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设置有五组,且相邻固定带之间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存放仓,且存放仓上设置有抽屉。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皆设置有耐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安装有第二弧型板,并在第二弧型板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固定带,通过多组固定带配合第二弧型板能够对患者伤口处进行限位,并对伤口进行隔绝,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有效地防止了伤口的感染,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第二弧型板底部滑槽的设置,通过滑槽与第一弧型板内部的滑块配合使用,使得装置在进行限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利用第一弧型板进行水平支撑,同时,利用第二弧型板能够对伤口处的一侧进行限位,提高了伤口处的限位效果,并方便配合固定带进行隔绝,使用更加方便,第一弧型板底部支撑杆、铰接杆、连接杆、固定块、螺杆与螺母组成的支撑架构的设置,通过对铰接杆之间夹角的调节,继而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且便于装置的收缩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弧型板示意图。

    图中:1、固定块;2、支撑杆;3、铰接杆;4、连接杆;5、存放仓;6、第一弧型板;7、连接板;8、第二弧型板;9、通槽;10、固定带;11、消毒棉;12、滑块;13、棉垫;14、第一魔术贴;15、第二魔术贴;16、螺杆;17、螺母;1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包括连接板7,连接板7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弧型板6,且第一弧型板6的两端皆铰接有支撑杆2,第一弧型板6两端的支撑杆2之间皆设置有连接杆4,且连接杆4上皆铰接有铰接杆3,铰接杆3之间相互铰接,且铰接杆3的铰接点处设置有螺杆16,且螺杆16的两端皆设置有螺母17,第一弧型板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型板8,且第二弧型板8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18,滑槽18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12,且滑块12的底部皆与第一弧型板6固定连接,第二弧型板8顶部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带10,且固定带10内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消毒棉11,固定带10底部远离第二弧型板8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二魔术贴15,且固定带10底部靠近第二魔术贴15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一魔术贴14,第二弧型板8远离固定带10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通槽9。

    在本实施中:支撑杆2的底部皆铰接有固定块1,且固定块1的底部皆设置有防滑垫,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第二弧型板8的内侧设置有棉垫13,且第二弧型板8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通气孔,提高了护理时躯体的舒适性,固定带10设置有五组,且相邻固定带10之间相互贴合,提高了隔离的效果,连接板7底部设置有存放仓5,且存放仓5上设置有抽屉,便于对护理器具进行存储,滑槽18的内部皆设置有耐磨层,避免滑槽18的磨损造成第二弧型板8的晃动。

    工作原理:使用前,对装置进行消毒,并更换固定带10上的消毒棉11,使用时,松动螺母17,拉动支撑杆2,调节铰接杆3之间的角度,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装置高度调整完成之后,将装置放置在患者伤口处的底部,然后,将患者伤口处朝上,将固定带10穿过通槽,固定带10底部的消毒棉11对伤口处进行消毒并对伤口处进行遮挡,然后利用固定带10上的第一魔术贴14与第二魔术贴15贴合,对固定带10进行固定,继而对伤口处进行隔离并对躯体进行固定,患者伤口处无法朝上放置时,拉动第二弧型板8,通过第一弧型板6对患者伤口处的躯体进行平行限位,然后,利用第二弧型板8对患者伤口处的躯体进行竖向限位,并通过固定带10对躯体进行限位与伤口隔离,伤口处理过程中,打开单一固定带10,对消毒棉11底部的局部伤口进行护理,局部伤口处理完成之后,逐步打开其它固定带10,进行逐一护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包括连接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弧型板(6),且第一弧型板(6)的两端皆铰接有支撑杆(2),所述第一弧型板(6)两端的支撑杆(2)之间皆设置有连接杆(4),且连接杆(4)上皆铰接有铰接杆(3),所述铰接杆(3)之间相互铰接,且铰接杆(3)的铰接点处设置有螺杆(16),且螺杆(16)的两端皆设置有螺母(17),所述第一弧型板(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型板(8),且第二弧型板(8)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12),且滑块(12)的底部皆与第一弧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型板(8)顶部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带(10),且固定带(10)内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消毒棉(11),所述固定带(10)底部远离第二弧型板(8)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二魔术贴(15),且固定带(10)底部靠近第二魔术贴(15)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一魔术贴(14),所述第二弧型板(8)远离固定带(10)一侧的顶部设置有通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皆铰接有固定块(1),且固定块(1)的底部皆设置有防滑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型板(8)的内侧设置有棉垫(13),且第二弧型板(8)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0)设置有五组,且相邻固定带(10)之间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底部设置有存放仓(5),且存放仓(5)上设置有抽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8)的内部皆设置有耐磨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隔离功能的复合伤口护理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弧型板,且第一弧型板的两端皆铰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弧型板两端的支撑杆之间皆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上皆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之间相互铰接,且铰接杆的铰接点处设置有螺杆,且螺杆的两端皆设置有螺母,所述第一弧型板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型板,且第二弧型板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第二弧型板,并在第二弧型板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固定带,通过多组固定带配合第二弧型板能够对患者伤口处进行限位,并对伤口进行隔绝,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有效地防止了伤口的感染,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海;周琴;刘梦栋;焦晓春;石雪芹;张瑞;王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0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