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手机等电子设备中,转轴组件通过左右两个支撑臂连接两侧的壳体,假如两个支撑臂在展开时无法共面,将导致两侧的壳体无法共面,电子设备的平整度差。因此,如何解决转轴组件两侧的壳体的平整度问题,提高电子设备的整机表现力和稳定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转轴组件两侧的壳体的平整度问题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第二间距,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时齐平。
通过在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第一调节件,及在第二支撑臂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第二调节件,在装配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调节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第一间距及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第二间距,无论第一支撑臂是否平整,都能够确保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平整,进而实现电子设备的整机表现力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且,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可以适当地相互的结合。
一般而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组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绕转轴组件转动,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折叠或展开。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连接第一壳体,第二支撑臂连接第二壳体。在制备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在展开过程中不平整,导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展开至180°时不平整,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不平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在展开过程中不平整,是指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展开至180°时不共面、产生段差。所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展开时不平整,是指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展开至180°时不共面、产生段差。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可折叠显示设备,如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电脑、电子展示屏等各种显示设备。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可折叠的非显示设备。本实施例中,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弯折轴沿y轴方向。
请参阅图1~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转轴组件3。第一壳体1、转轴组件3及第二壳体2依次沿x轴方向排列。所述转轴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臂31及第二支撑臂32。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32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对设置。
请参阅图4及图5,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所述第一调节件4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件4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的第一间距h1。所述第二调节件5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32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所述第二调节件5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撑臂32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第二间距h2。通过调节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的大小,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展开时齐平。换言之,通过调节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的大小,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共面。
通过在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设置第一调节件4,及在第二支撑臂32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第二调节件5,在装配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调节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的第一间距h1及第二支撑臂32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第二间距h2,无论第一支撑臂31是否平整,都能够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保持平整,消除因转轴组件3的加工误差等导致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装配后的平整度差异,进而提升电子设备100展开时的外观表现力。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柔性显示屏6。所述柔性显示屏6设于所述转轴组件3、所述第一壳体1及所述第二壳体2上。柔性显示屏6能够随着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弯折而弯折,也能够随着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展开而展开。
通过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保持平整,使设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上的柔性显示屏6贴合后的平整无段差,大幅提高了电子设备100展开时的外观表现力。
请参阅图4,第一支撑臂31与第一壳体1在z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支撑臂32与第二壳体2在z轴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柱7和第二连接柱8。所述第一连接柱7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连接柱7可以贯穿第一调节件4或不贯穿所述第一调节件4。第一连接柱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31和第一壳体1,或者,第一支撑臂31和/或第一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7。相类似地,所述第二连接柱8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32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连接柱8可以贯穿第二调节件5或不贯穿所述第二调节件5。第二连接柱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32和第二壳体2,或者,第二支撑臂32和/或第二壳体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8。
可以理解的,第一调节件4调节第一间距h1的原理包括但不限于,在装配前,获取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的高度差值(在z轴方向上),通过设计第一调节件4与第二调节件5之间的厚度差值为所述高度差值,以补偿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的高度差,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共面;或者,在装配完成后,获取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的高度差值(在z轴方向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4或第二调节件5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以补偿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的高度差,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共面;或者,在装配完成后,获取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的高度差值(在z轴方向上),通过第一调节件4(或第二调节件5)调节第一间距h1(或者第二间距h2)的大小,以补偿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的高度差,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平时共面。
以下通过几种实施方式列举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的结构。
请参阅图4及图5,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4包括热塑性塑料。所述第一调节件4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之前为流动状态。所述第一调节件4在确保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展开时齐平后为凝固状态。所述第一连接柱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31、所述第一调节件4及所述第一壳体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第二调节件5的材质与第一调节件4的材质相同。第二调节件5在安装于第二支撑臂32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之前为流动状态。所述第二调节件5在确保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二壳体2展开时齐平后为凝固状态。所述第二连接柱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32、所述第二调节件5及所述第二壳体2。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皆为热塑性塑料。在将转轴组件3装配至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的过程中,先通过治具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时平整(共面),然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一支撑臂31的区域加入流动状态的胶水,并在第二壳体2连接第二支撑臂32的区域加入流动状态的胶水,确保胶量饱满,同时将转轴组件3的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2展开后装配进去,使用治具确保转轴组件3相对第一壳体1、第二机壳的平整度,此时由于胶水是流动状态,转轴组件3的第一支撑臂31和第二支撑臂32装配进去后,胶水会填冲第一壳体1与第一支撑臂31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壳体2与第二支撑臂32之间的间隙,分别形成固态的第一调节件4和固态的第二调节件5,所以即使第一支撑臂31和第二支撑臂32相互之间不平整也不会影响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平整度。
