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42


    本实用新型设计破窗器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车载破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破窗器领域产品主要分布在公共汽车交通工具,并且产品以固定车窗玻璃上为主要方式,在私家车及警用破窗器领域破窗器存在非自动化、破窗效率低等问题,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自动破窗器,但这类破窗器存在长久未使用电源容易发生老化等问题,导致需要使用时破窗动力不足、无法启动等问题;另外,目前的破窗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更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破窗器,该破窗器在具备可靠的破窗功能的同时,配备了车充的功能,以满足车载破窗器更多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破窗器,包括外壳、设于外壳的破窗部以及充电部,所述破窗部包括顶针、滑盖、限位凸块、第一弹性部以及第二弹性部,所述外壳设有滑槽,所述滑盖于滑槽内滑动,所述限位凸块用于限定滑盖于外壳内的滑动范围;所述滑盖设有侧开口,所述顶针的尖端朝侧开口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顶针靠近尖端的位置设有卡盘,所述卡盘的一端面抵压于侧开口,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抵压于卡盘的另一端面,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的内侧壁;所述滑盖的一端设有供顶针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抵压于滑盖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的内侧壁;所述外壳靠近侧开口的内侧壁还设有斜台,当滑盖往外壳内侧滑动时,第一弹性部被压缩,斜台用于将卡盘从侧开口处挤出,顶针的尖端在第一弹性部的作用下从通孔穿出;所述充电部包括端子、充电接口以及设于外壳内的控制板,所述充电接口均设于外壳,所述端子分别设于外壳和滑盖,所述端子以及充电接口均与控制板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车载破窗器还包括设于外壳内的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与控制板电气连接;所述外壳靠近空气净化模块处还设有若干气孔。

    其中,所述限位凸块设于滑盖远离通孔的一端。

    其中,所述斜台设于外壳远离顶针的尖端处的内侧壁。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设于滑盖靠近通孔的一端,所述负极端子设于外壳的外侧壁。

    其中,所述卡盘的一端面的面积比卡盘的另一端面的面积小,卡盘的侧面为斜面。

    其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若干usb接口。

    其中,所述外壳还设有用于切断安全带的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同时具备破窗和车充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在破窗器的内部装配了破窗部,使用者可通过破窗部对车窗进行撞破;同时,破窗器在没有进行破窗的时候还可以作为车载充电器,将该破窗器插入汽车的点烟器即可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功能,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破窗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1,滑槽--11,斜台--12

    破窗部--2,顶针--21,滑盖--22,限位凸块--23,第一弹性部--24,第二弹性部--25,侧开口--26,卡盘--27,通孔--28,

    充电部--3,正极端子--31,负极端子--32,充电接口--33,

    空气净化模块--41,气孔--42,刀片--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车载破窗器,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的破窗部2以及充电部3,所述破窗部2包括顶针21、滑盖22、限位凸块23、第一弹性部24以及第二弹性部25,所述外壳1设有滑槽11,所述滑盖22于滑槽11内滑动,所述限位凸块23用于限定滑盖22于外壳1内的滑动范围;所述滑盖22设有侧开口26,所述顶针21的尖端朝侧开口26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顶针21靠近尖端的位置设有卡盘27,所述卡盘27的一端面抵压于侧开口26,所述第一弹性部24的一端抵压于卡盘27的另一端面,所述第一弹性部24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壁;所述滑盖22的一端设有供顶针21穿过的通孔28,所述第二弹性部25的一端抵压于滑盖2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部2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壁;所述外壳1靠近侧开口26的内侧壁还设有斜台12,当滑盖22往外壳1内侧滑动时,第一弹性部24被压缩,斜台12用于将卡盘27从侧开口26处挤出,顶针21的尖端在第一弹性部24的作用下从通孔28穿出;所述充电部3包括端子、充电接口33以及设于外壳1内的控制板,所述充电接口33设于外壳1,所述端子分别设于外壳1和滑盖22,所述端子以及充电接口33均与控制板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块23设于滑盖22远离通孔28的一端;所述斜台12设于外壳1远离顶针21的尖端处的内侧壁;所述卡盘27的一端面的面积比卡盘27的另一端面的面积小,卡盘27的侧面为斜面。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在未使用时,滑盖22从活动槽伸出于外壳1,顶针21上的卡盘27在第一弹性部24的作用下倾斜抵压于滑盖22,第一弹性部24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使用该破窗器进行破窗时,将滑盖22放置于待破窗体上并将外壳1下压,滑盖22保持不动,外壳1相对于滑盖22向下移动,随后卡盘27与斜台12接触,并随着外壳1的移动斜台12逐渐将卡盘27往外挤出,斜台12与侧开口26抵压处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当卡盘27到达斜面的顶端时,斜台12刚好与侧开口26脱离,顶针21则与待破窗的玻璃面垂直,卡盘27失去与第一弹性部24的弹力抗衡的作用力,第一弹性部24不再处于压缩状态并将顶针21弹出,最终顶针21穿过通孔28与待破窗体发生撞击,完成破窗动作。本实施例的车载破窗器,无需其他驱动源驱动,且使用方便,可靠新高。

