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计算机,简单的来说,就是把计算机应用在工业中,也正是因为应用在了工业中,工业计算机和普通的计算机有了不同的特点。工业计算机的用途不同,它主要用于工业控制、测试等方面。一个工业计算机的典型应用是通过标准的串行口(rs232/485等串口)获得外部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内部的微处理器的计算,最后通过显示屏或者通过串行口输出。
在现有技术中,工业计算机一般直接应用于车间内的生产设备上,由于车间内粉尘较多或者湿度较大,为了保护工业计算机内的电子元器件,其对密封性的要求较高。然而考虑密封性的同时会对散热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密封性散热壳体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容易导致局部过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均匀的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包括截面为u形的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主体,所述散热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组,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与主板上的元器件连接的导热铜块以及与导热铜块连接的若干个导热铜管,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热铜管对应设置的放置槽,所述若干个导热铜管之间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体的两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均热条,所述均热条上设置有与主板连接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高度不同的两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上设置有多个凸条。
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组在主体的每个侧面上呈正态分布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吸热凸条。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特点在于保证密封性的同时能够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具体的,散热壳体上设置有螺纹孔,散热壳体为铝材一次成型制成。散热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组,其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散热效果。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设置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导热铜块,导热铜管连接导热板,其中导热铜块通过螺钉与散热壳体的内部连接,导热铜块与cpu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连接接触直接传热,热量通过导热铜管均匀的传导至散热壳体上,其设置有弯曲部,能够尽量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壳体顶部的各个位置,散热壳体上设置有供导热铜管放置的放置槽,导热铜管无需螺钉固定,因为导热板与散热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导热铜管被限制在放置槽内。导热板同样为铜材料,导热板的作用是能够平衡不同的导热铜管上的热量,使得热量不会发生局部聚集,热量能够被及时的导出,保证了散热效果。为了使得散热壳体内部的热量分布的更均匀,使得热量能够及时的散出不会在底部发生聚集,本方案中还设置有均热条,安装时,均热条是位于主板下方的,主板背面的发热元件同样发热量不同,为了避免散热外壳的底部的热量聚集烧坏主板,设置有均热条能够使得热量通过均热条传导至主体的两侧壁上然后散出,均热条滑动设置在滑槽内,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主板,根据发热元器件的具体位置调节均热板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均热板上的固定孔实现与主板的固定连接,当然,主板使用过塑料件进行固定的,均热板可以与塑料件进行固定或者直接与主板进行固定均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的散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的散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散热壳体;2、散热鳍片;3、导热铜块;4、导热铜管;5、放置槽;6、导热板;7、滑槽;8、均热条;9、固定孔;10、吸热凸条;1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包括截面为u形的散热壳体1,所述散热壳体1包括主体,所述散热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组,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与主板上的元器件连接的导热铜块3以及与导热铜块3连接的若干个导热铜管4,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热铜管4对应设置的放置槽5,所述若干个导热铜管4之间连接有导热板6,所述导热板6与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体的两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均热条8,所述均热条8上设置有与主板连接的固定孔9。
本方案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其特点在于保证密封性的同时能够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具体的,散热壳体1上设置有螺纹孔,散热壳体1为铝材一次成型制成。散热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组,其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散热效果。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设置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导热铜块3,导热铜管4连接导热板6,其中导热铜块3通过螺钉与散热壳体1的内部连接,导热铜块3与cpu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连接接触直接传热,热量通过导热铜管4均匀的传导至散热壳体1上,导热铜管4的形状如附图3所示,其设置有弯曲部,能够尽量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壳体1顶部的各个位置,散热壳体1上设置有供导热铜管4放置的放置槽5,导热铜管4无需螺钉固定,因为导热板6与散热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导热铜管4被限制在放置槽5内。导热板6同样为铜材料,导热板6的作用是能够平衡不同的导热铜管4上的热量,使得热量不会发生局部聚集,热量能够被及时的导出,保证了散热效果。为了使得散热壳体1内部的热量分布的更均匀,使得热量能够及时的散出不会在底部发生聚集,本方案中还设置有均热条8,安装时,均热条8是位于主板下方的,主板背面的发热元件同样发热量不同,为了避免散热外壳1的底部的热量聚集烧坏主板,设置有均热条8能够使得热量通过均热条8传导至主体的两侧壁上然后散出,均热条8滑动设置在滑槽7内,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主板,根据发热元器件的具体位置调节均热板8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均热板8上的固定孔9实现与主板的固定连接,当然,主板使用过塑料件进行固定的,均热板8可以与塑料件进行固定或者直接与主板进行固定均可。
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高度不同的两个散热鳍片6,所述散热鳍片6上设置有多个凸条。高度不同的散热鳍片6的作用是能够将热量实现分段散发,以散热壳体1的顶部的散热鳍片6为例,其能够增大散热壳体1外部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接触空间,分段散热,避免热量在靠近本体表面处聚集,提高了散热效果。凸条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组在主体的每个侧面上呈正态分布状设置。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在尽量减小散热壳体1体积的情况下,热量在散热壳体1内是朝着散热壳体1三个面的方向直接接触,三个面中间位置的热量相对较多比较聚集,散热壳体1外壁上的散热鳍片6也在中间位置设置的较长,使得热量能够被尽量的传导,中间的散热鳍片6增加了传导距离和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热量能够被及时的排出。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底部两侧延伸有带有螺纹孔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用于将整个工业计算机与设备或者固定板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吸热凸条10,吸热凸条10的作用是增加散热壳体1的侧壁与热量的接触面积,使得热量能够迅速的被导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u形的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主体,所述散热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组,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与主板上的元器件连接的导热铜块以及与导热铜块连接的若干个导热铜管,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热铜管对应设置的放置槽,所述若干个导热铜管之间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体的两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若干个均热条,所述均热条上设置有与主板连接的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高度不同的两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上设置有多个凸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在主体的每个侧面上呈正态分布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的散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吸热凸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