当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之间产生段差,而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共面时,第一间距h1与第二间距h2的大小不同,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的厚度(z轴方向)不同,以补偿第一支撑臂31与第二支撑臂32之间产生的段差,以使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可以保证相对位置的平整度一致。
请参阅图4,第一连接柱7和第二连接柱8皆为螺丝。待胶水固化后通过第一连接柱7锁住第一壳体1与第一支撑臂31,及通过第二连接柱8锁住第二壳体2与第二支撑臂32,以使转轴组件3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之间紧密连接,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联动以改变电子设备100的状态,还能够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的平整度一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整机表现力。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6,第一支撑臂3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臂31沿y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臂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臂32沿y轴方向设置。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臂31连接于第一壳体1与转轴组件3之间,及设置两个支撑臂连接于第二壳体2与转轴组件3之间,可以提高第一壳体1、转轴组件3及第二壳体2之间连接稳固性。此实施方式中,相应地,第一调节件4的数量与第一支撑臂31的数量相同。第二调节件5的数量与第二支撑臂32的数量相同。而且,当不同的第一支撑臂31之间产生段差时,不同的第一调节件4的厚度也不同。换言之,无论位于转轴组件3同一侧或不同侧的支撑臂产生段差,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件都能够有效地确保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共面。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6,所述第一支撑臂31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表面具有第一容置槽311,第一容置槽311用于收容胶水。将胶水设于第一容置槽311内,胶水固化之后形成固态的第一调节件4,第一调节件4抵接于第一壳体1与第一支撑臂31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臂32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的表面具有第二容置槽321,第二容置槽321用于收容胶水。将胶水设于第二容置槽321内,胶水固化之后形成固态的第二调节件5,第二调节件5抵接于第二壳体2与第二支撑臂32之间。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对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的具体成分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以上的实施方式是在装配时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确保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齐平,以下实施方式举例在电子设备100装配完成之后通过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确保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齐平。
请参阅图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电连接的控制器9及检测器10。所述检测器10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2展开时,检测所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之间的目标间距,并将所述目标间距发送至所述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间距调节所述第一间距h1和/所述第二间距h2,直至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齐平。
具体的,检测器10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至180°时,检测所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之间的目标间距,并将目标间距发送至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第一调节件4,以调节第一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的第一间距h1;或者,控制第二调节件5,以第二支撑臂32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第二间距h2,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齐平。
举例而言,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至180°时,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在z轴方向比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高2mm,所述控制器9控制第一调节件4的厚度(z轴方向)比第二调节件5的厚度大2mm,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下移2mm,以与第二壳体2齐平。
具体的,所述检测器10包括但不限于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等。所述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
通过在电子设备100内设置检测器10及控制器9,检测器10能够实时监测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180°时是否共面,控制器9能够根据检测器10的检测结果,调节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以有效地补偿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180°时产生的段差,以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180°时齐平。
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臂31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接柱7滑动。所述第二壳体2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臂31能够沿所述第二连接柱8滑动。
控制器9通过控制第一调节件4调节第一间距h1,所以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第一间距h1可调节。所述第一壳体1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臂31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接柱7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31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第一间距h1可调节。同理,所述第二壳体2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臂31能够沿所述第二连接柱8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臂32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第二间距h2可调节。通过设置第一间距h1和第二间距h2可调,以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180°时齐平。
请参阅图8,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大小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调节所述第一间距h1或所述第二间距h2。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件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热致伸缩材质、受热膨胀的塑料、受冷收缩的塑料等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件4的相对两侧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31和第一壳体1。第二调节件5的相对两侧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32和第二壳体2,以确保第一壳体1、第一支撑臂31、转轴组件3、第二支撑臂32及第二壳体2之间的联动。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至180°时,检测器10检测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在z轴方向上比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高2mm,控制器9控制第一调节件4的厚度(z轴方向)增大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或者,控制器9控制第二调节件5的厚度(z轴方向)减小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
请参阅图9,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热件20。所述电热件2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电热件20的温度。所述电热件20接触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大小。
具体的,电热件20可以是微型电热片。可以理解的,电热件20加热的温度可以小于60℃,以减小电热件20加热对于其他电子器件的影响。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的热膨胀系数较大。换言之,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对于温度变化很敏感。所述电热件20的数量大于等于2个。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分别接触不同的电热件20。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至180°时,检测器10检测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在z轴方向上比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高2mm,控制器9控制第一调节件4接触的电热件20的温度增大,以使第一调节件4的厚度(z轴方向)增大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制冷件30。所述制冷件3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制冷件30的温度。所述制冷件30接触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用于降低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温度,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大小。
