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7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钢结构项目在钢结构施工现场若遇到钢结构屋面或墙面需要与混凝土相连接时,常见的做法是依靠混凝土的表面抹灰层做出一个滴水檐,将与钢结构的交接处隐藏在混凝土滴水檐的下方;但是混凝土施工中做出滴水檐实际比较困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滴水檐会出现开裂、脱落等现象;同时钢结构屋面或墙面在受热胀冷缩后产生内应力,导致发生位移现象,最终致使交接处的漏水,这不仅不满足施工工程的防水要求,也影响后期实际的使用效果。

    中国专利cn103726514b公开了一种防渗漏结构,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防渗漏结构由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拼接而成框架结构;横截面均呈“l”型;横向杆件固定于边梁上,竖向杆件固定在扶壁柱上;但是该结构稳定性不强,导致结构容易出现坍塌,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包括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所述墙体阴角的底部固定于围护垫层上,所述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接触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的倒角区,墙体阴角的外部设有内隔水板和外隔水板,所述内隔水板和墙体阴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解决现有结构稳定性不强,导致结构容易出现坍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包括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所述墙体阴角的底部固定于围护垫层上,所述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接触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的倒角区,墙体阴角的外部设有内隔水板和外隔水板,所述内隔水板和墙体阴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外隔水板和内隔水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渗漏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防渗漏层内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保护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加强层,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包括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的长度均为25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围护垫层的厚度为20厘米,围护垫层的材质为c20早强混凝土垫层,倒角区的长度和宽度均为20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倒角区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倒角区内填充有水泥砂浆,外隔水板的外侧设有填充区,填充区内填充有混凝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围护垫层能够对墙体阴角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防水卷材的设置能够起到隔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强,实现了对墙体阴角的防水保护,同时能够避免水渗入墙体阴角内,导致墙体阴角被腐蚀,同时内隔水板和防渗漏层的设置保证了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阴角、2-围护垫层、3-倒角区、4-内隔水板、5-外隔水板、6-防渗漏层、7-防水卷材、8-防水卷材加强层、9-填充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包括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所述墙体阴角1的底部固定于围护垫层2上,围护垫层2能够对墙体阴角1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所述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接触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的倒角区3,墙体阴角1的外部设有内隔水板4和外隔水板5,所述内隔水板4和墙体阴角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隔水板5和内隔水板4之间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渗漏层6;

    防渗漏层6内设有防水卷材7,防水卷材7的设置能够起到隔水的作用,防水卷材7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保护防水卷材7的防水卷材加强层8,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8包括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的长度均为25厘米。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包括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所述墙体阴角1的底部固定于围护垫层2上,围护垫层2能够对墙体阴角1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所述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接触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的倒角区3,墙体阴角1的外部设有内隔水板4和外隔水板5,所述内隔水板4和墙体阴角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隔水板5和内隔水板4之间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渗漏层6;

    防渗漏层6内设有防水卷材7,防水卷材7的设置能够起到隔水的作用,防水卷材7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保护防水卷材7的防水卷材加强层8,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8包括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的长度均为25厘米;

    围护垫层2的厚度为20厘米,围护垫层2的材质为c20早强混凝土垫层;

    倒角区3的长度和宽度均为20毫米;

    所述倒角区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倒角区3内填充有水泥砂浆;

    外隔水板5的外侧设有填充区9,填充区9内填充有混凝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强,实现了对墙体阴角1的防水保护,同时能够避免水渗入墙体阴角1内,导致墙体阴角1被腐蚀,同时内隔水板4和防渗漏层6的设置保证了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的强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包括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所述墙体阴角(1)的底部固定于围护垫层(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接触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墙体阴角(1)和围护垫层(2)的倒角区(3),墙体阴角(1)的外部设有内隔水板(4)和外隔水板(5),所述内隔水板(4)和墙体阴角(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隔水板(5)和内隔水板(4)之间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渗漏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渗漏层(6)内设有防水卷材(7),防水卷材(7)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保护防水卷材(7)的防水卷材加强层(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8)包括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水平加强层和竖直加强层的长度均为2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围护垫层(2)的厚度为20厘米,围护垫层(2)的材质为c20早强混凝土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倒角区(3)的长度和宽度均为2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区(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倒角区(3)内填充有水泥砂浆。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隔水板(5)的外侧设有填充区(9),填充区(9)内填充有混凝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结构稳定性不强,导致结构容易出现坍塌的问题;其技术特征是:包括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所述墙体阴角的底部固定于围护垫层上,所述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接触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墙体阴角和围护垫层的倒角区,墙体阴角的外部设有内隔水板和外隔水板,所述内隔水板和墙体阴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强,实现了对墙体阴角的防水保护,同时能够避免水渗入墙体阴角内,导致墙体阴角被腐蚀,同时内隔水板和防渗漏层的设置保证了拐角处防渗漏层级结构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扈延清;刘腾;郭旭东;乔国刚;杨祥亮;杨冬梅;苏芹照;陈忠忠;白川江;李伟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60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