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静电手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417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方式静电消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静电手环。



    背景技术:

    每年随着季节更替或干燥多风的季节,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静电的另一个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的堆积,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精神恍惚等症状;人体静电对孕产妇的健康危害最大,可致孕产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容易感到疲劳、烦躁和头痛等问题;传统使用的有线静电手环,是将手腕上套上导电材料,通过导线接到大地,使人体电位和大地的电位一致,但却不适用于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静电带来的危害,满足实时消除静电,又没有线束的牵绊,提供了一种消静电手环。

    一种消静电手环,它包括:腕带绝缘层1、腕带导电层2、消电扣架3、消电氖管器4;

    所述的腕带绝缘层1为弹性绝缘橡胶,腕带绝缘层1上还设有至少设有1个固定消电扣架3的嵌装孔;

    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胶合在腕带绝缘层1外侧,腕带导电层2上设有固定凸缘ⅰ21、固定凹缘ⅰ22,固定凸缘ⅰ21与嵌装通孔位置相同,且处于同一圆心上;

    所述的消电扣架3上依次设有:上通孔321、上凹缘322、氖管固定腔33、下凹缘341、下通孔342;

    所述的固定凸缘ⅰ21嵌装在上凹缘322中,上通孔321套在固定凹缘ⅰ22处,通过上凹缘322将腕带导电层2与消电扣架3连接;

    所述的消电氖管器4固定在氖管固定腔33内,其组依次为:上电阻隔片41、下电阻隔片42、氖管43;导电胶塞31上设有固定凸缘ⅱ311、固定凹缘ⅱ312;固定凸缘ⅱ311嵌装在下凹缘341内,下通孔342套在固定凹缘ⅱ312处;

    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为半透明导电硅脂;导电硅脂与导电胶塞31的上下接触面间的最小导电系数,均为0.25m欧;

    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与下电阻隔片42的上下接触面间的上、下接触面间的电阻,其每个最小阻值为0.75兆欧;

    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设有透光窗411;

    所述的腕带绝缘层1的宽度为8~20mm;

    所述的消电扣架3为圆形,其中间还设有腰型部331;消电扣架3的最大直径处为腕带绝缘层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静电手环,它包括:腕带绝缘层、腕带导电层、消电扣架、消电氖管器;腕带导电层为弹性绝缘橡胶,腕带绝缘层上还设有至少设有1个固定消电扣架的嵌装孔;消电扣架固定在嵌装孔中,消电氖管器固定在消电扣架中的氖管固定腔内,其组成包括:上电阻隔片、下电阻隔片、氖管;且其依次叠加串联;上电阻隔片与腕带导电层接触并导通,通过佩戴在手腕上,衣物接触腕带导电层,并利用电阻和人体产生的电位差与氖管的电能消耗,触发氖管发光,通过电阻与氖管,对静电电荷进行消耗的方式消除人体所携带的静电;可佩戴于手腕处,实时对人体静电电荷进行消除,且携带方便,适用于生活中的人体静电消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静电手环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静电手环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静电手环剖面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消静电手环,它包括:腕带绝缘层1、腕带导电层2、消电扣架3、消电氖管器4;

    所述的腕带绝缘层1为弹性绝缘橡胶,腕带绝缘层1的宽度为8~20mm,两边设有圆弧倒角;腕带绝缘层1上还设有至少设有1个固定消电扣架3的嵌装孔;

    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胶合在腕带绝缘层1外侧,腕带导电层2上设有固定凸缘ⅰ21、固定凹缘ⅰ22,固定凸缘ⅰ21与嵌装通孔位置相同,且处于同一圆心上;

    所述的消电扣架3上依次设有:上通孔321、上凹缘322、氖管固定腔33、下凹缘341、下通孔342;

    所述的消电扣架3为圆形,其中间还设有腰型部331;消电扣架3的最大直径处为腕带绝缘层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固定凸缘ⅰ21嵌装在上凹缘322中,上通孔321套在固定凹缘ⅰ22处,通过上凹缘322将腕带导电层2与消电扣架3连接;

    所述的消电氖管器4固定在消电扣架3的氖管固定腔33内;

    所述的消电氖管器4其组成包括:上电阻隔片41、下电阻隔片42、氖管43;上电阻隔片41、下电阻隔片42、氖管43、导电胶塞31,且其依次叠加串联;

