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32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机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件上的螺纹分为内螺纹和外螺纹,通常,塑料件上的内螺纹用螺纹型芯成型,外螺纹用螺纹型环成型,由于螺纹的特殊性,在注塑成型的生产过程中存在模具结构复杂,产品脱模困难的实际问题。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强制脱模或者将螺纹型芯做成活动镶件,在模外进行手动脱模的方式对塑料件进行脱模,强制脱模易对塑料件产生损坏;将螺纹型芯做成活动镶件,虽然模具结构简单,但是生产效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不易实现的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低且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的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头和定模头,所述定模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定模座板、脱浇板、定模板以及型腔板,所述动模头包括动模板、支撑板以及动模座板,所述动模座板与支撑板间隔设置且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垫块,所述动模座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推杆固定板和推板,所述动模头上设有自动脱螺纹机构,所述自动脱螺纹机构包括与动模头转动连接的螺纹型芯、连接螺纹型芯的传动机构以及驱动传动机构传动的驱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注塑件成型后,螺纹型芯在驱动气缸带动传动机构传动的作用下转动并随模具的开模动作同步离开已成型的注塑件,螺纹型芯旋出时对注塑件的损伤较小,加工质量高,同时,工作人员无需手动脱模,工作强度较小,形成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推杆固定板和推板且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动模座板和支撑板上,所述推板与动模座板之间的第一转动杆上连接有一级传动齿,所述支撑板与推杆固定板之间的第一转动杆上连接有二级传动齿,所述螺纹型芯背向定模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且螺纹型芯上固定有与二级传动齿啮合的型芯传动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一传动杆转动使螺纹型芯同步转动,实现在开模过程中螺纹型芯同步转动的动作,控制方式简单,易使模具进行自动化作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朝向动模座板方向伸出,所述第二转动杆朝向动模座板的一端固定有与型芯传动齿啮合的三级传动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该传动机构能适用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三级传动齿能与其他型芯传动齿啮合,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支撑板的中心,所述螺纹型芯有四个且均布于第二转动杆的四周,四个所述螺纹型芯上均固定有与三级传动齿啮合的型芯传动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该传动机构能适用于一模四腔的模具,传动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推板底部设有与一级传动齿啮合的齿条,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齿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驱动气缸带动齿条径向运动,齿条带动一级传动齿转动,将径向运动转换成圆周转动。

    优选的,所述推板底部固定有一个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上开有使齿条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上套设有c型铜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传动板对齿条进行限位,预防齿条受力错位,提高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优选的,所述c型铜板上开有放置有石墨的润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齿条在滑槽内滑动时,润滑槽内的石墨渗出,起到润滑的作用,减小齿条与c型铜板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推板上设置有气缸固定架,所述驱动气缸连接于气缸固定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固定架的设置延长了驱动气缸推动齿条的距离,进一步延长了齿条与一级传动齿之间的传动距离。

    优选的,所述驱动气缸的行程距离为a,齿条与一级传动齿的啮合处距齿条靠近驱动气缸一端的端部的长度为b,螺纹型芯上的螺纹的有效长度为c,a≥b≥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齿条在驱动气缸推动行进的距离结束后,螺纹型芯同步转出注塑件的螺纹段,配合紧密,工作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动模板背向动模座板的一侧的四个角以及所述脱浇板背向定模座板的一侧的四个角均开有三角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脱浇板与定模板之间、动模板与型腔板以及支撑板与动模板之间由于熔融的塑料外泄或受力较大粘合在一起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工具插入三角形凹槽内施力分开相邻的板,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分开各个板时对模具本体的破坏较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螺纹型芯的传动机构的设置,使螺纹瓶盖注塑工艺中,螺纹型芯可以自动脱模且旋出时对注塑件的损伤较小,工作人员无需手动脱模,工作强度较小,形成自动化成产,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支撑板后用于表示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表示一级传动齿与齿条的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表示传动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座板;2、脱浇板;3、定模板;4、型腔板;5、动模板;6、支撑板;7、动模座板;8、垫块;9、推板;10、推杆固定板;11、三角形凹槽;101、螺纹型芯;102、驱动气缸;103、齿条;104、第一转动杆;105、型芯传动齿;106、一级传动齿;107、二级传动齿;108、三级传动齿;109、传动板;110、c型铜板;111、润滑槽;112、气缸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头和定模头,定模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定模座板1、脱浇板2、定模板3以及型腔板4,动模头包括动模板5、支撑板6以及动模座板7,动模座板7与支撑板6间隔设置且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垫块8,动模座板7与支撑板6之间设有推杆固定板10和推板9,动模座板7与支撑板6之间留有推杆固定板10和推板9往复运动的间隙。

