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2  152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避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历次地震给我国带来了惨重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由于地震预警时间短暂,更让逃生增加了难度,后果不堪设想,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不具备逃生的能力,现有的逃生方式一般是由医护人员手抱新生逃生,但这种逃生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医护人员每次最多救援两名新生儿,而且逃生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较大,使用担架救援时,当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行走在楼梯、坡道等不平的道路上时,倾斜的担架易造成新生儿翻滚甚至跌倒,为此研发了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通过设置弧形导轨,并在弧形导轨的滑块上设置了床布,将新生儿放置在床布上,床布在新生儿重力的作用下沿弧形导轨滑动,便于逃生装置在楼梯使用时新生儿保持平躺状态,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且本装置一次可救援多名新生儿,降低了地震、火灾等灾害对新生儿的伤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包括支腿、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设有两组,所述弧形导轨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支腿安装在连接块下部,所述支腿下部一侧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便于医护人员推着逃生装置进行逃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所述连接块一侧设有把手,把手一方面便于医护人员推行逃生装置,另一方面便于医护人员在特殊环境中将逃生装置抬起进行逃生;每个弧形导轨上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两侧的第一连杆上设有床布,将新生儿放置在床布上进行逃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所述滑块一侧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一侧设有第二连杆,两侧的弧形导轨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为行星轮,行星轮便于逃生装置上下楼梯,增强了逃生装的通过性。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上部一侧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行走轮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支腿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减轻了逃生装置行走时的震动,有效的保护了新生儿。

    优选的,所述床布上部设有若干组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一端缝合在床布上,所述束缚带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床布上设有与魔术贴毛面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逃生时利用束缚带将新生儿固定在床布上,避免了新生儿在逃生过程中跌落,进一步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弧形导轨两端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避免了滑块滑出弧形导轨造成新生儿摔伤。

    优选的,所述弧形导轨上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杆,两侧的第三连杆通过防尘布连接,防尘布不仅阻挡了空气中的部分灰尘,也避免了飞溅物砸伤新生儿,进一步保护了新生儿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床布下部设有若干储物格,储物格的储物门一侧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储物格一侧设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储物格便于放置紧急使用的医疗设备或药物。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下部一侧设有铰接头,所述支腿上部设有与之配合的铰接头,连接块的铰接头与支腿的铰接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支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环板,所述铰接头外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与第二环板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弧形导轨两端的支腿分别位于弧形导轨的两侧;逃生装置闲置时,将支腿折叠起来,减少了逃生装置占用的空间,使用时将支腿绕铰接头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使套筒套接在铰接头的外部,避免了支腿晃动,第二弹簧使套筒始终套接在铰接头的外部,保证了支腿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带,支腿折叠后利用固定带将支腿与第一连杆固定,保证了逃生装置收纳的便利性。

    优选的,两个第二连杆通过销轴铰接并呈x形布置,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上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第二连杆配合的固定槽;使用时,将固定块扣接在第二连杆上部,完成逃生装置的组装,闲置时将固定块取下,然后将第二连杆折叠使两侧的弧形导轨向中间靠拢,进一步减少了逃生装置闲置时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弧形导轨,并在弧形导轨的滑块上设置了床布,将新生儿放置在床布上,床布在新生儿重力的作用下沿弧形导轨滑动,便于逃生装置在楼梯使用时新生儿保持平躺状态,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且本装置一次可救援多名新生儿,降低了地震、火灾等灾害对新生儿的伤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

    2)行走轮为行星轮,行星轮便于逃生装置上下楼梯,增强了逃生装的通过性。

    3)行走轮上部一侧伸缩杆,伸缩杆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下端与行走轮的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支腿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减轻了逃生装置行走时的震动,有效的保护了新生儿。

    4)床布上部设有若干组束缚带,束缚带一端缝合在床布上,束缚带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毛面,床布上设有与魔术贴毛面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逃生时利用束缚带将新生儿固定在床布上,避免了新生儿在逃生过程中跌落,进一步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

    5)弧形导轨两端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避免了滑块滑出弧形导轨造成新生儿摔伤。

    6)弧形导轨上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杆,两侧的第三连杆通过防尘布连接,防尘布不仅阻挡了空气中的部分灰尘,也避免了飞溅物砸伤新生儿,进一步保护了新生儿的安全。

    7)床布下部设有若干储物格,储物格的储物门一侧设有魔术贴毛面,储物格一侧设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储物格便于放置紧急使用的医疗设备或药物。

    8)逃生装置闲置时,将支腿折叠起来,减少了逃生装置占用的空间,使用时将支腿绕铰接头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使套筒套接在铰接头的外部,避免了支腿晃动,第二弹簧使套筒始终套接在铰接头的外部,保证了支腿连接的稳定性。

    9)第一连杆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带,支腿折叠后利用固定带将支腿与第一连杆固定,保证了逃生装置收纳的便利性。