    所述的导电胶塞31;导电胶塞31上设有固定凸缘ⅱ311、固定凹缘ⅱ312;固定凸缘ⅱ311嵌装在下凹缘341内,下通孔342套在固定凹缘ⅱ312处;

    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设有透光窗411;透光窗411与应腕带导电层2的固定凸缘ⅰ21的下平面相对应;

    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为半透明导电硅脂,导电硅脂的上下接触面间的最小导电系数为0.25兆欧;

    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与下电阻隔片42的上下接触面间的上、下接触面间的电阻,其每个最小阻值为0.75兆欧;

    所述的导电胶塞31的上下接触面间的最小导电系数为0.25兆欧;

    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上接触面为其外表面,其外表面是直接接触衣物的部分;腕带导电层2下接触面为与上电阻隔片41接触的部分;

    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的上表面为与腕带导电层2下表面相接触连接,上电阻隔片41与腕带导电层2接触并导通;上电阻隔片41的下表面与氖管43电极端相连接接触并导通;氖管43的另一电极端与下电阻隔片42的上表面相连接接触并导通,下电阻隔片42的下表面与导电胶塞31的上表面相接触连接接触并导通;导电胶塞31的下表面为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部分。

    使用方式:

    一种消静电手环,通过佩戴在手腕上,衣物接触腕带导电层2,并利用电阻和人体产生的电位差与氖管的电能消耗,触发氖管43发光的方式,消除人体和衣物间的带电电荷;氖管43所发出的光亮,通过透光窗411,传导至半透明的腕带导电层2,使腕带的腕带导电层2在消耗电荷的同时发出光亮。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静电手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腕带绝缘层(1)、腕带导电层(2)、消电扣架(3)、消电氖管器(4);

    所述的腕带绝缘层(1)为弹性绝缘橡胶,腕带绝缘层(1)上还设有至少设有1个固定消电扣架(3)的嵌装孔;

    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胶合在腕带绝缘层(1)外侧,腕带导电层(2)上设有固定凸缘ⅰ(21)、固定凹缘ⅰ(22),固定凸缘ⅰ(21)与嵌装通孔位置相同,且处于同一圆心上;

    所述的消电扣架(3)上依次设有:上通孔(321)、上凹缘(322)、氖管固定腔(33)、下凹缘(341)、下通孔(342);

    所述的固定凸缘ⅰ(21)嵌装在上凹缘(322)中,上通孔(321)套在固定凹缘ⅰ(22)处,通过上凹缘(322)将腕带导电层(2)与消电扣架(3)连接;

    所述的消电氖管器(4)固定在氖管固定腔(33)内,其组成包括:上电阻隔片(41)、下电阻隔片(42)、氖管(43);上电阻隔片(41)、下电阻隔片(42)、氖管(43)、导电胶塞(31),其依次叠加串联;导电胶塞(31)上设有固定凸缘ⅱ(311)、固定凹缘ⅱ(312);固定凸缘ⅱ(311)嵌装在下凹缘(341)内,下通孔(342)套在固定凹缘ⅱ(31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静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带导电层(2)为半透明导电硅脂;导电硅脂与导电胶塞(31)的上下接触面间的最小导电系数,均为0.25m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静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与下电阻隔片(42)的上、下接触面间的电阻,其每个最小阻值为0.75兆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静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阻隔片(41)设有透光窗(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静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带绝缘层(1)的宽度为8~2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静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电扣架(3)为圆形,其中间还设有腰型部(331);消电扣架(3)的最大直径处为腕带绝缘层的二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静电手环,它包括:腕带绝缘层、腕带导电层、消电扣架、消电氖管器;腕带导电层为弹性绝缘橡胶,腕带绝缘层上还设有至少设有1个固定消电扣架的嵌装孔;消电扣架固定在嵌装孔中,消电氖管器固定在消电扣架中的氖管固定腔内,其组成包括:上电阻隔片、下电阻隔片、氖管;且其依次叠加串联;上电阻隔片与腕带导电层接触并导通,通过佩戴在手腕上,衣物接触腕带导电层,并利用电阻和人体产生的电位差与氖管的电能消耗,触发氖管发光,通过电阻与氖管,对静电电荷进行消耗的方式消除人体所携带的静电;可佩戴于手腕处,实时对人体静电电荷进行消除,且携带方便,适用于生活中的人体静电消除。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裕;李宏伟;杨达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0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