    支撑板6与动模板5背向动模座板7的一侧的四个角以及脱浇板2背向定模座板1的一侧的四个角均开有三角形凹槽11。

    动模头上设有自动脱螺纹机构,自动脱螺纹机构包括与动模头转动连接的螺纹型芯101、连接螺纹型芯101的传动机构以及驱动传动机构传动的驱动气缸102。

    结合图1和图2可知,传动机构包括贯穿推杆固定板10和推板9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动模座板7和支撑板6上的第一转动杆104,推板9与动模座板7之间的第一转动杆104上连接有一级传动齿106,支撑板6与推杆固定板10之间的第一转动杆104上连接有二级传动齿107,支撑板6中心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朝向动模座板7方向伸出,第二转动杆朝向动模座板7的一端固定有与型芯传动齿105啮合的三级传动齿108,螺纹型芯101有四个且均布于第二转动杆的四周,螺纹型芯101背向定模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6上且螺纹型芯101上固定有与三级传动齿108啮合的型芯传动齿105,第二转动杆图中未示出。

    结合图1至图3可知,推板9底部设有与一级传动齿106啮合的齿条103,推板9靠近一级传动齿106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驱动气缸102的气缸固定架112,驱动气缸102的活塞杆固定于齿条103靠近驱动气缸102的一端的端部;将驱动气缸102的行程距离设为a,将齿条103与一级传动齿106的啮合处距齿条103靠近驱动气缸102一端的端部的长度设为b,将螺纹型芯101上的螺纹的有效长度设为c,a≥b≥c。

    结合图3和图4可知,推板9底部设有一个齿条103相互配合的传动板109,传动板109上开有使齿条103滑动的滑槽,滑槽上套设有c型铜板110,c型铜板110上开有放置有石墨的润滑槽111,使齿条103在滑槽滑动时,石墨渗出起到润滑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注塑件成型后,模具开模,开模过程中,驱动气缸102推动齿条103沿径向方向运动,齿条103带动一级传动齿106做圆周运动,二级传动齿107转动,二级传动齿107带动与其啮合的型芯传动齿105转动,型芯传动齿105与带动与其啮合的三级传动齿108转动,三级传动齿108带动其余三个与其啮合型芯传动齿105转动,型芯传动齿105带动螺纹型芯101旋转,沿注塑件的螺纹段旋出,当驱动气缸102推动齿条103至极限位置时,螺纹型芯101完全旋出注塑件的螺纹段,同是,开模动作结束,注塑件的夹具将注塑件取出;驱动气缸102复位,带动齿条103复位,一级传动齿106反向转动,带动三级传动齿108以及型芯传动齿105反向转动,螺纹型芯101复位,开始重复下一注塑件的作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头和定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定模座板(1)、脱浇板(2)、定模板(3)以及型腔板(4),所述动模头包括动模板(5)、支撑板(6)以及动模座板(7),所述动模座板(7)与支撑板(6)间隔设置且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垫块(8),所述动模座板(7)与支撑板(6)之间设有推杆固定板(10)和推板(9),所述动模头上设有自动脱螺纹机构,所述自动脱螺纹机构包括与动模头转动连接的螺纹型芯(101)、连接螺纹型芯(101)的传动机构以及驱动传动机构传动的驱动气缸(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104),所述第一转动杆(104)贯穿推杆固定板(10)和推板(9)且第一转动杆(10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动模座板(7)和支撑板(6)上,所述推板(9)与动模座板(7)之间的第一转动杆(104)上连接有一级传动齿(106),所述支撑板(6)与推杆固定板(10)之间的第一转动杆(104)上连接有二级传动齿(107),所述螺纹型芯(101)背向定模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6)上且螺纹型芯(101)上固定有与二级传动齿(107)啮合的型芯传动齿(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朝向动模座板(7)方向伸出,所述第二转动杆朝向动模座板(7)的一端固定有与型芯传动齿(105)啮合的三级传动齿(1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支撑板(6)的中心,所述螺纹型芯(101)有四个且均布于第二转动杆的四周,四个所述螺纹型芯(101)上均固定有与三级传动齿(108)啮合的型芯传动齿(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9)底部设有与一级传动齿(106)啮合的齿条(103),所述驱动气缸(102)的活塞杆固定于齿条(103)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9)底部固定有一个传动板(109),所述传动板(109)上开有使齿条(103)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上套设有c型铜板(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铜板(110)上开有放置有石墨的润滑槽(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9)上设置有气缸固定架(112),所述驱动气缸(102)连接于气缸固定架(1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102)的行程距离为a,齿条(103)与一级传动齿(106)的啮合处距齿条(103)靠近驱动气缸(102)一端的端部的长度为b,螺纹型芯(101)上的螺纹的有效长度为c,a≥b≥c。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与动模板(5)背向动模座板(7)的一侧的四个角以及所述脱浇板(2)背向定模座板(1)的一侧的四个角均开有三角形凹槽(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螺纹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头和定模头,所述定模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定模座板、脱浇板、定模板以及型腔板,所述动模头包括动模板、支撑板以及动模座板,所述动模座板与支撑板间隔设置且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垫块,所述动模座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推杆固定板和推板,所述动模头上设有自动脱螺纹机构,所述自动脱螺纹机构包括与动模头转动连接的螺纹型芯、连接螺纹型芯的传动机构以及驱动传动机构传动的驱动气缸。本实用新型具有螺纹型芯旋出时对注塑件的损伤较小,加工质量高,同时,工作人员无需手动脱模,工作强度较小,形成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澳盈日化包装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9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