    10)两个第二连杆通过销轴铰接并呈x形布置,第二连杆的铰接处上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与第二连杆配合的固定槽;使用时,将固定块扣接在第二连杆上部,完成逃生装置的组装,闲置时将固定块取下,然后将第二连杆折叠使两侧的弧形导轨向中间靠拢,进一步减少了逃生装置闲置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去除防尘布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弧形导轨连接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弧形导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储物格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支腿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a局部放大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b局部放大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中c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腿;2、伸缩杆;3、第一弹簧;4、行走轮;5、第一环板;6、第二环板;7、第二弹簧;8、铰接头;9、销轴;10、套筒;11、连接块;12、把手;13、弧形导轨;14、滑块;15、第一连杆;16、床布;17、束缚带;18、魔术贴勾面;19、魔术贴毛面;20、凸耳;21、第二连杆;22、固定块;23、固定槽;24、限位挡块;25、固定带;26、储物格;27、储物门;28、第三连杆;29、防尘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包括支腿1、弧形导轨13,所述弧形导轨13设有两组,所述弧形导轨13两端设有连接块11,所述支腿1安装在连接块11下部,所述支腿1下部一侧设有行走轮4,行走轮4便于医护人员推着逃生装置进行逃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所述连接块11一侧设有把手12,把手12一方面便于医护人员推行逃生装置,另一方面便于医护人员在特殊环境中将逃生装置抬起进行逃生;每个弧形导轨13上设有两个滑块14,两个滑块14通过第一连杆15连接,两侧的第一连杆15上设有床布16,将新生儿放置在床布16上进行逃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所述滑块14一侧设有凸耳20,所述凸耳20一侧设有第二连杆21,两侧的弧形导轨13通过第二连杆21连接。

    所述行走轮4为行星轮,行星轮便于逃生装置上下楼梯,增强了逃生装的通过性。

    所述行走轮4上部一侧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下端与行走轮4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的上端与支腿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减轻了逃生装置行走时的震动,有效的保护了新生儿。

    所述床布16上部设有若干组束缚带17,所述束缚带17一端缝合在床布16上,所述束缚带17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毛面19,所述床布16上设有与魔术贴毛面19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18,逃生时利用束缚带17将新生儿固定在床布16上,避免了新生儿在逃生过程中跌落,进一步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

    所述弧形导轨13两端设有限位挡块24,限位挡块24避免了滑块14滑出弧形导轨13造成新生儿摔伤。

    所述弧形导轨13上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杆28,两侧的第三连杆28通过防尘布29连接,防尘布29不仅阻挡了空气中的部分灰尘,也避免了飞溅物砸伤新生儿,进一步保护了新生儿的安全。

    所述床布16下部设有若干储物格26,储物格26的储物门27一侧设有魔术贴毛面19,所述储物格26一侧设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18,储物格26便于放置紧急使用的医疗设备或药物。

    所述连接块11下部一侧设有铰接头8,所述支腿1上部设有与之配合的铰接头8,连接块11的铰接头8与支腿1的铰接头8通过销轴9连接;所述支腿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环板5,所述铰接头8外部套设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板6,所述第一环板5与第二环板6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所述弧形导轨13两端的支腿1分别位于弧形导轨13的两侧;逃生装置闲置时,将支腿1折叠起来,减少了逃生装置占用的空间,使用时将支腿1绕铰接头8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使套筒10套接在铰接头8的外部,避免了支腿1晃动,第二弹簧7使套筒10始终套接在铰接头8的外部,保证了支腿1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杆15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带25,支腿1折叠后利用固定带25将支腿1与第一连杆15固定,保证了逃生装置收纳的便利性。

    两个第二连杆21通过销轴9铰接并呈x形布置,所述第二连杆21的铰接处上部设有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上设有与第二连杆21配合的固定槽23;使用时,将固定块22扣接在第二连杆21上部,完成逃生装置的组装,闲置时将固定块22取下,然后将第二连杆21折叠使两侧的弧形导轨13向中间靠拢,进一步减少了逃生装置闲置时的占用空间。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包括支腿、弧形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设有两组,所述弧形导轨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支腿安装在连接块下部,所述支腿下部一侧设有行走轮;所述连接块一侧设有把手;每个弧形导轨上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两侧的第一连杆上设有床布;所述滑块一侧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一侧设有第二连杆,两侧的弧形导轨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床布上部设有若干组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一端缝合在床布上,所述束缚带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床布上设有与魔术贴毛面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为行星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上部一侧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行走轮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支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两端设有限位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上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杆,两侧的第三连杆通过防尘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布下部设有若干储物格,储物格的储物门一侧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储物格一侧设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魔术贴勾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下部一侧设有铰接头,所述支腿上部设有与之配合的铰接头,连接块的铰接头与支腿的铰接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支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环板,所述铰接头外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与第二环板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弧形导轨两端的支腿分别位于弧形导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连杆通过销轴铰接并呈x形布置,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上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第二连杆配合的固定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紧急逃生装置,弧形导轨设有两组,弧形导轨两端设有连接块,支腿安装在连接块下部,支腿下部一侧设有行走轮;连接块一侧设有把手;每个弧形导轨上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两侧的第一连杆上设有床布;滑块一侧设有凸耳,凸耳一侧设有第二连杆,两侧的弧形导轨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导轨,并在弧形导轨的滑块上设置了床布,将新生儿放置在床布上,床布在新生儿重力的作用下沿弧形导轨滑动,便于逃生装置在楼梯使用时新生儿保持平躺状态,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且本装置一次可救援多名新生儿,降低了地震、火灾等灾害对新生儿的伤害,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救援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沈清请;孙献梅;马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立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4.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5927.html

    最新回复(0)