具体的,制冷件30可以是微型制冷片。所述制冷件30的数量大于等于2个。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分别接触不同的制冷件30。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至180°时,检测器10检测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在z轴方向上比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高2mm,控制器9控制第二调节件5接触的制冷件30的温度降低,以使第二调节件5的厚度(z轴方向)减小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
可以理解的,图9中的两个电热件20是两个结构相同的电热件,两个制冷件30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制冷件。
请参阅图10,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大小能够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流调节器40。所述电流调节器4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电流调节器40的电流。所述电流调节器40电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以控制流经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电流,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所述第二调节件5的大小。可以理解的,图9中的两个电流调节器40是两个结构相同的电流调节器。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电致伸缩材质。电流调节器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一调节件4和第二调节件5分别与不同的电流调节器40串联。所述电流调节器40包括但不限于变阻器、三极管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件4的相对两侧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31和第一壳体1。第二调节件5的相对两侧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32和第二壳体2,以确保第一壳体1、第一支撑臂31、转轴组件3、第二支撑臂32及第二壳体2之间的联动。
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至180°时,检测器10检测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在z轴方向上比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高2mm,控制器9控制与第一调节件4串联的电流调节器40的电流增大,以使第一调节件4的厚度(z轴方向)增大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或者,控制器9控制与第二调节件5串联的电流调节器40的电流减小,以使第二调节件5的厚度(z轴方向)减小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
请参阅图11,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41及第二磁体42。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第一磁体41和所述第二磁体42。所述控制器9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第一磁体41与所述第二磁体42之间的磁性力,以调节所述第一间距h1。所述第一磁体41、第二磁体42中至少一者为电磁体。第一磁体41固定于第一壳体1朝向第一支撑臂31的表面,第二磁体42固定于第一支撑臂31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以使第一支撑臂31与第一壳体1之间能够联动,以使电子设备100展开或折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所述第二调节件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磁体51及第四磁体52。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第三磁体51和所述第四磁体52。所述控制器9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第三磁体51与所述第四磁体52之间的磁性力,以调节所述第二间距h2。所述第一磁体41、第二磁体42中至少一者为电磁体。第三磁体51固定于第二壳体2朝向第二支撑臂32的表面,第四磁体52固定于第二支撑臂32朝向第二壳体2的表面。
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展开至180°时,检测器10检测到第一壳体1所在平面在z轴方向上比第二壳体2所在平面高2mm,控制器9控制第一磁体41与第二磁体42之间的磁性力为相斥,且磁性力增大,以使第一间距h1增大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或者,控制器9控制第三磁体51与第四磁体52之间的磁性力为相吸,且磁性力增大,以使第二间距h2减小2mm,以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
请参阅图12,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柱7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光滑部71和第一螺纹部72。所述第一壳体1套设于所述第一光滑部71的外围。所述第一支撑臂3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部72。当所述第一连接柱7转动时,第一支撑臂31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第一间距h1逐渐增大或减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一支撑臂31套设于所述第一光滑部71的外围。所述第一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部72。
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电机50。所述第一电机50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7。所述第一电机5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50工作,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柱7转动,以调节第一间距h1的大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柱8可以与第一连接柱7为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二壳体2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8的第二光滑部81的外围。所述第二支撑臂3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8的第二螺纹部82。第二连接柱8配置有第二电机60。第二连接柱8转动,以调节第二间距h2的大小。通过调节第一间距h1和/或第二间距h2的大小,以确保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展开时齐平。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第二间距,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时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热塑性塑料,所述第一调节件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之前为流动状态,所述第一调节件在确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时齐平后为凝固状态,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调节件及所述第一壳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连接的控制器及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展开时,检测所述第一壳体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壳体所在平面之间的目标间距,并将所述目标间距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间距调节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直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齐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臂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接柱滑动,所述第二壳体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臂能够沿所述第二连接柱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大小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以调节所述第一间距或所述第二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热件,所述电热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电热件的温度;所述电热件接触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大小能够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流调节器,所述电流调节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电流调节器的电流;所述电流调节器电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以控制流经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电流,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调节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的磁性力,以调节所述第一间距。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包括相连接的光滑部和螺纹部,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光滑部的外围,所述第一支撑臂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以调节第一间距的大小。
11.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于所述转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