    另外,所述端子包括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所述正极端子31设于滑盖22靠近通孔28的一端,所述负极端子32设于外壳1的外侧壁;当本实施例的车载破窗器插入车内中控台的点烟器时,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与点烟器内的触点接触,从而与汽车的供电系统连通,使用者可通过外置的移动设备连接充电线插入充电接口33,即可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接口33包括若干usb接口,增加本实施例的破窗器的通用性。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具有以下效果:

    同时具备破窗和车充的功能: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在破窗器的内部装配了破窗部2,使用者可通过破窗部2对车窗进行撞破;同时,破窗器在没有进行破窗的时候还可以作为车载充电器,将该破窗器插入汽车的点烟器即可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功能,增加了本实施例的车载破窗器的功能。

    具体的,所述车载破窗器还包括设于外壳1内的空气净化模块41,所述空气净化模块41与控制板电气连接;所述外壳1靠近空气净化模块41处还设有若干气孔42。当本实施例的车载破窗器插入汽车的点烟器时,空气净化模块41同时启动,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增加车内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还设有用于切断安全带的刀片5,进一步增加本实施例的车载破窗器的功能。

    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部24和第二弹性部25均为弹簧,第一弹性部24可以保证顶针21顶出时的力度,第二弹性部25可以保证滑盖22发生移动后自动复位。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破窗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外壳(1)的破窗部(2)以及充电部(3),所述破窗部(2)包括顶针(21)、滑盖(22)、限位凸块(23)、第一弹性部(24)以及第二弹性部(25),所述外壳(1)设有滑槽(11),所述滑盖(22)于滑槽(11)内滑动,所述限位凸块(23)用于限定滑盖(22)于外壳(1)内的滑动范围;

    所述滑盖(22)设有侧开口(26),所述顶针(21)的尖端朝侧开口(26)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顶针(21)靠近尖端的位置设有卡盘(27),所述卡盘(27)的一端面抵压于侧开口(26),所述第一弹性部(24)的一端抵压于卡盘(27)的另一端面,所述第一弹性部(24)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壁;

    所述滑盖(22)的一端设有供顶针(21)穿过的通孔(28),所述第二弹性部(25)的一端抵压于滑盖(2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部(2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壁;

    所述外壳(1)靠近侧开口(26)的内侧壁还设有斜台(12),当滑盖(22)往外壳(1)内侧滑动时,第一弹性部(24)被压缩,斜台(12)用于将卡盘(27)从侧开口(26)处挤出,顶针(21)的尖端在第一弹性部(24)的作用下从通孔(28)穿出;

    所述充电部(3)包括端子、充电接口(33)以及设于外壳(1)内的控制板,充电接口(33)均设于外壳(1),所述端子分别设于外壳(1)和滑盖(22),所述端子以及充电接口(33)均与控制板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破窗器还包括设于外壳(1)内的空气净化模块(41),所述空气净化模块(41)与控制板电气连接;所述外壳(1)靠近空气净化模块(41)处还设有若干气孔(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23)设于滑盖(22)远离通孔(28)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台(12)设于外壳(1)远离顶针(21)的尖端处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所述正极端子(31)设于滑盖(22)靠近通孔(28)的一端,所述负极端子(32)设于外壳(1)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27)的一端面的面积比卡盘(27)的另一端面的面积小,卡盘(27)的侧面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33)包括若干usb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设有用于切断安全带的刀片(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设计破窗器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车载破窗器,该车载破窗器包括外壳、设于外壳的破窗部以及充电部,所述破窗部包括顶针、滑盖、限位凸块、第一弹性部以及第二弹性部,所述外壳设有滑槽,所述滑盖于滑槽内滑动,所述限位凸块用于限定滑盖于外壳内的滑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破窗器在具备可靠的破窗功能的同时,配备了车充的功能,以满足车载破窗器更多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福泽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9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